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92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发展状况
分类号: G522.5
页数: 14
页码: 528-541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受日本侵略军破坏和封锁,根据地经济十分困难。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的抗日学校,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方针,提出“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的口号,师生动手修建校舍,制作教具、开荒种植、纺线织布,有的还搞短途运输,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
关键词: 勤工俭学 发展状况

内容

民国初期的学校多数有校田,师生利用课余时间种上庄稼,获些收益,补充办学费用,这是境内学校早期的勤工俭学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受日本侵略军破坏和封锁,根据地经济十分困难。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的抗日学校,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方针,提出“一面生产,一面学习”的口号,师生动手修建校舍,制作教具、开荒种植、纺线织布,有的还搞短途运输,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
  1944年,省、地确定莒南洙边区为教育实验区,该区实验中心石门涧小学率先走勤工俭学的道路。校长严从谦、洪林以身作则,带领教师学生采运石料200余车,制土坯千余块,在住村群众协助下,盖起教室3间,伙房2间,为低年级学生制简易课桌凳60多套,自制体育活动器械,双杠两副、单杠一副,手榴弹多枚,方便了师生学习锻炼,为政府节约了资金。这个小学还从当时粉笔缺乏这一实际情况出发,用当地原料(白土粉子)办起粉笔厂,制作粉笔,供给实验区使用。学校每年还饲养两头猪,七八只羊,种半亩菜,以改善伙食。
  莒南抗属小学(驻小埠南,后迁至扁山)种地8亩,年收粮食千斤,菜万斤,伙房用菜基本自给。该校还办了纺线场,有纺车20多架,到合作社领棉花加工成线,把得到的提成补充办学经费,学生分班轮流劳动,学习劳动两不误。
  1946年的莒南县青校也有纺线织布组和运盐队。边学习,边劳动,实行半工半读。当时驻壮岗区小朱陈、大莲花一带的滨海中学,到当地合作社领线,让学生织手套、袜子获些收入。农忙季节,组织学生到变工组和农户参加生产劳动,受到群众的称赞。
  各村的冬学、庄户学师生课余时间都参加生产劳动,拾粪、放牛、割草等,教师外出开会也要背上大粪筐。假期时间学生全部参加农业劳动。
  1949年,莒南县师资学校(师范前身),师生种菜、运粮、运柴,还到海边运盐。新中国建立初期,各类学校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办学的优良传统,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起来”的方针,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师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开展拔草、拾粪、建校等活动。部分农村小学,开荒种地、采集树种、药材等。
  1958年提出“教育必须克服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倾向”,坚决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学校勤工俭学活动出现高潮。当时,许多学校开展了大办工厂、农场、饲养场(简称三厂(场))等项活动。莒南一中在校院前开辟10余亩田分到各班种植农作物或蔬菜,并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灭草荒、沤绿肥、秋收秋种及复收活动,师生动手制作教具等。是年8月,出席省勤工俭学展览会,省委书记舒同接见了莒南一中带队刘学忠,并为莒南一中勤工俭学活动题写了“乘风破浪”四个大字,以勉励继续前进。同年秋,莒南一中、师范师生3000多人“东征”壮岗,支援秋收。但是,由于“左”的影响,从9月份起,全县中、小学师生投入大炼钢铁和支援农业生产的潮流中,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全部参加,学校基本停课。此后,各农村学校普遍建立学农基地,也叫“丰产试验田",受社会浮夸风的影响,地里都要插上木牌,写明试验的什么品种,亩产指标多少万斤,管理措施及负责人姓名等。
  1959年,勤工俭学活动进一步开展。莒南师范组织师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除帮助生产队刨地瓜1200亩、刨花生500亩外,学校自己种小麦6亩,种菜4.5亩,喂养了10几头猪;办大小工厂19个,其中,全校性工厂3个(电机、化工、铁木);班级工厂16处 (包括化肥、水泥、木工、石灰、土硝、农药、印刷、拔铜丝等)。其他学校也普遍开展了运输、缝纫、木工、编织、制土化肥、土农药、剌绣等勤工俭学活动。
  1960-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校办工厂大部停产,转成以“生产自救"为内容的农畐产品生产。当地政府要求各学校办小农场、小饲养场、开荒种植、夏秋复收等活动,生产自救取得一定成绩。莒南师范研制“人造肉”改善生活;路镇完小种的地瓜、大麦、豌豆等收粮5000多斤,大白菜7万余斤,学生养羊20多只;师生还自己动手垒院墙、建厕所等。
  1962年贯彻山东省烟台教育会议精神,开始纠正学校的混乱现象。全县从1963年起,各校调整了勤工俭学计划,减少劳动时数,理顺了教学工作与勤工俭学的关系,组织师生开展简单的制作、修理、木工、种植、饲养、复收等为主的学工学农活动。
  1966年“文革”开始后,学生忙于“串联”、“闹派性”,教师大部“靠边站",学校正常秩序被破坏,勤工俭学无人过问。
  1968年,响应国务院号召,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复课。
  1970年后,贯彻毛泽东主席“五·七”、“七·二一"等一系列指示,开展“学工、学农”活动,实行开门办学。学校又开始大办两厂(场),建立学工学农基地,勤工俭学活跃起来。
  农村联中、小学,夏季复收小麦,暑期采晒剌槐叶,采晒家槐米,秋天收晒青草,复收花生、地瓜,山区学校组织采摘松球、树种,刨药草。有的学校让学生捡瓶子、碎玻璃和碎铜烂铁等废品换钱,各校根据自己的条件,因地因时制宜开展活动。
  1973年秋,教育局召开勤工俭学会议,号召各校大搞饲养。到年底,全县中小学建猪圈450个,养猪1000头,建兔舍12000个,饲养长毛兔300000只。总投资4万元以上(国家扶助2万元),纯收入将近15万元。其中,厉家官坊小学饲养长毛兔活动受到各级领导好评,全县在这里召开了勤工俭学现场会议。是年,厉家官坊小学被评为山东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1974年,上级指示学校要面向农村,把勤工俭学纳入“农业学大寨”轨道上来,全国掀起学习“朝阳农学院经验”的浪潮。于是学校与工厂挂钩,与社队挂钩,有的学校迁址上山,有的把工厂搬进学校。壮岗中学“敢想敢干",率先与公社机械厂合作(机械厂搬进学校)新盖厂房8间。投资20余万元,购进车床、电机、拖拉机共8台,办起了机械修配制造厂。还办磷肥厂,年产磷肥20余万斤,为农业生产做出一定贡献。这个学校在芦山前建立分校,由生产队划给山地200亩,师生动手盖房100余间,平整土地150亩,植苹果树20亩,种茶园60亩,花生50亩,种菜6亩。此外,该校还有木工厂、电器修理、照象等,这个学校成为1975年全县开门办学的先进单位,受到省、地多次表彰。其间,大部分学校在办厂的过程中,由于受“左”的影响,盲目上项目,以干代学,管理不善,中途停办。
  1976年,莒南“五.七”大学(后改名莒南县农民中等专业学校)校办工厂建起安瓿、篷布、食品袋加工三个车间,年产值达15万元。该校还在相沟公社开荒整地250亩,植果树2700棵,修小型水库2座,建立了苗圃、菜园,建起自己的农林基地。
  这期间,一中的木工厂、二中的电镀厂、师范冰棒厂、板泉中学印刷厂、石莲子中学水泥厂、柳沟小学和庞疃小学粉笔厂、官坊小学饲养场等都办得很出色。根据1976年统计,全县中小学办工厂的学校185处,车间96个,各种机器57台,价值18万元,总产值17万元,纯收入12万元。建农场的学校819处,占地面积5352亩,年产粮食122万斤。生猪存养量1751头,农副纯收入26万元,其他收入57万元,年纯收入总计约95万元。
  1977年学校转上以教学为主的轨道,重新调整勤工俭学计划,压缩一些收益小又影响教学和师生健康的生产项目。撤销分校,上山的学校下了山,学校与工厂、生产队脱了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莒南县把勤工俭学活动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学校的正常工作,认真执行《全国勤工俭学暂行工作条例》,根据特点,调整整顿了校办工厂、农场,从当地实际出发,讲究实效,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
  1980年贯彻省地勤工俭学会议精神,教育局设勤工俭学办公室,副局长刘玉龙分管勤工俭学工作。各校选配有专长的教师抓该项工作,工厂进行了整顿,充实技术人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革经营方式,部分学校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校办厂子工作更扎实。
  1981年3月24日统计,办工厂19处,产值35.64万元,纯收入7万元;农场土地849亩,林场199亩,植树11.5万棵,收粮31万斤,农林收入20余万元。校办饲养场养猪33头,羊47只,兔子2000只,水塘养鱼11560尾,收入1.7万元,其它收入30万元,全年总收入60万元,占国拨教育经费的11%。
  勤工俭学先进单位,中学两处:县农民技术学校和板泉中学;公社有文疃、路镇、涝坡、筵宾、洙边、壮岗、团林8个;联中、小学19处:高家柳沟、双山、沃土、西店头、庞疃、洙边、清水涧、麻峪子、鲍家庄、安前、河疃、新庄、下河联中、南甘霖、陈家庄、西演马、下峪子、东演马、略庄联中。以上单位受到地区表彰和奖励。
  1982年,莒南县农民技术学校和文疃公社被评为山东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1984年教育局机构改革,设勤工俭学办公室,由李永安任勤俭办主任,并力加强了领导力量。根据国务院下发的[1983]2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请示的通知》和省政府下发的[1984]3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动全省勤工俭学活动深入开展的报告的通知》精神,“学农基地小学每班半亩;中学在十个班以内的,每班一亩;十个班以上的,总的可控制在15亩以内……”全县校办农林场有很大的发展,达385处,学农基地达到1423亩。
  1985年莒南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通知》,并制定了《莒南县勤工俭学“七五”期间发展规划》和《莒南县勤工俭学“八五”期间发展规划》,进一步开展工作。是年,路镇中学(今三中)与鲜埠市食品厂联办了饮料厂、瓜子加工厂,还办起蓬布加工厂、电热毯厂;教师进修学校处起织布厂、小卖部;城关一中办起印刷厂。全县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931处,固定项目达到87个,中小学收入3000元以上的单位20个,纯收入114.7万元。莒南一中、文疃中心核和路镇中学被评为地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王朋富、王延兰被评为地区勤工俭学先进工作者。
  随着全县改革形势的发展,广大教干教师对勤工俭学的认识有所提高,观念不断更新,勤工俭学的内容也由原来重点突出劳动,逐步向“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发展。1986年,莒南县中小学先后办起一批百货零售门市部、图书文具用品门市部、理发室、缝纫铺等,全县商业服务网点发展到38个,第三产业收入达3万多元。是年,柳沟乡教委办公室被评为山东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滕聿恭被评为山东省勤工俭学先进工作者。
  1989年,在全县校舍改造的基础上,教育局组织各乡镇教委办主任和县管中学校长赴诸城、高密等地参观学习,并在朱芦、团林、相沟等中心初中进行"以经济化带动美化、绿化”的“三化”试点,使全县发展校园经济又有了新的进展。
  1988年,教育局推广了团林乡鲍家庄子小学“学校集体购买幼鸡、鹅分给学生饲养的经验",这一经验得到地区教育局领导的赞扬,并在全地区进行了推广。同年,相沟职业中学修建小型水库养鱼,团林乡鲍家庄小学利用天然池塘养鱼,相邸中心初中自办孵化场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年,教育局组织勤工俭学专职干部和专(兼)职会计进行培训,认真学习了国家教委、财政部下发的 《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办法》和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下发的《山东省中小学勤工俭学收益分配使用暂行规定》,帮助他们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全县统一印制了《勤工俭学日记帐本》,校办企业实行“独立建账,单独核算,自负盈亏”,使全县勤工俭学财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勤工俭学的收益分配走上了正确轨道。
  是年,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勤工俭学开展情况和勤工俭学财务工作大检査中,莒南县勤工俭学财务工作受到上级的表彰。同时,团林乡鲍家庄小学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1989年国务院下发9号文件,山东省政
  府下发64号文件,根据这两个文件的精神,莒南县提出了城镇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内容,主要是发展校办工业、商业、第三产业、技术、信息、咨询服务等项目;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的内容,主要是搞好校办农场,开发校园经济,建立商业服务网点和复收、采集、饲养等项目。根据地区教育局(1989)14号文件《关于提取勤工俭学统筹基金的通知》,莒南县下发了(1989)9号文,并根据文件精神,开展了对勤工俭学的评估活动,加强了勤工俭学的财物管理,决定从勤工俭学校办企业利润中提取统筹金,并利用上交地区剩余部分奖励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做岀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是年,文疃教委办公室被评为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李永安被评为省勤工俭学先进工作者。同时,莒南一中、相沟中心初中、柳沟乡教委办、筵宾乡水么小学被评为地区级勤工俭学先进单位;许士博、刘湘举、纪仕成被评为地区级勤工俭学先进工作者。本年,在校办工业的管理上,进一步推行与完善承包责任制。
  1990年4月份,召开了全县勤工俭学表彰大会。各乡镇教委办主任、县管学校分管校长、中心小学校长、勤工俭学专职人员、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等120人出席了会议。县政府分管县长、人大、政协以及经委、计委、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这次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大家的认识,调动了积极性。是年,根据地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县教育局发动全县师生采集中华结缕(俗名巴狗皮)草种18吨,创收38万元。相邸等十多处中心初中采集加工地瓜叶柄29吨,创收8万元。采集草种、地瓜叶柄换取外汇,是莒南县勤工俭学史上第一次。同年,石莲子中心初中办起绣花厂,洙边中心初中办起棒针厂,成人中专办起制氧厂。全县发展商业服务网点45处,创利43万元,基本达到了县城学校和乡镇小学普及商业网点的要求。到年底,全县校办工厂发展到21处,农林场发展到385处,劳动教育基地达到1214亩,勤工俭学总收入达180万元,学生人均收入13.29元。
  1991年,《教育法》颁布,规定扶持发展校办产业成为政府行为,更有利于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工作。是年,贯彻鲁教供字(91)8号文件《关于表彰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王言逊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
  1993年2月13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指出:继续大力发展校办产业,逐步建立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服务条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给予优惠的政策,为搞好勤工俭学提供了法律依据。5月,临教字(93)4号文作岀:《关于表彰全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莒南县职业中专、筵宾教委办、北园教委办、朱芦教委办被评为全区先进单位;莒南一中的王朋富、路镇中心初中的李孟毅评为先进个人。是年9月,全国中小学统一着装会议在南京召开,此后,莒南县确定县职业中专和路镇中心初中两校为校服定点加工厂。
  1994年5月,临教勤字(94)2号文决定:由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负责全县中小学图书征订发行工作,为省、地代办业务。同年,莒南一中获“市级勤工俭学标兵单位”称号。
  1995〜1996两年,勤工俭学仍以校办工业为主导,以校园经济为主体,以校办第三产业为突破口,各项勤工俭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6年,全县勤工俭学总收入达540万元。一中的木工厂、电焊厂及第三产业年收入达60万元;柳沟乡教委兴办的粉笔厂和百货、图书文具门市部、理发铺、饭店、照相馆等,一直巩固发展得很好,经济效益逐年提高;路镇中学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面向社会,兴办了工艺美术装璜服务部、霓虹灯装饰公司、校服加工厂等项目,管理科学,效益可观;聋哑学校的木工厂、印刷厂,1996年纯收A44.5万元。学农基地和校园经济均有较大发展。道口中学利用地处平原,水、肥充足的优势,开辟丰产田15亩,秋小麦夏水稻,年收入2万余元;文疃成教中心校在实验基地上培育银杏苗,发展银杏生产,1996年仅银杏叶收入就达5000余元,另有银杏苗价值20万元。图书征订发行工作成绩突出,是年,勤俭办主任陈庆贞获省级先进个人称号。
  通过勤工俭学活动,学校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福利待遇,减轻了中小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许多学校利用勤工俭学收入新建了校舍,添置了课桌凳(椅)和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并为学生购买了书包、课本、作业本、钢笔和字典等。据1997年统计,近三年来全县勤工俭学总收入达1336万元,用于补助教育经费1027万元,其中,改善办学条件754万元,用于师生集体福利200万元,个人福利73万元,这对于促进小学教育的普及和中等教育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多数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但近几年来有许多学校单纯经济观点,不注重参加实际的勤工俭学活动。在农村中、小学中,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将数字(款或物)分摊到学生身上;城镇中小学的勤工俭学项目多是安排临时工或职工家属子女参加,很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没有充分发挥勤工俭学对教育和教学应有的作用。
  附一
  临沂地区教育局《关于各级各类学校年度勤工俭学的目标任务》
  一、各级各类学校年度勤工俭学的目标任务
  一类指标:150000元以上。
  单位:各县市教育局勤工俭学实体,各县市一中。
  二类指标1100000元以上。
  单位:师范学校、城镇完中、职业中专、职业中学。
  三类指标:50000元以上。
  单位: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国办初中。
  四类指标:30000元以上。
  单位:乡镇中心初中、乡镇中心小学、乡镇成教中心、成人中专、农村国办完中、城镇实验小学,盲、聋学校。
   五类指标:5000元以上。
  单位:职中、学区小学。
  六类指标:生均18元以上。
  单位:村队小学。
  二、几点说明
  (一)每年就生均收入和完成任务的学校情况,以县市为单位评比表彰。
  (二)按不同类型对每类中的先进单位表彰奖励。
  (三)年勤工俭学收入30万元以上的学校,年勤工俭学总收入30万元以上的乡镇教委,可评为地区级“勤工俭学标兵"挂牌表彰。
  (四)完不成目标任务者,单位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和规范化学校,单位负责人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
  一九八九年八月
  附二
  莒南县教育局关于转发地区教育局《关于调整勤工俭学统筹基金提取标准的决定》的通知
  莒南教字(91)29号
  各乡镇教委办、县直各学校:
  八九年,我县根据地区教育局《关于提取勤工俭学统筹基金的决定》精神,下发了莒南教字(89)9号文,为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地区教育局又下发了(91)临教字第81号文件,即《关于调整勤工俭学统筹基金提取标准的决定》。现将《决定》转发给你们,希望认真执行。
  关于统筹基金的提取,这次只在提取标准上作了调整,至于提取范围仍按原文件规定执行,希各单位按照文件要求,将统筹基金年底前交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以便局按时上缴地区。各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交…
  附:(91)临教字第81号文件(见下文)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临沂地区教育局“关于调整勤工俭学统筹金提取标准的决定"
  (91)临教字第81号
  八九年,我区下发了临教计字第14号文件《关于提取勤工俭学统筹基金的决定》。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文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了尽量留利于基层,促进我区校办企业更快地发展。现决定将临教计字第14号文件中的第二条统筹基金的征收标准进行调整。原地区提取校办企业纯利润的2%,改为0.7%;县市取纯利润的4%,改为3%,自本决定下发之日起执行。
  特此通知。
  临沂地区教育局一九九一年六月十日
  附三
  莒南县勤工俭学“八五” 期间发展规划
  一、“七五"期间的基本情况
  “七五”期间,我县勤工俭学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 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1990年底统计,我县有896所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普及率达100%。有各种固定项目81个,其中校办工厂21个,校办农场18个,服务网点42个。各项勤工俭学纯收入180.51万元。比1985年增长92.7万元,增长率为105.6%。学生人均收入13.29元,比1985年增加7.39元。勤工俭学纯收入平均每年增加21.1%,五年累计纯收入696.31万元。其中用于补充教育经费274.8万元,占纯收入的39.4%;用于发展生产基金88.78万元,占纯收入的12.7%。全县有135825名学生参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勤工俭学的开展不但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促进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七五”期间我县的勤工俭学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够平衡,校办工业数量少,收入低,没有骨干项目。勤工俭学与劳动教育结合不够。总之对勤工俭学重要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八五”期间要进一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认识,加强对勤工俭学的领导,搞好治理整顿,争取我县勤工俭学有个较大幅度的发展。
  二、“八五”规划要点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委提出的“坚持、发展、整顿、提高"的方针,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1989)9号和省政府(1989)64号文件,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育人方向,狠抓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校办工厂、商业服务网点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广开渠道,因地制宜,开展各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增加勤工俭学收入。
  发展目标:
  总的来讲,巩固“七五”成果,以基本适应我县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为目标,大力提高勤工俭学的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为
  逐步建立和形成有力的生产和劳动基地体系奠定基础。1995年,要做到校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收入平均每年增加20%,总收入达到360万元。学生人均收入达到26.50元。
  实现规划的措施:
  1.要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1989)9号和省政府(1989)64号文件精神,和全国、全省勤工俭学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勤工俭学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同时要搞好宣传,让整个社会都了解勤工俭学的重要意义,争取他们的支持。县教育局每年要组织一次检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汇报会议,年终评估总结表彰先进,促进我县勤工俭学的不断发展。
  2.加强勤工俭学队伍建设。勤工俭学搞得如何,搞好队伍建设十分关键。在“八五”期间,随着勤工俭学事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一支既懂教育、又懂生产、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热心于勤工俭学工作的队伍。各乡镇教委办,要有一名主任分管,配备专职干部,负责全乡镇的勤工俭学工作;县直学校要有一名校长分管,配备专职人员具体抓;校办企业项目多,经济效益高的单位,可设立办公室。各乡镇中心初中、中心小学,也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勤工俭学工作。校办企业要选懂生产、会管理、能经营的同志任厂长经理。学校领导要加强对勤工俭学工作的领导,支持他们的工作。定期听取他们的汇报,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事勤工俭学工作的同志,要增强管理意识,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理论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使我县勤工俭学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下去。
  3.大力抓好基地建设,开展各种勤工俭学活动。一是大力发展校办工业,“七五”期间,我县校办工厂21个,年纯收入16万元,只占总收入的&9%;“八五”期间,要狠抓校办工业的发展,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积极开发新产品,上新项目,办新工厂,争取年总收入以30%的速度递增。争取有2处校办工厂年纯收入趙10万元,有4处校办工厂年纯收入超5万元,万元以上的校办工厂有20处;1995年总收入达到59.91万元。县直学校和乡镇中心中、小学都要普及工业固定项目。二是办好农林场,大力发展校园经济。要加强校办农林场、校园经济的开发管理,搞好种植的科学性、集约性,力争提高经济效益。“七五"期间,校办农林场年纯收入26.3万元,“八五”期间每年要以10%的速度递增,1995年纯收入达到42.35万元。职业学校、农村中小学学农基地,要根据省政府<1984>30号文件要求,“小学每班半亩。中学十个班以内的每班1亩,十个班以上的控制在15亩以内”进行落实。三是大力发展商业服务网点。县直学校和乡镇中心中、小学,必须普及商业服务网点,成立教育服务部。"七五”期间,我县商业服务网点年纯收入13.4万元,只占总收入的7.4%;“八五"期间,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1995年总收入达到32.85万元。
  4.坚持育人方向,加强劳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好劳动课。中学要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办工厂、农场参加劳动,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术教育;小学要组织学生参加开发校园经济,复收采集活动,接受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5.坚持改革,加强校办企业的治理整顿。在校办企业中,继续推行和完善校长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完善承包合同,体现贵、权、利的统一。搞好一轮经济承包的审计和承接,要坚持“两权”分离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学校与企业,校长与厂长的关系,促进校办企业更好地发展。
  在治理整顿过程中,坚决纠正违法经营,克服师生个人经商,借勤工俭学的名义向学生乱收费、乱摊派等不良倾向,使勤工俭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6.加强财务管理。要继续贯彻执行国家教委、财政部下发的《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办法》和《山东省中小学勤工俭学效益分配暂行规定》,加强管理。校办企业必须坚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原则,管好用好各种资金。要按照政策规定,搞好收益分配。要注重积累资金,用于发展再生产。要继续贯彻执行《山东省中小学勤工俭学简易会计制度》,凡是有勤工俭学收入的单位,必须建帐、建卡,按时报表。加强财务监督和检查,坚决杜绝有收益无分配,分净吃光的现象发生。
  总之,“八五”期间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对勤工俭学工作的领导,坚持育人方向,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我县勤工俭学工作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发展,为振兴莒南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一九九一年五月
  附四
  莒南县教育局勤工俭学
  办公室目标管理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拟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组织和指导勤工俭学工作的开展。
  2.制定和实施勤工俭学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和指导学校的勤工俭学管理工作,进行财务监督、检查,汇总统计报表和处理日常工作。
  3.调查研究、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勤工俭学的不断巩固发展。
  4.采取有利措施,券力完成全年指标任务。
  5.努力学习政治和业务,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执行教育局制定的各项制度。
  一九九一年附五
  1991年莒南县教育局对各学校勤工俭学工作检查评估标准续表
  1975年莒南县校办工厂、农(林)场情况综合表
  表14—11981—1990年莒南县勤工俭学情况统计表
  表14—21991年莒南县教育局勤工俭学指标安排
  单位:万元
  表14—3
  单位:万元莒南县中小学1996年勤工俭学收入情况和1997年勤工俭学收入计划指标安排
  表14—4单位:万元续表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上限起自1998年,下限断至2008年。分为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教育经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师资队伍、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严从谦
相关人物
洪林
相关人物
舒同
相关人物
滕聿恭
相关人物
许士博
相关人物
刘湘举
相关人物
纪仕成
相关人物
王言逊
相关人物
王朋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莒南师范
相关机构
临沂地区教育局
相关机构
莒南县教育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