十、 商夷盟同心协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薛国沧桑》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984
颗粒名称: 十、 商夷盟同心协力
分类号: K231
页数: 5
页码: 111-1158
摘要: 商族的始祖契,应该是龙山文化末期的一位东夷首领,最初是由于参 与治水有功,而被封到商地,就如同奚仲制车有功而封薛一样。契之子为 昭明,他率部迁到今河北中部的砒石,昭明之子相士再带领族人,迁徙到 河南的商丘。 夏朝是被商人推翻的,而薛国等众多非商部族,在推翻夏朝的努力中, 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在考古和文献分析上,都得到了验证。夏末时期, 商人和薛等东夷各部族,已经构成了反抗夏朝的政治军事联合体。是商夷 之间的这个联盟,同心协力,共同消灭了夏朝中央政权以及夏的属国。
关键词: 战国史 商夷盟同心协力

内容

夏末时期的商夷联合继续发展,在商朝前期的100多年时间里,商夷各部族依然还是和平相处的局面。直至商王仲丁的时期,商夷联盟才开始变了味道。那么,薛国仲虺等东夷部族领袖与商族领袖的联合之路,具体是如何走通的?在夏代晚期,夏朝东境分布着东夷各个部族。从古文献看,夷是中原对东方部族的统称。包括商人在内的夷人,大致分布在今天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包括当今山东省的全部、江苏省的北部、安徽省的北部、河南省的东部等大片区域。商人经过了数次迁徙,在夏晚期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夏朝东部地带,还是与东夷各部族相邻。据古文献记载,夏都就在成汤亳邑之西。
  最早在夏朝初期,夷夏之间就已经存在矛盾了。整个夏代,夏朝中央政权和东夷各部族的交往非常频繁,夏夷二者关系有时好,有时坏。到了夏桀统治期间,夏朝和东方诸夷族的关系越来越差。
  在夏夷关系恶化的表现上,二者发生摩擦与冲突越来越多了起来。
  《后汉书•东夷列传》说“桀为暴虏,诸侯内侵”。《史记•夏本纪》说夏桀时期“诸侯多畔夏”。《国语•晋语一》说“夏桀伐有施”。《竹书纪年》说“后桀伐岷山”,此处的岷山是缗山,夏桀讨伐的是有缗氏。
  《韩非子•难四》说“桀索缗山之女……而天下离”。有缗氏一族活动在当今山东省的金乡县东北一带。我们从这些文献记载中能够发现,夏桀时期位于东方的有施、有缗氏,发起叛乱,夏桀派军队对有施、有缗氏进行了讨伐。
  十、商夷盟同心协力同时,夏与商的积怨更深,最后不可调和。夏末中央政权与东方诸部・98族关系恶化,为了共同对付夏朝,商族和东方各部族也不得不联台起来。商人有抱负有理想,起而灭夏是其内因。夏桀嗜武过度。引发东方各部族担忧,对商人来说是其获得支持的外因。
  因此,成汤伐夏桀之战,许多诸侯都来参与,各路诸侯曾经会聚在汤之亳。这些诸侯部族本来是臣服于夏桀的,后来又归服于闾泳夏朝C1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调动这些部族了。古文献《说苑•权谋》说夏桀想“起九夷之师,九夷之师不起”,讲的就是这个情况。学术界对于所谓的汤之亳,有些争议,但汤毫之地在夏都之东,应该是没有疑义的,成汤洶族就在夏朝的东方活动。
  成汤与各诸侯曾经举行过两次会盟,会盟地点都在夏朝的东方。是商伐夏桀之前的“景亳之会” 。《左传》中有“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会,周武有孟津之誓”。《尚书大传》中也说到成汤有“景亳之命” 。《竹书纪年》中说“商会诸侯于景亳”。上述说到的地名景毫,应该在当今山东省的曹县境内,作为成汤灭夏之前,与东方部族会曲的场所,景毫并不是历史上的亳都,后者的位置在当今郑州的商城。
  2成汤组织的第二次会盟,是在其灭夏之后的“泰卷之会”。《尚书序》中有记载:“汤归自夏,至于大炯土,仲虺作诰。”文中的“大炯土”,就在当今山东省的定陶县一带。定陶位处鲁西南,此地是考古文化学上的岳石文化区域,夏末商初是东夷部族活动地带。在定陶周边分布着与夏朝有矛盾的有缗氏等东夷各族群,商汤选择在这里举行“泰卷之会”,表明商与东夷各族的合作关系非常好。成汤和东方各诸侯会盟时,由仲虺作诰,发布诰词,其中说到成汤是受天之命,管理天下,其意也是为了安抚并宣威于各部族。商夷的“泰卷之会”上,大家聚会在一起,同时也是在庆贺灭夏兴商,继续强化联盟。
  夏末商夷联盟的东夷各部族参加者,是非常多的,《逸周书•殷祝解》说有“三千诸侯”,三千之数应该是过多了,已知的诸侯主要是有施、有仍、有缗、有莘、薛、卞等。为了加强商族和东夷各族的关系,成汤还采取了包括联姻在内的一系列手段,争取各国对商朝政权的拥护,以及长期稳定的支持。
  成汤时期重要的大臣中,伊尹名阿衡,又叫伊挚,是商初著名的辅政大臣。伊尹辅佐成汤灭夏,成汤去世后,他又继续辅佐外丙、仲壬、太甲等商王。有史料记载,伊尹就出自东夷的有莘氏。成汤重用出自有莘氏的伊尹,足以表明商族和有莘氏关系很好伊尹告诉成汤,施政要依靠尧舜之道,以仁德治国。伊尹在商朝为相五十多年,经历了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这五代商王。伊尹和仲虺辅政的方式,比较突出的就是通过解读上天的旨意,商时都非常迷信鬼神、重视祭祀,国家大小事情,都需要通过祭祀、占卜等方式来决断,因此通过解读上天的旨意,来引导商王仁德治国是个不错的办法。伊尹的厨艺非常高,他担任商相期间,主张以调和五味等方式治国,被赞誉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成汤时期另一著名的大臣仲虺,其所在的薛国也为东夷。仲虺与伊尹同为成汤的左相、右相,其功业都为后人颂扬。仲虺的薛国就在当今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古薛河西岸,亦是东夷部族活动区域。成汤让仲虺在泰卷“作诰”,是因仲虺功高,也可能出于仲虺本属东夷,可加强商夷联合的需要。

知识出处

薛国沧桑

《薛国沧桑》

中华民族能够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虽饱受磨难却一直兴盛不衰,正 是因为深深根植在历史记忆中的优秀传统价值精神,塑造了我们自强不息 的人文性格,并且还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提供着不竭的动力,激励 着我们追求高尚美好的生活。古薛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许多积极的内容, 如崇德向善、孝悌礼义的习俗风尚,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价值取向,至 今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

阅读

相关地名

薛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