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图书馆
临沂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临沂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90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概述
分类号:
G65
页数:
2
页码:
463-464
摘要:
中华民国成立至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前,小学教员除部分源于私塾先生和社会上的有志文人外,多数来自莒县师范传习所、莒县单级教员养成所、崇德女校师范部等,还有少数来自曲阜、济南等外地师范学校。
关键词:
师范教育
教育工作
内容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为造就小学堂师资,清廷颁发《奏定师范学堂章程》,令各府、州、县设初级师范学堂或师范传习所,以应新学师资之急需。中华民国成立至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前,小学教员除部分源于私塾先生和社会上的有志文人外,多数来自莒县师范传习所、莒县单级教员养成所、崇德女校师范部等,还有少数来自曲阜、济南等外地师范学校。
1941年1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和师范教育工作。最初,师资教育为短训班性质。1941年2月,县政府文教科在瞿家大庄举办了首期小学教师训练班,培养小学教师60余名,分配到全县各地任教。之后,连续举办了五期训练班,全年共培训310多人,有力地促进了战时教育的发展。当时,为了扩大师范教育的规模和解决小学师资短缺的问题,抗日根据地的中学都附设师范部或师范班,一部分干部学校也设有教育队。如;1940年3月由中共鲁南区党委所属五地委和莒县、日照、赣榆、临东四县联合办事处筹建的滨海中学,在成立伊始,即设立师范部,于当年5月开学,第一批学员29人。该校还举办多期抗日小学教师轮训班,为莒南及临近各县培养小学师资。即使在抗战最紧张、中学部停止招生的情况下,师范部仍坚持招生。1944年5月成立的莒南县县学和1946年春成立的莒南县青年文化补习学校(简称青校)均分别设立文化班和师范队,为莒南县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为了提高师资水平,保证教学质量,1949年春,莒南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在路镇区扁山卧佛寺办起莒南县师资学校,共招收2个班,学员50余名,同年秋,改名为莒南县师范学校(该校系莒南师范学校之前身)。
新中国建立初期,莒南县为了发展农村小学教育,解决师资奇缺的问题,于1952年春创办了速成师范学校。1956年,又建立初级函授师范学校。1958年为适应教育大跃进的需要,板泉和夏庄(现临沐县驻地)两处中学都附设速师班。
“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范教育受到了严重破坏。招生工作一度停止。
1968年,莒南县工读师范恢复招生,1972年,以“山东省莒南县师范学校”的名称列入省教育事业计划,1980年6月改称山东省莒南师范学校,收归临沂地区教育局管理,成为地区教育局直属普通中等师范学校。
1982年2月,为了加强对全县小学教师教干的培训,县政府筹建莒南县教师进修学校。随着形势的发展,1994年2月,县教委将电大站撤销,给进修学校挂上了“临沂电大莒南分校”的牌子,扩大了师训基地和实力(详见成人教育章临沂电大莒南分校一节)。在此基础上,1995年8月,又将莒南县成人中专、教师进修学校和电大分校三校合一,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受到上级的肯定和表扬。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97年近50年间,全县各类师范及教师进修学校共培养各类师资18186人。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上限起自1998年,下限断至2008年。分为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教育经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师资队伍、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莒县师范传习所
相关机构
崇德女校
相关机构
临东四县联合办事处
相关机构
莒南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