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解放区学校中的思想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9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解放区学校中的思想教育
分类号: G412
页数: 2
页码: 480-481
摘要: 战争年代里,伴随着革命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创立和成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十分活跃。各种战时学校(县学、区学、冬学、庄户学、青校、抗小)和各种群众性文化学习组织(读报组、宣传队、识字班、庄户剧团、儿童团)都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做为大事抓。
关键词: 解放区学校 思想教育

内容

战争年代里,伴随着革命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创立和成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十分活跃。各种战时学校(县学、区学、冬学、庄户学、青校、抗小)和各种群众性文化学习组织(读报组、宣传队、识字班、庄户剧团、儿童团)都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做为大事抓。那时,学校高举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旗帜,紧紧地配合形势和任务,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为根据地建设服务的宗旨。其特点是:针对各类学校学员的思想实际,申明大义,讲清道理,不断地向他们灌输民族思想、抗敌精神,提高其觉悟,陶冶其性情,培养其革命英雄主义品质。
  解放区学校思想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1)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保卫祖国,保卫家乡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2)拥护共产党,热爱人民政权的教育。(3)以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拥军拥政,支援战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4)阶级、阶级斗争教育是学校思想工作的一个经常性的内容。(5)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解放区学校思想教育的形式主要有:
  (一)直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抗日战争时期,莒南县学校用的《战时学校课本》上的课文有 “鬼子到临城,烧杀真是凶,烧了清真寺,杀死申阿衡(阿匍),师傅李步云,一刀丧了命,不打鬼子活不成”;“髙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大本营,中国军队并非不能打,委曲求全退出沈阳城”。教育学生认清日本鬼子凶恶残暴的侵略本性和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反动本质。《战时学校课本》上《我是中国人》、《火烧飞机场》、《收复娘子关》、《平型关大捷》、《戚继光》等许多课文,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抗战必胜信心的好教材。
  (二)结合战时活生生的事例进行教育。例如1938年4月2500军洗劫十字路镇,打死、烧死居民数十人,烧毁房屋3600多间。5月30日,日军飞机轰炸、扫射刘庄集市,炸死艮众230余人,集场血肉横飞,尸体遍地,惨不忍睹。县内一些学校师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强烈声讨日军的滔天罪行。1941年12月,渊子崖村自卫团员和群众与日寇浴血奋战,用土炮、土枪、铡刀、爪钩据守围墙,英勇抗击。敌人攻入村内后,自卫团员、村民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共打死打伤日伪军100余人。全村有147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滨海专署授予渊子崖“抗日楷模村”的光荣称号。县内所有学校都开展宣传、学习渊子崖村英雄事迹的活动。
  (三)师生组织剧团、合唱队在校内外宣传。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到群众会场,到集市街口边演边唱。演唱节目有:《儿童团之歌》、《送郎参军》、《坚壁清野歌》、《人民土炮打敌机》、《军民大合唱》、《迎接胜利的一九四一》和《八路军军歌》等。例如《儿童团之歌》, 歌词是:“我们是祖国的儿童团,不怕困苦和艰难。我们是钢铁的儿童团,伸起了臂膀和鬼子干,发动慰劳,站岗放哨,盘查汉奸,实行了儿童总动员。我们的狂呼就是刺刀,我们的歌声就是炸弹。唤醒了城镇乡村,唤醒了同胞千千万,千千万,上前线,团结紧和鬼子干,胜利的日子在眼前,胜利的日子在眼前。"歌声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群众的斗争意志和信心,对敌人造成一种政治攻势。他们还自编自演,及时宣传打鬼子、反顽固派和搞生产的新人新事。
  (四)配合形势出墙报、黑板.报、办宣传栏,选登国内外新闻,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当时许多学校还办起“救亡室”,室内既有师生写的宣传抗日救国的文章和表达抗战到底的决心书,也有漫画和报纸剪影等,在思想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组织拥军优属、慰问驻军等活动。师生组织拥军小组,给烈军属抬水、扫院子。每逢春节,学校师生敲锣打鼓配合村民给烈军属送光荣牌、光荣灯、慰问信等。例如1946年4月4日,莒南抗小慰问团代表全县少年儿童到临沂城参加纪念儿童节集会,会后,前往省政府、新四军军部等机关慰问,陈毅军长、马保三副参议长亲切地接见了他们,并合影留念。陈军长和马老询问了孩子们许多生活和学习等情况,同时勉励他们继续进步。
  (六)组织学生、儿童团在村头、路口站岗放哨,查路条,防奸防特。日本投降前,莒南县抗日根据地,村村都有儿童团站岗放哨,盘査过往行人。
  (七)组织师生参加忆苦会、斗争会,或举办新旧对比座谈会、英模报告会等,开展思想教育。例如土地改革运动中,村里召开斗争地主大会时学生列队参加,贴标语,呼口号,通过参加实际斗争,了解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穷苦农民的罪行。这一时期,莒南县内学校普遍进行“谁养活谁”的大讨论,通过讨论,提高阶级觉悟,增强对敌斗争的信心和决心。
  抗日根据地学校思想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在斗争中教育,教育亦是实际的斗争。根据地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作队成员,他们大部分在联防区或行政村中是领导骨干。平日他们一边教书,一边帮助干部群众写信、记帐、抄公文、组织安排会议、减租减息、防奸锄奸,动员参军、拥军支前、生产备战、辅导儿童团、识字班、夜校和各种群众团体的文化活动,什么工作都干。干什么,便结合什么开展教育。一到战时,负责掩护群众转移,有的还拿起武器,随民兵一起打游击。在战斗间隙里教育群众和在校学生学习文化。
  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时,莒南县各种学校处于游击状态。桑庄小学赵老师根据“一切为战争服务”的号召,向学生讲明献金支前,早日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的重大意义,20多名学生捐资2950元(北海币)。学校带了头,全村掀起献金运动,集资百万元,为支援前线做出贡献。许口区民聘教师李丹祥与群众一起共同坚持边沿区武装斗争。一次他和战友找区委联系工作,途中与敌遭遇。为了掩护自己的战友,他边引开敌人,边高声呼叫,让同志们转移。同志们脱险了,他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县教联会将李丹祥同志的光荣事迹通报全县,并号召全县教师、学生更加积极的工作,用实际斗争来悼念莒南县这位在解放战争中第一个殉国的教师。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上限起自1998年,下限断至2008年。分为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教育经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师资队伍、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步云
相关人物
申阿衡
相关人物
陈毅
相关人物
马保三
相关人物
李丹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