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原始纺织与印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41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原始纺织与印染
分类号: F407.81
页数: 2
页码: 381-382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原始纺织与印染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纺织工业 印染

内容

1.纺坠纺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于纺纱的工具。它的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新时石器时代。北辛遗址有纺坠和纺轮出土,出土的早期纺轮,由石片或陶片经简单打磨而成,多呈鼓形、圆形、扁圆形、四边形等形状,有的轮面上还绘有纹饰。纺坠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纺织生产,对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并且它作为一种简便的纺纱工具,一直被沿用了几千年,即使在21世纪,少部分地区仍在用它纺纱。2.纺车古代通用的纺车按结构可分为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两种。手摇纺车的图像数据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多次发现,说明手摇纺车早在汉代已非常普及。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操作时,纺妇能够用双手进行纺纱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纺车自出现以来,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纺纱机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区仍然把它作为主要的纺纱工具。3.踏板织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境内出土的刻有踏板织机的汉画象石等实物史料,推测踏板织机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已普遍使用。织机采用脚踏板提综开口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织品的染色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性质,并发明了多种染色技术和印花技术。各种染料均有其着色原理,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虽然都是色料,但它们的着色原理却不同。矿物颜料着色是通过粘和剂使之粘附于织物的表面,但颜色遇水即容易脱落。植物染料是通过与织物纤维亲合而改变纤维的色彩,所着之色虽经日晒水洗,均不易脱落或很少脱落。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民间用兰草、石榴皮、槐米加工染色,多以蓝印花布流行最广。根据印花工艺的不同,印花方式可分为直接印花、拔染印花、防染印花和防印印花四种。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