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举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87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科举制度
分类号: D691.3
页数: 17
页码: 79-95
摘要: 科举制度始于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终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清代科举制度大体因袭明制。正式科举考试仍为乡试、会试、殿试,在正式科举之前尚有童试。“童试”既是县、州、府学的入学考试,也是获取秀才资格的考试。清代规定,读书人凡未取得“秀才”身份之前,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童生”经过县试、府试、院试及格者称为“秀才”,同时可入地方州、县学为生员。县试由知县考试,及格后续应府试。府试考官由管辖莒县的知府担任,及格者再应院试。院试由中央派遣“钦命提督山东学政”主持,合格者称秀才。获得秀才资格才能参加乡试、会试、殿试。
关键词: 科举制度 选举制度

内容

科举制度始于公元587年(隋文帝开皇七年),终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清代科举制度大体因袭明制。正式科举考试仍为乡试、会试、殿试,在正式科举之前尚有童试。“童试”既是县、州、府学的入学考试,也是获取秀才资格的考试。清代规定,读书人凡未取得“秀才”身份之前,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童生”经过县试、府试、院试及格者称为“秀才”,同时可入地方州、县学为生员。县试由知县考试,及格后续应府试。府试考官由管辖莒县的知府担任,及格者再应院试。院试由中央派遣“钦命提督山东学政”主持,合格者称秀才。获得秀才资格才能参加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在省城举行,三年一次,在子午卯酉年八月,称“大比“,又称“秋闱”。本省生员均可应考,这是正科。如遇大庆典,有时特开恩科。乡试取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
  “会试”在京城礼部举行,也是三年一次。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次年入京会试,即在丑辰未戌年春举行,称“春闱",或“礼闱此为正科。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会试由朝廷派大臣任正、副总裁,再派会试同考官监考。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可入国子监读书。另外,经省或府、州、县考试选拔保送的生员,称为贡生,亦可入国子监读书。
  “殿试”是科举考试最后阶段,会试中式的贡士参加。殿试前亦须先复试,在保和殿举行。复试毕,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试内容为时务策一道。中式者统称进士。经钦定御批,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为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三人可直接授翰林院修撰或编修等官职,二、三甲可再考翰林院庶吉士,考中者入院读书,授翰林院编修等,余者授主事、中书、知县等职。
  以上为正途或正称。除科甲出身外,还有靠捐纳取得的监生、贡生,称例监、例贡,也叫捐班出身。
  清末科举考试立法严苛,科律极繁。对童生考试有如下规定:
  一、凡家庭岀身为理发匠、成衣匠、皮匠、道士、巫医、戏子、花子、奴仆、屠户,以及三代中妇女有淫乱者,一律不准应考。
  二、考生入场时,应接受“承差”搜身检查,除韵本外,其他书籍一律不准携带入场。
  三、文章规定用“八股文”,“试帖诗”,规定为五言六韵。墨卷成文。
  四、文字不得触犯本朝历代帝王和先贤名讳,违者轻则除名,重则治罪。
  清廷还制定了极为严厉的刑律,以防科场营私舞弊;但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清代科举考试的办法比之前代更为繁杂而周密。对学校教育影响最大的是科举内容采用八股程式。因而,学校教育以输送科举考试的合格生员为主要任务,围绕科举考试设置教学内容。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不仅经世致用之学不能顾及,就是“四书”、“五经''及文史书籍也不能基本弄懂,一些士子侥幸中式, 不少为无真才实学之人。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已成为一个衰朽的封建帝国,教育仍沿用旧制,日益空疏、腐败,各种矛盾加深。改革和废除科举制度势在必行。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明令凡乡试、会试和童生岁科一律废八股、诗赋、小楷取士制度,改试策论。戊戌政变后,八股文曾一度复活。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在“新政”推动下,清政府再次下令废八股,改策论,废武试。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确定“从下届丙午科起,每科递减中额三分之一”。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8月,因大势所趋,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始,共实行了1300年,终告废除。
  附一
  康熙时期颁布的《圣谕十六条》,雍正时演进为《圣谕广训》的主要内容:
  (一)敦孝弟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雍睦;(三)和乡党以息争讼;(四)重农桑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习;(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十一)训子弟以禁非为;(十二)息诬告以全良善;(十三)戒匿逃以免株连,(十四)完钱粮以省催科;(十五)联保甲以弭盗贼;(十六)解仇忿以重生命。
  附二
  清代科举系统图附三
  科举试题两例
  一例:光绪十一年乙酉科山东省乡试题目
  《四书》题(三个题目):
  (一)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曰月至焉而已矣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子曰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欤日赐也达於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欤日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
  (二)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
  (三)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饥也
  诗题:赋得平分秋色一轮满得秋字五
  言八韵
  二例: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会试题目以及庄陔
  兰、李凤书试卷(此时已废除八股文,改为策论文)
  试题:
  (一)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
  (二)贾生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公尝用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三)北宋结金以图燕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四)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议请于私第见客论
  下附庄陔
  兰试卷、李凤书试卷(以式照录):

知识出处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

《莒南县教育志》上限起自1998年,下限断至2008年。分为概述、大事记、教育行政、教育经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师资队伍、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莒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