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费县人民医院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95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沿革
分类号: K106
页数: 2
页码: 35-36
摘要: 《费县人民医院》中1948-1994年沿革事件。
关键词: 费县人民医院志 沿革事件

内容

1948年7月,在费县政府机关驻地埠下村设立了政府机关卫生所。
  1950年2月,费县政府机关卫生所改称为费县卫生院。
  1951年8月11日,费县卫生院随费县政府机关迁入县城,驻西门里天主教堂。
  1952年,成立费县卫生科,卫生行政职能从费县卫生院中分出。
  1953年10月,费县卫生院由天主教堂迁到通河街。
  1954年2月,成立费县妇幼保健站,在费县卫生院的领导下开展妇幼保健工作。
  1955年11月,费县卫生院的党、团组织从费县人民委员会中分出,由原来的党、团小组分别改建为费县卫生院党、团支部委员会。
  12月,费县妇幼保健站独立。
  1956年6月6日,成立费县卫生防疫站,费县卫生院改称为费县人民医院,步入了以医疗为主的轨道。
  11月30日,费县人民医院和费县卫生“三站”(费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和麻风病防治站)共同成立了中共费县县直机关总支委员会第五分支部。
  1958年7月,费县人民医院与“卫生三站”联合成立了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
  1959年10月4日,在下河头村西北方向(现院址)建成费县肝炎疗养所。
  1961年1月30日,费县人民医院的党组织与“卫生三站”分开,单独成立了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
  1962年1月3日,内科病房迁至费县肝炎疗养所。
  1964年,费县人民医院的团组织与“卫生三站”分开,单独成立了共青团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
  1966年10月16日,费县人民医院迁至现址,在通河街只保留了部分职工宿舍。
  1967年1月25日,“费县红卫兵联合总站”夺取了党政财文等一切权力,成立“服务组”。
  1968年3月,成立费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
  12月,费县县直卫生行政、医疗卫生单位联合成立了费县“六.二六”公社革命委员会。
  1969年1月29日,费县“六.二六”公社与费县药材公司合并。
  2月7日,县直医药卫生单位联合组建了新的“六.二六”公社革命委员会。
  12月,费县“六.二六”公社革命委员会解体,恢复费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
  1971年1月,成立中共费县人民医院临时支部委员会。
  1973年5月1日,恢复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
  1985年10月26日,共青团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改称为共青团费县人民医院总支 委员会。
  1993年7月,共青团费县人民医院总支委员会辖4个支部委员会。
  1994年6月25日,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改称为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总支委员 会,辖5个党支部。
  2007年7月23日,中共费县县委、县政府将7处乡镇卫生院委托给费县人民医院管 理。
  7月28日,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总支委员会改称为中共费县人民医院委员会。

知识出处

费县人民医院志

《费县人民医院志》

出版者:《费县人民医院志》 编纂委员会

费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48年7月,迄今已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医院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在历代人的艰苦奋斗下,栉风沐雨,历尽沧桑,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护理、教学、科研、急救、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其间,留下了诸多开拓者的足迹,倾注了无数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所有为医院的诞生、发展和壮大做出奉献的人们功不可没,永载史册,留存于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院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二十年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最快的阶段。医院规模逐步扩大、仪器装备不断充实、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医院的每位干部职工在用实际行动描记个人历程的同时,也书写着院史、院志。在良好的院风、严谨的学风和严明的纪律的长期熏陶下,全院广大干部职工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发展费县的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得到了病员和社会的好评。

阅读

相关机构

费县人民医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