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利基本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3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利基本建设
分类号: S28
页数: 3
页码: 312-314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水利基本建设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农垦 农田基本建设

内容

官桥镇水利建设以修渠、打井、治河、节水灌溉、自来水工程建设等为主。修渠1956年合作化时,修筑的第一条渠道长2000余米,宽6米,高1.5米干渠,北从后莱村村北向西南至轩辕庄西,平地筑土而成,引用魏河水灌溉莱村、大韩村、东公桥、轩辕庄之间的土地约4000余亩,1958年建八一煤矿与莱村煤矿时,因占用土地废渠。1972年,在罗汉山与大丰山东西两侧建环山渠道,北从大山口分两支绕山南下,开山砌石渠长约9千米,引岩马水库水灌溉善庄、东郑庄、西郑庄、官桥、北韩村、中韩村、大韩村、东公桥、西公桥等10余村土地约4000余亩。1974年冬,修筑望河大干渠,东经圣山前,穿三山脚下西至大康留村南,长约7千米,宽6米,引温水河水灌溉面积约5000余亩。打井掘井取水,最早用于饮用水。1994年冬,在官桥镇前掌大商周遗址清理发掘中,发现水井3处,其中1处井壁为木质结构,井口长方形,1.1x0.7米,据考证形成于3000年前。新中国建立之前,官桥每村有2至5眼吃水井,有的井筒用砖砌或石砌,也有不砌的土筒井。王园、坝上、洪林、西郑庄、王公等村,菜园户数较多,每园户均有1眼浇菜水井。解放初期,全区共有土井230眼,砖、石井146眼。新中 H建立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各种各样的土井、砖石井大量增加。随着水利亊业的发展,1960年7月至12月,山东畨地质局123勘探队受济宁地区水利建设指挥部委托,来滕县结合勘探支农打井,东磨庄大队试打全社第一眼机电井。当年,全社打机电井3眼,每小时单井出水量达50~80立方米,是滕县第一批管井。1976年,官桥公社引进先进打井机3部,滕县投资的“150型”钻机1部,公社自购“东方红”钻机2部,成立3个机械打井专业队,每个专业队一年内能打出40至60米深的机电井8至10眼。至1985年,全镇共打机井600H, 潲溉面积2.2万亩,大口井46眼,灌溉面积0.8万亩。1986—1997年,是机井建设和管理逐步迈入规范化、市场化轨道的时期。进入90年代后,农民开始联户、联组打股份井。1997年开始实施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是年6月,苏疃村率先在全镇进行机井拍卖,标志着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迈入新时期„1997年,全镇共有机电井451眼,S己套机泵440台,总功率4.175千千瓦,灌溉面积27750亩。1999年开始借助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内投资农业项目进行农田整治,不断完善水利设施。2017年底,全镇共有机电井461眼,配套机泵389台(套),有效灌溉面积32000亩,其中井灌区28500亩。河道治理T.程十字河(新薛河)治理1957年10月,济宁专署组织十字河整修工程开工,指挥部设在张汪镇五所楼村,一期工程为10公里新薛河开挖,同年12月竣工,完成土方318万立方米。1958年3月二期工程动工,开挖新薛河从管庄到湖口全长19.6千米,滕境内9.5千米,官桥段长5千米。1989年9月,新薛河官庄分洪口拦莆工程动工,1990年5月完工,完成投资150万元,建成114.7米长10孔水利渐开式自控翻板闸,3孔调节冲沙闸及漫水自溃坝等,每孔闸宽10米,髙3.5米,莆水ft达90万立方米,提升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1995年秋,投资168万元,重建管庄2座涵洞,维修掌大涵洞及翮板闸口,堵复分洪口,修复大管庄漫水坝。1998年,对十字河北辛村西段进行河道治理,清淤泥、复筑河堤。2012年实施十字河(官桥洪林至史庄段)右岸治理工程,投资1S15万元,对十字河良里至翻板闸段4.87千米河道扩挖整治,对洪林大桥上下游河两岸进行护砌,护砌河岸0.7千米,硬化堤顶道路5.5千米,治理河堤4.8千米。2016年,实施十字河管庄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当年9月,工程通过枣庄市水利和渔业局验收投入使用,共完成投资2630万元,新建橡胶坝、水泵房、调节闸及交通桥各1座,配套建设管理房、防汛仓库、配电房、启闭机房等设施,其中橡胶坝长110米,高3.6米。工程防洪标准达到庄里水库建成后50年一遇、庄里水库建成前20年一遇,通过拦蓄地表径流,恢复拦蓄水量91.37万立方米,可改善3.2万亩农田农业灌溉条件,满足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小沂河、小魏河治理1954年冬,官桥区治理小沂河、小魏河。小沂河从木石乡孤山村北至北韩村村东与小魏河交汇处,筑河东堤;小沂河与小魏河交汇口处至大韩村筑河两堤,结合疏浚河槽,将大韩村至西公桥裁弯取直,全长5.9千米,工程于翌年春天完成,省投资2.39万元。20世纪80—90年代,在北韩村、中韩村、东公桥、太平庄、西王庄、吕楼等村段建设拦水坝、闸。2012—2017年,利用上级政策,对小魏河官桥村段、后掌大、孔窑段,吕楼、魏楼、前掌大村段进行综合治理,在官桥村大桥下游建小型橡胶坝和污水处理厂,在孔窑村东、上魏楼村东建小型橡胶坝2座。小苏河治理1974年春,官桥、张汪两公社对小苏河进行治理,于坝桥村东改道向南至邱仓入薛王河,入河口进行疏浚河槽以排涝,河两岸筑至官桥镇西郑庄村南,长13千米,河口宽20至40米,堤距一般50至70米,堤顶宽1至2米,堤高1米上下。提水站1958年以来,官桥境内河流沿岸共建设大小提水站44座。其中,十字河建提水站20座,可灌溉农田4000余亩;小苏河建提水站8座,可灌溉农田800余亩;温水河建提水站4座,可灌溉农田600余亩;小魏河建提水站12座,可灌溉农田3000余亩。全镇提水站可灌溉8000余亩。后期因河水下降,使用周期较长,管护不到位,沿河提水站渐渐失去应有作用。乡村供水工程1985年底,官桥镇民用吃水机电井约100眼,建设水塔16座,地下管道总长20余万米,水龙头3600多个。安装自来水的村有官桥、轩辕庄、大康留、史庄、坝上等村,其他多数村庄户户建有压水井。随后,各村根据不同情况,先后进行自来水工程建设,至2005年,由于人口增长、村庄建设扩大,较多村的自来水工程无法供给村民用水。2005—2009年,借助于“户户通自来水”工程、“人畜饮水解困工程”等政策机遇,40多个村先后进行自来水工程的改建、新建。为解决镇驻地西北部断裂带无地下水源,保障10多个村群众饮水问题,2006年规划建设官桥镇集中供水中心。供水中心设在东郑庄村东,紧邻京台髙速东侧,占地2.5亩,新打机井2眼,铺设供水主管网7千米。2007年1月1日,首批供水的村有时村、时店、北吴庄、磨庄、苏疃、马生、志门、倪楼、渠村、苏叶、西郑庄、官桥村,2009年新增西公桥村。至2010年,官桥镇自来水工程实现村村通全覆盖。2014供水中心新增机井1眼,2016年供水中心又新增供水机井1眼。因水位下降,东部山区自行供水村庄出现水源枯竭,东王公、西王公改用羊庄水源地供枣庄新城管网水,西洪林新打机井1眼,魏楼、吕楼村则接用张汪镇供水中心自来水。滕南十万亩中低产田开发调水工程滕南十万亩中低产田开发调水工程,设计流量5立方米/秒,年调水量285天,调水量5万立方米,主要补给官桥、鲍沟、张汪三镇地下水源,改善灌溉条件实施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于1992年2月动工,分3期实施。一期工程由滕州市水利局和官桥镇组织工程施工,1992年2月开工建设,当年9月竣工,投资300余万元,完成洪林WES型堰及11.2千米引水干渠建设,设计引水流量S立方米/秒,建设各类渠系建筑物67座,实现了调水入小苏河的设计要求。工程东由西洪林大桥西作引水口,经坝上村南、北辛村北、王园村北、大康留村北至山官公路,沿山官公路过羊官公路至轩辕车站原官桥水利站西折,跨魏河,沿魏河西岸北折至过八一公路、八一铁路专运线西折,过木曲公路至磷肥厂西南角北折,至前善庄村南西折入小苏河,沿河右岸至苏疃高桥北西折至滕官公路东南折,至苏疃村前街西折过公路后沿公路向南至倪楼村后西折至志门沙坑,向南再向西过京沪铁路线入鲍沟境。经官桥境内全长20千米,从西洪林取水口到小苏河东岸引水渠全长11300米,衬砌石坡9480米,各类建筑物48座,其中引水枢纽、水文观测房、托水桥各1座,生产桥4座,交通桥8座,公路桥3座,渡槽3座,节制闸2座。二期工程于1994年11月动工,翌年5月竣工,由官桥、鲍沟两镇动员4万人参与建设,延伸干渠9.2千米,至滕南地下水漏斗中心荆林、郝寨一带,实现了引水入三八河的设计要求,新建渠系建筑物73座。三期工程建设于1995年11月开始,官桥、鲍沟、张汪三镇进行田间回灌沟渠配套及小河道工程为重点的工程建设,翌年5月1日完成,共开挖干支渠13条,计40.04千米,维修新建河道拦水坝堰9处,渠系建筑物67座。三期工程共运用土方89.2万立方米,砌石3.2万立方米,混凝土3897立方米,投工36.6万个,投资707万元,总回补面积150平方千米,使官桥、鲍沟、张汪3镇10多万亩耕地的灌溉条件得到改善。工程建成后运行至21世纪初,因渠系失修、损毁严重,特别中上游衬砌渠体坍塌,无法正常输水而功能丧失。截至2017年底,官桥共修大干渠3万余米,石、砖筑支渠2万余米,另有各村自筑的支渠若干。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