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村梨园梨树古树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滕州古树名木》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671
颗粒名称: 刘村梨园梨树古树群
分类号: S661.2
页数: 9
页码: 178-186
摘要: 刘村梨园,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万历《滕县志》有“花开似银”的记载, 素有“鲁南第一园”之称。该园以梨树为主,兼植桃树。园内黄梨有:酥梨、紫酥、丰水梨、黄 金梨等十几个品种,现主要品牌为“刘村酥梨”。
关键词: 梨树 古树群

内容

刘村梨园,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万历《滕县志》有“花开似银”的记载,素有“鲁南第一园”之称。该园以梨树为主,兼植桃树。园内黄梨有:酥梨、紫酥、丰水梨、黄金梨等十几个品种,现主要品牌为“刘村酥梨”。
  刘村梨园,不仅将其甘美的果实奉献于世,而且她的气势、她的神奇、她的传说、她的“景不醉人人自醉,此身恍入桃花源”的佳景,也吸引着八方来客。这里千山辉映,薛水环绕,曲径通幽,翠堤蜿蜒,春华秋实、夏绿冬韵,四时风光如诗如画。清明来临,远山含黛,近水呈绿;万亩梨花白,几株小桃红点缀其间;盛夏时节,满园翠绿,湖光山色,岸柳低垂,莺歌燕舞,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氧吧”;秋季,硕果满枝,清香四溢,商贾云集,游客如织,心旷神怡,到处是丰收的喜悦;三九严寒,瑞雪降临,银装素裹,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致,不禁令人赞叹这壮美的“北国风光”。景区内梨花仙子、梨王台、梨园明井、梨花诗廊、观梨亭、流芳亭、秋石亭、仙人桥、碧波桥、游艇码头、钓鱼台、水上乐园、园中园等景点星罗棋布,梨树王、鸳鸯树、卧龙梨、四君子、醉八仙、金鹿回首、丹凤朝阳、大鹏展翅、护井龙王等象意树型举目皆是,历史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相映生辉。其环境幽雅恬静,宛若世外桃源,是人们春观花、夏消暑、秋赏果、冬健身,回归大自然的旅游休闲胜地。
  每逢梨花节、釆摘节期间,这里热闹非凡。当地群众扶老携幼,来参加节会者络绎于道。周边城镇的人们,也呼朋唤友驱车而至。十里长堤车水马龙;薛河桥上熙熙攘攘;园中湖内游船穿梭;梨园曲径人流如织;观梨亭下商贾云集。歌声、笑声、叫卖声,声声人耳。若有兴致登上观梨亭,欣赏薛河沿岸的繁华景象,那一幅《清明上河图》般的画卷,便会映入你的眼帘。人们在这里既可约亲会友,小酌园中;亦可荡舟于河上,或垂钓于岸边;还可沿着林间小道携友同行,信步徜徉在“雪海”之中,尽情地吸吮迎面扑来的阵阵梨花香气,领略那“千林香袅娜,万树玉雕攒”的自然美景。明清年间,刘村酥梨即为滕县主要贡品之一,享誉京畿。2002年,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将刘村梨园定为“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同年,“刘村酥梨”在国家商标局注册。2004年,刘村酥梨跨洋过海远销马来西亚,从而使柴胡店拥有了一个通往世界的经济名牌。
  仙人桥横跨河滨大道的这座仙人桥,是在仙人桥原址上新建的。桥下原是薛河故道的一段支流,现已淤塞400多年。史料载:明代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因“山洪骤涨,冲塌薛河石坝,复淤三河口,粮艘多坏”,由工部尚书朱衡奉诏规划疏导薛河。在这段河道没有淤塞之前,曾有一座青石板桥,人称“仙人桥”。桥名的由来,说是当年八仙在葫芦套盗取王母娘娘的宝葫芦后,大战护宝的小黑龙时,曾跨过此桥,故名“仙人桥”。
  观梨亭建造于1992年,是传统的亭阁式建筑。底层为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高8m,长12m,宽8m,呈长方形挑檐式平台,四周围有栏杆。上层为四木圆柱支撑,呈正方形、高6m的飞檐斗拱、黄色琉璃瓦覆顶的四角亭。造型舒展,饰有宝顶。四檐下所嵌匾额“观梨亭”三字。登观梨亭览胜,别有一番情趣。举目远眺,可见那逶迤连绵的千山,蛇行斗转的薛河,碧波荡漾的园中湖,苍苍茫茫的刘村梨园,长龙俯卧的十里杨林,气势雄伟的拦河大坝。有人赋诗赞曰:“春风窃窃绕河来,谁把梨花亭下栽。清明踏雪云雾里,莫非此处是瑶台。”简册影壁古人用竹片来写字,写完后再用绳子一片一片地穿起来,就相当于现在的竹帘子,帘子的最头上是一块木板,可一卷一卷地卷起来,称作简册。到了魏晋之后,随着造纸术的问世,这种简册就基本上被纸替代了。梨园特意在园门口建成仿简册的影壁,以彰显柴胡店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简册影壁长25m,高4m,影壁上雕刻有中国当代词坛泰斗、祖籍山东济宁的乔羽先生父子专门为刘村梨园创作的《梨园颂》:“北国风光驻千里....万亩梨园景如画,我的梦中拥有你。”竹简影壁成为刘村梨园新景,《梨园颂》全文224字,采用金色正揩字体镌刻在整体灰褐色的竹简式影墙上。读后令人荡气回肠,成为一首描绘刘村万亩梨园美景的脍炙人口的赞歌。刘村酥梨“刘村酥梨”具有个大皮薄、脆嫩肉厚、多汁无渣、甜饴爽口的特点,而且色泽浅黄晶亮,十分细腻,素有“梨族之王”的称誉。单果重250〜300g,含糖量为13%以上,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刘村黄梨是生产罐头、梨脯、梨汁、梨膏等食品的上等原料。宴席上制作的“酥梨片” “酥梨汤”“紫酥梨罐”等,刘村黄梨不仅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还可入药,有行中理气、化痰止咳、清热润肺等功效。
  附1:刘村梨园诗歌唱和明代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著名诗人,画家,“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骑着一头毛驴,路过风景如画的滕县官桥、柴胡店一带,正值阳春季节,小鸟啁喋,惠风和畅,桃红梨白,竞相绽放。田野内田畴泛绿,油菜花黄,赏心悦目,醉人心田。他看到滕县梨花一望无际,欣然陶醉,吟下了著名的《滕县道中》一诗,“谷城山好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一诗引来百诗唱,来往于南北大道的文人骚客、官宦政客们在滕县境内不由得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似梦非梦、亦幻亦真的诗词。他们逗留于刘村梨园釆风休憩,赋诗作文,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梨花诗,比较著名的有16篇。围绕“滕县花开白似银”的诗歌唱和,长达400多年,成为诗坛一大盛事。
  滕县道中〔明〕李流芳(1607年)谷城山好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
  出自《钱牧翁喜李长蘅诗》滕县道中〔明〕李流芳山欲开云柳乍风,杜梨花白小桃红。
  三年三月官桥路,策骞经过似梦中。
  前题〔明〕胡汝嘉深秋木叶黄,匹马入滕疆。
  地土偏宜麦,人家种梨朵。
  滕县道中〔清•康熙〕王士祯薛北滕南几问津,远山如画黛眉新。
  惟余底事堪怊张,不见花开白似银。梨花仙子梨园春色滕县寄长蘅〔清•康熙〕钱谦益(丁未春,与李三长蘅下第,并马过滕县,贳酒看花, 已十四年矣。感叹旧游,如在宿昔,作此诗以寄)滕县春来花万树,花白花红夹烟雾。
  交加嫩蕊欺艳阳,灼烁繁英照日暮。
  今我来时秋已老,柳先槐黄陨霜露。
  风雨依稀下第身,莺花指点停车路。
  与君过此十四春,日月如梭事错互。
  青春作伴更几回?紫陌看花是前度。
  花开花落下成茵,征人合杳从此去。
  花前掉臂去复来,纵见花开有何趣?
  羡君真作淡荡人,闲即牵舟湖上住。
  山僧扣门分盘餐,榜人刺舟乞绢素。
  西湖烟水收溧波,灵隐霜林放红雨。
  征途茫茫君倘忆,清梦悠悠我难赴。
  推寻旧迹如见君,花白如银咏君句。
  沈吟感叹日欲西,为君酹酒田文墓。
  我比渔洋更惆恨,风蓑雨笠谷城图。
  梨花春色梨园雪景过夏镇〔清〕宋思仁片帆风利挂残阳,一镇区分南北疆。花色暗思滕县白,钟声遥送沛城凉。
  过谷坡〔清〕梁履绳惆张渔洋诗漫猜,看山谷下独徘徊。松檀自是诗中画,滕县花偏为我开。
  两般秋雨庵随笔〔清〕梁绍壬东阿南望尽模糊,如黛山色黯欲无。我比渔洋更惆张,风蓑雨笠谷城图。
  春曰过薛城怀古(其三)〔清〕满秋石奚山东望隔晴霞,累累荒城一带斜。草木春深迷故国,山河气盛走轻车。自从星散三千客,无复云屯六万家。寂寞孟尝坟下路,东风开遍野裳花。赞刘村梨园〔清〕李渔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
  广戚怀古满秋石帆影周悬广戚城,沿堤水市尚蝇营。园丁多是刘村人,渡口尤因亭长名。
  秋燕满秋石劳将雏子去,远道海天崖。重来寻故垒,春影梦梨花。
  过滕县〔清〕宋弼滕县花开白似银,长衡佳句最清新。王郎曾此添惆张,况是寒天过小春。
  题观梨亭耕耘春风窃窃绕河来,谁把梨花亭下栽。清明踏雪云雾里,莫非此处是瑶台?梨园晨光观梨亭梨园颂乔羽乔韓北国风光驻千里,滕州柴胡刘村梨。
  远古梨香飘至今,只为醉倒我和你。
  百年梨树王者居,身在园中享四季。
  春色满园花如银,夏如碧海波涛起。
  秋来果盛挂金盏,冬有雪韵更素衣。
  古有乾隆游此地,蜜梨尝罢自得意。
  只憾身边无御笔!留下“天下第一梨”。
  梨花蛊开神仙疑,莫非云海落大地。
  邀我下凡来尝梨,先把云毯铺园里。
  梨花盛开众人疑,阳春三月春风曲。
  花飞似雪雪无迹,银花白雪总相宜。
  游人往来数百年,留下佳句赞园梨。
  不说你我尝不够,蜂蝶恋花花如蜜。
  千花瓦蕊都不选,只取梨花作嫁衣。
  偶入梨园心神往,今生不枉游此地。
  万亩梨园景如画,我的梦中拥有你。
  梨园竹简屏风

知识出处

滕州古树名木

《滕州古树名木》

出版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滕州古树名木》,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展示了滕州市古树名木的神韵风貌和史话传说,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古树名木 重要的生态价值,了解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 热爱古树,关注古树,保护古树,积极投身到认养古树、植树造林、绿化 滕州大地活动中来,为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做出积极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