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制课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88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学制课程
分类号: G471
页数: 11
页码: 269-279
摘要: 清末,官立中学堂均依清廷“癸卯学制",不分初高中,执行五年制(本科四年,预科一年),春季始业。私立中学多参照官立中学执行。1925年(民国十四年),教育部颁发“壬戌学制”,中学六年,实行高、初中“三、三”分段,各自独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中学,依省战工会“初中学制暂定为三年,各年级自成段落,学习一年即可参加工作”和山东省政府''高中学制至少一年以上,初中一般暂定三年”的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莒南县普通中学一直沿用“壬戌学制”(“三、三制”即高中、初中均修业3年),但改春季始业为秋季始业。1968年根据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指示,全县中学学制改为四年,实行“二、二”分段制。1970年莒南县中学将秋季始业改为春季始业,至1974年,又将春季始业改为秋季始业。1978年,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全县中学实行五年制,按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分段。1981年下半年,县内高中段由二年制开始向三年制过渡,普通中学新收高中班一律实行三年制。至1983年,莒南县普通中学全部恢复“三、三”制。 1989年始,莒南县城关第一中学和团林中学试行初中四年制,只安排了一届学生,随后仍实行三年制。
关键词: 学校管理 管理体制

内容

学制
  清末,官立中学堂均依清廷“癸卯学制",不分初高中,执行五年制(本科四年,预科一年),春季始业。私立中学多参照官立中学执行。1925年(民国十四年),教育部颁发“壬戌学制”,中学六年,实行高、初中“三、三”分段,各自独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中学,依省战工会“初中学制暂定为三年,各年级自成段落,学习一年即可参加工作”和山东省政府''高中学制至少一年以上,初中一般暂定三年”的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莒南县普通中学一直沿用“壬戌学制”(“三、三制”即高中、初中均修业3年),但改春季始业为秋季始业。1968年根据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指示,全县中学学制改为四年,实行“二、二”分段制。1970年莒南县中学将秋季始业改为春季始业,至1974年,又将春季始业改为秋季始业。1978年,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全县中学实行五年制,按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分段。1981年下半年,县内高中段由二年制开始向三年制过渡,普通中学新收高中班一律实行三年制。至1983年,莒南县普通中学全部恢复“三、三”制。
  1989年始,莒南县城关第一中学和团林中学试行初中四年制,只安排了一届学生,随后仍实行三年制。
  课程
  清末,官立中学堂,根据“中体西用''的立学宗旨,除继续把封建传统教材“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放在首位外,还开设了一些自然科学、技术学科。课程有:修身、读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与理财、图画、体操,凡十二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中学的课程设置,强调结合实际,改革了一些陈旧的课程和内容,增加了战争需要和结合根据地建设的课程和内容。主要课程:教育课程有抗战理论、抗日游击战争及军事训练、民众运动、社会科学概论;基础课程有国文、社会发展史、抗战地理、数学;课外活动有校内活动、社会活动、参战服务、生产服务;辅助课程有抗战歌曲、抗战漫画等。随着战争的深入,尤其是政权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中学添设了卫生、矿物、经建、会计等职业教育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莒南县各中学课程设置均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教材全部统一。1952年,莒南一中根据教育部《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X1951)规定,初中设语文、算术、代数、平面几何、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生理卫生、地理、历史、政治、外语(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1953年,国家规定中学课程各年级设置:初中一年级设政治、语文、算术、植物、卫生常识、历史、地理、外语、体育、美术、音乐。初中二年级设政治、语文、代数、平面几何、物理、植物、动物、历史、化学、地理、体育、美术、音乐。初中三年级与二年级相同(只添实习课)。
  1955年,根据上级指示,初中取消英语课。
  1956年,莒南一中始设高中部,高中设语文(汉语、文学)、数学(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生理、历史(世界近代史、中国历史)、地理(经济地理、暗射地图)、外语(俄语)、美术(制图)、体育。初中课程授课时数作了调整,课程设置有所变更:即语文(汉语、文学)、数学(算术、代数、几何)、生物(植物、动物)、历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地理(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学科内容更具体。
  1958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1958-195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及教育部关于调整教学计划的说明,莒南县中学课程普遍增设农业知识、生产劳动课(每周二小时);初中算术课中,增加珠算、簿记;政治课改为“社会主义教育”课,文学、汉语不再分科,仍称语文;语文、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分别增加乡土教材。凡新建中学,因无师资,外语课停开。
  1960年,全县高、初中各科统一使用全国统编教材,1962年后,部分初中增设外语 (俄语或英语)。直至1966年下半年,学校停开所有课程。
  “文化大革命”期间,莒南县中学开始复课后,将语文、政治两科合为“政语”课,以“毛著”(毛泽东著作甲种本或乙种本)代教材,以“革命大批判”代写作,数学改成测量、会计常识,物理改学“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拖拉机和水泵)和电工,化学学农药、化肥,外加“天天读''(读“老三篇”,即《毛泽东选集》中的三篇文章)。1970年后,全县中学课程依照山东省革命委员会通知精神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历史、地理、军事体育、革命文艺、生产劳动等课。1972年后,全县中学使用省编统一教材。1974年,初中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农业知识、音乐、体育、美术;高中增设英语。部分中学还开设农技、会计、电机、赤脚医生、果林等专业,搞厂(场)校、队校挂钩,聘请有实际经验的工人、农民上课,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按专业编班学习,或者到社会“大课堂”,参加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生产劳动实践,补阶级斗争这门“主课”。
  1978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中学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农业基础知识、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共15门课程。
  1981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规定,中学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各年级并开科目一般为八至九门,其中,初中政治课一年级开设《青少年修养》,二年级开设《法律常识》,三年级开设《社会发展史》;高中政治课开设《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全部使用全国统编教材。在此期间,部分高中从高中二年级实行文理分科,文科班不开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班不开历史、地理。
  1982年,县内初中增设英语,高中不再开设音乐、美术两科,均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1987年后,中学逐步添加劳动技术课,使用临沂地区教研室编写的《劳动技术课教材》,同时,添加地理、历史乡土教材,使用地区教研室编写的《沂蒙山区好地方》和《沂蒙简史》。
  1990年3月,国家教委正式印发《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要求全国各地从199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全部实施调整措施。调整后的高中教学计划,减少了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必修课课时,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必修课时。增设时事教育(每周1课时),规定人口教育为必修内容(每学年总课时不得少于16课时),教学时间可在选修课时间内安排。选修课分为单课性选修和分科性选修两类。单课性选修在高一、高二开设(每周3〜4课时);分科性选修课在高三开设,分文科、理科、外语、艺术、体育、职业技术六类课段。要求高三年级学生要从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中选修两门学科,选修课结业后,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考査。初中教学计划未有变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1992年,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从1993年秋季开学时实施。新方案与原方案比较,主要变动以下几方面:注意了小学与初中培养目标要求的统一和连贯;将课程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增加了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将活动课纳入课程,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学科类课程为主的课程结构模式;适当地调整了各类学科所占课时的比例,加强了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类学科以及体育、美术、劳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此方案设计了“五四”和"六三”两种学制的课程,同时有6套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通过国家审查。莒南县初级中学全部执行“六三”学制的课程。自1994年秋季始,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1994年,国务院颁布实行新工时制后,国家教委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进行了调整(详见“小学教育”一章)。莒南县自1995年秋实施调整新工时制课程计划,新课程计划在保持原全日制中学课程计划的课程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适当的调整了各类课程的课时,减少了周课时总量。初一每周由32节减为29节,初二由33节减为29节,初三由27节减为25节。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新工时制课程计划虽然贯彻了,但个别学校,加班加点的现象并未完全杜绝。教育部1952年中学教学计划山东省中小学教学计划教育部1981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六-三"制教学计划(初中部分初稿)附七
  关于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的说明(节选)
  (教育部)
  一、本计划适用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全日制小学和初级中学,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计划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根据不同职业技术的需要另行制订。
  二、本计划体现了国家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教学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包括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教学计划经我委批准后,在当地颁行。所有学校都要严格执行,不经批准,不得随意改动。
  三、农村主要学习语文、数学、常识、思想品德四门课程的小学和主要学习语文、数学两门课程的各种简易小学的教学计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自行制订。这两类学校都应注意加强思想品德课教育,向学生进行一些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的教育,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文化、娱乐活动。
  四、九年一贯制的教学计划可参照“五•四”制教学计划;“五•三”过渡制的教学计划,可参照“五•四"制教学计划的小学部分和“六•三”制教学计划的初中部分。
  五、关于课程和课时所有课程都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农村要进行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教育。在民族地区要进行民族和睦的教育。
  音乐、美术和体育课要学习一些有关民族文化艺术和体育的初步知识并掌握基本技能。能源、环保、三防、生态、交通等教育渗透在相关学科和课外活动中进行。
  (_)小学(略)
  (二)中学
  1.初中最后一年,在思想政治课中安排必要的时间进行思想、升学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方面的教育。
  2.执行“五•四”制教学计划的学校在初中一年级举办青春期卫生讲座共五课时。执行“六•三”制教学计划的学校,生物课初中一年级开设植物学,初中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动物学,第二学期开设生理卫生。
  3.初中阶段,应开设外语课,并努力打好基础。在没有或缺少合格的或基本合格的外语教师的初级中学,外语课可适当降低要求或改为选修、或暂不开设。但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开设。多余下来的外语课时,可分配给其他课。
  4.初中的劳动技术课,可以和勤工俭学、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根据城乡不同情况,结合工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劳动或服务性劳动,并学习一些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要保证。
  (三)体育课和课外活动
  1.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有困难的学校,可减为两节。
  2.“五•四”制和“六•三制”的初一、二年级的体育课每学期应安排若干课时,用来学习卫生保健知识。
  3.小学、初中的课外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各地应努力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活动、学科性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性活动。初中也可适当用于自习,但不能用来上课。
  一九九二年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教育部1990年)
  附八
  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教育部)
  一、任务与要求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重点中学应模范地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立志为人民服务,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要使学生学好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同时,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初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三、指导思想
  1.扎扎实实提高教育质量,注意防止和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
  2.努力实现双重任务。逐步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3.妥善安排各门课程,适当加强语文、数学、外语。
  4.教学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适应和发展学生志趣、特长。
  5.要重视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也要积极开展课外学科活动和其他活动。
  四、时间安排
  全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初中40周
  (包括上课34周,复习考试4周,劳动技术教育2周),高中40周(包括上课32周,复习考试4周,劳动技术教育4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0-11周;机动时间1〜2周。
  高、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由于举行毕业考试,复习考试时间可适当增加,初中增加2周,髙中增加4周,上课周数相应减少。
  每周上课时数,初中30-31课时,高中26〜29课时。
  课外作业量,初中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髙中不超过二小时,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自学或参加团队活动和科技、文娱、体育等课外活动。
  每学期只举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每次考试课程不宜过多。
  切实保证初中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五、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劳动技能。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工农业生产、服务性劳动的一些基本技术和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公益劳动等。
  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一般应为适应面广一些的共同基础技术。具体内容根据当地需要、学校条件和学生志愿确定。
  劳动技术教育的时间,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安排。
  六、课程设置说明
  课程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等。
  为了适应和发展学生的志趣和特长,把基础打得更好,高中二、三年级设选修课,包括单课性的即对某些课程的选修和分科性的即侧重文科或理科的选修。
  人口教育在高中三年级上学期开设讲座,并在生理卫生、生物、地理等课内结合进行。
  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初一开设《青少年修养》,初二开设《法律常识》,初三开设《社会发展简史》,高中开设 《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注意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和国防教育。
  语文课分阅读课和写作课。初中的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的好文章;写作课讲授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并有计划地进行写作指导。高中的阅读课,侧重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古典文学要占一定的比重,并讲授常见的古汉语知识;写作课在初中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写作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侧重文科的,适当提高程度。
  数学课使学生掌握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微积分、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侧重理科的,可以适当充实选学内容;侧重文科的,适当精减内容、降低要求。
  外语课中学外语课分别开设英语或俄语、日语等,一般以英语为主。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切实打好一种外语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提高要求,努力做到一种外语基本过关。
  物理课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注意能力的培养,侧重理科的,要加强实验;侧重文科的,可适当降低要求,但应给予学生必要的知识。
  ,化学课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初步了解它们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注意能力的培养,侧重理科的,要加强实验;侧重文科的,进行定性介绍,给予学生必要的知识。
  生物课和生理卫生课讲授生物体(植物、动物、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物界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实验实习的基本技能。
  历史课初中讲授中国历史,高中讲授世界历史。主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运用这些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侧重文科的,适当提高要求。
  地理课初中讲授地理基础知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高中讲授人和地理环境。侧重文科的,适当提高人文地理的要求。
  体育课要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教育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音乐课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 接触外国的优秀作品,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唱歌的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
  美术课使学生初步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一九九O年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上限起自1998年,下限断至2008年。分为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教育经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师资队伍、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祥勋
相关人物
汪志成
相关人物
王立亭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莒南县教育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莒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