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废科举,兴学堂。大店庄余珍,在大店创办朱陈中学堂(大店原称朱陈店)。历时两年停办。
1913年(民国二年)
学堂改称学校。
十字路10家商号出资,创办十字路商立初等小学。
板泉崖(时属临沂县第五区)赵化玉办起板泉崖初等小学。
1917年(民国六年)
大店地方人士集资建大店初级小学。稍后改称区立小学。
1919年(民国八年)
政府资助,大店办起女子小学。
1926年(民国十五年)
坪上镇建区立高等小学。
1928年(民国十七年)
大店、坪上、十字路等村(镇)办起民众学校,共38个班。
1930年(民国十九年)
莒县召开首届中小学春季运动会,大店小学(莒县县立第二小学)获得总分第三名。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12月17日板泉小学(时称临沂县第十小学)建立中共支部委员会,党员4人,王任之任支部书记,薛汉鼎负责交通联络。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春,中共主家岭村支部成立,主纪先任支部书记,隶属山东省立第三乡村师范学校(在临沂)党组织。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山东省主席韩复榘
推行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下令创办乡农学校,一区一校,政教合一,学员接受政治军事训练。大店、十字路、汀水、坪上、板泉崖(时属临沂县第五区)等区驻地,均设乡农学校。翌年抗日战争爆发停办。
11月大店、十字路等小学师生,走上集市、街头,开展募捐活动,慰问绥远“百灵庙”大捷的抗日将士。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7月抗日战争爆发,局势紧张,大店、十字路、板泉等小学暑假延期开学。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秋良店小学教师王中锋经曹明楼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王中锋又相继介绍良家店子小学教师李式如,集前小学教师孙耀辉入党,以学校为阵地进行抗日救国活动。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3月良店小学教师王中锋,通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考察,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学生中有党员8人,王秉铨任小组长。
本月环河崖小学教师刘振南,在师生和群众中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刘振南任支部书记。
4月严家沟青年学生严维敖在岸堤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青年学习队结业,分配回家乡工作,在严家沟发展一批知识分子入党,建立严家沟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3月莒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辖莒南、莒北抗日根据地。设文教科,钮新农任科长。
9月日照、莒县先后办教师训练班4期,培训教师180人。短期内,境内办小学210处。
1941年(民国三十年)
1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设文教科,主纪先任科长。
本月中共滨海地委(简称地委)和莒县、日照、临东、赣榆四县联合办事处,在县内洙边召开滨海中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参加人员有谢辉、崔介、刘震、高燮宸、李钥、庄佐辰、卢兼三、主纪先,以及各县文教科长。
2月县文教科在瞿家大庄(今属涝坡乡)举办小学教师训练班,培训60余人,分配县内任小学教师。
3月滨海中学在县内株边区石门涧村 (今属演马乡)成立,高燮臣任校长,管戈任教导主任,李训为政训主任。
4月28日〜6月18日山东省文教、财经大会(后称第一次全省教育会议)在县内召开,与会代表有鲁中、鲁南、清河、胶东等区文教、财经代表80余人,及各机关团体来宾共200余人。省战工会主任委员黎玉,副主任委员李澄之、陈明,财经处长艾楚南,教育处长杨希文,及山东公学校长田佩之、各地区代表高克亭、康庄等共17人为大会主席团。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人朱瑞向大会作《思想方法与领导方式》的报告,八路军山东纵队宣传部长刘子超作《敌后方的新文化运动》,教育处长杨希文,副处长李竹如分别作《展开中的山东新教育运动》和《战斗中的山东新文化运动》的报告。
6月全县教师实行供给制,每人每天粮食2斤4两(16两制),由救国公粮中按月拨发。教师家属享受土地代耕。
本月滨海区四县联合办事处在县内坟疃
乡推行新文字实验。训练干部14人,成立新文字班10个,学生300人,训练时间3周。
9月县政府召开全县文教工作会议,要求各区建立完小、农民或学生剧团、区乡俱乐部;组织教联会;推行“大课制”,以“十项建设运动”为内容,对广大民众进行教育;建立两小时学习制,组织教师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和“十项建设运动”等材料。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
2月28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颁布《小学教职员服务条例》,县文教科随即召开有关会议研究执行。
夏 莒南县抗属小学从良店小学分离出来,在东筵宾独立建校。县文教科科长主纪先兼校长,周旋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8月滨海师范在县内洙边区莲子坡建立,周抗任校长,主纪先任教导主任。
10月5日县文教科和县青救会、妇救会召开文、青、妇干部和部分小学教师会议, 研究部署开展冬学运动。
11月15日县政府向各区下达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
本月29日县文教科召开冬学工作队和中心小学(学区小学)校长会议,检查半月来冬学工作。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2月中旬滨海专署在县内岭泉村召开小学教育会议,研究提高小学教员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健全教联会组织等项工作。各县文教科长、中心小学校长及部分教师代表万余人参加会议,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宣传部长陈沂、省教育处长杨希文分别作了报告。会议于26日结束。
3月根据鲁中行政联合办事处通令,县内小学教师开始实行年功加俸制。小学教员工作积极、成绩优良、连续服务1年以上者,每月加俸2元(北海币,下同);2年以上者每月加俸4元;5年以上者每月加俸6元。
本月八路军山东军区卫生学校在县内陈家老窝开学。
4月县内开展民主化运动,要求小学实行民主管理,废止体罚。各村通过民主选举,建立健全村文教委员会(简称文委会)。
7月县内学生普遍开展“反对内战,反对分裂,反对国民党军队包围边区”的集会游行。
9月县内洙边区小学教师张建华,根据贫苦农民子女家庭劳动多的实际情况和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在刘家莲子坡创办“庄户学”,参加学习的儿童大大增加,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10月县冬学委员会召开会议,布置在全县掀起冬学运动。
12月根据滨海专署指示,县內认真开展以成人为主的群众教育,学习“庄户学”的办学精神,打破旧小学的模式,培养群众教师,健全学习组织,加强冬学运动。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
2月15日县文教委员会(简称文委会)召开会议,研究春节后冬学及时复课转为常年民校的问题。
春滨海专署和山东省行政委员会(简称省政委会)教育处,在县内洙边区石门涧一带建立滨海区文教实验区,总结推广“庄户学”经验。
4月21日《大众日报》发表《莲子坡的 “庄户学”老百姓人人拥护》的文章,介绍“庄户学”的经验。
5月17日洙边实验区的实验小学着手改革实验:(1)高年级抗属学生上午学习,下午劳动,星期天为优抗日;(2)高年级地方班,12人编为一个学习组,根据农活一般上午劳动,下午学习;(3)低年级学生与儿童团合并上课,改为“庄户学”的形式,白天集体劳动,利用劳动间隙学习。学习内容,以当前的政治任务和生产常识为中心,原有课本作参考。
本月27日《大众日报》报道县内张家莲子坡的“庄户学”很受群众欢迎。
6月2日省政委会发出开展教员整风运动的指示信,指出:“在整风运动普遍开展的今天,开展小学教员的整风运动成为当前迫切任务。"同时还指出开展整风运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随后,县文教科利用麦假召开教师整风会议,到会教师278人。
7月山东省抗战建国学校在县内扁山村建立,刘导生任院长,周抗任教导主任。
8月县文教科在扁山村召开全县教师整风会议。
秋省政委会教育处在县内举办“庄户学”训练班,推广“庄户学”经验。
11月5日县政府下达指示,全县小学改称为“庄户学”;冬学也普遍转为“庄户学”。
本月17日山东省政委会主任黎玉,在省行政工作会议上作《关于目前教育大改革问题》的报告,高度评价“庄户学"的经验,并授予参加会议的“庄户学”的创建者张建华老师教育英雄称号。
本月18日沂蒙教师参观团一行23人,到县内洙边区参观“庄户学”。
本月《大众日报》发表长篇文章《洙边区冬学运动是怎样开始推动的》,报道县内掀起冬学运动的高潮。
12月1日县文委会召集全县文教干部、青年工作干部和宣传工作干部会议,总结一个月来的“庄户学"工作,并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文娱活动作了讨论。会议历时3天。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1月5日《大众日报》发表阎吾的题为 《教育英雄张建华》的文章,介绍张建华创办 “庄户学”的模范事迹;文章的前面加了编者按语。
2月莒南县县学在大埠南成立,校长尤克明,党支部书记陈树三,教师3人。参加学习的党政干部百余人,分文化班,干部班, 师范班。
4月24日山东省抗战建国学校改为山东省抗战建国学院,在县内大店区大官庄举行开学典礼。黎玉兼院长,副院长李澄之。
本月27日壮岗区以联防(区以下的行政单位,相当于后来公社下面的管理区)为单位办起高级“庄户学",培养各村的群众教师,保证“庄户学"的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7月 《大众日报》发表社论《在民主运动中继续贯彻教育大改革的方针》,滨海行署教育处作出《教育工作总结》,都指出在办“庄户学”过程中,“犯了主观主义和急性病的毛病,方法上简单化、一般化未从具体情况出发,结果形成相当普遍的形式主义。”
8月23日杨涤生、杜前就莒南冬学运动的开展问题给滨海区青联主任王照华一封公开信,信中总结了去年冬学运动的成绩和问题,提出今冬开展冬学运动的几点看法:首先,培养大批模范的群众教师和小先生,起带头和桥梁作用。其次,培养一批学习的榜样和模范,作为群众的骨干。第三,组织广大群众自愿地参加学习。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1月1日《大众日报》载文报道县内洙边、温水泉、大山前、良店等100多个农村剧团根据斗争实际编演剧目,宣传党的中心工作,活跃农村生活。
本月14日县青救会、文教科召开干部会议,检查总结三模运动(冬学运动中的三模:教学模范、学习模范、办学模范),研究提出今后创模工作的步骤、做法。
2月5日中共莒南县委(简称县委)召开县学工作会议,讨论第六期县学工作计划。决定第六期以生产教育为主。有近300名村干部参加学习。
本月14日县文教科与青联召开全县文教干部、青年工作干部、学习模范、典型村庄(生产学习结合好的)代表会议,讨论今后学习与生产如何结合问题,并布置三模选举工作。
3月5日全县教模大会隆重举行。滨北区参观团远道赶来参加。大会听取了洙边区莲子坡教师张建华、林守真,路镇区扁山教师王桂清等模范人物的典型介绍。选举张建华、王桂清为莒南县特等模范教师,洙边区刘家莲子坡的林守英和沟头区金沟官庄的纪丕福为莒南县特等学习模范。
本月根据省政府和滨海行署决定,脱离生产的教员开始实行薪粮制(原来实行供给制者,是否实行薪粮制,可自愿选择)。规定小学、村学教员每月120斤至160斤,其中麦粮20斤。其等级如下:完小校长140斤;中小校长、高小教员130斤;村学、小学教员120斤;生活水平较高之城镇及烈属、抗属小学、模范小学之教职员酌量提高10斤至20斤。
4月4日县抗属小学慰问团80多人赴临沂参加“四四”儿童节庆祝大会。会后前往省政府、省参议会和新四军军部慰问,陈毅军长和马老(马保三)亲切地会见孩子们。马老向慰问团的孩子们讲话,陈军长也亲切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并和孩子们一起照相。
7月县内小学开始实行民办。至8月,大批公派教师转为民聘。
10月1日滨海专署发出“关于下半年文教工作给各县区的指示信”,信中指出:教育要与战争结合,与土改结合,公办小学转为民办公助;各县要创办青年学校,采取半工半读,以生产养学校的方针;要有计划地发展高小,提高儿童教育;纠正对知识分子的错误看法,争取他们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等。
本月3日县委对本年冬季工作的重点作岀决定:以领导冬学运动为中心,继续开展冬季生产工作,经常贯彻时事教育,随时完成支援前线的各项工作。
本月7日各区为开展小学民办与冬学运动,相继掀起请老师热潮,情景甚为热烈。
11月12日县文委会发出冬学工作计划,提出冬学采取典型示范,耐心说服和群众路线的发动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踏踏实实地办好冬学。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1月31日《山东教育》第二卷第一期发表白韬等六人在县内金沟官庄的调查报告,题目是《从一个村庄看解放区的文化建设》,教育厅长为报告写了“前言”。
3月18日县文教科、青联、妇联发出 《关于四四儿童节的联合指示》,号召全县7万余儿童积极投入生产、防特、拥军等后方勤务工作。
4月8日汀水区民聘教师李丹祥,为坚持边沿区对敌斗争不幸以身殉职,时年26岁。次日,汀水区在东莲花汪村东的树林里召开追悼大会,有农救会、妇女、青年、艮兵、教师、自卫队、爆炸队、武工队、区中队等万余人参加,沉痛悼念李丹祥烈士。
6月根据滨海专署决定,滨海卫生学校在县内十字路成立。
8月13日滨海专署文教科召开各县文教科干部和完小校长会议,决定全区小学师生全力投入土改“复査”斗争,帮助农民消灭封建势力。县内小学师生随即投入“复查” 斗争。
10月7日滨海专署召开各县文教科长、中学校长会议,要求普遍成立区学委员会、乡学委员会,开办区学、乡学。会后,县内各区相继办起区学、乡学。
本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对敌斗争形势紧张,县内小学基本停课。75名教师组成支前工作队随军参战,部分教师在后方发动群众参加土改“复查”和支援前线工作。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2月根据上级指示,全县教育停办,文教科撤销,社会群众教育由县政府其他工作人员负责。
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青州举办教育研究会,集中全省中小学教职员及各级教育行政干部3600人,进行3个月的学习培训。到8月,县内有56人分两批前往参加学习。
夏中共华东局决定,秋后在山东恢复教育。
有关恢复小学教育的群众调査。
本月县文教科重新组建,李晓岚任科长。
本月六地委决定在县内大小坊前恢复滨海中学。培养目标仍为各类干部和教师。1949年秋改名滨海乡村师范学校.1950年2月迁至临沂城,改名临沂师范学校;部分教师、干部和校具合并到专署在大店成立的莒县乡村简易师范学校。
11月27日行署文教科在县内莫家龙头村召开教育研究会,县内原有的和新吸收的小学教师82人参加。会议听取了国内外形势报告,对当前时局进行座谈讨论,研究了恢复教育的有关工作。
12月县内小学教育恢复;部分教师组成支前工作队,支援淮海战役。
1949年
1月山东省政府指示,小学教师实行薪粮制。标准是:高小正教员每月粮食220斤,代用教员180斤,校长220斤,教导主任210斤;初小正教员每月180斤,代用教员每月150斤,中心小学(学区小学)校长190斤(均以100斤粮食折小米70斤计算)。文教科干部仍实行供给制,每月发津贴8万元(北海币)。六月份后开始执行。
本月滨海区建国学校成立。第一期在赣榆县,第二期移至县内大公书村一带。年底停办,部分干部、教师、校具合并到专署在大店成立的莒县乡村简易师范学校。
2月全县小学教师寒假集训,贯彻省及专署教育会议精神,学习《山东省整顿小学实施办法(草案)》和山东省《关于恢复教育工作的指示》。
10月鲁中南行署在县内桑庄区进行4月莒南县师资学校在万家扁山村东卧佛寺成立,诸葛云卿(主持学校工作)、程守舆任教师,伙食管理员庄德音。5月开学,学生40余人,一个班三组复式教学。9月改为莒南师范,由专署和莒南县共同管理。1950年2月合并到专署在大店成立的乡村简易师范。
本月莒南县机关业余学校成立,在县政府院子里上课。
6月全县小学教师利用麦假在东良店集训,县委书记庞夫力到会作形势报告。会议着重讨论对高年级学生和民校学员的形势教育,恢复教育后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
9月专署文教科在青岛招收教师,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于11月份有99人分配到莒南县。在沈家扁山休整时,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同莒南师范的学生举行联欢晚会。12月份分配到条件较好的小学任教师,享受每月高于当地教师10斤小米(一个级差)的待遇。
10月1日全县小学教师在沈家扁山秋假集训,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新中国)建立。
本月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修正中、小学教职员工待遇的决定》,县内调整教员待遇:高小教员每月小米140斤至220斤,初小教员每月小米120斤至180斤。
11月根据青年团中央决议,县内从中心小学开始,建立少年儿童队组织。该组织于1953年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0年
2月全县小学教师于春节后在温水泉集训,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时事政治;几位教师大会发言,介绍依靠群众办学和加强儿童管理的经验;重新划分学区,任命完全小学和学区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中小)校长;重新成立教师联合会;分别对高、初级教师进行政治、业务、文化测验,张榜公布成绩;专署文教科长马培卿到会讲话。集训时间7天。
本月莒县乡村简易师范学校在大店成立。该校隶属专署。7月,改为莒县师范。1953年8月改为莒南师范。1958年迁至十字路。
3月全县小学教师以区为单位组织学习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颁布的“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的过渡时期教育工作总方针。
4月全县小学贯彻执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简称“五爱”)为主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本月教师合作社在原路镇供销社对面街东开始营业,郑世让(郑毅)任经理°该社由全县小学师生集股。后合并到县机关合作社,再后并入路镇供销社。
5月根据教育部通知,废除“四四”儿童节,改用国际妇联公布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6月1日全县小学以学区为单位首次隆重集会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并进行歌舞和知识竞赛。
9月根据专署指示,全县小学提前放秋假,全体教师在良店集训30天。县委副书记张明到会作形势报告。与会教师学习毛泽东主席6月6日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报告《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学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的《联合宣言》,联系实际展开讨论,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教育思想,树立为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科学知识服务的思想。同时学习县文教科辑录的《小学教育拾零》,重点讨论和解决“唱读、以词解词和抄书答题"教学上的三大恶劣传统,以及对儿童民主管理和复式教学等问题。还组织大会介绍经验,评选优秀教师。
10月1日县内第五区吕刘淇子青年团支部书记、民师田玉堂,代表本村农民业余学校,作为沂蒙革命老根据地群众代表,在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接见。
本月莒南县教育工会在良店选举产生中国教育工会莒南县委员会,文教科长郑维民兼任主席。原教联会会员为第一批会员,确定县教育工会成立时间为1950年2月。
11月全县小学广泛深入地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教育,并组织师生到街头、集市向群众进行宣传。
本月县文教科在第一区(路镇区)草沟村培训冬学骨干教师530余人,时间2周。会后,全县掀起大办冬学的高潮。
1951年
3月1日县文教科在十字路召开三模(教学模范、学习模范、办学模范)代表会议,总结冬学工作。要求全县冬学及时转为常年民校。会上对三模进行了奖励。
5月第九区泉子完小评为县、地爱国卫生模范单位,学生唐美玲代表师生参加省政府召开的表彰大会。省政府奖给学校锦旗一面和药品一宗。
本月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吴玉章发表书面谈话:废除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劳动节为教师的节日。
6月全县小学教师在十字路集训,时间10天。县长薛亭到会讲话,要求师生积极投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大斗争。文教科作去冬今春工作总结,对今后任务提出要求。会议期间学习《惩治反革命条例》;批判电影《武训传》;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进行文化、业务和时事测验等。
本月县文教科设扫盲办公室,各区配备扫盲干部。
本月全县小学开始收学杂费,每生每年交小麦5斤。
9月莒南县青年文化学校在第一区 (路镇区)大山前村成立,文教科长郑维民兼校长。
10月全县小学教师在十字路集训,时间20天。学习《新中国与新爱国主义》的小册子,提高政治觉悟,划清敌我界限,放下思想包袱,大胆暴露问题;总结半年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1952年
春全县民办小学大发展,增加民办教师228人。
2月莒南县速成师范学校在十字路成立,校长王文实,党支部书记黄汉东。该校1953年7月停办。
4月县文教科组织小学教师300余人,在良店进行反细菌战及常见病的防治训练。历时7天。
5月全县小学贯彻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试行草案)》,开始“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7月教职工的工资待遇由薪粮制改为工资分制。
10月利用秋假,全县小学教师在良店集训,学习政治业务(主要是速成识字法),同时总结检查上半年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考试,110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招收156名相当高小程度的在乡青年为公办小学教师。
本月在良店培训240名小学教师为速成识字法骨干教师。随后,办培训班3期,培训速成识字法民师1020人。
本月莒南中学(现莒南一中前身)成立,刘契秋临时负责。招收4个初中班,学生200余人。
11月文教科、团县委在良店培训少先队辅导员。历时5天,培训120人。
冬全县大部分村办起速成识字班,扫盲工作掀起高潮,在乡一级配备扫盲辅导员加强指导。
1953年
2月春节后全县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在十字路集会。县文教科作半年全县教育工作总结,要求各区从中心完小开始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农村的速成识字班要及时转为常年民校,巩固扫盲成果。几处小学作典型发言,介绍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的做法。
3月专署转发华东教育部《关于人民教师算作革命工作人员的通报》。《通报》中说;“根据地的各级学校教师是革命职员,解放后的各级学校教师也称革命职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其服务教育工作期间,也应算入参加革命工作年限内。”
5月根据专署指示,县青年农民文化学校撤销,教师到小学任教,未毕业的学生动员回村生产。
本月从各区中心完小开始,全县小学学习采用苏联五级制记分法。
本月全县中小学教师开始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7月根据专署指示,县速成师范学校撤销,教师充实到中学,毕业生分配任小学教师。
8月小学改为秋季始业。在校生的毕业时间,一律顺延半年。
本月各区的乡一级扫盲辅导员撤销, 有的留作区扫盲干部,有的改为小学教师,少数回家生产。
9月22日专署文教科发出《整顿小学教育计划(草案)》。指岀:(一)停止盲目冒进,适当控制发展。(二)调整教师队伍,提高师资质量。(三)继续克服学校工作中的混乱现象,建立正规教学制度,使学校工作健康发展。(四)适当调整班级,减少复式教学。五年一贯制暂缓执行。
10月县文教科印发山东省《关于纠正小学教育的混乱现象的指示》,在全县小学张贴,对制止师生社会活动过多,制止随便在学校召开群众会议,建立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本年为纪念甲子山战役,国家拨给涝坡小学3亿元(旧人民币)在涝坡建起甲子山小学。
本年县内小学毕业生大增,因初中招生能力有限(8月招4个班,10月又招2个班)开始出现矛盾。
1954年
2月春节后全县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部分教学骨干在温水泉村集会。县文教科布置全县小学教师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和《普希金教育学讲演录》;大店、薛家道口等小学介绍了他们的学习收获。
4月全县小学普遍开始学习苏联教育学。县文教科在坪上、路镇等小学试点,采用五环节教学,体现五个原则。
本月莒南中学开始研究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学计划(修正草案)》。
6月县文教科在十字路召开教师代表会议。到会教学骨干80余人,时间3天,交流教学和多种形式开展课外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的经验。
本月中小学教职工实行新的工资标准,由工资分制改为工资制。
10月县文教科在大店召开教师(小学)代表会议,完、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参加,到会200余人,历时20天。会议分两段进行,第一段为代表会议,中心议题是研究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学习文件和交流经验结合进行;第二段为教师会议,以围攻体罚学生、闹不团结、乱搞两性关系“三大碉堡"为重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总结交流学习苏
联教育学的成绩和学校领导工作经验。
11月莒南中学贯彻《山东省中等学校劳卫制预备级暂行条例》,开始推行“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锻炼活动。
冬全县小学通过学习苏联教育学和举行观摩教学,推行五环节教学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五个教学原则。
冬高家柳沟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为本村农业合作社培养了一批会计、记帐员。
1955年
2月全县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在十字路集会,文教科总结过去一年全县的教育工作,总结交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多种形式进行劳动教育的经验;西书院高小毕业生宋永彩汇报自己安心农村生产的事迹。
本月县文教科、团县委召开全县扫盲工作积极分子大会,总结前段扫盲工作成绩,要求办好常年民校,并对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奖励。
4月县文教科在十字路召开全县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会议,研究贯彻教育部颁布的“智、德、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结合学习苏联经验,对全面发展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6月10日至18日县文教科在十字路召开评选优秀教师会议。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和经区一级评选的优秀教师93人参加会议。县文教科总结上半年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劳动教育。贯彻教育部1月13日发布的《关于推选优秀教师的几点意见的通知》,经自我介绍,小组和大会评议,评选县级优秀教师5人。7月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7月1日发布的《关于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全县小学从新学年起,取消早自习,星期六下午不再安排课程。
8月县内中学、师范的教师到临沂参加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历时40天。
9月全县中小学普遍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
本月莒南县干部扫盲学校在路镇区大山前成立,学员有区、乡长,武装部长,文书等。1956年1月8日结业。
12月专署文教科召开识字教育会议,县内高家柳沟民校教师沈德超介绍自编教材和记工识字教学经验。
本月省教育厅为推广记工学习班的经验,请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将高家柳沟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摄制成新闻纪录片。
本月27日毛泽东主席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朝》一书写了序言。莒南县以此作为毛泽东主席为书中《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一文写《按语》的时间。
1956年
2月各区召开村党支部书记、宣传委员、民校教师和小学教师会议,贯彻春节前地委召开的扫盲工作会议精神,办好常年民校,有条件的村办高级民校。
3月开学后部分小学学生减员较多,县文教科在坪上区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召开各区文教助理员会议,发动全县小学做好流动学生复学工作。
本月临沭县撤销建制,所辖夏庄、青云、玉山、蛟龙4个区划归莒南县。
4月县文教科改为教育科,设教研室。稍后成立函授初级师范学校。
本月临沂地委批转县内薛庆区(今文疃
镇)扫盲工作经验。该区在办好农业合作社的同时,全区84%的青少年文盲都能入校学习,并学有成效。
本月县供销合作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在夏庄成立,招收学员两个班。
本月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健飞到县内薛庆区(今文疃镇)检査扫盲工作。
5月县教育科在岭泉区进行挖掘潜力扩大小学招生试点。逐处小学逐班检查现有学生人数,制订暑假后合班并校、招收插班生和扩大招生的计划。麦假期间,召开全县小学招生工作会议,各区完、中小学校长参加,推行岭泉区挖掘潜力扩大招生的做法,要求各区在不增班的情况下扩大招收新生和插班生。
本月至6月县教育科在东良店举办第一期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班,参加培训的60余人。
8月莒南一中首次招收高中4个班。
本月坪上中学建成,招收初中2个班。薛善生任校长,教导主任庄虔彪,总务主任王乃嘉。
9月根据教育部新颁教学计划,县内中学、师范的语文课分为文学、汉语两科进行教学。1958年,又合为语文课。
本月全县进行工资改革,中学教职工平均月增资10元,小学为10至12元,提级面占中小学教职工的100%。
本月路镇、大店、夏庄、洙边等4处完小附设初中各一个班。1957年,仅洙边完小保留初中班,其余分别合并到邻近中学初中部或师范作附设初中班。
10月全县完、中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在十字路参加肃反运动。学习文件, 了解政策,提高认识,有政治历史问题的作自我交代,放下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做好本职工作。
11月县教育科改为教育局。
本月县教研室在路镇区鱼台完小试点,研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草案)》的贯彻执行。
本月县教育局在官地村首次为农村培训幼儿园教师60余人。
12月县教育局组织力量对全县小学进行视导检査。时间2周。
本年各区文教助理员先后撤销,由区中心小学校长管理全区小学的业务工作。
1957年
1月县教育局在路镇、道口、坪上、夏庄分4片集合全县小学干部和教师,传达视导总结报告,提出贯彻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月全县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在十字路集会,研究贯彻省教育厅《关于贯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意见》。
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县教育局根据专署文教科通知,召开中心小学 (区中心完小,下同)校长会议,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3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七省市教育厅、局长座谈会上指出:“小学附设初中班,这种办法还是好办法,先进经验,农民子女就近上学方便,将来毕业以后,好回家生产。"会议纪要于5月传达到地、县。教育局贯彻这一指示,已准备合并到一中的洙边完小附设初中班继续保留。
7月根据省、地通知,全县小学由放农忙假改放寒暑假,放暑假7周。次年又改为放农忙假。
9月中学、师范各年级把以反右派斗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作为政治课的内容。次年3月,根据教育部指示,政治课改为社会主义教育课。
10月县教育工会在路镇一小旧址建立教职工招待所,有宿舍、食堂。次年冬合并到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招待所。
12月下旬至1月中旬中小学提前放寒假,未参加肃反运动的教职工在十字路集中,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简称“四大")的方式,开展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进攻的斗争。接着,开展肃反运动。
本年省妇联在县内洙边区刘家莲子坡召开托幼工作现场会议,推广该村坚持办好农村托儿所、幼儿园的经验。
1958年
2月全县中小学、师范已参加肃反运动的教职工在十字路进行反击右派分子的斗争(至此共81名教职工被打成右派分子)。
本月区改乡,各乡重新配备文教助理。多从原乡(区以下的乡)长、党总支书记中选配,以加强党的领导。3月中小学开学后学习1月20日《人民日报》社论《两个好榜样》,推荐河南省长葛第三初级中学和贵州省群力农场业余初级中学勤工俭学的经验;学习共青团中央发布的《关于在学生中提倡勤工俭学的决定》。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干”的口号下,全县中小学开始办小工场、小农场、小饲养场(简称三场)。
本月全国教育会议提出“反掉保守思想,促进教育大跃进”的口号。省委和地委分别提出“一年建成文化省”、“奋战百日基本扫除全区文盲”等口号,全县抽调数百名小学干部和教师,组成百日奋战工作队,分赴全县17个区突击扫盲。
6月上旬至7月上旬全县中小学教师和宗教界代表集中于十字路,开展向党交心和整风补课、灭资兴无运动。在交“西瓜"(大问题)不交“芝麻”(小问题)的口号下,运用 “四大”的方式进行交心。又有1人被打成右派分子,1人由一般右派分子改为极右分子。
8月22日莒南一中岀席省勤工俭学展览会的领队刘学忠,受到省委书记舒同的接见。舒同为莒南一中勤工俭学活动题词“乘风破浪。
本月岭泉、板泉、洙边、许口、壮岗、文疃、相沟、涝坡等8处公社建立初级中学。
本月莒南师范由大店迁到十字路。
本月开始拔白旗、插红旗运动。运用 “四大”的方式,揭露教职工中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部分教职工在运动中受到冲击。
本月从新学年起,小学五、六年级增加县内自编历史乡土教材。
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贯彻,把劳动列为正式课程。
本月从县到公社红专学校一哄而起。有工业性质的22处,35个班,学员1500人; 农业性质的335处,391个班,学员16305人;有的半工半读,有的以工为主。入冬后大部解散,少数转为战山河兵团或社办农场。
本月从中旬起,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投入大办钢铁运动。运砖、送煤、建炉、炼铁,有的吃住在工地,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
10月下旬起,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投入秋收秋种;同时,路镇、岭泉、洙边、相沟、石莲子、板泉等公社的中小学师生,参加修筑十字路到石莲子的公路,名之曰“师生路”。修路期间,师生食宿在工地。到11月下旬全县中小学师生才陆续回校上课。
本月中小学教职工停发工资,每月发生活费8元,津贴费3至6元,家属子女在食堂吃饭不要钱。实行3个月结束,工资又全部补给。
11月多数公社实行小学集中办学。几处小学合在一起,在社员集中以后空出的房子里集体食宿、上课。
1959年
2月11日全县中小学民办教师在十字路集中,开展肃反运动及研究业务。历时7天。
本月春节后县教育局在温水泉召开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等会议,要求认真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加强总路线教育,继续办好 “三场”,巩固“大跃进”的成果;要求不能随意停课,认真完成教学任务。3月9日县教育局在路镇公社前良店举办普通话语音训练班。时间15天,参加培训的小学教师80余人。
本月县教育局创办油印小报《莒南教育》,每月一期,共出刊5期。
4月下旬县教育局对石莲子公社的小学进行全面视导检査。5月上旬,对教学上问题突出的小学进行复查。视导结果通报全县,对及时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发挥促进作用。
8月相邸中学成立,招收1个初中班,学生50人。
9月全县中学开展以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大办钢铁、教育方针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本月省委、省人委在烟台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又要结合生产劳动,把生产劳动纳入教学计划。既领导好教学,又领导好劳动,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莒南县参加会议的滕中元、沈华昌回县后及时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县中小学劳动多、教学少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10月贯彻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在中小学教职工中开展反右倾运动。有64人受到批判,其中3人作为全县的重点进行批判。
11月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成果展览在县城民主路中段大街举行,有图表、“三场” 产品、自制教具、模型等。
12月县教育局抽调小学教师和干部200余人,组成扫盲工作队,到各公社检査督促扫盲。
1960年
1月寒假前由教研室命题,全县小学首次进行统一考试。
3月根据专署文教科统一布置,全县进行学龄儿童普查。
4月7日至1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文教群英会,到会代表487人。会议听取和讨论县委负责同志《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总结1959年全县文教工作,交流经验,部署1960年的工作任务。选举产生14名出席省群英会的代表,评选出85个先进单位和150名先进工作者。
本月县教育局在路镇完小召开勤工俭学现场会,推广校办“三场”的经验,在全县中小学掀起办“三场”热潮。
6月1日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在北京召开,莒南县教育战线有周启章、马玉升、滕尊三人参加。
8月全县中小学或半日上课,或下午只上一节课,由教师带领学生到生产队参加灭草荒活动。
月动员全县小学超龄生回队生产, 计;一年级21人,二年级160人,三年级1697人,四年级1567人,五年级1154人,六年级1848人。
11月全县中小学均组织师生开展复收和种冬菜等渡荒活动。
本月下旬县教研室在路镇、大店、坪上、夏庄分四片举行全县小学高、中、低年级语文观摩教学。12月9日县教育局组织力量,分赴各公社,对中小学师生的生活安排进行检査指导。
本月县教育局改为文教局。
1961年
2月县文教局贯彻专署文教局《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保证师生身体健康、搞好学校生活,当做政治任务来抓。各学校都调整作息时间,减少课时和工作(含劳动)量,停开体育课,增加睡眠时间;研究“低标准、瓜菜代、吃粗吃饱”的办法,努力减少病患的发生。
春全县各类学校师生员工积极开荒种菜种粮,养猪养兔,自己动手,改善生活。
8月根据上级指示,全县精简下放小学教师290人(男180人,女110人)回生产队参加劳动,办理退职手续,发给退职金。
11月县文教局在十字路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会议,贯彻全省烟台教育会议精神。提出:教育要踏踏实实上轨道,精雕细刻搞教学;要层层抓重点,培养尖子,搞好“小宝塔”,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从此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逐步明确。
12月县文教局视导组,以7天的时间对涝坡公社中心小学的教学工作,从领导兼课、听课,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到课外辅导和成绩考査,进行全面视导检査;同时,对一处中小、一处村小作重点视导。
1962年
春县内公办小学教师351人(占公办小学教师总数的23%〉的口粮转到生产队供应。
5月县文教局组织全县小学视导检査,时间10天。视导重点:各公社中心完小, 一处中小和一处村小。
本月进一步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县下放公办小学教师297人 (男224人,女73人),办理退职手续,发给退职金。
8月筵宾中学撤销,人员和校具等并入大店、岭泉中学。
10月县文教局在十字路召开全县完、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会议,总结交流学校领导工作经验。
11月5日至18日全县公办中、小学教师在十字路集会,进行工作总结,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整顿思想作风。
1963年
2月全县中、小学教职员工在十字路集会,检查总结工作,评选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
本月下旬县人委召开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文教系统61人参加会议。
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本月12日县文教局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学习雷锋教育活动的通知》。随后,全县中、小学组织读雷锋日记、听雷锋事迹报告、编演学习雷锋的节目,助人为乐、拾金不昧逐渐成为学校风尚。
本月中共中央颁发《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县文教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教职工认真进行学习,并确定一处小学为试行单位。
4月7日至8日全县少年运动会在十字路举行,比赛项目有田径(包括9个单项)、射击、乒乓球等。
6月县文教局召开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总结交流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做法,提出今后以学习雷锋的无产阶级立场和感情为重点,把学雷锋的活动引向深入。
10月全县中、小学教职工进行工资调整,升级面40%。
本月17日县教研室召开中学语文、数学教学研究会。历时6天。
11月5日县文教局在岭泉公社进行民师训练试点。随后,各公社普遍进行民师训练。
下半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访三老(老贫农、老党员、老红军)、写四史(家史、村史、厂史、校史)和忆苦思甜活动,向学生进行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传统教育。
本年国务院决定给8至15人以下或7人以下的小伙食单位,每人每月发1元或1.5元补贴费。县内凡没有炊事员的小学从本年起,教师每人每月发给“小伙食补贴5元。
1964年
2月县文教局在原党校(现酒厂处)召开中、小学干部和中学政治课教师会议,揭“学校中阶级斗争的盖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安排开展比、学、赶、帮活动。
3月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活动。暑假后,根据教育部的指示,以《毛泽东著作》(乙种本)作为高中政治课代用课本。
5月县文教局对全县中、小学进行视导,内容是政治思想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革命化。通过听、看、测、访、座谈、指导等方法进行。
8月全县贯彻专署文教科发出的《关于积极发展简易小学的通知》,开始办简易小学(后称半工半读小学),普及农村教育。到年底,全县办起简易小学652处,969个班,学生31058人,教师994人。采取半日班、中午班、早班、晚班等形式进行教学。
本月各公社普遍办起一两处农业中学。县文教局于秋假期间集合农中教师进行培训。
10月16日县文教局在十字路召开全县中、小学教职工会议,到会2092人。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党组提出的《关于克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报告》,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克服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偏向。
12月县文教局召开中、小学政治思想工作座谈会,分析学校中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要求以阶级斗争为纲,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实现师生思想革命化。
冬全县教师投入面上“四清”运动,函授师范停课。1965年
2月9日全县中、小学教职员在十字路集会,到会2251人。学习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其中提岀:“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期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学校领导“洗手洗澡”(自我批评),教师“帮助搓背” (背靠背对领导进行批评);学校主要领导人人过关,重点“帮助”。
4月县文教局贯彻地区下发的《关于整顿巩固工读教育的意见(草案)》,召开各公社文教助理员会议,要求整顿半工半读学校,提高工读教育质量。
5月15日省总工会和第二教育厅联合检査组,对县内干部职工教育进行检查。
6月23日县文教局发岀《关于评发社办小学、农业中学、工读小学教师生活补助费的通知》。各公社以学区为单位评定,分三等,小学教师月平均4元,农中教师月平均6元。
8月31日省第一教育厅党组发岀《关于贯彻毛主席“七三”批示的请示报告》。县文教局及时召开中、小学党支部书记会议进行贯彻,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贯彻启发式、少而精的原则,努力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10月莒南半工半读师范学校开学。王立珠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学生100人。学校隶属临沂专署文教局管理。
本年全县办耕(工)读小学920处,1880个班,学生32730人,专职教师1684
人,兼职教师196人。学习形式有全日、半日、早、午、晚班。
1966年
2月16日县文教局召开中、小学政治工作会议,历时11天。参加会议的有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共205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学校工作要突岀政治,会后,全县中、小学开始了“突出政治” 的运动,业务骨干受到冲击。
3月县函授师范复课,教师6人,设30个函授班。
4月县体委和文教局联合举行全县初中学生运动会。
6月7日县文教局组织10人,分3个组,以9天时间,对大店、坪上等9个区、5处中学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情况进行调査了解。
本月根据上级指示,县委于17日成立由县委书记等9人组成的“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开始向一中和全县各中学派驻工作组 (8月18日工作组撤出)。18日,临沂地委下达对初级中学“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进行批斗的指示。同日,莒南一中出现全县第一张大字报。从23日开始在教职工中揪斗打击对象。接着,全县中学停课搞“文化大革命”。此后,全县学校开始批判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一大批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被批斗、抄家、游街甚至被关押,有的被迫自杀身亡。
7月暑假期间,全县小学、农中教师以公社为单位学习中共中央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文件和报刊社论,提高认识,为下一步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做好思想准备。8月粮价调高后,国家对教职工实行粮价补贴。
10月25日县文教局下达当前农业中学、工读小学等几个问题的意见,提出:农业中学、工读小学及民校扫盲班,原语文课本不再继续使用。农中一律以学习《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为主。工读小学五六年级和业余小学,学习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的《毛主席语录》,还要教学“老三篇”(《毛泽东选集》中的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三篇文章)。工读小学一、二、三、四年级及民校扫盲班,主要学习《毛主席语录》。
11月6日由全县各中学选出的880余名“红卫兵”代表,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宋允柱带领下去北京,学习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做法和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
本月30日县文教局在洙边公社杨庄大队召开文艺骨干现场会,到会240人。
12月中、小学师生成立名目繁多的红卫兵造反组织,深入社会搞革命大串联,“停课闹革命”,县文教局和各级各类学校陷入混乱状态。
本年中、小学毕业生一律留校闹革命;一年级停止招生。
1967年
1月根据国务院通知,各级各类学校一律不放寒假。全县中、小学师生春节留校搞 “文化大革命”运动。
本月上海“一月风暴”后,各造反派组织联合夺了县委、县人委的权,县文教局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造反派组织也仿效先后夺权。
2月省革命委员会(简称省革委)根据中央精神发出通知,要求师生停止外出串联,返回学校,一边上课,一边闹革命。但学校中“革命造反组织”林立,派系斗争日益尖锐,师生继续“杀”向社会串联,无法上课。
3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复课闹革命》的社论。外出串联的师生虽然回校,因无课本,学生主要学习《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参加批判会,全县教育实际上仍然陷入停顿状态。
10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通知和《人民日报》社论精神,县内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复课。复课后,摒弃原教育部编的统一教材。
12月全县小学和初中低年级中的少先队,由红小兵取代,达11年之久。
本月根据中央383号文件精神,全县中等学校不放寒假,师生一律留校搞斗、批、改。
年底县内中学1966年、1967年两届毕业生毕业离校。同时,高中恢复招生,办法是推荐与选拔相结合。学制进行改革,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中学改为二、二分段制,一律春季始业。
1968年
3月8日《人民日报》发出《大中小学校都要复课闹革命》的社论。此后,县内学校中的“革命造反组织”通过办学习班,逐步实现“大联合”,建立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
本月190县革委成立,设政治部,下设教育组,行使县教育行政机构职权。
4月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开始,一批学校干部和教师再次受到迫害。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下达《关于派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的通知》,省革委下达了向全省中小学校派驻“工宣队”、“打破知识分子独霸的一统天下”的指示。29日,县革委抽调150人组成“工农宣传队”,进驻莒南一中等单位,各公社革委均向中学派“工宣队”或“贫管会”,各小学也由所在大队派去“贫管组”,领导学校的斗、批、改。全县各中学,还一度进驻“军宣队”。
10月县革委从转业和复员军人中招收小学教师80余人,分配到各公社任教,名曰“掺沙子”。
11月《人民日报》发表山东省嘉祥县小学教师侯振民、王庆余的一封倡议信,建议农村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接着,《人民日报》辟专栏进行“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讨论。
12月下旬临沂地革委通过有线广播,向全区各县宣布:农村公办小学一律改为民办,并限令一星期内完成。全县259名外省、外县籍的小学教师(多系新中国成立后支援莒南的骨干教师)返回原籍;本县籍公办小学教师,全部被下放回原籍大队。
本年县革委会成立教育革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组。该小组1977年撤销。
1969年
5月为贯彻毛泽东主席的《五•七》指示,驻校工宣队、贫管会纷纷组织师生下乡下厂劳动,实行“开门办学”,搞“教育革命”。
7月全县中小学管理体制下放,在“上小学不岀村,上初中不岀管理区,上高中不出公社”的口号下,一部分小学办戴帽初中班,公社初中和一部分农中办高中班。农业中学、工读小学一律改为普通中、小学,造成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不合理局面。普通中、小学盲目发展,教师层层拔高,降低了教学质量。
本年公办小学教师全部回原籍大队, 造成师资力量不平衡;原中、小学领导干部大部分“靠边站”,学校管理混乱。
1970年
3月全县中、小学教师以公社为单位办学习班,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在“左”的错误影响下,一些教育干部和教师再次受到迫害。
本月下放回原籍的本县籍公办教师, 经过调整,绝大部分重新安排任教。
上半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大搞“教育革命”,走出去,请进来,实行厂校、队校挂钩,以干代学。
8月至12月县革委举办学习班,采用逼供信的方法制造了一个“国民党地下组织”假案,把原教育局正副局长和部分教育干部、教师300余人,打成新中国建立后组织的“国民党",重残2人,关押40余人(有些直至1971年6月才获释),造成莒南县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冤案。此案1973年9月28日由县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发给受害人《平反决定》进行个别平反,1978年召开有线广播大会公开彻底平反。1971年
3月3日县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作岀向高家柳沟大队学习的决定。24日,地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作出《关于开展学习莒南县高家柳沟大队以政治带文化大办农村业余教育的决定》。
4月省高等学校恢复招生,县革委采用推荐选拔的办法,向高等学校输送一批工农兵学员,同时为县内小学选拔一批教师。
6月《红旗》杂志第6期发表山东省革委、临沂地区革委、莒南县革委联合调查组关于高家柳沟的调查报告《按毛主席指示办好业余教育》。19日,县革委核心领导小组发出 《关于认真学习〈红旗〉第六期〈按毛主席指示办好业余教育〉的通知》。
10月县革委召开全县中、小学教师会议,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纪要》以所谓“两个估计”为指针,全盘否定新中国成立后17年来教育工作的成绩,教师队伍继续接受“再教育”。
本月全县教育系统开始清查“5・16” 分子,又有一批教育干部和教师被关起来审査,遭受迫害。
秋县教育组郝心兰带领公社教育干部24人,赴辽宁省梨树县三家窝铺屯学习工读教育经验。
11月县内小学的代课教师(1965年前开始代课)142人经批准转为公办教师,另25人确定缓转。
秋、冬县教育组在高家柳沟举办“按毛主席指示办好业余教育”展览,全县各区和一部分大队都组织参观,全省各县和十几个省的代表也前往参观。
1972年
3月12日县革委教育组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到会1000余人,历时7天。
本月25日至4月25日县革委教育组组织县、社教育干部180人,检査全县教育革命和落实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
4月20日在教职工中进行低工资调整。全县公办教职工1942人,月平均工资35.7元,升靠级990人,平均每人增资7元。调整后全县教职工月平均工资38.8元。
5月县教育组卢庆存带领公社教育干部7人,赴甘肃省酒泉地区仁达乡、天水地区礼县甘山大队和湖北省=春县孙冲大队参观学习农民业余教育经验。
6月县教育组召开中、小学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罢了官重新站出来的学校领导干部和罢了官“靠边站”的原学校领导干部,以及各公社“革命造反组织”的代表。任命各公社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等领导干部,学校秩序开始恢复。
10月县教育组召开全县小学教师会议,总结教育革命的进展情况。几位教师分别介绍学习政治理论、改进写字教学、作文教学和数学教学情况。会议对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进行热烈的讨论。
1973年
春县教育组对全县小学进行全面视导检查。对各公社的小学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对一些文化程度太低,确实不能任教的民办教师,县视导组会同各公社随即进行调整。6月县教育组在高家柳沟召开全县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会议,听取视导组对各公社小学的视导情况汇报。成绩和问题摆的清楚明白,普遍反映有利于改进工作。
8月 《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升大学选拔考试交白卷的张铁生的信,并加了编者按语《人民日报》进行转载,并再加按语,说张铁生的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省”。从而,“读书无用”的思想在全县部分中小学和群众中再度泛滥。
10月县教育组召开全县全日制学校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总结交流教育教学经验,评选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本月县教育组召开全县业余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总结交流扫盲和业余教育经验,评选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本月县教育组在路镇二小举办全县中、小学自制教具展览;评选部分教具送省展出。
本月县教研室及部分中学的领导参加地区参观团,参观学习上海机床厂和朝阳农学院的办学经验。
本月根据省革委政治部指示,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反击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反击右倾复辟”的运动,一批刚刚复职的教育干部再次受到冲击。
12月28日 《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北京日报》发表的《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及编者按语,又另加编者按语赞扬“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开火”。于是,在全县中、小学开始学习“反潮流英雄”黄帅,“破师道尊严”,刚刚恢复的学校教学秩序又受到破坏。
1974年
2月根据中央和省、地部署,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本月江青反革命集团借河南省马振扶公社中学学生张玉勤自杀事件,大肆煽动“反潮流”、“反复辟”。县内有的教师被关押,造成学校领导怕负责任,教师不敢管学生,学生纪律松弛,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局面。
3月县教育组在高家柳沟召开全县中、小学校干部会议,一部分“造反能力强”的中学生参加。通过学习文件,正确引导,端正态度,从而减轻了“反潮流”、“反复辟”造成的混乱。
本月全县932处小学全部重建贫管会 (组),10处完全中学再次进驻工宣队。
7月按照省革委《关于中小学改为秋季始业的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自本年起, 一律改为秋季始业。
8月县教育组在文疃中学召开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会议,时间7天。学习文件,参观陈家庄的农民业余学校和看马庄小学贫下中农登讲台,研究开门办学和扫盲工作。
9月县教育组组织部分文教干部赴甘肃敦煌、陕西榆林、湖北=春等地参观学习农村业余教育经验。
10月全县中、小学在工宣队、贫管会的领导下,开展学习朝阳农学院的活动,大办三厂(场)、厂(队)校挂钩,请工人农民讲课。有的中学按生产程序和季节组织教学,不要教学大纲,基本没有教材。11月1日《大众日报》载文,报道莒南县办好业余教育的事迹。
本月10日至16日临沂地革委在莒南县召开各县教育组负责人参加的全区业余教育座谈会,向全区推广莒南县暨高家柳沟大队办好业余教育的经验。
本月18日省教育局、团省委在县内召开全省农村业余教育现场会议,历时7天。丁方明、徐建春同志参加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局宁汉戈也讲了话。会议听取中共莒南县委、高家柳沟党支部、陈庄管理区党总支等单位的经验介绍,参观高家柳沟、厉家寨、王家坊前等先进单位的农业生产和业余教育。
本月30日至12月2日县教育组在高家柳沟召开业余教育现场会,各公社文教干部和部分大队的代表参加,研究贯彻省教育局、团省委在县内召开的现场会议精神。
本月全县在公社以下管理区一级设业余教育辅导员,享受民办教师待遇,负责本管理区的扫盲工作。1977年撤销。
12月4日至5日县教育组召开业余大学座谈会,有庞疃、=子、石门、甲子山、宋家庄、李家桑园、南唐楼、高家柳沟、界首等9处农村业余大学的代表在会议上发言。
本年中、小学大办三厂(场)、厂校(队)挂钩。有的中学在山上建起学农基地,师生食宿在山头,有的公社机械厂将车间搬进学校,开门办学达到高潮。
1975年
1月19日至250县委、县革委召开全县业余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
5月2日县教育组召开会议贯彻教育部关于改造农村小学课桌凳的指示和地革委教育局、卫生局召开的制作课桌凳工作座谈会精神。会后以20天时间,对全县中、小学革新课桌的制做和使用情况进行普遍检查。
7月县教育组撤销,恢复教育局。
本月贯彻省1975年大中专、技工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农业院校一律实行社来社去;林、医、师院校,部分试行社来社去”;“其它各类院校搞社来社去的试点”。
本月全县中、小学在开展“批林批孔” 时,对《三字经》、《神童诗》、《女儿经》等进行批判。
9月地革委教育局在县内召开制做革新课桌凳现场会,促进了全县中、小学制做纸浆课桌凳活动的开展。
本月贯彻地革委教育局在莒县召开的 “教育学大寨”经验交流会精神,全县中、小学掀起“教育学大寨”热潮。
11月地革委教育局在高家柳沟举办农村业余教育成绩展览。全地区13个县每县一处展地。至1976年1月21日结束,省内外参观者达4635人次。
12月27日山东省委、临沂地委在县内召开“庆祝毛主席对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批示发表二十周年大会”。教育部副部长姚力率13个省、市教育局长参加大会,临沂地区各公社的业余教育干部也参加大会。与会人员共1000多人。
本年年底经省、地检查验收,全县扫除青少年文盲。
1976年
2月28日县委研究决定成立县“五•七”大学领导小组。共17人组成,县委副书记孙成法任组长,副组长厉永森、宋允柱、滕略韬。
4月18日至22日县教育局在十字路召开教育革命现场会。19处中学、师范和各公社联中、小学教师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
春《人民日报》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为题,发表关于清华大学“教育革命大辩论”情况的报道。全县中、小学“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批判“三项指示为纲”, 但没有造成学校秩序混乱。
5月县“五•七"大学开学。校址在扁山南麓。1981年改为莒南县农业技术学校。1983年经省批准,改为莒南县农民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988年5月经省教委验收批准,定名为莒南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8月1日县教育局在团林公社召开业余教育现场会,参观典型,交流经验。要求加大措施扫盲,迎接地区业余教育会议的召开。
10月地革委教育局在高家柳沟召开全地区函授教育会议,着手恢复函授教育。随后,莒南县函授学校恢复。
11月县教育局在厉家寨召开全县农村业余教育工作会议。各公社党委宣传委员、团委书记、业余教育干部和一部分业余教育先进单位的代表参加。主要贯彻地区汾水业余教育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发动冬季扫盲高潮。
1977年
1月县教育局组织50余人的工作队,以40天的时间,对全县农村扫盲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3月20日至25日新西兰共产党员、进步作家、记者路易•艾黎由山东省外事办及中共临沂地委、地革委领导陪同,到莒南县考察访问。期间,考察了高家柳沟村农民业余教育。
5月4日至7日县教育局召开全县中、小学文艺会演大会。参加演出的有16处公社和十字路中学(今一中)、师范等18个代表队,632人。
本月设在县教育局的工宣队、贫管会办公室撤销,各学校的工宣队、贫管会(组)同时撤出学校。
夏县革委举办学习班,清查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由于“左”的错误影响还没有彻底清除,部分教育干部和教师又受到冲击,有的被隔离审查,有的被监督劳动。
7月16日至21日县委、县革委召开“文化大革命”后首次全县中、小学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大会。会上有20个先进单位和个人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县委领导到会讲话,要求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振奋精神,把江青反革命集团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努力办好莒南县的教育事业。
10月全国业余教育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莒南县教育局副局长郝心兰参加会议,并介绍高家柳沟大队办好业余教育的经验。14日,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本月大、中专招生由推荐选拔改为考试录取制度。
11月4日至5日县教育局召开业余教育工作会议,贯彻教育部业余教育座谈会精神。各公社文教干部和学区校长共170人参加会议,临沂地区12个县的同志到会指导。
本月县教育局对有些公社和大队乱拉小学生参加农业学大寨现场会等,影响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向县委、县革委写出报告。从此,随便拉学生参加劳动的现象开始纠正。
12月进行公办教职工工资调整。升级面40%。为1258名教职工和32名临时职工增加了工资。
本月地区教育局在高家柳沟召开全地区农村业余教育座谈会。省教育厅副厅长滕毅及各地市教育局的负责同志莅临指导。
1978年
3月县教育局在路镇公社进行整顿民办教师试点工作。
4月县教育局对中、小学教师队伍进行整顿。全县中、小学民办教师6891人,有1308人称职,4837人基本称职,178人试用半年;150人由中学调到小学,95人从小学调到中学,538人改做其他工作。经过推荐选拔,有188名在乡优秀知识青年充实到民办教师队伍。
6月贯彻地革委教育局发出的《关于热烈响应北京十所中小学的倡议,立即掀起树立革命风尚的群众性高潮的通知》精神,全县中、小学对照“倡议”找差距,订措施,普遍开展树立革命新风的竞赛活动。
7月21日至300县政府文办党组召开全县公办中、小学党员干部、教师会议,联系实际,学习党章(修改草案)“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本月根据共青团中央十届一中全会决议精神,全县中、小学先后恢复少年先锋队组织,撤销红小兵组织。
8月全县中、小学开始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开始使用全国统编新教材。
10月县教育局通过考试从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中录用公办中学教师78名,小学教师38名。
本月县教育局组织小学教研人员和部分小学校长赴南京晓庄师范和长江路小学参观学习教学改革经验。
11月县教育局成立电化教育工作队, 开始进行电化教学活动。
12月6日县教育局在“五•七”大学举行全县中、小学师生普通话竞赛。18个代表队参加,师、生各选前6名进行奖励。
本月首次举行全县中学生数理化知识竞赛。16处公社中学和十字路中学每科各选3人参加竞赛,壮岗中学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本年根据中央(1978)55号文件精神,为1957年和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的教师82人(另1人按右派分子批斗,没定为右派分子)全部给予平反(此前已有22人摘掉右派帽子),有9人重新安排任教。
本年县委召开全县有线广播大会,给所谓“莒南县国民党大案”的受害人进行彻底平反;为过去历次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受处分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员逐个进行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101人的问题重新作了结论,撤销原来的处分;给非正常死亡的王乃嘉、郑诗乐等25位教职工举行追悼会,恢复他们的名誉,抚恤他们的家属。
1979年
4月县教育工会恢复工作,建立组织, 健全领导班子。
春根据地革委教育局指示,中、小学评选特级教师。经省批准,授予朱恭思、葛洪恩、薛桥特级教师称号。
6月14日至21日县教育局召开全县教育战线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
本月全县初中开始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
9月全县中、小学开始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和《中学生守则》(试行草案)。
10月县教育局对全县中、小学改造黑屋子、土台子、泥凳子(简称“三改造”)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在壮岗公社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总结交流“三改造”的经验。
11月全县中、小学开始实行班主任津贴制度,中学每人每月5~7元,小学4〜6元。
本月全县40%的公办教职员工与其他国家干部一起升级提资。
12月7日县函授站主办的电视大学班开学,设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门课程,正式学员91人,半正式学员29人。
本月县教育局召开30年教龄的教育干部和教师纪念会议,颁发证书和纪念章。
1980年
3月县教研室在大店公社中心小学召开各公社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会议,传达行署教育局下达的《关于开展小学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的意见》及在蒙阴县召开的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观摩会议精神。会后,全县小学教师开始大练教学基本功,并层层开展教学基本功表演、竞赛、观摩活动。
本月全县中、小学响应中央号召,开展 "文明礼貌月"活动。
6月县教育局先在相邸公社试点,然后对全县小学进行班班检査,做到学龄儿童登记册、在校学生登记册和各班学生姓名三对照(简称“三对照”),三落实。
7月全县高中开始由二年制改为三年制。
8月县教育局组织力量对全县普及小学教育情况进行全面检査;村村到,班班查,“三对照”;入学率达不到要求的单位重新招收一年级和插班生。当年一年级招生3.3万人。
11月5日至26日县教育局在涝坡公社进行中、小学民办教师整顿试点。
12月2日县教育局下达《关于整顿民办教师队伍的实施意见》,全县各公社随即开始民办教师队伍整顿工作。
1981年
1月县委召开会议,对全县从事教育工作25年以上、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441名老教师进行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
2月县教育局召开学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下达《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转发烟台二中《针对少年特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经验材料。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重视并加强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3月24日至26日县教育局召开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经验交流会。
4月14日县教育局组织45名教育干部,对全县16处公社的48处联中、48处小学的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视导。至5月5日结束。
7月13日县农业广播学校开学。
8月县教育局召开全县中、小学、师范等干部会议,以7天时间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3天时间研究学校工作。
9月全县教育系统进行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评选,共选岀先进单位37个,先进工作者403人。
12月县教育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教研室副主任和16处公社的教育组长或中心小学校长,参加行署教育局召开的全区小学教学经验交流会。
1982年
1月贯彻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民办教师补助费具体实施办法》,为民办教师增加补助费。小学每人每年补助220元,中学每人每年补助260元;补助费90%发给本人,10%用于解决民办教师特殊困难。
2月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给2043名公办教师增加工资。
3月24日县政府决定相邸中学改办为农业技术初级中学,学制2年。9月开学,招生102人。
5月9日县教研室组织全县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比赛是在全县小学教师参加层层比赛选拔的基础上进行的;分语文、数学两科,各分甲乙组进行。行署教育局长汲曰宣暨教研室部分同志莅临指导。
本月21日县政府下发《关于转发教育局〈关于民办教师实行联教计酬责任制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全县现有中、小学民办教师5723人,占全县中、小学教师总数的71.8%。为切实调动民办教师的积极性, 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民办教师中普遍实行联教计酬责任制,把教师的教学工作与报酬有机地结合起来。
6月10日行署教育局和团地委发出《关于表彰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决定》,全区表彰553人。其中,县内三好学生29人,优秀学生干部12人。
本月县教育局抽调小学干部20人,在洙边公社进行民办教师联教计酬试点。先从工作量,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方面进行量化,再评定等级,同工资待遇挂钩。随后,各公社民办教师普遍实行联教计酬,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8月地区举行小学教师基本功比赛, 分语文、数学两科,各科分甲乙两组进行。莒南县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10月10日联合国亚太地区五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尼泊尔)代表到高家柳沟农民业余学校和县成人中专学校进行考察,给予较高评价。
12月10日县农民教育委员会成立, 办公室设在教育局。本月地区高中教学现场会在县内召开。
本年经省验收县内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983年
2月19日县教育局在一中召开全县中、小学干部会议。时间5天,到会218人。教育局对1982年全县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表扬一批成绩突出的学校,对个别不认真工作的校长点名批评,对当前学校工作提出具体意见。
3月省教育厅对县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具配套、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给予表彰。
4月2日至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优秀教师表彰大会。
5月县教育局召开全县普及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各公社中心校长参加,重点研究如何完成行署教育局提出的1985年前完成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确定1983年完成,1984年春迎接全省验收。
6月县教育局在路镇、坪上、大店等分片召开全县学区小学校长会议,检查小学一年级招生任务的落实情况,研究完成普及小学教育任务的具体措施。
8月11日全县农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分析1982年人口普查中发现全县文盲、半文盲人数增加的原因,提出巩固扫盲成果,开展继续教育和掀起扫盲工作新高潮的要求。
9月教育系统停止执行教师退休子女顶替制度。
12月9日县委、县政府下达《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领导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教育,党政一、二把手亲自抓,切实解决中、小学具体问题,保证1985年全县普及初等教育。加强和改革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扩大农业中学招生,开办职业中学,提高教师地位,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本月12日全县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布置教育教学工作。
1984年
2月25日县教育局召开全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部署在新形势下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本月28日教育局对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扩建和配套情况进行全面检查。3月8日检查结束。
4月8日至22日省、地验收组对县内普及五年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验收,确认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已达到普及要求。
5月按照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的要求,进行县教育行政机构改革。教育局内机构和人事变动较大:增设“股”一级单位,原有的“室”、“站”等增加人员编制。
8月根据地区教育局文件,县内举行初中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
本月全县家在农村的50多名中学五级以上、小学三级以上教师的爱人、子女,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12月15日县教育局召开高中教学工作会议。1983年输送本、专科生194人,本年输送295人。会议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更大成绩。
本月县以下进行教育行政机构改革。撤销原公社教育组和文教助理员,设乡(镇)“中心校",事业编制,管理全乡(镇)的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
1985年
1月县教育局在文疃乡、筵宾乡进行联中、小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试点。稍后,发布《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整顿和加强管理的实施方案》。
2月全县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召开。
3月县教育局抽调骨干教师和教育干部230人,分赴25个乡(镇),对中、小学干部进行考核,对教师队伍进行调整整顿,并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从2月25日开始,至本月23日结束。
4月2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校舍改造专题会议,总结前段校舍改造情况,进一步发动全县进行“三改造”(改造黑屋子、土台子、危房子)、“六配套”(教室、桌凳、院墙、大门、厕所、操场配套)。
本月经省政府验收,确认莒南县普及初等教育合格。
本月30日县教育局召开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会议。
8月全县教育系统进行工资改革,教职工工资有较大增长。中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始实行工龄和教龄津贴制。
9月3日至11日省委、省政府组织的教育调査组到县内进行教育工作调査,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负责人作了汇报,调查组还深入乡镇学校进行调査了解。
本月1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有线广播大会,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县委书记张怀三讲话祝贺。全县教职员也层层集会,热烈庆祝自己的节日。
11月7日县教育局、县妇联召开全县托幼工作会议。
本月11日县教育局召开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交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
12月15日县教育局召开全县初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强调搞好相互衔接工作。
本年全县民办教师经过整顿,报地区教育局存档,不再招收新的民办教师。
1986年
3月地区教育局视导组到县内检査视导中、小学校管理工作。
4月县委、县政府召开中小学校舍改造会议,县委书记张怀三带领各乡(镇)党委书记査看了十字路、扁山的校舍改造和“六配套”工作,议订加大工作进度的措施,迎接省、地验收。
5月全县中、小学开展评选教学能手活动。中学评出县级教学能手12人。小学评出乡(镇)教学能手162人,县级教学能手75人。
本月学历不达标的中、小学教师参加教材教法过关考试。本月省校改验收团对县内农村中小学校舍“三改造”、“六配套”进行验收,合格率达97%。
7月地区教育局下达实施义务教育法计划:莒南县1995年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10月21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意见》指岀:莒南县九年义务教育分四个阶段完成:从1986年10月至1987年,抓好普及初等教育的巩固提高,保证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每年递增4%,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做好准备;到1990年、1993年、1995年,分别有7处乡(镇)、12处乡(镇)和6处乡(镇)实现九年义务教育。1995年全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
11月省教育学院副教授徐胜三和省教科所副主任李建刚在临沂分别作《教学管理中的心理控制》和《教学改革》学术报告,县电教站组织部分中、小学干部收听收看报告的电视录像录音。
1987年
3月县教育局为贯彻地区沂源中心初中、实验小学座谈会精神,着手理顺乡(镇)中小学体制,发挥中心初中的三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管理探索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的作用。
4月地区教育局对县内部分中心初中的课堂教学进行检査视导。对授课教师转变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方面,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6月县教育局、财政局组织力量对全县中、小学校舍进行重点检查,各乡(镇)自己作全面检查,对破旧房舍及时维修,保证汛期安全。
7月11日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教育工作中几个亟待解决的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工资拖欠以及校舍危房问题等作专题研究。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少讲空话、多办实事,想方设法解决教育经费、教师待遇、校舍修建等实际问题,为发展莒南县教育事业做岀新贡献。
8月县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11月县委、县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与会人员有各乡(镇)党委书记、分管教育的乡(镇)长、乡(镇)财政所长、中心校长、中心初中校长等。会议对贯彻教育方针、领导体制、发展规划等作了研究、决策。下达莒南政发(1987)70号文件《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本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教委拟订的《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实行县、乡(镇)、村分级办学,分工管理,教育经费包干的新体制。
本年冬公办中、小学教师首次进行职称评审。到1988年6月结束,全县共有3011名教师获得相应的职称。
1988年
1月县委、县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贯彻省、地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加强乡(镇)中心初中建设和教育费附加征管问题。至秋,全县25个乡(镇)均建起标准较高的中心初级中学。5月16日县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县妇联主任和25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县土地管理局负责人,教育局部分人员,由县长王军平带队,赴平度、胶南、日照等地参观中、小学校建设,议定加快中心初中建设步伐等问题。
6月10日为尽快改善县城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县委、县政府发出《给驻县城的各机关、厂矿、企事业干部职工的一封信》,指出;“县委、县府决定在驻县城的所有机关、厂矿、企事业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并按在校学生向学生家长和家长户口所在单位收取义务教育资助费,依靠群众力量尽快改善县城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8月赵志浩副省长到莒南县视察,对县内中心初中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9月县内有32处中学建起标准实验室,团林中学建起实验楼,地区教育局组织全区各县、市的有关人员进行参观指导。
11月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莒南县为“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县“。
本月县教育局召开中小学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学校规范化管理工作。
12月全县各乡(镇)建立教育委员会,多由乡(镇)行政干部组成,党委书记、宣传委员或乡(镇)长任主任;下设办公室(简称“教委办”,事业编制),具体管理全乡(镇)的教育工作;原“中心校”撤销,建立中心初中、中心小学、成人教育中心校、中心幼儿园(简称“四中心”),分别管理全乡(镇)的联中、小学、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
1989年
1月县第一实验小学,坊前、壮岗、厉家寨、扁山4处乡(镇)中心小学,和邱官庄、龙头、兴旺庄3处村小学的少先队,由省少工委命名为“金星大队”,受到表彰。
2月县政府作出决定,在全县范围内表彰优秀教师并印发光荣册。
3月县教育局向全县中、小学下达《中小学教育规范化管理100条》和《小学生一日常规》等文件,强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的规范化管理。
5月县委宣传部、教育局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9月10日县委、县政府隆重集会,庆祝第五个教师节。会上,对全县255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24名优秀幼儿园教师予以表彰。为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13人代发了荣誉证书、奖章和奖金。
本月地区教育局在县内朱芦中学召开实验室建设现场会议。
11月为稳定民办教师队伍,控制民办教师数量,使民办教师管理正规化,对全县现任在编民办教师颁发地区教育局统一印制的《民办教师任教证书》。
1990年
2月25日县政府下达《关于加快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的通知》,要求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严格建校标准,保证建校质量。
3月县教育局下发《关于修订莒南县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教职工大会试行条例的通知》。
本月县教育局组织各乡(镇)教育干部,分批赴沂水县院东头乡参观学校“三化”(绿化、美化、净化)建设。随后,全县中、小学普遍开展“三化”建设活动。
5月县人大、政协召开教育局、林业局、财政局及各乡(镇)分管教育的乡(镇)长参加的学校“三化”工作现场会议,参观团林、坪上、相沟3处中心初中的“三化”建设。
6月县政府下达关于在县内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意见,宣布实施初等业务教育。
7月县政府下发“关于城镇校舍改造的意见”,城镇中、小学开始改造校舍。
本月暑假期间,全县中、小学教师以乡 (镇)为单位集训一周,学习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文件,对照反思,从思想上消除北京动乱造成的影响。
9月18日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省、地指示精神,决定托幼事业由县妇联主管改为教育部门主管的领导体制。
本月28日县委、县政府发文公布成立城镇学校校舍改造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家美为组长。
10月8日县委、县政府下达《关于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城镇学校校舍改造的决定》。
本月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学校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
11月26日县政府下发《关于城镇学校改造规划的报告》。从此,县内掀起改造城镇学校校舍的高潮。
12月4日县委向地委写出报告,全面总结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其中,对原莒南师范1962年下放学生和有政策落实的下放公办教师及教龄10年以上的民办教师共109人全部转为公办教师。
本年地区定为“学校管理年”。春,县教育局下发开展“管理年”活动的通知。4月和9月,两次组织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赴诸城参观学习吕标镇学校管理经验。在县内坪上镇中心初中召开现场会,要求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四化”(绿化、美化、净化、经济化)、“五室”(办公室、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建设和管理活动。
1991年
4月县教育局为使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印发《教育局机关工作制度》,要求各乡(镇)“教委办”、“四个中心”及县直学校监督执行。
春县教研室在相沟乡中心初中召开全县中学教导主任会议,研究单元教学。相沟中心初中作开展单元教学情况的介绍。
春在全国初中物理、化学、数学竞赛中,县内朱芦中心初中赵春雷,文疃中心初中魏本金、陈隆,路镇中心初中傅志奎等4名学生获物理一等奖;陡山中心初中学生庄绪霞获化学优胜奖。
7月30日县政府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岀县内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求落实经费政策,增加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行农、科、教结合;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效机制。10月30日山东省学校规范化管理现场会议在县内召开。省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杨尊田、地区教育局局长刘锡祥及各地、市、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参观了坪上、团林、路镇、相沟等4处中心初中的学校管理情况,给予很高的评价。
11月县教育局组织20名教育干部,对各乡(镇)“四中心”建设进行检查督导。下发《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小学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小学教育上来。
本年国家教委确定为“职业教育年”。县教育局抓“燎原计划”的示范乡(镇)文疃镇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第一职业高中建成“多位一体”的示范性学校,促进全县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本年县内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贯彻、实施。县政府先后下达《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意见》和《实施义务教育的若干规定》; 县、乡(镇)成立义务教育宣传领导小组;6月10日,县城3000余名师生上街宣传《义务教育法》;全县25个乡(镇)先后召开动员大会,宣布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县教育局在板泉镇召开农村小学管理现场会议,在全县开展百所小学管理达标活动,提高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8月,县人大组织全县义务教育工作检查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的开展。
1992年
4月县政府下达《关于实施初等义务教育规划的意见》。
本月县成人中专由济南军区定为“两用人才培训基地”。
4月县政府组织各乡(镇)的乡(镇)长到莱芜、兖州等地参观学习普及义务教育经验。
5月县政府下达《关于调整实施初等义务教育规划意见的通知》,各乡(镇)制定加快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小章法”。
本月县政府在筵宾乡召开全县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现场会议。各乡(镇)分管教育的乡(镇)长、人大主任、教委办主任参加会议,县委、县政府、县人大、政协等有关负责同志也出席会议。会议期间,学习文件,听取介绍,参观现场;县政府同14个乡(镇)和11个乡(镇)分别签订了1992年和1993年实现初等义务教育责任书。
本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决定,教育局在洙边乡、岭泉乡进行“三制"(中小学实行校长选聘负责制,教师定编聘任制,教育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改革试点。7月18日,在县委、县政府的主持下,召开全县深化教育内部改革动员大会,发布改革动员令,全县农村中、小学普遍推行“三制"改革。
6月县、乡(镇)普遍开展义务教育宣传月活动。书写标语1000余幅,过街横幅90余条,办宣传栏100多个,印发《义务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等宣传材料1000份。
本月12日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司长陈德珍及省教育厅、地区教育局负责同志一行10人到县内考察教育工作。先后考察莒南县第一职业中专及4个乡(镇)的中心初级中学,并同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座谈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等问题。对县内学校管理给予很好的评价:认为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较高,像路镇、团林等中心初中已是花园式、规范化、有特色的学校。
本月23日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发(1992)5号文件,表彰全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10个最佳学校,10名最佳校长,10名最佳班主任,10名最佳教师。
7月为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毕业与升初中考试由过去分别进行改为一次进行。
本月从17日开始,县内整顿民办教师队伍,将1985年10月1日前任教的在编民办教师和在册不在编民办教师重新登记。应予辞退的全部辞退,符合退休条件的办理退休手续。
9月中央电教馆馆长武克到县内检査电化教育,写了“莒南电教好"的题词,表示对县内电教工作的满意。
10月8日县政府下发(1992)62号文件《关于表彰雅各布•罗生特纪念活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决定》。受表彰的20个单位中有县实验一、二小。
11月县内离退休教育工作者的群众性组织县老教育工作者协会成立。
1993年
1月县教育局召开全县教学工作会议,就教育工作的重心由外部管理转向内部深层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工作转轨定向作全面部署。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随后,县委、县政府作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发至乡(镇)、县直学校和有关单位,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纲要》。
5月县委、县政府在大店镇召开义务教育工作现场会议,各乡(镇)分管教育的乡(镇)长和教委办主任参加。听取大店镇等单位的介绍,并参观现场。会后,县教育局派出工作组,到各乡(镇)检查督促,落实现场会议精神。
6月行署在莒南召开教育“三制”改革座谈会,路镇中心初中负责人作典型发言,参观筵宾乡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会后,地区教委向全区各县印发简报介绍和推广莒南县教育“三制”改革经验。
7月县直中、小学进行“三制”改革,按干部“四化”标准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
10月县聋校开学,校址在扁山南麓原教师进修学校。
本月经地区复查评议,认为莒南县已实现初等义务教育,柳沟、壮岗、相沟等3个乡(镇)已实现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本月山东省电教馆办公室主任、《电化教育》主编刘传和检查县内电教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12月经省、地验收,县内城镇学校校舍改造达到合格。
本年县教育局获“山东省农村小学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本年团林中学获“山东省农村中学管理规范化学校”称号。
1994年
1月县教育局改为县教育委员会;同时,各乡(镇)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改为乡(镇)教育委员会,属事业编制。
3月地区教委在县内召开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现场会议。4月13日临沂行署下发(1994)临政发45号文件《关于表彰义务教育先进乡镇的决定》,表彰127个乡镇为临沂地区1993年义务教育先进乡镇。其中,县内有十字路、坪上、朱芦、厉家寨、涝坡、坊前、王家沟、刘庄、岭泉、道口、陡山、相邸、石莲子、演马、相沟等15个乡(镇)。
5月地区教委在县内召开初中教学经验交流会和理论研讨会。路镇中心初中校长介绍了教学改革的情况。
7月县教委利用暑假组织全县教师学习《教师法》,结合学习县教委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材料。
11月12日至14日省教委在莒南召开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临沂现场会,参观了县内坪上、团林、路镇、相邸、壮岗、坊前6处乡(镇)的中心初中和部分小学,听取县委主要负责人关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经验介绍。
12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对县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政方针及目标任务作出决策。
本年继续完善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体制。撤销全县所有联中,扩大中心初中,提高规模效益;小学就近招生,由乡(镇)教委统一协调,组织入学
本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1994)53号文件《关于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五次召开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教育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1995年
1月8日至10日经省、地对县内“两基”进行验收,5月进行复査,由省政府授予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称号。
4月10县政府发出《莒南县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的实施意见》,对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等提出具体要求。
5月关于1955年毛泽东主席对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分别作的批示,几十年来,一直将毛泽东主席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写序言的时间12月27日作为批示高家柳沟时间。本月24日至30日,县委党史委的同志赴京走访了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经毛泽东研究组专家认定;毛泽东同志为《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写的按语,是在他1955年9月写的第一批按语中。对高家柳沟村的按语,虽作过两次修改,但基本内容是1955年9月写的,故认为可算1955年9月起草的。据此,县委专门下达文件,将毛泽东主席批示高家柳沟、王家坊前的时间定为1955年9月。
7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具体领导下进行高中布局调整:撤销原六中(高家柳沟中学);原三中(大店中学)、四中(板泉中学)、五中(石莲子中学)4处高中和第二职业中学改办初中;扩大、充实一中、二中、三中(原七中);撤销教师进修学校,其职能移交成人中专。同时,建设县第三实验小学,在居民密集区增设幼儿园。
8月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举行报告会、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向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
10月县委党史委为全县中、小学提供价值4万余元、计12个类型的中共党史书籍5100余册,县教委及时分送全县中、小学校。从17日开始,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学党史、增“四爱”(爱党、爱国家、爱家乡、爱学校)活动。
冬县教委下达《“三法”贯彻落实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教育工会组织“三法知识竞赛”。督导室依法进行督政督学,提高乡(镇)政府对贯彻“三法”的重视程度,督促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年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爱岗位、比贡献”活动;组织156名中、小学校长进行岗位培训,发给合格证书;组织中、小学教师1200人,进行“三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沟通)培训。
1996年
1月县教委组织力量对全县中、小学干部进行考查,按照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的要求,调整、充实中、小学干部275人;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县教委内部增设11个科室,调整、充实中层干部47人。
3月5日县教委召开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贯彻市教委关于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的要求:“健全县、乡(镇)、校三级教研网;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月22日县教委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巩固 “两基”,落实“两全”,争创“两高”的总体活动目标。
4月下旬县教委在道口乡召开校园建设现场会议,要求全县学校开展绿化、美化、经济化活动;并要求加强管理,学校办得像个学校的样子,教师像个教师的样子,学生像个学生的样子。
5月下旬县人大、政协视察陡山、涝坡等14个乡(镇)67处农村小学,要求对农村小学进行合理布局,办学条件差的农村小学要进行改造。随后,县教委在文疃镇、相沟乡召开差校改造现场会。11月中旬,县人大、政协又跟踪视察,调动了乡(镇)政府及有关村委和学校的积极性,差校改造取得很大成绩。
6月莒南县职业教育领导小组成立,由教育、劳动、人事、监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副县长李桂秀任组长。随后,下达《关于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意见》。
8月2日至7日全县中、小学教职工进行暑假学习,在县城设主会场,各乡(镇)设分会场。县委书记马德仁作学习动员报告,要求全县教师自觉进行思想整顿,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水平。
本月2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县委书记马德仁作重要讲话,总结了1995年以来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情况,提出今后要求。会议对成绩突岀的11个乡 (镇)进行了表彰奖励。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1996年教育工作责任书。
本月县内职业教育调整思路,实行纵向联合办学。在原有12个专业的基础上,增加建筑、汽修专业;同县武装部联合办预备役军人培训班;市劳动局技工学校在县内建分校,设剪裁、电工等专业班,结束了县内无技工学校的历史。10月县教委、审计局、监察局、财政局、物价局对全县中、小学收费进行检查,查处不合理收费7项,清退14.9541万元。
11月14日县教委召开全县普及义务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入学,减少投入,提高效益”的原则,进行小学布局调整和差校改造,巩固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经检查,入春以来,全县共新建联办小学、村办小学22处,改建扩建37处,有三分之一的乡(镇)初步达到小学布局合理。
本月21日至22日县政协视察组对相邸、坊前、板泉、相沟、洙边、北园6处乡(镇)的28处学校进行视察。
12月9日至10日县人大视察组对演马、壮岗、汀水、涝坡、岭泉、道口、陡山、坪上8处乡(镇)的42处学校进行视察;并将视察结果下发了通报。
本年县教委获“山东省农村初中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1997年
1月20日至22日县人大组织4个检査组,对全县教师工资的发放情况进行专项检査,督促教师工资待遇按期发放。
2月19日县教委召开全县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副县长李桂秀到会讲话,县教委主任李相进回顾总结1996年中小学教学工作情况,提出1997年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
3月县委、县政府在文疃镇召开全县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现场会议,推广文疃镇“面向实际,服务群众,建设阵地,设施配套”办好成人教育的经验;同时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意见》,促进了全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本月11日县委、县政府在道口乡召开校园建设工作现场会议。县委副书记魏茂泉到会讲话。会议总结几年来校园绿化、美化、经济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参观道口中学、道口中心小学和路镇中学的校园建设,推广种植银杏、开发校园经济的经验。随后,下达《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方案》,促进现场会议精神的具体贯彻落实。
4月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各乡(镇)党委书记、教委主任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县长王友忠主持会议,县委书记马德仁到会讲话。会议主要传达贯彻全市基础教育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两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加快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措施。8个乡(镇)作了典型发言。县委、县政府对依法治教、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14个乡(镇)进行了表彰。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1997年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
本月30日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市成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县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步伐,县委、县政府在文疃镇召开现场会议。县委副书记魏茂泉主持会议,副县长李桂秀总结县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进展情况,县委宣传部长孙立村传达莒南发(1997)23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意见》。
本月全市初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科综合竞赛,莒南县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1994年参赛以来第三次夺得第一名)。
本月全市中小学音乐舞蹈技能比赛, 莒南县7人获一等奖,填补了莒南县中小学生在市级器乐比赛项目中的空白。
5月19日至21日为迎接省、市对县内“两基”工作的复查,县教委组织20人,分为4组,对全县“两基”工作进行自查;重点检査了各乡(镇)的“四个中心”和8个乡(镇)的16处小学。
6月10日为迎接省对县内“两基”工作的复查,县委、县政府召开各乡(镇)分管教育的党委书记、乡(镇)长、教委主任、中心中学、中心小学校长参加的“迎查”紧急会议。副县长李桂秀到会讲话,分析当前情况,部署迎查工作的几项紧急措施。
本月为庆祝党的十五大召开和香港回归祖国,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月 《山东成教》第六期刊出对县委书记马德仁的访谈录,题目是《富民强县抓成教》,提出了县内发展成人教育的思路和措施。
9月12日县委、县政府在相沟乡召开全县农村学校建设现场会议。小学布局调整、差校改造任务较大的乡(镇)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副县长李桂秀到会讲话。中心议题是回顾总结上半年全县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差校改造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情况;听取相沟乡的介绍,参观相沟乡的联办小学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议订措施,保质保量地完成农村学校建设任务,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会后,有关乡(镇)加大措施进行差校改造。至年底,全县农村小学的布局调整和差校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本月18日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在县内召开,县长王友忠代表县政府作《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效益》的发言。
11月8日县实验中学举行奠基仪式, 副县长李桂秀讲话。1998年暑假一期工程竣工,开始招生。
本年加大工作力度,实施素质教育。4月,县教委召开实施素质教育座谈会,分析情况,研究措施。6月5日召开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参观第一、二实验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9个单位介绍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县教委主任李相进总结前段情况提出今后意见要求。暑假,对全县中小学干部、教师进行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法规培训,在观念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全县小学教师中开展“三笔(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两画(简笔画、普通话)”通用基本功练习活动,提高业务素质;10月24日下达《关于义务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小学教育评估细则》等文件;改革考试制度,取消小学升学考试,实行“就近入学”,初中实行会考;确定3处实验小学和十字路镇为素质教育实验区,取得经验,指导全县,促进了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有序进行。
本年在全县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年初,县教委下达《关于大力加强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召开有关会议贯彻和督导实施。4月17日下达《关于加强师德教育,开展师德建设年系列活动的实施意见》;成立师德建设系列活动领导小组;全县教职工把敬业爱岗,热爱学生,安贫乐教, 无私奉献作为师德建设重点,自觉进行查评纠立,争先创优,增强党性,教书育人,师德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