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特殊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8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特殊教育
分类号: G76
页数: 2
页码: 349-350
摘要: 1978年以前,县内聋哑儿童没有条件接受教育。1979年后,有少量聋哑儿童到临沂聋哑学校学习。1993年,县政府决定建立聋哑学校,吸收县内聋哑儿童入学,及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是年10月,莒南县聋校在县城北原莒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址建立,占地30亩,平房120间。校长葛连营,副校长窦建峰。当年招收聋哑生2个班,学生28名。因师资不足,合为一个班授课。1994年起,每年招生2个班。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教育工作

内容

1978年以前,县内聋哑儿童没有条件接受教育。1979年后,有少量聋哑儿童到临沂聋哑学校学习。1993年,县政府决定建立聋哑学校,吸收县内聋哑儿童入学,及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是年10月,莒南县聋校在县城北原莒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址建立,占地30亩,平房120间。校长葛连营,副校长窦建峰。当年招收聋哑生2个班,学生28名。因师资不足,合为一个班授课。1994年起,每年招生2个班。
  该校是莒南县历史上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受到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支持。截至1995年助残日,社会各界共向该校捐款18.8万元。学校用这些资金改造校舍,购置语训器材和劳技实习器具,改善学生伙食,救济特困学生。
  聋校和普通学校一样,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它还有特殊的任务,要补偿聋生听觉和语言的缺陷。为此,学校开设语文、语训、数学、思想品德、律动、体育、美工、职业技术、劳动等9门课程。学生在校学习9年,学完小学、初中课程,达到初中程度。
  在学校管理上,与全日制中学一样,又有自已的特殊要求。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早晚自习正常进行。学生在校统一食宿,由保育员具体负责。实行新工时制后,为便于家长接送学生,连续上课3周,休息1周。1996年起,每个教职工包管2〜3名学生,对其生活、疾病、安全、家长接送等具体负责。
  1996年初,在县工商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的帮助下,莒南县残疾人培训中心在该校建成。为学生提供部分生活费,对特困学生实行补助。附设印刷厂、纸箱厂、木工厂、刺绣厂等,供学生学习劳动专业技术。
  从建校之初,该校就将哑生康复教学列为重中之重。为了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多方筹措资金,购买了2套价值4万余元的听觉语言训练器,并配备了幻灯、电视机、录音机等电化教学设施。为了教学生做舌体操和正确的呼气吸气,指导学生做岀一个标准的口型,有的教师反复示范,累得嘴唇裂了,嗓子哑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在莒南县第五个助残日联欢会上,三年级学生曹际伟比较清楚的报出“请看舞蹈——高天上的流云”、“请欣赏——小螺号”等节目名单。卞同华见到老师已能和正常人一样说:“老师好!"徐田孟领操,能说出:“向右看齐、向前看”等话。大部分学生从呼吸气不协调到基本协调,从简单的口型训练到复杂的看话训练,从单纯的听音训练到复杂的听辨音训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996年元旦汇报演出时,学生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展出了书法、绘画、手工展品,受到参观者的好评。“六一”儿童节,全县中小学生文艺会演,该校学生的舞蹈获奖。1997年3月,在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该校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参赛,获得少年组团体总分第十一名。
  1996年4月26日,《莒南报》以《充满希望的事业》为题,6月8日《临沂日报》以《耕耘在板结的土地上》为题,对该校的成绩作了报道,1997年1月3日,《莒南报》用《小荷才露尖尖角》作题,再次报道了该校的成绩。
  1997年,因校舍不足,暂停招生。是年,共有8个班,学生98人,教职工38人;其中,专业教师14人,有13人为昌乐特教师范毕业。10月,新建教学楼竣工,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图书仪器、语训器材等达到省定小学配备标准,为今后扩大招生和提高教育质量打下了基础。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上限起自1998年,下限断至2008年。分为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教育经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师资队伍、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