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民文化补习学校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唯一号: 150931020220000469
机构名称: 青年农民文化补习学校
机构简称: 青校
文件路径: 1509/01/object/PDF/150910020220000020/001
起始页: 0410.pdf
地址: 洙边区三界首、东夹河、董家沟村
起始时间: 1946年春

机构描述

莒南县青年文化补习学校(简称青校),创办于1946年春,校址先后设在洙边区三界首、东夹河、董家沟村,路镇区东赤石沟、刘家扁山村,涝波区东塔巷村,坊前区莫家龙头、邬家岳河、张家圈子村。校长王展,教导主任陈树三,教师5人。当年招收1个班,学生39人。招生对象为农村男、女青年,并有一技之长为条件。课程设国语、算术、政治、常识、唱歌、体育等。 学校实行半工半读,以生产养学校。当时学校有3张织布机、20部纺车,有生产基地40余亩(在三界首村30余亩,李家扁山村10余亩)。除国家拨给部分生活费外,基本上是自劳自食。学生除种粮、种菜,还纺线、织布,增加学校收入。 1946年10月,滨海行署和山东省教育厅在全区、全省推广该校的办学经验。1947年秋,学校停办。大部分学员参加了支前和地方行政工作。 1951年9月,莒南县再度办起青年学校,称为莒南县农村青年文化学校,校址在路镇区大山前村庙内。招收具有初小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青年积极分子,学制一年,以学文化为主,毕业时达到高小文化水平。 学校由莒南县政府领导。文教科长郑维民兼任校长,党支部书记卞立贵,副校长林庆明主持工作,教导主任刘庆斋,总务主任孟庆铸,会计丁立先,教师刘向、曹士华、程守舆等12人。 课程设语文、算术、地理、历史、自然、政治、唱歌、体育等。当年招收2个班,学员100人,分甲、乙两个班,甲班预计一年毕业,乙班预计一年半毕业。甲班于1952年7月毕业,大部分学员转到莒南速成师范学习。当年8月招生新生一个班,为三期学员。乙班因延长半年于1952年腊月(公历1953年1月)毕业 (称二期学员),此后(1953.1月份)招生的学员一个班,即为第四期。1953年5月,莒南县人民政府文教科接专署通知,8月宣布莒南县农村青年文化学校停办。当时第四期学员学习半年,提前毕业。 学员结业后,有的参加教育工作,有的到银行、卫生、粮食等部门工作。第三、四期少量学员考入莒南中学(今莒南一中)。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上限起自1998年,下限断至2008年。分为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教育经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师资队伍、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