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农学校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唯一号: 150931020220000462
机构名称: 乡农学校
文件路径: 1509/01/object/PDF/150910020220000020/001
起始页: 0370.pdf
行业类型: 教育
起始时间: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结束时间: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机构描述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山东军阀韩复集推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改革行政,训练农民,加强农村自治,下令办起“乡农学校”。一区一校。当时分设在莒南境内的有大店、坪上、十字路、汀水,还有板泉崖(时属临沂县)等都有分校。每校设校长(或称“学长”)1人,下设军事主任1人,主管军事训练、治安保卫、民事处理等;设教育主任1人,掌管教育事业;设事务员1人,负责农村生产、财务管理、行商税务事宜;另设军事教员2人。 校长即区长,由县政府委任,统管全局。凡乡村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训练都要管,名为校长,实为区长。教员多是在“乡村建设研究院"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担任;学员 (或称“学众”)的主要对象是18〜25岁的青年,以土地多少为序分期训练。训练内容以军训为主,进行步兵操练,学习列队、射击、拳术、刺杀等;也学些政治、文化。文化课学习国语、珠算等,占教时很少;政治课学习“三民主义”,并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行政费用全部由省政府拨给。学员自带枪支,服装及生活费用自备。乡农学校共办四期,每期四个月;每期人数四五十人,多者百人左右。 乡农学校是在取消区行政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政教合一”、“以教统政”的组织,其失去了原来平民教育的性质。 学员按规定应是富户子弟为主,但地主、商号轮到出人时,多以出地、出钱雇用贫苦子弟顶替。因文盲众多,课程重练武轻习文,大多穷苦子弟不愿为富人出力,逃跑者众多。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日本侵略军犯境,乡农学校随之停办。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上限起自1998年,下限断至2008年。分为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教育经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师资队伍、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