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翼城卫生志》
唯一号: 150934020220000389
专题名称: 流行性出血热
其他名称: 出血热
文件路径: 1509/01/object/PDF/1509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160.pdf
专题类型: 疾病

专题描述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传染源,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上以高热、休克、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1981年运城地区首发后,1982年4—5月,襄汾、侯马出现发病病例,6月,本县桥上镇杨家河大队、中卫乡北史庄大队、南唐乡下阳大队、王庄乡范村先后发病4例,其中男3例,女1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48岁,由于发现及时,治疗得当,无发生死亡病例。为有效控制出血热疫情蔓延,严格防止疫情再次发生,7月30日,县卫生局下发了《关于批转县防疫站〈关于我县首发流行性出血热情况报告〉的通知》,要求大力开展灭鼠、灭螭活动和疫情及时报告,采取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治疗等措施预防出血热病的发生。至12月底,全县共发生了出血热6例。1983年县卫生局再次下发了《关于隔离治疗出血热患者、控制疫情扩大蔓延的紧急通知》。1984年为防止出血热疫情、斩断病源传播途径,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灭鼠活动。先后举办灭鼠培训班57期,培训骨干146名、灭鼠技术员397名,召开各种灭鼠会议812次, 发放宣传品9200余份,出板报61期。共灭鼠417850余只,堵鼠洞17万多个, 使鼠害密度由灭鼠前的27.4%下降到13.2%。全县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20例。1986年发生32例。1987年县防疫站协同爱卫会于3、9、11月份开展全县性灭鼠活动3次,配制毒饵45900斤,灭鼠817819只,使鼠密度由灭鼠前的24.7%,下降到灭鼠后的4.6%,灭效达95%以上。同时,对所发生的出血热病例进行了个案调查;对病人落实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就近治疗的原则, 由于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得力,出血热发病率比1986年降低了63.64%,全年共发生出血热12例。1988年发生出血热10例,发病率为3.85/10万。同比下降167%。1989年到1991年共发生7例。1992年开始到2009年的18年间,全县再未出现过流行性出血热病例。

知识出处

翼城卫生志

《翼城卫生志》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全面系统记述翼城卫生事业的 历史与现状,力求内容真实、全面。本志通贯古今,详今略古,上溯事物发端,下至2010年12月底。彩页不受下 限时间限制。 记述以类记事,以时为序,横排竖写。按章、节、目设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首设概述,未设大事记,志为全书 主体,分门别类记述全县卫生情况,图表照片穿插其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