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广播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54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广播电视
分类号: G22
页数: 4
页码: 573-576
摘要: 官桥镇广播电视台及官桥电视差转台介绍。
关键词: 广播电视 电视台

内容

一、广播电视站
  广播站官桥广播站建于1964年,配备2名不脱产的广播管理员,业务上由县广播站统一领导,始称官桥广播放大站,1985年改称官桥广播站。初建时由马俊元负责,只有1部150瓦扩音机和1台5千伏安调压器。1965年至1969年,架通全公社各大队的专用广播线路,并增派线路员1人,购置了250瓦扩音机、话筒、电唱机、810录音机,自备发电机,广播放大站初具规模。初建试播时,由邮电所代管,用电话线代广播,广播时间为早、中、晚3次。广播站的主要任务是转播、放大滕县广播站的信号及党委政府召开的会议讲话录音,因此被称为广播放大站。
  1979年,对原18个大队的村内广播线路进行整顿检修。1980年,对全公社剩余30个村的广播线路进行勘测,公社广播站组织15人的施工队,经过一年的施工,把原来使用的广播线路设施木杆、石杆改用标准为7.5米高水泥杆。至此,全公社48个大队五个管理区的主干线路按标准化要求全部架通,使全公社70%的农户挂上喇叭。1980年,新建机房、播音室、值班室、仓库、办公室,使用面积为84平方米。配装电源和输出配电盘,办起广插器材厂,承接全县广播设备的维修和其他地、市、县广播专用变压器的维修。1981年,埋设地下支干线路17.5千米,连通苏疃、磨庄、吴庄、时店、时村、善庄、魏楼、吕楼、后掌大、前公桥、东公桥、后公桥、史庄、大康留、良里、渠村等16个大队。由于广播线路机房、村内网路实现标准化,官桥广播站声望日高。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4省160人及枣庄市各区、县30个社镇广播部门负责人,先后来官桥广播站参观学习。1983年,对望河、韩村管理区支干线路进行标、准化架设。为了实现一线多用,官桥广播站首创广播对话机,并推广到全县各公社使用。成功试用广播线路用动圈揦叭(原为响纸片、舌簧喇叭),在前莱村、车坫村接挂600余只;1985年架设电缆2000米,使广播音质音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购置调频接收机一部。
  1983年,滕县广播局任命宋秉华为站长,全站由2人增加为6人,其中设编辑1人,播音员1人,业余通讯报导员发展为60人,从此起开始自办节目。
  1986至1988年,官桥广播站连续,3年被滕州市广电局评为“自办节目”“线路更新”先进单位,1986年在乡镇自办节目评比中两次被滕州市广播局评为一等奖,1987年2次荣获滕州市广播局综合奖,1988年在乡镇自办节目展播中被滕州市广电局评为稿件一等奖。
  随着无线通讯的普及,到1990年后有线广播收听的人数大为减少。1995年镇广播站易名为官桥镇广播电视站。2000年12月,镇广播电视站划归滕州市广播电视局。2005年12月,镇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到中广有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电视站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电视机开始进入普通农村家庭。70年代中期,八一煤矿职工购买了境内第一台电视机。1979年12月,轩辕庄村村民杨家凤是第一个购买电视的农民家庭。进入80年代,购买电视机的家庭逐年增多。到1990年电视普及率达到85%,其中购买彩色电视的户占6%。1997年,基本上家家都有电视机,彩电占60%。2000年以后,黑白电视机逐渐被淘汰,更新换代为彩色电视机。2010年后,多数家庭用上高清晰液晶电视。
  1992年5月,滕州市广播电视局将乡镇广播电视站人事管理权移交给乡镇管理,市广播电视局负责业务指导^1996年,滕州市广播电视局与官桥镇政府共筹资金在镇驻地建1座小功率电视差转台,解决了木石、羊庄、官桥等东南部乡镇收看滕州市电视台节目效果不好的问题。1995年,广播站购罝有线闭路电视设备,开始自办电视节目,1999年停办,全部为转播电视节目。2000年春,宫桥镇是全市第一个架设从乡镇驻地到各村光缆干线的乡镇,可输送20多套电视节目。2002年,实施闭路电视村村通工程,从根本上提升了有线电视信号的质量和稳定性,当年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000余户,其中轩辕庄村率先实现户户通有线电视。2006年,全镇所有村庄全部通上闭路电视,收视节目达到45套。
  2012年9月,有线电视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2014年10月,广播电视站开展多元综合网络信息服务业务,全面实现高清电视、互动点播、回放、宽带上网“一网通”。经过多年努力,官桥广电站已顺利实现从单一节目信号传输向多元业务经营的转变,可向广大群众传输数字高清、高清3D等共计169套有线电视节目,提供电子节目指南(EPG)、数据广播、NVOD点播、互动点播、时移回看、广电宽带等服务。随着智能化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凭借一根进入千家万户的有线电视信号线,为广大群众提供“多屏互动”“电视缴费"“酒店预订”“可视电话”“应急信息发布”“党员电教” “视频监控” “电视会议” “智能家居” 等众多现代化信息服务。
  二、官桥电视差转台
  1989年,滕州市广播电视局与官桥镇政府决定共同筹资在官桥镇驻地建设一座小功率电视差转台,以解决木石、羊庄、官桥等东南部乡镇收看滕州市电视台节目效果不好的问题。1989年10月,滕州市广播电视局将原电视转播台使用的76米拉线电视发射塔作为投资,作价5万元,官桥镇政府采取多方集资的办法筹资7万元,承担设备昀置,铁塔拆卸,安装及土建施工。投资2万元购买1台GSZ一3型50瓦电视差转机,该机接收频率六频道,发射频率三频道。在官桥文化大楼腾出3间房子,作为发射机房。在塔上安装了六频道五单元电视接收天线和三频道十字振子电视发射天线,进行了配电、控制、馈线及发射机的安装和调试,全部工程完成后于1990年5月1日正式开播,接收六频道滕州市电视台节目,以三频道转发。
  1996年,滕州市东南部木石、羊庄等乡镇收看滕州市电视台节目效果差的问题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重视,在时任市委书记彭湃的直接关怀下,滕州市广播电视局投资25万元对官桥电视差转台进行升级改造,将官桥电视差转台收归滕州市广播电视局直接管理。1996年7月,投资12.5万元从北京761厂购进1台GSZ一9型300瓦电视发射机,投资5万元更换了供电变压器,投资7.5万元,重新安装了六频道五单元电视接收天线和三频道定向振子电视发射天线。于19%年8月30日试播,接收六频道滕州市电视台节目,以三频道转发,每天转播时间达10小时以上,较好地解决了木石、羊庄、官桥、张汪、柴胡店等5个乡镇收看滕州市电视台节目的问题,使全市的电视人口覆盖率由75%提高到90%以上。
  19%年11月4日,滕州市广播电视局正式行文,确定官桥电视差转台为局属副股级单位,定编台长1人,工作人员4人,由滕州市有线电视台机房抽调人员轮流值班,毎半年轮换一次。1997年9月,官桥电视差转台的信号源改为光缆信号,节目内容仍为滕州市电视台自办节目。2003年3月底,由于乡镇有线电视的普及和发展,接收开路电视信号的用户减少,滕州市广播电视局决定官桥电视差转台停止转播。
  官桥镇电视差转台台长:刘孝伦。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