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槐建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滕州古树名木》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672
颗粒名称: 立槐建村
分类号: Q949.751.9;C912.82
页数: 1
页码: 187-187
摘要: 姜屯镇党村村东有一株古槐,原有两条枝干,一枝向东南,一枝向西南。由于村民建房,将西南向的主枝砍伐,只有东南向的一枝还在生长,长势旺盛,洒下的树荫足以亩计,树冠遮天蔽日,枝叶掩映四邻。风和景明,春风化雨,人大代表认养后,古槐改旧颜,焕发新枝,蔚为壮观。
关键词: 槐树 村落

内容

姜屯镇党村村东有一株古槐,原有两条枝干,一枝向东南,一枝向西南。由于村民建房,将西南向的主枝砍伐,只有东南向的一枝还在生长,长势旺盛,洒下的树荫足以亩计,树冠遮天蔽日,枝叶掩映四邻。风和景明,春风化雨,人大代表认养后,古槐改旧颜,焕发新枝,蔚为壮观。
  “树有千枝百柯,总有一根”“水流山川江河,总归一源。”党姓先祖于大明洪武(公元1368年)时奉旨迁此,披荆斩棘,安家于斯。党姓先祖把对家乡的情感,对亲人的留恋,都倾注在这小小的槐树上。为了表示对故土的思念,他们到了新的居住地,首要任务是植槐立村,据村民口传:槐树是当年离开洪洞县时取的籽。党村村民祖祖辈辈对槐树进行辛勤的洗灌,精心的培育。每当逢年过节,有的人还献上供品,烧香、叩拜,祈求先祖保佑全家平安。有的槐树干枯了,人们都不愿伐掉。树干枯掉,也不愿挪动,真是呵护有加。党氏先祖和滕州其他迁民先祖一样,对故乡的思念一天都没有停止过,滕州其他迁民家族同样如此,他们都把大槐树作为家族的图腾标志。若非后辈怀先祖,滕州何多古槐村。鲁南一带庭院栽种槐树,由思乡文化而形成传统文化,所以“门前有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 “门前有古槐,辈辈出英才。”在民间广为流传。
  人民公社时期,该树东北角挂一口通知社员集合上工的大钟,社员们每听到钟声后,便聚集到这里,对农活进行分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古树下成了社员交流、休憩和娱乐的场所。1975—1986年间,中国农科院在党村设立“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微生物室山东滕县基点”。基点组的专家经常来树下乘凉休息,喝着生产队的大碗茶,与当地群众共同畅谈着秸秆盖田的好处,在这里提炼出了“秸杆还田”这项技术,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有效地维持了土壤生态平衡,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编号F072:国槐,位于姜屯镇党村村东,树龄300年,胸围约310cm,树高约13.5m,平均冠幅12m。

知识出处

滕州古树名木

《滕州古树名木》

出版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滕州古树名木》,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展示了滕州市古树名木的神韵风貌和史话传说,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古树名木 重要的生态价值,了解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 热爱古树,关注古树,保护古树,积极投身到认养古树、植树造林、绿化 滕州大地活动中来,为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做出积极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姜屯镇党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