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费县人民医院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955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G254.3
页数: 3
页码: 1-3
摘要: 费县人民医院的前身是1948年7月在县人民政府驻地埠下村设立的政府机关卫生所, 有工作人员3名。1950年2月改称为费县卫生院,驻埠下村东南庄杨培根家中的三间草房 内,除为机关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外,还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从事社会卫 生工作。
关键词: 概述 描述

内容

费县人民医院的前身是1948年7月在县人民政府驻地埠下村设立的政府机关卫生所,有工作人员3名。1950年2月改称为费县卫生院,驻埠下村东南庄杨培根家中的三间草房内,除为机关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外,还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从事社会卫生工作。1951年8月11日费县卫生院随县政府迁入县城,驻西门里天主教堂。1952年成立费县卫生科,卫生行政职能从卫生院中分出。1953年10月迁往通河街(现县委、县政府住宅区),占地8.5亩,先后建房屋72间,其中门诊17间、病房16间、办公室8间、简易草棚食堂2间。1954年2月费县卫生院妇幼组的部分人员组建为费县妇幼保健站,在费县卫生院的领导下工作。1955年11月成立了中共费县卫生院支部委员会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费县卫生院支部委员会,同年12月费县妇幼保健站成为独立的卫生事业单位。1956年1月在费县卫生院防疫组的基础上筹建费县卫生防疫站和费县麻风病防治站,6月6日防疫人员从费县卫生院中分出,费县卫生院更名为费县人民医院,同年11月30日成立了中共费县县直机关总支委员会第五分支部。是年,费县人民医院门诊接诊病人41454人次,其中产前检查779人次,产后检查176人次,健康查体234人次,组织疗法723人次。门诊接诊人次同比增长67.24%。入院治疗1128例,出院1124例,病床使用率为60.4%。接生165例,化验检查7108人次。培训农业生产合作社助产员302人,保育员17人,卫生员527人。全县新法接生率为30%。1958年6月在下河头村西北占地5亩,先后建病房52间、宿舍20间、太平间2间、食堂6间,称“北山肝炎疗养所”,同年7月费县人民医院与费县卫生防疫站、费县妇幼保健站和费县麻风病防治站共同成立了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1961年1月30日费县人民医院与“卫生三站”分开,单独选举产生了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1962年1月3日内科病房由通河街迁到“北山肝炎疗养所”。1963年费县人民医院设立正式床位80张,简易床位40张,有工作人员10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8名(中医5人,西医师16人,西医士8人,护士28人,药剂士6人,助产士1人,检验士4人,其他技士1人,护理员7人,其他初级卫技人员1人),行政管理人员13名,勤杂人员11名。1964年6月16日肝炎疗养所迁至许家崖,更名为干部疗养院。1965年费县人民医院有工作人员115名,分布于通河街、北山内科病房和许家崖干部疗养院3处。在通河街和北山占地24.01亩,设病床120张,有固定资产14万元。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和化验室、X光室、手术室、药房、制药厂等医技科室。能开展腹部外科、部分妇科手术和常见传染病、内科、儿科疾病的诊疗业务。在诊断技术方面,化验室能开展血、尿、大便常规、血沉、疟原虫、微丝蝴检查和配血业务,X光室能开展普通透视、钡餐透视和拍片技术。1966年10月16日除部分职工宿舍外,医院由通河街迁至位于下河头村西的现址。1967年1月25日费县红卫兵联合总站夺权,成立了“服务组”。1968年3月成立费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同年12月费县卫生科和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联合成立了“六.二六”公社革命委员会。1969年1月29日“六.二六”公社与费县药材公司合并,2月7日与药材公司联合组建了新的“六.二六”公社革命委员会,同年12月“六.二六”革命委员会解体,恢复费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1970年费县人民医院设病床100张,有职工94人,其中国家工作人员89名,卫生技术人员66名(中医3人,西医师16人,西医士3人,护士26人,西药人员7人,检验、放射、中药人员各2人,其他初级卫技人员5人),行管、工勤人员各14名。主要设备为万能手术台、立式高压消毒器、电冰箱和氧气筒各2台(件),万能产床、高压锅炉、保温箱和救护车各1台(件),30毫安和200毫安的X光机各1台,显微镜3台。1971年1月成立中共费县人民医院临时支部委员会。1973年5月1日恢复中共费县人民医院支部委员会。1976年费县人民医院在北山现址累计征地76.754亩,建筑面积达6899平方米,设床位126张,有固定职工121人,固定资产价值32万元。能开展胃大部切除、脾切除、胆囊摘除和剖腹产等腹部手术,医技科室开展了胆囊造影等检查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二十年,又是医院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医院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队伍、仪器装备不断充实,专业水平和管理质量日益提高,费县人民医院已成为集医疗、护理、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和急救为一体的一所综合性医院。2007年底,医院占地118亩,有建筑面积53094平方米,床位410张,固定资产15910万元。设职能科室18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9个,代管乡镇卫生院7处,设有费县急救中心和道路交通事故急救中心。有在职职工459名,其中具有正高级技术职务的6人、副高级技术职务的70人、中级技术职务的172人。设有心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眼科、肿瘤和中医不孕症治疗等特色专科。拥有德国生产的Balance西门子全身螺旋CT机、Novus0.35T磁共振成像检查系统、美国生产的彩超和日本生产的黑白B超诊断仪、电子计算机数字摄影机、碎石机、人工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手术监护仪、德国生产的麻醉机、多功能呼吸机、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 -400电子胃镜、日本富士电子结肠镜、十二指肠镜、透析机、日本东亚SF-3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意大利SED -10型血沉仪、MP妊高症监测系统、婴儿培养箱、洗胃机、电刀、心电监护仪、口腔科烤瓷铸造设备、微量荧光检测仪、多参数监护仪、无痛分娩系统、病理图像处理系统及快速病理诊断设备等诊疗设备百余台(套),配有中心血库、介入诊疗、高压氧疗、血液透析、体外振波碎石、术后和围产监护中心,设有骨外、眼科和心内科重点专科。医疗服务半径达60余公里,年门诊量19.7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3.4万余人次。先后开展了颅脑肿瘤切除术、断指再植、布加氏综合征破膜术、介入球囊扩张支架放置术、肿瘤介入化疗、椎管减压术、肝内胆管取石术、全髋置换术、新式剖宫产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人工牙种植术、心脏起搏器安装术、不孕症治疗、早期溶栓治疗心脑血管梗塞、腹腔2镜和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等新技术、新项目150余项,其中二尖瓣球囊扩张、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膈缺损介入封堵术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等项目居市内同级医院先进水平。
  获国家专利13项、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0余项,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717篇,主编医学专著9部。1994年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1995年被评为“爱婴医院”。2001年引进和实施了IS09004-2标准质量管理体系。2003年4月成为滨州医学院教学医院,有6人被聘为该校兼职教授,44人被聘为兼职副教授,74人被聘为兼职讲师。2004年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命名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

知识出处

费县人民医院志

《费县人民医院志》

出版者:《费县人民医院志》 编纂委员会

费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48年7月,迄今已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医院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在历代人的艰苦奋斗下,栉风沐雨,历尽沧桑,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护理、教学、科研、急救、康复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其间,留下了诸多开拓者的足迹,倾注了无数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所有为医院的诞生、发展和壮大做出奉献的人们功不可没,永载史册,留存于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院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近二十年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最快的阶段。医院规模逐步扩大、仪器装备不断充实、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医院的每位干部职工在用实际行动描记个人历程的同时,也书写着院史、院志。在良好的院风、严谨的学风和严明的纪律的长期熏陶下,全院广大干部职工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为发展费县的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得到了病员和社会的好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