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35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
分类号: F301.1
页数: 2
页码: 289-290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土地制度改革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制度改革

内容

1943年夏,中共山东省委派陶有亮、王宝石等80人到滕县革命根据地——滕县二区 (区驻地羊庄)开展“双减”运动,即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反恶霸、反封建势力,开展大生产运动。区政府召开了地主、富农分子训话会,有的乡迅速掀起高潮,各村“农救会”发动农民对地主、富农进行斗争。没收了地主的部分土地、房屋、耕畜、农具等五大项。1944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和《土地法大纲》,滕县二区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动员富农献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提出:“扎富根,挖穷根,土地还家”的口号。1945年12月14日,滕县解放。1946年6月,官桥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各村农救会发动农民,对地主和财阀进行了斗争,没收了他们的一部分土地、房屋、牲畜、农具等。五区(官桥)东部村庄,距老解放区近,对土改工作开展较为热烈,西部村庄靠近铁路线,原是敌伪统治中心,敌人到处散布“变天” 威胁群众,农民顾虑较大,出现了“明斗暗送”,漏网者甚多,土改很不彻底。接着又进行了土改复査,通过反奸诉苦,镇压了一批罪恶累累、民愤极大的恶霸豪绅、反革命分子。1947年至1948年,由于解放战争正在进行,敌我双方正处于拉锯形势,有的地主趁机反攻倒算,加之战事又日趋激烈,急需支援前线,土改复查难以进行。1948年7月2日,滕县二次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基本解放,境内基层政权稳定。1950年11月,根据中央颁布的《土地法大纲》,重新开展土地改革工作。县、区派土改工作组,深入各村宣传贯彻党的土改方针政策,执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孤立富农、打击地主阶级”政策,进行摸底排队,组织发动群众,按照经济地位、剥削程度划分阶级,确定了 “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五种阶级成份。1951年2月官桥区土改基本结束(土改工作中,全区斗争地主173户,没收其多余的土地27850亩,房屋3869间,分给了无地少地的雇农和贫农)。是年5月进行复查,8月颁发土地证,全区人均获得耕地面积约2.5亩,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耕畜、农具、粮食、房屋等,至此,土改工作全部完成。土改工作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制度,农民开始成为自己土地上的真正主人,个个兴高采烈,扬眉吐气,生产热情空前高涨。1951年,全区共有耕地6〇795亩,总人口5826户、25847人。据统计,解放前境内拥有土地100亩以上的地主59户,1000亩以上的4户;3971户贫雇农只有土地5065亩,人均耕地0.29亩。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人物

陶有亮
相关人物
王宝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