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坞休城重修洪福寺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54
颗粒名称: 大坞休城重修洪福寺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4
页码: 224-227
摘要: 大坞休城《重修洪福寺碑》现存地点:大鸡镇休城村洪福寺内立碑年代: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即1601年距今时间:417年碑文撰者:滕邑庠生金奎光据传康熙皇帝曾说“建一座寺院胜过十万军队”。
关键词: 石碑 洪福寺碑

内容

大坞休城《重修洪福寺碑》现存地点:大鸡镇休城村洪福寺内立碑年代: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即1601年距今时间:417年碑文撰者:滕邑庠生金奎光据传康熙皇帝曾说“建一座寺院胜过十万军队”,我没查过清史,不知这“康熙语录”是否属实,然其本意大致不错,说出了宗教的教化作用……滕地地处鲁南要冲,自古人丁繁杂,商贾云集。常言“穷算命、富烧香”,人多了,有钱了,自然就忧虑于无常,怀疑于天命,六神无主,心无所依,于是有求于神祗,皈依于佛道,得到些安慰,寻求个解脱一一这大概就是宗教信仰的来源吧,跟唯物、唯心无关。解放前,滕地也曾经祠庙遍布,寺观星罗,几乎每个村庄、集镇都有一处或多处神祗所在,小到灶王土地,大到玉皇佛祖;文有魁星孔圣,武有关公岳王;男有三清四配,女有观音女娲;土有财神伏羲,洋有耶稣夏娃,如同机构臃肿,诸神超编,幸好倒也互不扯皮,相安无事,和谐共生,共同佑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洪福寺所在的休城是个古村落,《滕县志》载“休城:县西二十五里。
  《通志》云:古邑名,孟子去齐,居休,即此。按:休在邹南,岂孟子去齐径适梁、宋耶?汉楚元王子刘富封休侯”。这段记述,说出了休城历史的古老:战国时“亚圣”孟子曾在此居住;汉代刘富被分封到这里当诸侯王;金代这里建起了由朝廷赐名的洪福寺;元代重修;明朝又修;如今香火延续,经声又起,可谓两千年来人文荟萃、文化不绝……关于对“孟子居休”的疑问,始自明万历版《滕县志》编者王元宾。按休城在孟子的家乡邹(邾国)东南方,而齐国都城临淄在东北方,孟子去临淄当然不会路经反方向的休城,所以一向考据严谨的王元宾有此一问。这就涉及对“去”字的多义解释:一则可解为“去往”,另则也可释为“离开”,倘是后者,就不矛盾了,况且孟子也确实来过滕州——“孟子之滕,馆于上宫”,确切记载于《孟子•滕文公》 篇中。从地理上来说,古滕国西边的休城距离邹不远,仅有三、四十公里,中间只隔了一座不高的凫山,交通便利,这点路对于经常周游列国的孟子来说就太简单了,串门就能来到,更何况春秋战国时代的邾国首都还在峄山南面(今峄山脚下纪王城遗址),距离滕境更近。金朝大安三年(1211年)《休城村洪福院记》碑文中提到洪福院“左有聚落居民,右连亚圣城迹”,可见距今八百多年前的金朝时休城洪福寺西邻原来是有“亚圣城迹”的,由此也证明《通志》所载“孟子去齐居休”实为不虚。今洪福寺院内建有“亚圣亭”,内立孟子塑像,也是恢复昔日“亚圣遗迹”,有史籍和碑文记载在,不为无稽;同时也代表儒、释合流,和谐共处,共同“奠基侯都古城盛名”(“亚圣亭”柱联h民国版《滕县金石志》记载洪福寺石碑5通,分别是:1、 金大安三年(1211年)茅大成撰《休城村洪福院记》碑,1992年运到文公台碑廊内保存;2、 元大德六年(1302年)《重修洪福院记》碑,1992年碑身运到文公台碑廊内,碑座焱屌仍存洪福寺;3、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金奎光撰《重修洪福院记》碑,碑首己残,今存休城洪福寺内;4、 明万历八年(1580年)王大宾撰文碑(不见);5、 明天启元年(1621年)孔尚炳撰文碑(不见)。 休城洪福寺碑县志中提到休城洪福寺为元朝实公和尚建,元大德碑上亦确实写到这位实公和尚:“祖业泗州俗士,姓顾,则削发批读于临淄西天院也。一日云游过讲,遍历诸方,参禅觉道,悟达于滕郡之西乡名使相疃曰休城……皆礼号为顾公菩萨也。”然查比元碑更早90余年的金大安碑上明确记载:是金朝的初公和尚根据金朝法令将该寺院向朝廷报备并申请赐院额名为“洪福院”。该金碑碑首亦刻下当时朝廷批复原文:“滕阳军滕县休城村住持佛堂僧字初,状告本堂应有名哉。今有施主王钦、赵庆经同纳钱数讫,命立院名,请定伯倩等住持,勘会得院额,给赐署”。这段由金朝尚书礼部盖印签押的批文,清楚地写明由当时休城佛堂住持僧初公和尚、伯倩和尚,会同当地王、赵二位施主,在缴纳了一定数额的手续费后,才得到朝廷赐给的院名。在此之前该寺也已经存在:“传有大圣佛堂,香炉记年焉” 一一可见洪福寺始建年代当早于金朝。
  目前寺院内尚存一座古代建筑为大雄宝殿,硬山式灰瓦盖顶,上有脊兽装饰,其他多为新建。
  洪福寺山门洪福院金碑洪福寺大殿寺内住有僧人,正在组织法事。东邻即是休城小学,孩子们一边诵读孟子“威武不能屈”课文,一边聆听弘福寺“阿弥陀佛”经声,也是诗书梵呗、礼乐教化了……洪福寺大殿背面(该文发表于2014年8月19日《滕州日报》)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