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劳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3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劳动管理
分类号: F325.22
页数: 3
页码: 328-330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劳动管理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劳动组织 劳动管理

内容

一.瓦助组1952年实行互助组,没有统一的劳动管理制度,组长根据季节农活和劳动力的强弱、技术特长灵活搭配安排劳力,实行工换工、畜换工、精工换粗工等,以找补的办法,组织劳力进行生产。另外常年互助组,设记工簿或试用工分票(有半月工、整月工两种票面>,用以季节余缺找补,其缺额按每工2斤粮计算,余工得粮,缺工者找粮,以此调节余缺,实行多劳多得。二、初级社土地按级入股(可参加分红),使用牲畜及较大农具,折价算地股基金,地股金不足的户用现金找补,困难户银行用合作基金贷款扶持。农活采用记工方法,开始正式使用工分票,一般每日10分制,设社长、会计、记工员,发票记工。发票一般都采取“地头清”的方法。一月一次收交工分票,工分票必须与记工账目相属,会计张榜公布。H季分配,年终决算,按工分、股金参加分粮,分款。三、高级社土地全部归集体且不再参加分红,牲畜及较大农具、林木、果园,都折价归集体(从提留中逐年待还〉。劳力统一管理分配,划分作业组,一般农活采用劳动定额小段包工的办法。出勤仍采用记工,发放工分票的办法,5~7天由记工员收交一次工分票,递交会计统计汇总,月底张榜公布。四.人民公社1958年,全面实行人民公社化。1963年,推行临沂地区的“四三二一”“四四一”的管理办法,即“四小”(小段计划、小段包工、小段检查、小段评比);“三定”(定活路、定质量、定报酬“二调”(调动社员、干部的两个积极性);“一早”(一年早知道);“四奖”“四罚”(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者奖,不参加者罚;毎月规定出勤25天,超者奖,不足者罚;干活数M多、质量好者奖,少、劣者罚;服从领导、遵纪守法者奖,违犯制度者罚)。工分制仍然是这一时期劳动管理手段之一,但也可“死分活记”,并且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一般采用十分制,但又不受10分限制,可多劳多得。每个劳动力一本记工手册,生产队设劳动工分公开牌,一月一公开。记工方法多采用收工前在地头或晚上到队院记工,自报千活数M、质量,经过评议,队长打分,记工员记入手册,队长分配次日农活。20世纪60至70年代,全社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先后五次赴大寨参观学习,其主要经验是:在劳动管理上“三自一包”被批判,“四小作业”被否定,强调“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推行自报公议的“大寨记工法"。于是出现了 “出工不出力”“干活磨洋工”的现象,平均主义、大锅饭日趋严重,极大限度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社先在部分大队推行承包到组、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恢复“四小管理”办法,仍实行工分管理,以生产队为单位,由队长安排农活。1980年后,开始实行五种形式的责任制。一、统一经营,联产到组。在生产队统一经营的前提下,把劳动力划分成作业组,然后将耕地、农具、肥料、种子连同作物种植计划和包产指标分配到组。生产队对组实行定工、定产、定成本、定奖惩,最后由生产队对各作业组统一核算分配。这是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前期的一种主要形式。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在坚持生产队统一经营的条件下,根据经营内容和劳动者的特点,实行专业分工。檀长农业的社员按能力大小分包耕地;檀长林、牧、副、渔、工、商各业的社员,按能力大小分包各业。各业的包产根据“方便生产、有利经营”的原则,分别包到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人,根据生产成果计付劳动报酬。计酬方式,有的按包产计工,有的按完成产值(或纯收入、利润)计工。包产部分由生产队统一分配,超产奖,减产罚。三、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在坚持“三不变、四统一” (生产队集体所有制不变.按劳分配原则不变、基本核算单位不变和统一种植计划,统一使用耕畜、农具,统一配劳力,统一核算分配)的条件下,以劳定田,以田定产,以产计分,超产奖、减产罚。四、包产到户。在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条件下,生产队把耕地按劳力或人劳比例落实到户,实行以户为单位经营。生产队与农户签定合同,包产量,包工分,包费用,包产部分由生产队统一核算分配,超减产部分全奖全赔或比例奖赔。五、包干到户。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取消工分分配,生产队通过与农户签定承包合同,把耕地按人口或人劳比例承包到户,耕畜和小农具折价到户,国家的农产品征购任务与集体提留也随之落实到户,然后由农户自主经营。由于它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便,既能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此,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较迅速地在全乡铺开。1982年12月,通过总结经验,全社普遍推行大包千农业生产责任制,至此,生产队停止使用工分。1983年12月撤销生产队,生产小队改称生产小组(作业组)。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