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教学与教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88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教学与教研
分类号: G642.8
页数: 14
页码: 279-292
摘要: 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针对当时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差距较犬的特点,灵活运用讲授、讲读、谈话、讨论、问答等各种教法授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能力提高很快。但是,战时环境艰苦,学习条件极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和扎实训练注意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学教学全面学习苏联的经验,强调正规化。1954年,莒南县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强调;“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一环”、“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了教学工作的思想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强调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法,克服了过去学校教育无计划、教师教学无计划和管教不管学、管教不管导的现象,促进了教学工作。1955年,进一步系统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和《苏联教学法笔记》,并将其作为中学教学的理论指导。教师授课的课堂结构,严格按照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五大环节进行。教师注重讲清基本概念,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建立了以课堂为中心和以间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体制,强调各科全面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定的积极作用,在莒南初步形成了正规的教学秩序。同时,学生的成绩考核也改百分制为“五级分制”。这一时期,因对苏联的经验缺乏辩证认识,没有结合各地的实际合理借鉴,学习中存在简单机械地照抄照搬的现象。由于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
关键词: 教学 教研

内容

教学
  清末,朱陈店私立中学堂,教员多系科举时期的贡生或廩生,他们延用私塾先生的教法,讲授为主,注入式教学,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课堂练习、提问和指导,但提倡“循循善诱之法”。
  民国以后,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中学开始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教学,文言教材逐渐减少。教法仍以教师讲解为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中学,教学密切联系战争和生产实际,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用一致的原则;教学首先注意启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针对当时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差距较犬的特点,灵活运用讲授、讲读、谈话、讨论、问答等各种教法授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能力提高很快。但是,战时环境艰苦,学习条件极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和扎实训练注意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学教学全面学习苏联的经验,强调正规化。1954年,莒南县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强调;“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一环”、“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了教学工作的思想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强调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法,克服了过去学校教育无计划、教师教学无计划和管教不管学、管教不管导的现象,促进了教学工作。1955年,进一步系统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和《苏联教学法笔记》,并将其作为中学教学的理论指导。教师授课的课堂结构,严格按照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五大环节进行。教师注重讲清基本概念,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建立了以课堂为中心和以间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教学体制,强调各科全面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定的积极作用,在莒南初步形成了正规的教学秩序。同时,学生的成绩考核也改百分制为“五级分制”。这一时期,因对苏联的经验缺乏辩证认识,没有结合各地的实际合理借鉴,学习中存在简单机械地照抄照搬的现象。由于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
  50年代初,莒南县中学即设立学科教研组,相互讨论教学,研究教材教法,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普通话。1956年,语文教学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翌年秋,莒南县中学各年级将政治课改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思想。”同时,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各中学以校为单位,从教学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1958年,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全县中学纠正学校"三脱离”(脱离生产劳动、脱离实际、脱离政治)的偏向,打破课堂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采用“走出去”,到工厂、农场工地上课,边劳动边教学的方式,贯彻“能者为师"的原则,请工人、农民上课,现场教学。这些措施,有利于纠正教学''三脱离”的偏向,但由于劳动时间过多,社会实践过多,教学时间不足,学校偏离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以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
  1959年冬,莒南县教育局贯彻全省第一次烟台教育会议精神,开始纠正中小学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削减合并课程、删改补换教材和随意停课,师生过多地参加劳动或社会政治活动致使教学秩序混乱的现象。由于“五风”影响尚未清除,会议精神没有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正常的教学秩序未能恢复。
  1960年,莒南县根据教育部关于解决全国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腐落后,循环过多,烦琐重复,落后于青少年智力的发展”和“教学不甚得法”等问题的指示精神,首先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探索少讲精讲和讲练结合的新路子。是年,莒南县教育局在教学工作中强调:学校领导必须亲自兼课,有条件的领导必须兼任主课,以取得指导教学的主动权;各个学校必须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一带一,一对红”。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应集体备课。每处学校都要请老教师上示范课,让青年教师上尝试课,教研组要组织公开课,学校负责组织观摩课,把教学研究和教法改革真正搞起来。
  1961年11月至1962年,莒南县文教局贯彻全省第二次烟台教育会议精神,纠正“大跃进”以来生产和社会实践过多的作法,进一步整顿教育,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不单纯是为政治运动服务各中学应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强调合理安排教学与劳动的时间、强调教学上应“精雕细刻”,不搞大呼隆,不搞形式主义。各校针对自己的实际,制订了教学、教研和检査评比等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加强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训练,教学秩序得以恢复,教学质量开始提高。
  1963-1964年,县内中学贯彻《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学习部颁《全日制中学各科教学大纲》,以改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强调废止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又不忽视以学生为主体,重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真正把握好中学各年级教学内容、范围、重点及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毛泽东主席倡导的“十大教授法”,中学教学工作又有新的起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965年7月3日,毛泽东主席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七.三”批示下达后,莒南县文教局向全县中小学发出通知,要求限制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不出偏题怪题,正确处理好主课与非主课的关系。中学除语、数、外留少量课外作业,其他学科尽量做到当堂习题当堂解决。
  “文化大革命”初期,根据中央指示:莒南县中小学“停课闹革命”。学校内打、砸、抢、抄、抓,无一日安宁,教学秩序完全被破坏。学生无心学习,教师欲教不能,欲罢不忍。
  1967年春,莒南县各中学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先后“复课闹革命”。按照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的要求,是“复阶级斗争之课,复毛泽东思想之课,复文化大革命之课学生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学习《十六条》、学唱革命歌曲、批判旧教材和教学制度,农忙期间师生回乡劳动。后来,因“反逆流”大部分中学闹派性、打派仗,没有真正复课。1968年底,受全省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影响,部分农村中学教师也被强行下放返回原籍。
  1969-1971年,莒南县各中学按照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的部署,搞“斗、批、改”,一是批判所谓“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教育工作),一是“清理阶级队伍”(文化大革命中制造的冤假错案)。
  1972年4月山东省革委政治部批转了《关于全省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教师和干部要努力精通业务,学生要刻苦读书,认真教好、学好政治课和文化课,要坚持以学为主,妥善安排学校的各项活动6月,莒南县革委政治部教育组向全县中小学提出了“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下,认真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为革命刻苦学文化”的口号。
  1974年9月,组织部分中小学教干兵分两路外岀学习参观,一路由郝心兰带领,到江苏省如皋县、吴江县、上海闸北区教育学院、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参观学习开门办学和“启发式"教学;一路由卢庆存带领,到甘肃敦煌、湖北省=春、陕西省榆林地区参观农民业余教育。两路学习人员回来后,首先在坪上中学召开了由各中学负责人和各公社分管教育的领导成员参加的会议,会上将两路参观学习情况作了汇报,并且号召在全县中小学大力开展启发式教学。随后,县教育组抽调部分人员,深入到各中学研究、指导启发式教学活动,并帮助总结启发式教学的经验。
  1974〜1976年,莒南县各中学进驻“工宣队”(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贫管会”(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领导学校“斗、批、改”。中学开始重组课程,砍换教材,数学学会计、统计、测量、珠算;物理主要讲“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化学主要讲土壤、化肥、农药;生物学主要讲“三大作物(粮、棉、油)一头猪”。许多中学开门办学,搞校办小厂(场),或校队挂钩,请有经验的工人、农民上课。教学中出现校无定址,教无定所,学无定本的无政府状态,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6〜1977年,莒南县教学工作开始拨乱反正,县、公社两级教育干部和中学领导班子带头开展揭、批、查运动,澄清了教育教学领域的大是大非,纠正片面强调“大课堂”和把现场教学、社会调查、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实践等当作主要教学形式的作法。通过拨乱反正,全县中学在教学上恢复并确立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全面安排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体制。
  1978〜1979年,莒南县各中学领导班子在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中作了调整,增进了团结,克服了“软、懒、散”状态,增强了战斗力。1978年11月,县教育局在高家柳沟召开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部分教师参加,会议强调:各校必须做到教学有计划,备课有保证,学习有要求,成绩有考查。会上,莒南一中张伟、岭泉联中刘树太、洙边联中刘守亮等分别介绍了班级管理,数学教学、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经验。会后有些学校开始恢复建立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等。在这时,县教研室也恢复了指导与研究教学的职能。县教研室根据地区教研室的统一安排,重点抓了高、初中教材通研和对学历不达标教师的培训提高两件事,为全县搞好中学教学奠定了基础。
  1980-1985年,根据地区教研室的统一安排,结合莒南县中学教学的实际,首先对各中学的学科教研组作了调整,成立了县学科中心教研组。其次在全县中学教学中,倡导加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开展大练教学基本功(普通话、粉笔字、口算、笔算)活动。第三,由县教研室牵头,各学校从教学实际出发,以举行公开课、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学研讨会等形式,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第四,组织全县中学教师结合业务学习,开展“富民兴鲁,教育如何做贡献”的大讨论,激励教师的事业心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这期间,莒南县中学各科教学紧紧围绕端正教学思想,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等问题深入研究,进行改革和实验,教学工作始终沿着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标前进。
  1986-1989年,莒南县中学教学本着立足“双基”,贯彻落实“教学常规”,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的指导思路开展工作。在县教研室的统一指导下,全县中学教师比过去更加注意对现代教学理论、特别是对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结合学习开展目标教学实验,几乎每一处中学都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开始逐步引进、借鉴、移植外省、外县、和外校教学上的先进经验,从点滴吸收、部分融合,到全面移植,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1988年,地区教研室制订了《临沂地区中学教学常规》和《临沂地区中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莒南县教研室组织全县中学教师认真开展学常规、用常规和全面落实教学常规的活动。县教研室每到一处学校,除了听课、检查备课、作业批改等,都要抽査了解领导、教师学常规的情况,大部分学校对教师学常规还进行书面考试。全县中学由下而上逐级进行优质课评选(教学比赛)和骨干教师 (教学能手)的评比选拔;县教研室组织县级教学能手巡回讲课示范,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这一时期,莒南县中学教学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为先导,以探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为主攻方向,以“一法为主,多法兼收”为基本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不断推动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1990〜1997年,莒南县中学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三法一纲"(《教育法》[1991年]、《义务教育法》[1991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各科教学进一步学习贯彻地区教研室制定的学科教学常规,把全县学常规、用常规活动再次引向深入。在教学工作上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变以引进、借鉴、移植外省、外市、外县的先进经验为主的教改思路为以独立的探索、实验和创新为主的新思路。其次,就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变过去单项的一堂课、一种教法的改革方式,为综合的专题性的、一种教法为主多种方法融合在一起灵活运用的新方式。第三,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的第二课堂教学的开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第四,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不仅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活动课的开设),还要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参与)。第五,教学上实行量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启动内部活力。第六,视导、评估、检测、实验、训练等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强调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这一时期,莒南县教学工作改革的力度加大,措施得力,一切按高标准、严要求进行,全县中学教学健康稳步地向深层次发展。
  教研
  教研机构清末和民国时期,莒南境内没有教学研究机构。
  50年代初,莒南县仍无独立的教学研究机构。1956年4月,莒南县文教科始设教学研究室(简称“教研室”),主要从事小学教学研究工作。当时中学教学研究工作由省、地教育部门统一领导。
  1960年,莒南县教研室始设中学组,教研员(王锦亭)1人。1963年,教研室中学组又增加1人(负责全县中、小学体育工作)。60年代,莒南县教研室的工作是视导教研统一进行。
  1966〜1976年,莒南县教研室受“文化大革命”冲击,教学研究人员大都不作教研工作。
  1977-1978年,莒南县教研室恢复正常工作,教育局副局长郝心兰兼教研室主任,各中学学科教研组也相继恢复。
  1979年,莒南县教育局投资扩建教研室(地点人民路63号),占地约9000平方米。翌年,教研室设中学、小学两部。教研室副主任陈淑彦分管中学部,中学部分文科组、理科组。文科组(政治、语文、外语)有教研员6人; 理科组(数学、物理、化学、体育)有教研员4人。
  1982年陈淑彦任教育局副局长兼教研室主任,李连业任教研室副主任,分管中学部。中学部增加生物、化学、历史教研员各1人。
  1984年,李连业任教研室主任。1985年李连业任教育局副局长兼教研室主任;朱恭思任教研室副主任,分管中学部工作。1986年,朱明清任教研室副主任,分管中学部工作。
  1986〜1987年,中学部充实多名教研员,主要学科(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化学)始设两名教研员,并加强初中教学的指导与研究。
  1988年,莒南县教研室调整为三个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朱恭思、朱明清副主任负责高中组;王立亭任副主任,负责初中组,庄维林、邵明学副主任负责小学组。高中组教研员7人,初中组教研员8人。
  1990年林祥勋任教育局副局长,分管教研室工作。朱恭思、庄维林任教研室主任,年底离休。陈维文、刘玉伟任教研室副主任负责高中组。
  1991年,王立亭任教研室主任。葛兰福任教研室副主任负责初中组;赵淑俊、刘学英任副主任负责小学组。
  1994年,陈维文任教研室主任。刘玉伟副主任负责高中组,葛兰福副主任负责初中组,郁章会副主任负责小学组。
  1995年,潘旭任教研室副主任负责小学组。
  1996年,尤洪平副主任兼任教研室主任。葛兰福任教研室常务副主任。王世明、丁世杰任副主任负责高中组;夏德义任副主任负责初中组;孙永俭任副主任负责小学组。1997年,教研室高中组7人,初中组8人。
  教研活动清末和民国初期,当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研究没有统一的布署和要求,只有学校中教师们自发地讨论、商榷教材、教法之类的研究活动。
  30年代,有组织的教研活动开始出现。一些受新教育思潮影响的教师,首先从组织教育考查活动开始,逐步发展为学习、讨论讲授教学法和研究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
  40年代,解放区的教育工作者,从战时教育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教育为战争服务和战时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深人开展轰轰烈烈的冬学运动。尤为突出的是:1943年,滨海中学师范部在莒南实习过程中帮助研究改进教学,同时, 张建华创造了 "庄户学”的宝贵经验,对当时整个社会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建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莒南县教研工作的重心主要在小学,中学教研特别是高中教学研究由地区教研室统一负责组织。县及县以下中学有组织的教研活动,早期(1960年以前)很少,后来县教研室配备了专职中学教研员,教研活动才逐步开展起来。主要活动有如下几方面:(一)推广普通话教学。1956年暑假,莒南一中有4名语文教师参加山东省在潍坊组织的中学教师语言训练班。1957年暑假,全县90%以上的中学语文教师参加了专署文教科在临沂城组织的3周普通话集训。(二)学习苏联教育经验。1954〜1956年,莒南一中多次组织教干教师学习苏联伊•阿.凯洛夫《教育学》和介绍苏联教育经验的文章,强调结合学习改革课堂教学,实行五大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教学。从1956年下半年起,各班级试行“五级分”记分法。(三)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进行教改试点。1960年,莒南县教研室在全县中学都已设立学科教研组的基础上,决定成立各学科中心教研组,组长一般由一中、二中、三中学科教研组长担任或选定各学科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在县教研室的统一领导下,每个学年度、每个学期分别制订教研计划,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到一中、二中、三中等学校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教学经验。同年,暑假后,经临沂地区教育局批准,莒南一中面向全县招收初中一年级(四个班)新生200人,进行“缩短学制、提高教育质量”的大改试点。县教研室中学教研员王锦亭在一中蹲点,具体负责这一教改试验。大改试点于1962年停止。(四)县教研室组织示范性观摩教学和全县中学视导活动。1960年,在发动全县中学教师加强基础学科基本知识教学研究时,11月在莒南一中举行语文、数学观摩教学,语文由刘新传执教,代数由尚归文执教,几何由李清箴执教。1962年,在研究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时,在二中举行物理观摩教学,由张广炜执教。同时,在贯彻山东省第二次烟台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中学各科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县教研室还先后在莒南一中、二中、三中、四中等学校多次组织较大规模的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等学科的观摩教学。
  这一时期,为了及时掌握各中学的教学情况,县教研室除小规模的组织几个人到各中学巡回指导外,文教局每年还从全县各中学抽调部分业务能力强的领导或教师,组成视导组,由局长亲自带领到每处中学进行全面视导。视导组每到一处,采取“听、看、査、议、传”的办法,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视导后,汇总全县情况,组织学校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或观摩课,在全县推广。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莒南县教学研究工作受到冲击。十年间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66〜1971年,教研活动停止。1972〜1974年,教研活动有所恢复,但不久“批林批孔”运动开始,这些活动均被指责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复辟”而取消。1975-1976年,结合教育整顿,教研活动刚有转机,随后便被“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搞乱了。在1972-1975年的四年里,主要教研活动有如下几方面:(一)开展启发式教学研究,总结推广启发式教学经验。1972年底,莒南县教研室部分人员,深入各中学研究、总结启发式教学的经验,指导全县开展启发式教学。翌年四月,全县中小学分三大片举行启发式教学观摩课。路镇中心片:石永生(语文)、卢安身(语文)、燕爱民(化学)、朱瑞岭(物理)、李其源(数学);坪上中心片;马宗元(语文)、赵自友(化学)、程中=(代数)、于桂英(几何);大店中心片:来庆臻(语文)、李祥坤(语文)、张一显(数学)。下半年,在县教育组召开的全日制中小学先进教师代表大会上,汪志成、王秦生等几位老师作了《深入开展启发式教学,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的专题发言。(二)引导中学师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1973年,为认真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各中学一方面强调坚持以教学为主,妥善安排学校的各项活动;一方面引导、组织师生开展“评教评学”活动。“评教”主要评:1.课堂教学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还是单纯传授知识。2.教学内容是传授准确,还是传授错误。3.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还是照本宣科,“满堂灌”。“评学”主要评:1.学习目的明确不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不端正?2.是“要我学”,还是“我要学”?3.学而不厌、侮人不倦,还是害怕困难,懒汉懦夫世界观作怪?到1974年下半年,由于“批林批孔”运动的干扰,在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中,批“师道尊严"逐步升级,“评教评学”随之消失。(三)发动师生自制教具,开展直观教学。“文化大革命”初期,大量教具被砸、抢破坏了。1973年秋,为配合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莒南县教育组根据教学需要,一方面购进大批教学仪器,如土壤速测箱、三相电机演示器、脚踏式风琴、单双杠等,直接发给各中学;一方面发动广大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开展直观教学,组织全县中学自制教具展览,参展教具800余件,评选出部分教具参加全省展览。是年冬,县教育组组织中小学30余人去济南参观全省教具展览。莒南师范自制的收音机试教板、莒南一中自制的液体压强演示器等一批教具受到上级的好评。
  (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行“开门办学1974年暑假,县教育组在文疃中学召开“打破'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克服'三脱离'(教学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专题会议,会议强调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到“大课堂”去,参加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生产劳动实践,实行“开门办学”,学校要办工厂、农场,搞厂校、队校挂钩,“走出去”或“请进来”,拜工人、农民为师。期间,组织与会教干教师到看马庄小学和几处联中参观教学农用柴油机和土地测量计算等课堂实际教学。会后,县内部分中学先后办起了小工厂、小农场;有些学校还取消原有班级建制,根据学习专业进行重组,混合编成连、排、班,搞厂校、队校挂钩。年底、县教育组在壮岗中学召开了现场会议,推广办厂(场)和厂校、队校挂钩的经验。
  1977〜1987年,莒南县教学研究工作进入全面恢复和探索发展阶段。由于十年动乱刚刚过去,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极不适应教学需要,培训教师,提高师资水平势在必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教研工作围绕多岀人才,快出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了许多工作。这一阶段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取各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师资。自1978年起,县教研室一边帮助各中学调整、充实基层教研组织,一边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以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学科组内部的帮教帮学活动。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帮助知识水平低、业务能力差的教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教,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学,解决教学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英语学科师资奇缺,严重影响教学。为解决燃眉之急,教研室采取离职培训、节假短训、委托培训等形式,长则一年,短则3个月,先后在莒南师范、高家柳沟、莒南县教师进修学校等地,举办英语教师培训班。共办班9期,培训初中英语教师300余名,解决了外语教师严重缺员的问题。
  1979-1980年,莒南县教研室针对当时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准确、传授失误比较多的实际,利用节假日和星期天,或集中在县城,或分片(几个乡镇集中一处),或分乡镇(每个乡镇为单位),组织高、初中教师通研教材,帮助教师扫除教学中的障碍。为了搞好通研,县教研室统一颁发聘书, 聘请县教研员、学科中心组成员和县、乡中学中业务骨干担任辅导教师。由教研室统一确定通研内容和时间,全县分散在各辅导点进行通研。教研室对各辅导点定期检查和指导, 对各辅导点解决不了的普遍性问题,再组织专门辅导。通过这次通研,帮助绝大部分中学教师,解决了教材中的疑难问题。
  1984〜1986年,在全县通研教材的基础上,县教研室组织学历不达标的中学教师,分期分批参加教材教法过关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县教研室统一颁发《教材教法合格证书》。县教研室在莒南师范和莒南一中等单位分别组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考前辅导,深受广大教师欢迎。截止1986年底,全县中学教师有1898人通过考试,获得了《教材教法合格证书》。
  (二)发挥教研室在信息、资料方面的沟通作用,加强高三、初三毕业生的迎考复习与指导。根据全国高等院校统一考试的有关规定,莒南县教研室自1978年始,充分利用省教研室编写的《中学数学辅导》等资料,帮助学校组织考前辅导,深受师生欢迎。1979年, 县教研室组织力量从江苏、青岛、烟台等地搜集有关迎考复习的信息和资料,指导全县高、初中毕业班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正确地选择、运用这些信息和资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搞好复习迎考。
  1980-1983年,莒南县教研室由发动学校教师依据前三年(1977-1979)的高考、中考试题自编模拟试题,到组织力量自己编写比较系统的辅导资料,对指导帮助全县高、初中毕业生复习迎考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其中莒南一中纵兆基编写的《政治辅导资料》、大店中学张一显编写的《数学辅导资料》等在全县大部分中学使用,效果良好。
  (三)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1979〜1983年,按照地区教研室的统一布置,莒南县教研室组织全县中学教师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写好“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学习运用普通话讲课。县教研室于1982年在实验一小举行中小学教学基本功观摩评比会,并对基本功训练好的个人和单位颁发个人荣誉奖和集体荣誉奖。
  1986年,莒南县教研室组织全县中青年教师分六片(坪上、柳沟、洙边、板泉、大店、路镇)参加评选教学能手活动,这次评出县级教学能手12人。随后,由这些人代表各科参加地区教学能手比赛。按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活动计划,到1989年,县教研室又在城关一中举行了第二次县级教学能手比赛。这期间,校级、乡(镇)级的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也很活跃。
  (四)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及时总结、推广教学经验。1978-1984年,莒南县教研室组织中学干部教师比较系统地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1981年暑假期间,县教研室副主任庄维林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集中进行辅导。学习中要求大家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和总结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按教育规律办事。同时要每个人都建立读书笔记,联系教学教研的实际写心得体会,总结教学经验。1983年以后,在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过程中,各中学及时总结一些自己的经验,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1985年,在研究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上,许多中学应用教育理论,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学习教育理论活动中,1987年莒南县教研室邀请地区教研室主任姚昌其对县内中学教师作学习布鲁姆教育理论的专题辅导。1988年,县教研室还邀请临沐县教研室副主任徐敏通介绍应用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改进课堂教学的经验。
  1988-1997年,在此前教研工作全面恢复、发展的基础上,全县教学研究工作进入持续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时期。教研室由两部调整为三组后,不仅有利于克服“腰里软"(初中教学薄弱)的问题,而且使高中组与初中组各自的研究重心更明确。高中教研重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初中教研重心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赋予的各项任务。这一时期,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积极、务实、灵活的态度,探索、实验、总结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经验。直到80年代中期,莒南县的高中教学研究仍没有摆脱传统的研究模式,注重分析教师课堂讲授,注重分析书本知识结构,注重搜集各式各样的试题让学生反复练习。这样的研究指导只能多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人才素质的培养。自1988年以来,高中教学研究在全面落实地区教研室制订的《中学教学常规》、《学科教学常规》的同时,冲破原来的教研模式,开始探索、实验、总结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新思路、新经验。1989年秋,莒南县教研室首先在莒南一中、二中举行观摩课,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由单纯重视课堂结构到既重视课堂结构,又重视教学全过程的处理,由单纯的重视知识传授到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新模式;随后通过每年的优质课评选活动,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使全县的高中课堂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经过5年的实验与总结,1993年,莒南县教研室对高中教学提出: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夺取大面积丰收的思路。是年起,除莒南一中以外, 莒南五中、莒南七中等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开办了体育、美术特长班;大部分中学开始重视小学科(音乐、美术、体育等)人才的培养,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渠道。
  1995年以后,莒南县教研室在指导高中教学上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即课堂知识传授高一、高二就要一次达到高三的要求(不指能力培养)。教研室还在三处高中多次组织研讨、学习和运用“双纲”(《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指导各年级的教学活动。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把这项工作抓紧抓细。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1・摸清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底子”;2.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3.注意心理素质培养,特别是对不良倾向的矫正。
  初中教研也打破囿于第一课堂研究的传统方式,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研究,弥补第一课堂教学之不足。1993年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后,活动课纳入正式课程,县教研室组织全县中学总结上好活动课的新经验。在这项活动中,坊前中学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1990年该校学生杨玉梅荣获“鄂尔多斯杯”全国少年作文大奖赛一等奖,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奖杯;1993年全国中学生“圣陶杯”作文大奖赛中,该校学生邱燕荣获二等奖,同样从北京捧回奖杯。1996年9月,临沂市首次活动课现场会在莒南县坊前中学召开。
  (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高三复习迎考工作。80年代末,县教研室在高三复习迎考工作中坚持:第一,抓纲靠本,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不变”(务实的教学态度)应“万变”(年年变化的高考形势)。第二,对师资条件好、生源条件好的学校实行政策性倾斜,加大激励性措施;对师资、生源条件一般的学校强调“块块云彩都下雨”。第三,给学校教师“压担子”,即提前将升学任务层层分解,定向、定量落实到校、到班,完成任务奖,完不成任务罚。这一指导思想对只选高分学生的考试有用,但随着高考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拔向学生的学习潜在能力选拔的过渡,单靠压担子越来越不适应。自1990年起,在高三复习迎考上,教研室更新观念,坚持走开放式教学教研的路子,坚持改革高三复习操作过程,向端正指导思想和改革复习工作要成绩、要效益。县教研室先后带领高中校长、高三年级组长、部分高三教师北上南下,到北京、辽宁、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市学习教学管理和复习指导的经验,建立信息交流关系,探讨解决高三复习中的热点、难点,每次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莒南县高三复习操作过程,在地区教研室的指导下,统一实行“三轮”操作:即头年九月至第二年三月中旬为“一轮”,按照课本顺序, 逐册逐章逐节复习(亦称按“小单元”复习); 三月底至六月初为“二轮”,按照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梳理,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复习(亦称按“大单元”复习);考前约两周的时间为“三轮”,重点回扣课本。配合教研改革,在教学管理上,每年做好两件事:一是每年坚持开好两个会:高中教学工作会,高三教学表彰会;二是不断丰富抓好高三后期管理的经验。1995年以后,莒南县教研室坚持“教研、教管一齐抓,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基本工作思路。借鉴湖南汩罗和辽宁鞍山素质教育的经验,进一步从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转变为升学而办学、为升学而教学的陈旧观念,树立为培养跨世纪人才而办学、为提高民族素质而教学的新思想;转变只着眼于选拔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的旧观念,树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新观念;转变教学只是传授知识的陈旧教学思想,把教学的着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的素质上面来。在工作指导上坚持“三•三制”和“四个指导",即每位教研人员,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听课, 指导教研活动,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搞教研室面上的工作,用三分之一时间进行理论学习,撰写教学论文;做到现场指导、会议指导、信息资料指导和试题指导。自1995年起,莒南县高中教学教研连续三年荣获市级先进单位的称号;特别是1997年,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在莒南召开,给莒南高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全面开展学校干部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988年县教研室初中组建立后,充分利用地区教研室编写的《现代教育理论漫谈》一书,组织全县初中教师开展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理论,先后总结推广“讲练接受型”、“自学辅导型”、“引导发现型”、“单元整体教学"等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收到良好效果。1990年以来,县教研室还先后组织中学教师学习《现代创造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教学论新编》、《教学的艺术》、《教师教学技能》等理论著作,帮助干部教师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改进教学。
  教研室一手抓理论学习,一手抓干部教师培训。1990〜1992年先后组织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等四期培训活动;1993〜1995年,连续三年暑假期间,分期分批对初中各学科教师进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培训,使全县1972名教师很快掌握了新教材编写的体例与特点,解决了运用新教材教学必须把握的关键问题;1994〜1997年,利用暑假和寒假时间,教研室举办了两期教导主任和两期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市教研室主任陈庆军作报告,帮助干部教师掌握教学改革的动向,提高管理和业务水平。1994年5月,临沂市初中教学经验交流及理论研讨会在莒南县路镇中学召开。同年11月,临沂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现场会在莒南召开。
  自1995年以来,县教研室还组织多次中学音、体、美、劳等学科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了大量工作。
  (四)倡导、组织各种比赛、评选和巡回讲课活动,激励教师进取,优化教师群体。自1990年起,县教研室初中组,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县各科教师参加的讲课比赛活动。通过讲课比赛选拔教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和县里的巡回讲课。自1991年起,县教研室还多次组织评选特色学校、先进教导处、先进教研组、骨干教师等活动,同时,开展创办“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的活动。自1989年起,每年都发动中学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同时组织评选优秀教学论文的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习进取的积极性,提高了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自1989年,莒南县先后有朱建丽、王祥善、徐连清、刘丽、李相年等参加全省优质课或录像课评比获奖。
  自1988年起,莒南县教研室每年都组织部分学科优秀教师参加县内巡回讲课,一般每年1〜2次。通过巡回讲课,指导、带动课堂教学改革,促使教师更新观念,切磋技艺,改进教学。
  通过以上活动,激活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优化了教师群体,提高了教育质量。1992〜1994年,莒南县教研室初中组连续三年被评为临沂市教研先进单位,1995年又被评为山东省教研先进单位。1995-1997年,在全市组织的数、理、化、外四科竞赛中,连续三年获全市竞赛第一名。
  (五)制订和实行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手段的目标管理制度,优化教学过程。自1988年起,莒南县教研室开始在全县推行目标管理制度。针对全县中学教学实际情况,制订并下发了教学管理目标量化细则,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科学的要求。对中学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检测,主要是通过两条渠道进行:一是县教研室组织的视导和县教委组织的督导,按提前下发的检査细则和评分标准,对每个学校作出信度较高的定量评价。这样的视导每年都要进行1〜2次。二是县教研室每年抓好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定量分析,从中看到成绩,找出差距;乡镇中心初中每年结合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对各校各班学生的情况作出定量分析;每年结合全县、乡镇和学校教学工作总结,都要表彰先进、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自1993年起,县教委组织督导室、普教科、教研室等组成联合班子,从管理到教学制订全面的评估细则,加大了评估的力度,理顺了教学管理内部的关系,促进了各方面的工作。1996年11月,莒南县教育委员会被评为山东省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并受到表彰。
  莒南县中学部分教学论文统计表
  莒南县教育局关于成立中学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中心教研组及聘请兼职教研员的通知各公社教育组:
  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我县教育工作重点已转移到教学上来。为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各级教研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各科教研活动也巳开展起来。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县教研活动,提高我县中学教育质量,经研究决定成立县中学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中心教研组,聘请部分同志为兼职教研员。现把各教研组成员及聘请的兼职教研员名单公布如下:
  政治中心教研组成员名单
  组长:魏本芳
  副组长:纵兆基
  成员:孙家武阎俊礼陈兆智
  卢兆太
  语文中心教研组
  组长:孙家振庄惠远
  副组长:李广振
  成员:孔令邦王杰生靳荣丰王树桐
  数学中心教研组
  组长:林祥勋
  副组长:汪志成
  成员:朱恭思张一显程中布吕林孙道一
  物理中心教研组
  组长:王立亭
  副组长:朱瑞岭
  成员:张广炜陈长信杨献国
  宋珂仁杜淑铭
  
  化学中心教研组
  组长;赵自友
  副组长:燕爱民
  成员:宋开敏左兴信张延勋张纪良
  外语中心教研组
  组长:李连业
  副组长:刘岩
  成员:王行杰张春年邓兰芳一九八0年一月二十八日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上限起自1998年,下限断至2008年。分为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教育经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师资队伍、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明清
相关人物
李连业
相关人物
凯洛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莒南县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如皋县
相关地名
吴江县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