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历来一无铁路之便,二无水上之利。建国前全县境内没有通汽车的公路,除夏庄(临沭镇)至青口、板泉、郯城等长期形成的崎岖不平,缺桥少涵,仅可供双轮牛马车通行的古道外,其余均为乡间小路。肩挑、牲驮、独轮车则是那时的主要运输形式,实乃舟车不通,贸易不兴,土货不出, 外货不入。民谣传:“扁担颤又颤,肩挑两座山,小车吱悠悠,当日到青口“。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前临沭落后的交通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临沐的道路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为满足全县政治、经济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临沭加大了对交通事业建设投入,组织全县人民持续不断的进行道路新建,旧路改造,路面硬化,桥梁建设以及公路配套设施工程的完善,并加大力度进行乡、村之间的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飞速发展和质的变化,很快解决了客货运输出入难,生产和生活物料调入难,生产产品运出难的问题,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村致富奔小康,创造了必要的交通条件。“七五”期间达到乡乡通公路,“八五”期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沥青路面公路)、通汽车,“十五”期间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充分解决了通乡路、通村路、通经济路的“三路”建设,畅通了县城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各村之间的道路,临沭的各级公路现已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主要县道为依托,城乡一体,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截止到2007年底,全县共有等级公路1390.2公里。按行政等级分有国道1条,过境里程28.5公里,横穿县域东西;省道1条,过境里程41.05公里,纵贯县境南北。县乡公路56条,575.3公里,连接县城与各乡镇及工业园区; 村级硬化路面公路371条,745.6公里,形成了全县境内的公路村村通。公路密度达到133.92公里/百平方公里、22.1公里/万人。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279.48公里,占总里程的20.8%,三级公路136.5公里,占10.2%,四级公路827.2公里,占61.8%。其中次高级路面1036.2公里, 占现有公路路面里程的77.38%。
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道路、旅游道路、沿河治理道路以及经济园区开发专用道路的配套建设,成为临沭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县路网建设的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使之结构更加合理。公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和完善,是县内道路功能的有效补充。
第一节古道
临沭地域历史悠久,郑山镇北沟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可证明临沭一带属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区,远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相对稳定的村落。先民们就在此作物艺种、繁衍生息。有了人类活动,便有交通,道路的形成与人类生息密切相关。起初,道路以原始村落为中心,通往劳作场所形成阡陌,但陆路交通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后来,人们之间的相互贸易往来,走岀了更多的道路。夏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撬,山行乘檋”,鲧禹父子就曾生活在临沭一带,亦可证明在夏以前,“临沭”就有可供车马行驶的道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使用战车,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使“临沭”与各地之间的道路连接起来。这一时期,国力强弱以战车多少而论,齐国最富,被誉为万乘之国,鲁为千乘之国。公元前500年,孔子为鲁国司寇,随同鲁定公在夹谷山与齐景公相会,战车滚滚,旌旗蔽日,双方文臣武备,具官以从,文武张动不失时,一言未尽又信睦,终结盟好,避免了一场战争。明万历四年所立“孔子相鲁会齐侯处”纪念碑至今完好,圣殿、夹谷书院等遗址犹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驰道,实行“车同轨”,陆路交通有了较快发展。唐武德四年以“临沭”作为行政区名称置县,城邑、村庄较密,乡间道路满布,交通通畅。元末明初,因长期战乱,变得地旷人稀,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村庄、城邑多成废墟。
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先们在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活动中,逐步与沿海地区的人们有了交流。直至清朝顺治年间,临沂至青口的道路始通,横贯“临沭”,客商、官吏往来不绝, 民间称之为“官路”。康熙35年,修筑大兴镇通往临、鄰、海、赣四条大道,“临沭”与各地之间的交通往来进而频繁。
清末民初,临沭连接外界的路基宽3-4米的道路有两条。据东海县交通史记载,一条是沭阳至夏庄的沭夏大道,另一条是海州至夏庄的海夏大道。另据赣榆县交通史载,民国20年(1931年),修通了江苏省赣榆三洋港经“临沭”至临沂城的三临公路。
(1)沭夏大道。该路由沭阳经东海之房山、石榴树、东安,跨小沙河,经横沟、羽山前、石门、店头等地至夏庄。夏庄往北延伸经韩村至板泉、与岚兖公路(现岚济公路)相连。路基宽3—4米,全线中仅小沙河有石砌漫水路面1处,晴通雨阻,但仍是苏北通往山东内地的主要商道。
(2)海夏大道,起于江苏省海州(东海旧县城),向西北经西大岭,过蔷薇河桥,经马庄、道口、郎墩、沙河、欢墩埠等地至夏庄(今临沐县城),江苏境内桥涵基本齐全,临沭境内沟河无桥。路基宽3米,为大车道,质量低差。
(3)三临路,由赣榆三洋港通往山东临沂,为临沂、赣榆两地来往之干道,沿途经过青口、朱堵、门楼河、欢墩等入“临沭”。境内经朱范、桥头、官路、沙窝至临沂。全程110公里,赣榆境内长45公里,路基宽7米。临沂境内65公里,路基宽3米。1944年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军民为打击日寇,保卫根据地,三临公路在解放区内的路段两侧都挖成交通沟,中间只能通过小推车,使日本侵略者不能发挥机械化运输的优势,为反扫荡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至建国前未曾修复。
海夏大道和三临公路,在临沭境内为重合路段,均为大车道,全系沙土路基、路面。
解放前,临沭地方没有一条能够通行汽车的道路。由于长期战乱,“临沭”又处省界,交通极其落后c民间贸易通运小道,也仅有几条,通行条件较差。多为食盐运输之崎岖小路,宽处路基亦不过2米,时称盐道。至清末、民国时期, “临沭”通往沿海的商运盐道。主要有五条:①韩村经石河、玉山、黑林至柘汪盐场;②夏庄经井店、桥头、崖上、大沟堤、城头、土城至赣榆县城;③措庄经朱范、演马团至青口;④挂剑、盐店、朱范至青口;⑤石门经观堂、石梁河、朱孟至青口。运盐工具仍以手推车、牲驮、肩挑为主,可见临沭在1940年置县前没有实际意义上的道路交通。
第二节国道、省道
国道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联结首都与各省、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的公路,联结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
省道是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联结省内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区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的省际间的重要公路。国道、省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主管部门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
临沐县内过境国道、省道各有1条,国道327线横穿东西,省道225线纵贯南北,纵横交汇通过临沭。
连荷公路(G327线)
连荷公路东起江苏省连云港市,西止于山东省荷泽市,属国家级干线公路,是临沭县内唯一一条过境国道,临沭境内东起蛟龙镇胡小湾省界点,横穿县境中部,西至沭河大桥
图为国道327线临沭路段
东首。途经蛟龙、临沭、郑山、白旄4镇共21个村庄,全长28.5公里。在县城以东的相小湾、烈疃、蛟龙、井店子分别与唐湾公路、烈大公路、韩蛟公路、井镇公路和井涝公路相连,在县城与225省道交汇,在城西周官庄南与石南公路交叉。是临沐县东与连云港水路相通,西连兖石铁路和临沂机场的交通主动脉。
境内路段始建于1959年,是在解放前大车道的基础上进行整修、加宽而成。开始主要整修了县城至苏鲁省界段16.77公里,通车数年后,因江苏石梁河水库工程施工,曾一度中断。1964年再次进行修整,重点对沙岭村至朱范10公里路段进行改线拓宽,路基由原3-4米加宽至7米,时称临青大道(临沂至青口)。1968年对县城至沐河东岸段10.26公里进行改造、改线,同年沭河大桥建成通车;1970年对县城至沙岭段改线加宽,路基加宽至9米;1976年对县城至沭河桥段铺筑了沥青碎石路面,净宽7米。时称济新公路(济南至新浦)。
1984年10月县政府以沭政函100号文,1986年以沭政函56号文两次向山东省交通厅申请,迫切要求对济新公路临沭县境内东段进行拓宽改造,省交通厅批准了该项工程实施方案。县政府成立了济新公路改建工程指挥部,制定了工程施工方案,改建工程西起县城中心变电所,东至胡小湾省界,全长18.789公里,其中变电所至曹村河南段为县城大街,长3.61公里,路基拓宽至32米;蛟龙镇大街加宽至25米;其余路段路基宽度均为17米,总占地410亩。新建8孔一13米大桥1座;加宽、新建中、小桥梁8座;涵洞45座,共投资98.19万元。路基土方17万立方米,占地及建筑物拆迁补偿154.4万元,全部工程于当年11月底顺利完成,总投资252.59万元,1986年底,全国第一次公路普查后改称连菏公路(江苏连云港至山东荷泽,国家统一编号327线)。1992年投资1200万元,对该段路面铺筑沥青混凝土,至此,327国道临沭段全部硬化。时山东省副省长王裕宴、省公路局局长王玉荣、地委书记王久祜、县委书记魏本建为油路工程竣工剪彩。
1996年该公路县城以西段10.26公里路基再次加宽,路面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路基由9米加宽至12米,硬化路面由8米铺筑至10米;是年,沐河23孔21.8米华山特大桥建成通车,两项工程总投资1680万元。
2000年9月,327国道临沐段中西部改线、东部拓宽改建工程方案经省厅批准实施,沭河大桥经郑山镇、县城至于店至沙岭段,改至经郑山、县城以北2公里外至沙岭,新建、改建18.4公里。沙岭村至省界点10.1公里拓宽。在该线路段中,桩号69KM+77.5M至74KM+440M段为双向四车道,征地宽38米,基础路面宽2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8米;其它路段为双向双车道,征地宽34米,基础路面宽20米,硬化路面宽15米。该工程于2000年下半年开始修建桥涵工程,2001年3月份进行路基修建,路基构筑工程分别由县交通委、县公路局和县市政公司三家施工,桥涵建造工程由临沂天元集团、兰山区建委承建,2001年10月完工。共计挖填土方99.7万立方米,新建中小桥梁及涵洞77座(道)、1598.09米,挡土墙2处、851米。2002年7月,327国道改线、扩建、桥涵配套、路面硬化工程全部竣工,总投资8000万元。经上级综合检查验收,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优良品率超过90%,全面改善了通行质量,达到二级公路标准。
327国道经临沭人民半个多世纪进行持续不断的整修、拓宽、改建、改线、架设桥梁和路面硬化,由大车道逐步升级为国家级二级公路;由晴通雨阻的简易道路改造成桥涵配套、路面平坦、“畅、安、舒、美”、GBM工程达标的省级文明样板路。并于2006年被省公路局评为绿化优质工程。宽畅的道路恰似一条巨龙,起伏在山水环绕的临沭大地,如今的327国道不仅是临沭经济腾飞的金色通道,亦是临沭域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莒阿公路(S225线)
莒阿公路,北起莒县县城,经莒南、临沭至江苏省新沂市的阿湖镇,属省级干线公路编号为S225线。S225线纵贯临沭县县域中部,境内段北起青云镇石柱山麓,南至石门镇界沟村省界处。途经青云、临沭、店头、石门4镇共30个村庄,全长41.05公里,是临沭县南连
图为省道225线临沭路段陇海铁路、310国道,北接兖石铁路、岚兖公路、日照石臼港的交通主干道。
该公路是临沐境内最早可供机动车行驶的道路。其前身是沐夏大道(沭阳至夏庄)。清末民初,是江苏省通往山东内地的主要商路。大部分是由镇道连接而成。1934年,民国时期的山东省建设厅曾派员视察此路,提出修建要求,由于日寇入侵未能实施。该路原以板泉镇驻地岚兖公路连接处为界,时称板界公路(板泉一界沟)。板泉至夏庄原是简易大车道,抗日战争爆发前曾抢修过一次,时路宽3—4米。
1945年10月临沭县交通科为解放战争需要,曾数次组织民众对该路局部整修或破坏,有修有破,为战争服务。
1949年2月导沭整沂工程开始动工,大量民工、车辆进入工地,为适应工程建设需要,这一时期,该公路南部路段大部整修,并于1954年在该公路陈塘西河之上,由导沭整沂委员会设计并施工修建了第一座10孔16米钢筋混凝土“T”型梁中水位漫水桥,在此之前,1953年县建设科在夏庄苍源河上修建了一座60米长、5米宽的水漫桥,结束了临沭公路无桥梁的历史。
1956年县人委曾对该公路组织整修,构筑简易路面。1961年开始全面整修,时除陈塘桥和苍源河漫水桥外,全线其余沟河之上全无桥涵,公路通行能力极差。1963年临沭县公路站始设,开始制订维修、养护计划。该公路开始纳入正常养护管理,1966年韩村北和韩村街两座中桥及庙庄前石拱桥建成;1962年修建的凌山头漫水桥改建为中桥;1965年在县城苍源河将1953年修建的漫水桥改成高桥(时称中心桥,又称四清桥),每孔8米共8孔;之后又在县城南部的洛庄、石门等处修建多座大、中、小各类桥梁,该公路的涵洞配套建设逐步完善。
1970年对夏庄至半路3公里路段改线加宽,1975年对韩村至庙庄段9公里、半路至店头段11公里进行拓宽改造,路面由3米拓宽至7米,并构筑泥结石路面。时由板界线改称板阿线。
1984年县政府以沭政函11984J001号文向省交通厅申请,要求对板阿公路店头至石门段改建,业经批准后,1985年12月该段10.8公里实施改线、扩建工程。石门、店头镇驻地由中心街移至村外,路基宽度为24米,其余路段路基加宽至12米。同期工程中新建、加宽中桥5座,小桥涵20座,洛庄大桥实施加固工程。1986年6月30日前全部完工,建设标准为沙土路面二级公路。是年全国第一次公路普查时定名为莒阿公路(莒县至阿湖),路线统一编号029线。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的日益巨增,原沙土路面已远远不能适应车辆的通行的需要。为此,1994年该公路县城至石门镇省界段21公里实施沥青路面铺筑工程,底层结构为片石灌砂。沥青混凝土路面宽9米,面积19.6万平方米,投资750万元,其中上级局每公里给予20万元的补助。
1995年青云北县界至县城城区段19.5公里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底层为片石灌砂,县城苍山路段为“三块板”结构,主车道宽为1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6米,长1.6公里; 县城苍山路北首至凌山头村段2公里,宽12米;韩村镇大街段长3公里,为“三块板”板式结构,主车道宽14米,两侧绿化带各宽1.5米,其他路段油面宽9米,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投资685万元。至此,莒阿公路第一次硬化工程全线完成。道路建设标准及车流量均达到实际意义上的二级公路的技术标准。
2000年该公路由029线改称S225线。
2003年乘公路建设年之际,再次对该线进行改造升级。主要工程内容是解决韩村至店头段改线,店头至江苏省界段拓宽改造,陈塘10孔16米大桥和琅琳子、卞麻科两座3孔16米中桥新建。路基宽由12米加宽至18—28米,沥青路面宽12—22米,该工程由临沂公路局规划设计院勘察设计,西安方舟三山监理公司承担工程监理,县公路局、平邑县公路局、中建二局和桓台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负责施工。2003年4月开工,2004年5月26日工程全部顺利竣工,全程36公里,该线改线新建里程24.5公里,铺筑混凝土路面54.15万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改造后的225省道,升级为高标准的二级公路。照此标准,2007年完成韩村至县界段路基、路面进行改造,至此,该公路成为设施完善,标准齐全,路容整洁,绿化新美的省级文明样板路。
该公路沿途在石柱山、李埠子与石南公路、韩蛟公路连接,往西通往白旄、南古,往东直达朱仓、唐岭、蛟龙,在郑山与327国道交汇,在措庄、石门又分别与大李公路、南石公路和观石公路相连,东西方向可通大兴、曹庄等乡镇,为沿线村庄的经济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全线共有桥梁19座,其中大桥2座354米,中桥4座250米,小桥13座133米。
第三节县道
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政治、经济意义,联结县城和县内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由县公路主管部门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
全县共有县道14条,总长227公里。每条均有临沂市统一的路线编号。
沭郯公路(路线编号:X016371329)
沭郯公路是临沭至郯城的重要县级公路,全长51公里,起点零公里位于临沭县城兴隆商场,止于郯城县城北外环,与205国道连接。县内路段24.288公里,途经临沐、郑曲、南古、曹庄四镇的木竹堂、丰岭、泉里井、寨东、沟北、南古、醋庄、黄庄、郭庄、曹庄、华桥至县界。
图为县道沭郯公路
该公路始建于1958年,是年11月县城至南古庄段8.9公里路基建成,宽8米,砂土路面,公路技术等级为四级,是临沭第一条自行规划、测量、设计,并组织施工的县乡公路,时称城南公路。1962年之后该公路多次进行续建、拓宽和改造,并改称南古公路。1988年加宽至10米。1986年新修沐河西岸醋庄至曹庄段7.15公里,同期在醋庄南黄白排水沟修建5孔10米石拱桥一座,时称曹新公路;同年又建曹庄冷库至华桥路段4.2公里,称华桥公路;1991年醋庄至沭河西岸1.44公里路基修通;1992年6月沐河南古40孔13米特大桥建成,全线贯通。路基宽度为12米,时为三级公路。
1991年该公路县城至南古段8.9公里实施路面硬化工程,这是临沭建县以来第一次进行县乡公路硬化建设。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任指挥,县直15个有关部门以及20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南古公路油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发动全县人民共修此路。
县交通局负责勘测设计和工程的指导监督,全县20个乡镇发动群众,以民工建勤实施底层铺筑,面层摊铺由临沂地区公路局工程处承建。该路基层为片石灌沙、路面为沥青混凝土,宽9米,建设技术等级标准为二级公路。该工程1991年1月27日开工,9月30日竣工,共用片石28471方,河砂9276方,碎石5528方,砾石727方,0.5厘米-4厘米石子7185方,石屑1159方,沥青600余吨,路沿石18000米,总投资297.52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7万元。工程竣工后经临沂地区交通局综合验收,评为优质工程。
1992年沐河南古特大桥建成后,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解决了临沭与郯城全省唯一县与县之间不通车的问题,不仅方便了县内西南部9.6万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了沭河两岸人们隔河相望的历史,而且解决了西南工业区的产品、物资的运输困难问题,对临沭的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昼夜交通量由建桥前的1500次猛增到5000次以上,作用、效益凸显。为更好地发挥该公路的自身效益,提高其通过能力,1992年对南古大桥西首至华桥南县界段13.9公里原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路基统一加宽到10米,小桥涵接长至10.5米,路基边坡1:1.5。构筑防护坎、路沿石,行道树按设计标准配置和栽植,工程投资75.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20万元,上级补助28万元,民工建勤20万元、沿线乡镇、企业赞助5万元,县交通局投资2.5万元。工程竣工后该公路达到了设施配套、路面平整、排水通畅、绿化齐全。在此基础上,1993年该路段进行路面硬化,铺筑沥青混凝土97.3万平方米,总投资320余万元。其中地区交通局补助69.5万元,县自筹240.5万元。是年沭郯公路正式冠名,技术等级为二级公路。原南古公路、曹新公路(曹庄至醋庄段)、华桥公路(华桥至曹庄冷库段),列入该公路。途中在寨东分别与石南公路和南石公路交汇;在醋庄与新醋公路相交;在曹庄至华大沟段1.63公里与大李公路重合;在华桥与华后公路连接。出县境后经郯城的泉源、归义等乡镇驻地至郯城县县城。全线共有大桥2座840米;中桥2座116.31米;小桥5座92.5米;涵洞16处168米。
该公路在临沭交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建县以来的第一条县乡公路,第一条实施路面硬化的县乡公路,第一条二级公路标准的县乡公路。它的建成通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临上西南部的交通面貌,受益人口近10万人,为振兴临上经济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井镇公路(路线编号:X133371329)
井镇公路即临沭县至江苏省赣榆县的县级公路,县内路段为23.053公里,起于临沭镇井店子相接327国道,止于玉山镇北泉村县界,至江苏省赣榆县黑林与莒新公路(省道)交汇至赣榆。途经临沐、朱仓、玉山三乡镇的西盘、东盘、姚官庄、西朱仓、前湖子、东埠、西唐岭、镇武庙等村,途中在东盘村与韩蛟线重合至朱仓,在姚官庄南与东班公路
相连,是沿线乡村通往县城及其他乡镇的主要支线公路。
1972年修筑东盘至西盘段2公里,1975年在原有乡村大道的基础上加宽改造、疏通井店子至西盘路段3公图为县道镇公路里;1978年分别修建东盘至朱仓路段4,5公里和朱仓至西唐岭段5公里;1979年新修唐岭至镇武庙鲁苏交界处路段5.7公里,路基宽为7米,1990年西朱仓至镇武庙路段拓宽改造,路基宽由7米加宽至9米,1993年姚官庄至朱仓段3.6公里改线,由月庄东移至刘庄西。全程均为砂石路面,技术等级为四级公路。1993年底至1994年夏,该公路由县道路建设指挥部统一组织,利用“民工建勤”,首先将全程路基整修、拓宽至9米,之后又对全线进行路面硬化工程建设,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23.12公里,净宽7米,朱仓乡和唐岭乡(玉山镇)的驻地大街段路面摊铺宽10米,全线总铺筑面积165140平方米,总投资689.92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15.6万元,县自筹574.32万元,竣工后经临沂市交通委员会验收评为优良级工程,2001年划升为二级公路。
全线有中桥3座203米,小桥9座159.4米,涵洞33处352米。
新醋公路(路线编号:X021371329)
新醋公路北起河东区新集子与327国道相接,南止于临沭县南古镇醋庄村与沭郯公路交汇,县内4.115公里,途经候宅子、西滩子、周家庄、西唐疃、干沟渊、后醋庄。
1984年机构改革,新设醋庄乡 (2000年该乡撤销划归南古镇)。
图为县道新醋公路干沟渊村北路段
该乡地处临沭、临沂、郯城三县市交界处。新乡伊始,乡驻地醋庄,虽系平原, 但四无出路。东往县城有沭河之隔,西南去临沂、郯城,只有阡陌之道,交通闭塞,当地群众修路愿望十分迫切。
为解决新建乡镇不通公路的状况,1985年县交通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规划和乡政府的要求,决定修筑新醋公路。是年即对公路进行了规划勘测,该路南去修通去往曹庄、华桥两乡镇;北去接通327公路,经其去县城、临沂。
新醋公路1985年6月路基修成,11月前桥涵配套工程竣工,路桥宽均为9米,1987年3月通过地区交通局验收, 并纳入养护管理。
1993年县政府成立油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对该公路进行路面硬化,铺筑片石灌砂底层,宽7.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7米,2.88万平方米,共投资113.8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0.33万元,为二级公路。
该公路的建成通车,初步解决了沭河西岸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促进了沭河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井涝公路(路线编号:X132371329)
井涝公路,临沭镇井店子村至大兴镇涝枝村的县级公路,起点连接327国道,可通往县城及朱仓、玉山、蛟龙三乡镇,止于涝枝村南鲁苏省界,延通至东海县城,原称沐牛公路(临沭至牛山),县内24.47公里,位于东部丘陵,南北走向,属重要支线公路。1964年修建井店子至卢庄段11公里,路基宽为5米;1970年3月修建古龙岗至涝枝省界段5公里,路基宽7米;1979年新修
卢庄至大兴桥段图为1994年路面硬化后的县道井涝公路4公里,路基宽8米;1983年改建大兴三村前1公里31980年东调工程在大兴三村前新沭河上新建12孔-20米双曲拱型大桥一座;同年又在大兴三村南和新龙岗东各修建1孔15米石拱桥一座;在古龙岗西修建2孔-5米石拱桥一座;至此井涝公路全线贯通,路桥配套齐全、晴雨通车。1980年由分段养护管理列入全线统一管护。
1988年将古龙岗西原漫水桥改建成3孔10米中型石拱桥,古龙岗南原84.3米漫水路面改成漫水桥;涝枝村北新建3孔10米中桥一座;13处涵洞改建。古龙岗至涝枝省界段8公里部分路基改线、改造,路基拓宽至9米。
1994年该公路卢庄至省界14.623公里实施路面硬化工程,路基统一加宽至10米,铺筑片石灌砂底层,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层10.98万平方米,净宽7米。1993年12月30日开工,1994年6月30日工程竣工。共投资449.61万元,其中临沂地区交通局补助73万元,县自筹376.49万元。
路面硬化后,卢庄至涝枝省界段14.541公里升为二级公路,坡石桥至卢庄段1.37公里为三级公路,井店子至坡石桥8.53公里砂石路面,为四级公路。
该公路沿途经坡石桥、时宅子园林场、卢庄、大兴新村、东日晒、新龙岗、西双槐树、东双槐树、古龙岗、荣观堂、卢观堂、东后涝枝等村庄,途中在卢庄与周卢公路相交,在东日晒与大李公路交叉,在古龙岗与观南公路相接,在卢观堂与观石公路交汇。路线中有大桥一座407.1米;中桥2座99.06米;小桥2座18米;涵洞21处,223延米;防护工程两处42.1米;漫水路面一处84.3米。
观石公路(路线编号:X136371329)
观石公路位于县境南部,东西走向,全线16.501公里,东起卢观堂交汇于井涝公路,西止于石门生建园林场。途经李家洼、羽阴、东泉子埠、前庄、小门
图为县道观石公路李家洼路段湖、北欧瞳、徐庄、东石门、西石门;途中在前庄与胡羽公路相交,在石门与225省道交汇,是原古龙岗乡以及江苏省东海县南辰镇通往石门的主要支线公路。
该公路原由郯城县交通局于1958年修建,路基宽为5米,1961年临沭恢复县后,县交通局于1972年将路基加宽至7.5米。
1973年7月至1974年5月,沂沐河东调工程在石门东河修建14孔8米石拱桥一座,至此,该公路晴雨通车。
1984年前庄建乡时,其大街段1.3公里路基拓宽至20米,1993年北羽阴至北欧疃段加宽至12米,卢观堂至北羽阴,北欧疃至石门段路基均加宽至10米。砂土路面,时为四级公路。
1995年县政府成立了观石、胡羽、石白、白南、公路油路建设工程指挥部,观石公路是路面硬化的主要路线之一,当时与其任务相关的石门、前庄、古龙岗3个乡镇政府,于1994年发动辖区群众利用“民办公助”和“民工建勤”的政策,首先对卢观堂至石门段11.41公里原有道路路基进行整修,为油路底层的构筑备石、备砂。是年11月至1995年1月完成了片石灌砂的底层铺筑。县交通局于1995年4月3日至29日完成浅灌,1995年6月完成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路面硬化后净宽7-9米,10.3万平方米。2004年按照临沭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对石门至生建园林场段5.091公里构筑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面积为1.62万平方米。两期路面硬化工程共投入资金39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82.26万元,县自筹310.74万元。
全线有永久性桥梁4座187.6米,涵洞18处201.5米,卢观堂至石门段升为二级公路,石门至生建园林场段仍为四级公路,路线中最大纵坡5%。
石南公路(路线编号:X134371329)
石南公路起于青云镇石柱山与莒阿公路连接,止于南古镇驻地。途经前赵窝、卢官庄、前齐庄、柳庄、圈子河、西白旄、彭官庄、周官庄、候官庄、寨东等20多个村庄。途中在白旄、候官庄和寨东分别与韩腾公路、327国道、沐郯公路交汇;在南古与南石路相接,是县内西部南北走向的重要县道。
该公路由原石白路(石柱山至白旄)和白南路(白旄至南古)两条公路组合而成。原白南路长13.5公里,1958年修筑周官庄至南古段9公里,1975年修建周官庄至白旄4.5公里,路基宽8米,砂石路面,技术等级为四级,1975年列入养护管理。石白公路,全长12.8公里,1985年修建石柱山至卢官庄段4公里,1986年续修卢官庄至张庄北桥段3.3公里,1988年续建张庄桥至白旄段5.5公里,路基宽均为9米。1988年12月经地区交通局验收全程线路纳入养护。期间该公路又经几次改道、改线,实际里程为24.732公里,路基宽为9米,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1995年该公路全线实施路面硬化工程,底层采用片石灌砂,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总投资689.39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22.45万元,其余为县自筹,技术等级为二级公路。
图为县道石南公路卢官庄村西路段
该公路所有建设项目,均由县交通局勘测、设计并实施工程监理,并具体负责桥涵建造,青云、白旄、南古三乡镇发动群众实行“民工建勤”修筑路基。全线共有中桥1座85.8米,小桥6座89.8米,各类涵洞46处420米。唐湾公路(路线编号:X139371329)
唐湾公路是玉山镇驻地西唐岭至蛟龙镇相小湾的支线公路,南北走向,在起点与井镇公路相接,途中在崖上村与东班公路交汇,止点与327国道相连,途经崔薛、营子、袁黄峪、郑黄峪、崖上、西塘子、利城等村,全长13.807公里,路基宽9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技术等级为二级。
图为1999年路面硬化后的县道唐湾公路
该公路始建于1989年12月270,1990年12月5日路基工程竣工,1990年7月2日至12月26日完成小桥涵配套工程,1990年5月27日至11月29日营子和塘子2座中桥建成,县交通局具体负责道路的勘察、测量、设计和桥涵的修建;唐岭、东盘、蛟龙3个乡镇发动群众利用“民工建勤”完成路基修筑以及各类土方工程。共投入义务工3.2万个,完成土方129700立方米;桥梁134.59米/6座;涵洞380.4米/34座,总投资80.3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0.3万元,县自筹50.08万元。1991年通过地区交通局验收,并批复列入养护管理,时为三级公路。
1999年根据临沭县道路建设“九五”规划,由县政府决定,并报临沂市交通委员会批准,按照“民办公助”的政策,对该公路路面实施硬化工程,市交通委员会给予82.8万元的补助,县自筹722.9万元,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净宽7米,硬化面积96600平方米,动用片石3.3万方,河砂2.65万方,石子1.2万方,群众义务工4.1万个,工程是年8月份竣工,县交通委员会承建了唐岭至西塘子桥段10.18公里的路面浅贯、摊铺,西塘子桥至相小湾段3.627公里的路面摊铺由县公路局承建。
该公路是临沭环县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县境东部南北走向不通公路的历史,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5万多人口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为沭赣交界处的贸易、物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李公路(路线编号:X012371329)
大李公路东起大兴一村与井涝线相交,西止郯城县李庄镇并与205国道相连,县境内里程27.978公里。途经东日晒、西大坡、河北、新河、大于科、官庄、措庄、河口、后店子、马庄、曹庄镇驻地至大哨村西县界出口。路基宽9-16
米,现为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擬土路面,最大纵坡4%,为二级公路。
该公路始建于1974年,路基宽6-8米,而后多次对部分路段进行拓宽改造、改线,1982年措庄至沭河泄洪闸段3公里路基改造,泄洪闸至曹庄段8.9公里路段路基拓宽均至9米,共投资8万元。完成土方3.3万个, 人工累计2.3万个。该公路全程共有大桥3座654米,中桥3座202.7米,小桥7座117.4米,涵洞25座268.5米。
1975年东调工程新沭河18孔12米泄洪闸大桥建成, 长241米,1976年大于科苍源河12孔-15米实腹式石拱桥竣工,长231米。至此,该公路桥涵配套齐全,晴雨通车,1977年正式列人养护管理。
1993年曹庄镇境内后店子至大哨县界段7.978公里,
图为县道大李公路
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宽7-9米。投资172.87万元,上级补助30.87万元,县自筹142万元。1999年硬化大兴镇驻地至后店子18.202公里,投资559.7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29.6万元,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12.75万平方米。2004年铺筑大兴一村至东日晒段1.978公里,构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净宽4米,投资32.68万元,上级补助12.586万元。
该公路途中在东措庄与225省道相交,在后店子与华后公路相接,在泄洪闸与南石公路交汇,在曹庄至华大沟段与沭郯公路重合1.8公里,是临沭南部横贯东西的重要县道,穿越四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是连接各级公路最多的重要县道。该公路建成通车,有力的促进了临沭南部区域的经济发展。
土石公路(路线编号:X013371329)
土石公路,位于县境东北部山区,南北走向,莒南县相沟乡土沟村至临沭县朱仓乡石河官庄村的县级支线公路。县内路段2.268公里,北起于县界入口,南止于石河官庄与韩蛟公路相接。
该公路始建于1985年,由县交通局勘测设计并负责桥涵配套建设,路基由朱仓乡采取“民工建勤”修筑,动用群众义务工1.16万个。路基宽为10米,砂土路面宽9米,为三级公路。修建桥涵9座(处)99.94米,投资8.99万元。1999年改造升级,铺筑片石灌砂底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宽9米,辅筑路面20412平方米,共投资67.36万元,上级补助15.8万元,公路技术等级为二级。
图为县道土石公路
该公路的建成通车,缩短了临沭、莒南两县城之间的通行距离,为临沭东北部山区的贸易往来、物资流通,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干梅公路(路线编号:X020371329)
干梅公路东起于南古镇干沟渊村与新醋公路相接,西止于临沂市河东区梅埠镇,与205国道相连,县内2.619公里,是南古镇沭河西岸20多个行政村通往临沂的主要支线公路。
该公路是1992年由地区交委投资30万元,县交通局测量设计,醋庄乡政府发动群众民工建勤修建,路基宽10米,为沙土路面。1993年上级补助13万元、县自筹80.6万元,实施路面硬化,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2.36万平方米,为二级公路。
2000年县交通局投资16万元,对黄白沟8孔6米桥桥面部分进行加厚维修,重新设置立柱栏杆。此桥在新修路基的同时进行了加宽,将原桥宽
5米加宽至9米,(临沂梅埠乡提供水泥支持,醋庄乡政府组织修建,投资19.2万元,上级补助10万元)该公路共有桥梁1座55.3米,涵洞4处,44延米。
图为县道干梅公路县界处路段
周卢公路(路线编号:X137371329)
周卢公路起点周庄南与老省道(莒阿公路)相接,止于大兴镇驻地卢庄村,与井涝公路、烈大公路交汇,是县城去往县境东南部及江苏省东海县的主要县级支线公路,途经宋桃园、彭桃园、庙子头、班高埠、前官庄等村庄,全长10.305公里。
该公路始建于1990年,由县交通局测量设计并负责桥涵工程建设,卢庄乡和周庄乡政府组织沿线群众利用“民工
建勤;修筑路基,完成土方工程。路基宽9米,为砂石路面,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1991年列人养护管理。
图为县道周卢公路周庄前路段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993年12月6日至1994年7月20日,历时8个月时间,对周卢公路实施路面硬化工程,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72380平方
米,动用片石2.95万方,河砂1.5万方石子1.08万方,总投资289.52万元。1999年路基加宽至12米,现为二级公路。
该路全线共有桥梁5座220米,其中大桥一座161米,位于庙子头村东苍源河之上,“民办公助”修建,上级补助53万元,自筹25.9万元;中桥一座,30米,位于彭桃园村前,上级补助12万元,自筹4.5万元;小桥3座29米;涵洞5处55延米;防护工程3处,计110米。设施完善、绿化齐全。
王夏公路(路线编号:X140371329)
王夏公路北起于青云镇王场村,南止于县城夏庄,零公里处与韩蛟公路相接,途经李界前、山里北、山里南、戴河、庙前、孙沟、宋家岭、曹洼等村。途中在宋家岭东北处与327国道交汇,全长11.463公里。
该公路始建于1971年,为开发山区以及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项目,由原韩村公社和夏庄公社组织民工实行“民工建勤”而修建,大部分路段在原有生产道路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桥梁改造而成,路基宽7米。1968年县水利局在孙沟北修建1孔8米桥一座,在庙前村东修建1孔6米石拱桥和龙窝干渠上修建2孔4米钢筋混凝土板桥各一座。1971年县交通局在戴河后河修建4孔4.5米石拱桥一座,在山里北新建1孔10米桥1座,以及各类涵洞13处,至此该公路桥涵配套齐全,晴雨通车,时为四级公路。1974年经地区交通局批准列入养护管理。
1996年该路路面硬化工程立项,县交通委员会进行了勘测、设计,1998年付诸实施。为搞好该路建设,县政府成立了王夏公路油路建设指挥部,由临沭镇负责路基改造,加宽至9米,在交通委员会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底层铺筑。县交通委员会具体负责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浅贯、摊铺。硬化里程8.621公里,宽7米。工
图为县道王夏公路
程总投资284万元,其中省政府给予扶贫开发资金20万元,市交通委补助43万元,县自筹221万元。油路建成后升为二级公路,青云镇辖区段(山里北至王场)2.841公里仍是砂土路面,为四级公路。路线中现有桥梁6座,104.6米; 涵洞13处,142.1延米;防护工程1处,43米。
韩蛟公路(路线编号:X135371329)
韩蛟公路北起青云镇韩村(镇驻地),经李埠子、李界前、大洼、凌界前、王场、元岭西、元岭东、上石河、石河官庄、老围里、朱仓(乡驻地)、姚官庄、东盘、西丁、杨庄、田家后、后里店、李家后,南止蛟龙汪(镇驻地),全长21.929公里。起点连接225省道,途中在王场与王夏公路、在石河官庄与土石公路、在朱仓与井镇公路、在姚官庄前与东班公路分别相连、交汇,在朱仓至东盘段(6公里,不计该路里程)与井镇公路为重合路段。
县交通局于1976年在李家后前河新修6孔10米石拱桥一座,1977年5月在田家后村西修建1孔5米桥一
图为县道韩蛟公路柞木岭段座,县水利局在杨庄南河修建76米漫水桥一座。1977年东盘至蛟龙段6.2公里路基由县交通局勘测、设计,蛟龙公社组织群众修筑,路基宽7米。
1973年修通韩村至凌界前段,1977年修建凌界前至朱仓段共长15.729公里。1973年7月在凌界前西新建1孔6米石拱桥一座,1977年在老围里村后修建4孔5米桥一座,在元岭东新建5孔10米石拱桥一座。
1998年对原朱韩公路(韩村至朱仓段)路基进行改造拓宽,2001年投资315万元,(其中市交委补助64万元,县自筹251万元),实施路面硬化,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9-16米,油路面净宽7-10米,工程竣工后,公路技术等级为二级。
该公路2001年以前东盘至蛟龙段时称东蛟公路;朱仓至韩村段时称朱韩公路,2001年全国公路普查时由临沂市交通委员会统一编制路线编号,将朱韩公路、东蛟公路以及东盘至朱仓段的井镇公路的6公里部分合称韩蛟公路。
2004年东盘至蛟龙段构筑混凝土路面,硬化路面宽度为4米,由县交通局测设并进行工程监理,沿线村庄筹资修建,这项工程上级补助43.4万元,各村自筹68.2万元,仍为四级公路。
至此,韩蛟公路全线实现路面硬化。路线中共有中型桥梁2座,147.5米;小桥10座,167.8米;涵洞26座,312延米;防护工程2处,62米;漫水路面1处,76米。该公路是县境内东北部区域的主要县级公路,它的建成通车,方便了沿线乡镇及其村庄的生产生活和物资流通。是北部乡村去往南部乡镇以及江苏省赣榆县和连云港市区的近便之路,亦是东南部乡镇通往本县北部乡镇及莒南各地的便捷通道。受益人口8.1万人。
南石公路(路线编号:X139371329)
南石公路在县境内为南北走向公路,北起南古(镇驻地)与沭郯公路、石南公路连接。经新村、曹庄子、朱果、小庄子、月庄、于庄子、大垛庄、大官庄、陈官庄、白毛、小冲、东南埝至石门(镇驻地)与225省道相交,在途中大垛庄前与大李公路交汇,全长19.649公里。
县政府于1989年申请省、地等交通主管部门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将该公路列人建设计划,县交通局对工程的前期工作作了充分的准备0.1996年临沂市交通委根据县交通
委立项申请,批准实施路基新建,上级补助资金50万元(欠发达县每年50万元的补助资金)。县交通委负责测量设计以及桥涵
图为2004年路面硬化后的县道南石公路工程的修建。新建中桥2座、小桥5座共127.9米;涵洞23处269米。南古、店头、曹庄、石门四个乡镇按照“民工建勤”修筑路基,宽10米,铺筑泥结石路面,宽7米。投入义务工5.2万个,投入资金129万元。
2004年沿线乡镇及村庄按照村村通硬化路面要求,各自将本村所属路段进行了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宽5米。该项工程共投资金43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36.283万元。为四级公路。
该公路为县城以西,沭河东岸区域内的主要支线公路。
第四节乡道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
县内共有养护管理和统一路线编号的乡道42条,总长342.3公里。
韩腾公路(路线编号:Y190371329)
韩腾公路起于青云镇韩村与225省道相接,止于白旄镇腾马庄延至沙窝村。全长11.357公里,途经前白峪、黄河、东西白旄、刘屯、腾马庄等村庄。途中在西白旄与石南公路交汇。路基宽7-12米,路面宽4-10米,为四级公路。该公路1958年在原乡村道路的基础上改建韩村至白旄段7.8公里,路基宽4-5米,砂石路面。 列入养护管理后,逐步改造拓宽到6米。1975年续修白旄至腾马段1.35公里,1979年10月腾马三曹沟5孔15米石拱桥建成,同年该路延修至沙窝村。1995年东白旄至刘屯段2.145公里路基加宽到16米,是年又投资92.10万元,上级补助10.73万元。对该段路面进行硬化,铺筑沥青砼路面19305平方米。
2004年按照“村村通”规划,对其余9.212公里路段构筑水泥砼路面36848平方米。县交通局测设,并负责施工管理,由公路沿线村庄投资修建,总投资180.56万元,其中上级每公里补助7万元,共64.48万元。
全线共有桥梁6座,132米,其中中桥1座82米,涵洞12处,93.5延米。是青云至白旄两镇驻地间的支线公路。
图为乡道韩腾公路
古南公路(路线编号:Y189371329)
古南公路是古龙岗至江苏省南辰镇的支线公路。起于古龙岗村,与井涝公路连接,止于江苏省东海县南辰镇。县内里程2.07公里,路基宽9-14米,沥青砼路面7-10米。技术等级,二级标准公路里程0.919公里,三级1.151公
里。全线仅有涵洞1处,9.5米。
1970年始建, 县交通局测设,原观堂公社以民工建勤修建。时路基宽6-8米,砂土路面,公路等级四级。
图为乡道古南公路
1994年进行
路基拓宽改造,同年实施路面硬化工程,铺筑沥青砼路面,总投资57.9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0.35万元,县自筹47.61万元。
后文公路(路线编号:Y190371329)
后文公路为曹庄镇内村与村之间的支线公路。起于后店子村,与大李公路、华后公路相交,止于文家埠村。南北走向,路基宽8米,基础路面宽7.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净宽4米,全长5.35公里为四级公路。
该公路原称南文公路,属临沂南坛至临沭县文家埠村的乡级公路中的一部分,时县内里程12.5公里。1958年始建,初期路基宽度仅有4-5米,1974年根据沂沭河东调工程建设需要加宽至6米, 并修建小桥3座, 升为县级公路,并将后店子至大哨
图为乡道后文公路
县界段列入大册公路(现大李公路)。后店子至文家埠段改称后文公路,仍为乡级公路。
该公路途径后店子、前店子、旺南庄、文家埠。全线有桥梁1座10米;涵洞12处,96延米。
2004年实施路面硬化,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21432平
方米,该工程总投资109.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37.5万元。
胡羽公路(路线编号:Y192371329)
胡羽公路起于大兴镇胡家沟,与大李公路连接,止于羽山,南北走向,全长12.236公里。始建于1974年,是根据沂沭河东调工程建设施工车辆运行需求而修建,路基宽6—8米。1975年在徐岔河和姚沟村北各修2孔4米石拱桥一座;在姚沟村南建2孔6米石拱桥一座;1976年在小于科村南修建25孔,15.8米“T”型梁桥一座,长420.2米。1977年由县交通局接收并负责养护管理。为四级公路。该公路途经河北、小于科、小寨、西岔河、徐岔河、文岔河、前庄、姚沟、西泉埠、张家围子等村,向南延伸至310国道至江苏东
图为乡道胡羽公路
海温泉镇及牛山
(东海县城)。途中在前庄与观石公路交汇。是临沭东南部主要乡级公路,通往羽山旅游景点区的便捷道路。
1991年全线统一整修加宽,路基拓宽至8米,1996年前庄至羽山段路基加宽至12米。1995年前庄大街0.5公里铺筑沥青砼路面6000平方米,投资33万元。2004年村村通工程实施中,该公路石门段10.436公里砂土路面硬化,铺筑水泥混擬土路面,总投资23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73万元),大兴段1.3公里仍为砂土路面。
全线有大桥1座420.2米,小桥3座40.7米,涵洞11座101.5延米。
东班公路(路线编号:Y193371329)
东班公路西起于朱仓乡东盘村并与井镇公路相连,东南方向止于江苏省赣榆县班庄镇延伸至青口。县内长6.488公里,途经前穆疃、水沟村、东官庄、崖上、崖下等村庄,途中在崖上村西北与唐湾公路交汇。
该公路1985年由县交通局规划测设,原东盘乡负责路桥建设,因资金短缺,只完成穆疃、崖下两座中桥的墩台部分。
1987年县交通局争取临沂地区交通局路桥建设补助资金38万元,并具体负责全线中的所有桥涵工程修建和路基工程的技术指导、监理。东盘乡政府组织沿线群众采取民工建勤修建,该公路路基宽9米,为砂土路面,投入工时1.2万个。是年11月路桥工程全部竣工,1988年列入养护管
理。公路技术标准四级。
全线共有中桥2座145.98米,小桥3座84.22米,涵洞13座,总长117延米。
2004年县村村通道路建设指挥部决定对东班公路进行路面硬化改造,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底层宽5.5米,路面宽5米,仍为四级公路。共用片石7299方, 河砂6500方,碎石4450方,该工程总投资145.1万元,其中上级补助45.42万元。
图为乡道东班公路石西公路(路线编号:Y194371329)
石西公路起于石门镇驻地,止于西新庄南临沭与郯城县分界,全程8.892公里。途经石门后街、东南堰、西新庄等村,途中在东南堰村西北与南石公路交汇并重合5.1公里至石门。
该工程1996年由县交通局勘测、设计,并负责桥涵配套工程建设,石门镇政府采用民工建勤发动群众修筑路基、构筑砂土路面,路基宽9米,泥结石路面7米,动用建勤工1.6万个,投入资金32万元。(其中上级补助9万元)。
图为乡道石西公路
2004年沿线村庄在石门镇政府的统一组织下,按照村村通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实施路面硬化工程,投入资金208.96万元,上级补助62.24万元,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净宽5米,为四级公路。全线有桥梁2座17.6米,涵洞12处120延米。华后公路(路线编号:YI95371329)
华后公路西起于华桥村与沐郯公路连接,东止于后店子与大李公路相连,全长2.971公里。属山岭地带,该路基宽9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净宽7米。最大纵坡7%,为二级公路。
1986年由县交通局规划、测设,并负责桥涵配套工程建设,原华桥乡政府以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方法组织群众修筑路基。是临沐全县内所有公路中降坡最高的路段。
图为乡道华后公路
30%为挖土路基,削
挖山头一座,开凿崖口一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当时尚无筑路机械,均系人工开挖,修建时路基每延伸一米,都要使用大量炸药,动用大量人工,全靠手搬、肩扛、小推车,全乡人民为此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奉献。
1999年,该公路实施硬化工程,铺筑沥青砼路面2.0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70万元。
全线有小桥1座7.5米,涵洞2处18米。图为乡道烈大公路
烈大公路(路线编号:Y211371329)
烈大公路,起于烈疃村北,连接327国道,途经吉利埠、王宅子、盐店官庄、李格庄,止于大兴镇驻地卢庄,并与井涝公路和周卢公路交汇、相连,全长13.255公里,路基宽9米,最大纵坡3%,沥青混凝土路面,净宽7米,为三级公路。有中桥2座71米,小桥1座20米,涵洞13处117延米。
1997年由县
交通委员会规划、测设,利用上级扶贫开发补助资金50万元,以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形式,蛟龙、大兴两个乡镇发动群众修筑路基,临沂市交通委员会拨款38万元用于桥涵建筑。
2002年市交通委员会再次补助66.28万元,县自筹239.91万元,实施路面硬化工程。铺筑沥青砼路面92575平方米,底层部分由乡镇负责构筑,县公路局承建了面层摊铺。
该公路是环县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沿苏鲁两省边界、临沭境内的主要支线公路。它的建成通车,极大的方便了两省边界人民群众的出行和客货运输,为边界贸易、城乡物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大公路(路线编号:Y199371329)
红大公路,北起蛟龙镇红土村,经蛟龙街、黄金斗、时宅子、大兴西街,南止于大兴镇大兴一村。全长13.675公里。基础路面宽6—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段5.949公里,宽4
米,砂土路面段7.726公里。为四级公路。
该公路2003年实施村村通工程时,由蛟龙镇和大兴镇公路沿线村庄在原有乡村道路的基础上整修加宽而成,红土至时宅子段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投资108万元,上级补助42万元。路线中有小桥3座82米,涵洞16座104延米。
该路为蛟龙、大兴两镇间的便捷道路,属农村公路中的主要支线公路。
图为乡道红大公路
后东公路(路线编号:Y201371329)
后东公路,北起后湖子,经湖子中村、前村、朱仓河东、七岔河、前后穆疃,南止于东盘。全长7.332公里。路基宽6-7米,水泥混凝土路面4-6米,公路等级为四级。
该公路是2003年县交通局按村村通工程统一规划、测设,沿线村庄自行修建而成,其中后湖子至前湖子村段硬图为乡道后东公路化路面宽为6米。
2004年对朱仓河东至前穆疃原村道进行改造;铺筑混凝土路面,宽为4米。2005年将前穆疃至东盘村东与井镇公路相交处,铺筑5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年10月后东公路硬化工程全线贯通。桥涵齐全,有永久性桥梁1座,涵洞13处。总投资142万元,其中上级投资51.3万元。
前前公路(路线编号:Y214371329)
前前公路,东起前赵窝村与石南公路连通,经中、后赵窝,坊口,黄泥沟,闫圩子,车庄,云白常,后齐庄,西止于前齐庄。全长7.19公里。路基宽5—8米,路面宽4-6米,为四级公路。
该公路2004年至2005年由县交通局具体负责测设,青云镇政府组织沿线村庄修筑。2004年坊口至前齐庄段路面修成,其中后齐庄大街宽6米,云白常大街宽5米。2005年前赵窝至坊口村段铺筑混凝土路面,宽4米,坊口大街段宽5米。工程总投资146.6万元,其中上级补助50.33万元。有永久性桥梁3座,65米。该公路为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中的示范工程。该线经过村庄多,人口密度大,为当地的农业生产,特别是柳编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韩黄公路(路线编号:Y204371329)
韩黄公路东起韩村北与225省道相接,经后白峪、王官庄,西止黄屯。全长2.964公里。(2006年该公路向西延伸至石庄、季岭、曹岭与石南路交接,长3.6公里)基础路面宽5米,硬化路面宽4米,为四级公路。
图为乡道前前公路该公路于2004年上级补助20.75万元,韩村、后白峪、黄屯三村筹集54万元。完成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任务,桥涵配套齐全。
图为乡道韩黄公路
该公路为青云镇内北部区域中的主要支线公路。对当地的农贸交易以及砂、石料运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
白泉公路(路线编号:Y258371329)
白泉公路北起白旄镇东白旄村与韩腾公路连接,经陆沙埠、官路、西官庄、邢屯、罗屯,南止于泉里井,与沭郯公路相连。途中在西官庄南邢屯村前分别米,桥涵齐全, 级公路。与新老327国道交汇,全长10.632公图为乡道白泉公路沙土路面路段
该公路是2003年县交通局按照临沐县村村通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在原有村道的基础上拓宽改造,由沿线村庄筹资硬化路面。其中2003年陆沙埠段、2004年官庄至泉里井段铺筑了宽4-5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陆沙埠村北至东白旄段仍为砂土路面,路线中有小桥1座24米,涵洞14处85米。2004年由村道划升为乡道。
周大公路(路线编号:Y210371329)
周大公路东起周庄老225省道,经徐堂街、后高湖、西止于大琅琳子,连接新225省道,全长3.596公里路基宽16米,沥青路面宽14米,
该公路是周庄经济园区通往县城西部创业园的开发通道,亦是周庄木材销售市场经225省道进出的主要支线公路、及县城城区建设发展的骨架道路。公路技术等级为二级,2003年列入乡级公路。
该公路由临沭镇政府投资190万元修建而成。
图为乡道周大公路古李公路(路线编号:Y255371329)
古李公路起于古龙岗,与井涝公路相交,经谢家岭、朱家庄,止于李家洼,并与观石公路交汇。全长4.083公里,路基宽5—6米,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3.729公里;砂土路面0.354公里。桥涵齐全,晴雨通车,为四级公路。
图为乡道古李公路
2004年由县交通局规划、勘测、设计,沿线村民修筑路基,并筹资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投资74.5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6.1万元。
大西公路(路线编号:Y217371329)
大西公路位于大兴镇境内,北起大坡,在其村南交汇大李公路,南止西日晒。全长1.945公里,路基宽6—7米,路面宽4—6米,为四级公路。
西日晒村至大李公路段1.51公里,于1997年由大兴镇乡建办测设,西日晒村委发动群众修筑路基,并多方面筹集资金铺筑了沥青路面,这是由村自筹、自修的县內第一条次高级路面公路,总投资20.7万元。2004年大坡村按照村村通公路建设规划,将该村界内的0.794公里修筑水泥路面并于西日晒段连接。投资15.88万元,上级补助5.56万元。
图为乡道大西公路
该公路里程虽短,但路面硬化(西日晒段)建设,在当时县内有较大的影响力。带动了许多有条件的村庄对其村庄街道及出村道路路面硬化工程建设的发展。
临西公路(路线编号:Y320371329)
临西公路西起临沭镇中半路,经前半路并相交老225省道,经孙岭东止于西河口南村。全长5.073公里,路基宽6—18米,路面宽4一14米,为四级公路。
该路原为村道,路基宽5—8米,2002年孙岭至225省道段路基拓宽至18米。中半路村段路基宽10米,孙岭至河口段5米。
2004年孙岭至河口南段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宽4米;2005年老225省道至孙岭段路面硬化,水泥路面宽14米,2006年半路村街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宽8米。该公路桥涵配套齐全。
东店公路(路线编号:Y321371329)
东店公路,起于李官庄与大李公路相连,经丁褚林、张褚林、大龙汪,止于镇驻地店头,与225省道相接。全长5.073公里。2004年实施村村通工程,县交通局统一规划、测设并负责工程监理,公路沿线村庄在完成路基整修、改造的基础上,进行了路面硬化,硬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 投资101.5万元,上级补助35.51万元。基础路面宽5—6
图为乡道东店公路
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净宽4米。公路技术等级为四级,桥涵齐全。共有桥梁4座73.1米,涵洞7处38.5米。
附:临沭县公路一览表临沭县公路一览表
第五节乡村道路
解放前,临沐地域乡村道路皆为人兽长期涉足而自然形成之阡陌。通行条件极差,严重制约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交通事业的发展,把公路建设作为交通工作的重点来抓。20世纪5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即制订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发展规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群策群力,实行“民办公助”、“民工建勤”修筑公路,并在合作化运动的号召下,掀起了兴修道路的热潮。乡村公路从无到有,从窄到宽,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解决了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行难的境况。
从60年代起,公路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乡村公路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修建、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至90年代已有乡村公路370条、740公里。基本形成了村村相连,县内处处相通的乡村道路格局。乡村公路同干线公路和主要县乡公路一样,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图为村村通道路柳庄村路段的飞速发展”建设由量到质,向上等级方面发展。各乡镇以辖区为范围,均修建了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的环乡(镇)公路,时全县20个乡镇536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汽车。
2002年国家实施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车“两通”工程,县政府成立了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指挥部,制订相关政策,深入发动,筹集资金,除省交通厅每公里补助7万元以外,其余主要采取“乡镇财政拿一点,机关干部捐一点,群众自愿出一点,村集体筹一点,向社会募捐一点,施工方暂时垫付一点”的方式运作乡村道硬化工程。率先在全临沂市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至2007年,村村通工程累计投资2.87亿元,改道硬化农村公路371条,910.8公里,硬化路面里程达到76%。新建中型以上桥梁13座。同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组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及列养里程,招聘467名养路员,实施经常性养护,使农村公路建、管、养有章可循。同时,县交通局将路政与养护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
图为村村通道路磨石沟路段
配备了专用车辆、小型挖掘机,以及数码摄像机、照像机、录音机、电脑等相关取证器械,主要从事全县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与日常养护。聘请了沿路村街的书记或主任担任路政协管员,负责有关公路法规宣传和路政案件的举报,制止毁坏路产、路权行为,该做法作为“临沐经验”,在全省推广。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彻底解决了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临沐已由交通闭塞之地,变为交通便利之乡。临沭县农村公路一览表 07; 第六节专用道路
专用道路是指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建设、养护、管理,专为或者主要为本单位、企业提供运输服务的道路。
临沭的专用道路, 始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专为沭河治理工程服务,80年代建成后,主要服务于沭河工程综合管理。
图为县城东外环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迅速扩建,为城区通行提供了良好的道路条件。跨入新的世纪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求精”的要求,临沭的各项基础建设以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迅猛发展,特别是县工业经济园区的专用公路条条平坦如砥,其直如矢,绿色盎然,总长度40余公里,形成了“七纵七横”的道路格局,主要道路实现了亮化、绿化、美化。为临沭的招商引资提供了优美的区内道路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苍马旅游专线公路建成通车,成为苏鲁边界首条旅游公路,亦为苍、马、草、冠、演五山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沐历史上的破题之举,开篇之作。
图为经济开发区专用道路
龙大路
龙大公路,是县境内沭河堤防专用大道,北起莒南县龙窝村,南止于临沭县大垛庄新沭河泄洪闸,县内里程39.866公里,路基为沐河东岸大堤,沙土路面,净宽5米,为四级公路。途经闫圩子、车庄、前齐庄、柳庄、西朱崔、沙窝、银马庄、叶埠、周官庄、徐埠前、南古、新村、朱果、于庄子等30多个村庄,在沙窝村与韩腾公路相连,在侯官庄与327国道交汇,在南古大桥东首与沐鄰公路相交,在大垛庄与大李公路连接。1950年省导沭整沂委员会组织民工在沭河筑堤,到1953年临沭境内的沭河两岸都筑有堤防。至1989年3月之前,在许多年份进行了多次培堤,建成了稳固的沭河堤防,顶
部经辗压、整修筑成沿河公路,专为沭河工程管理服务。由沭河水利管理局养护管理。2004年列人村村通道路序列。
图为沭河东岸堤防专用道路
侯大路
沭河西岸堤防大道,北起南古镇侯宅子,经东滩子、前栗行、王庄、钟贺城、南庄子、彭古庄,南止于大官庄人民胜利堰节制闸桥西首,全长16.13公里,沙土路面,宽5米,公路技术等级四级,沂沭河东调工程指挥部修建。
该公路为沭河工程管理专用道路,由沐河水利管理局养护管理。路基为沭河西岸河堤,1950年始修,1989年以前逐年改造成等级公路,2004年列入村村通道路。
图为沭河西岸堤防专用道路该公路同时为沭河西岸沿线村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出行提供了较大方便。
叠翠路
叠翠路南起于曹洼,北止于烈士陵园门前,全长3.34公里,是县城城区通往苍山旅游景区的主要道路。
该路分两次修成:2003年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整修并拓宽宋岭至陵园段2.3公里,路基宽12米,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宽10米;2005年增修曹洼至327国道1.04公里,基础路面宽30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净宽28米,双向四车道,等级标准为公路二级。
两期工程均由县政府出资兴建,总投资165万元。桥涵齐全,设施完善,布局优化,它的建成通车,促进了临沐苍马景区的进一步开发以及沿线饮食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花园路
该路东起麻纺厂,西至苍山路,经薛疃、花园寺、寨子、杨楼等村至县城。全长2.25公里,路基宽7米,基础路面宽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4米;
该路始建于1978年,是原麻纺厂在原有乡村小路的基础上进行拓宽、改造,用于生产原料及产品运输的专用道路。时由麻纺厂养护管理2004年由沿线村庄按照农村公路统一规划,构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列人农村公路序列。
图为花园路
苍马公路
苍马公路,即苍马山旅游公路,又名环翠路,西起苍山前叠翠路,横贯苍马草冠演五山景区,东至朱仓乡演武山门,全长5.2公里。由县政府按照苍马山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修建,县交通局组织勘测、设计并负责承建。建设标准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0米,基础路面宽9米,底层采用20厘米厚的水泥稳定土,C30水泥混凝土构筑路面,净宽8米,厚20厘米。路线内有中桥4座/144米,小桥涵24座/121.5米,主题绿化工程为乔、灌结合一板二带式,道路两侧排水沟外沿外各植宽30米的绿化带,按照“削高填洼,大平小不平、南挡北敞,连片绿化”的原则实施配套设施工程及绿化、美化工程总造价1200万元,县财政以“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适当补贴。其中县交通局出资520万元负责路面及4座中桥修建,临沭镇、朱仓乡负责占地、拆迁和5.2公里路基、24座小桥涵工程建设。共完成土石方3.2万立方米。
图为2007年11月12日竣工的苍马山旅游专用道路
该路自2007年5月初开始筹划,工程设计本着路景协调一致,少占耕地,保护环境和水土保持,避免高挖深填,节省投资等原则,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要求,达到结构合理、布局优化之标准。县交通局仅用1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地形勘察,地质调查,实地选线,测量设计等工程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并通过了校查和审核。于是年6月10日破土动工,连续75天的阴雨天气和工程机械、设备无法进驻工地的情况下,也没能阻止工程的进度,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密切配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交通局主要领导亲自靠上抓,带队督导,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分工负责,实施不间断的跟进指挥°参加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监理人员全程监理,施工人员顶烈日、冒酷暑、争时间、抢速度、倒排工期、昼夜奋战,于11月12日全线建成通车,比原计划工期提前了8天。该公路的贯通,真正形成了“苍马草冠演、五景一线穿”,并对临沭旅游业的做强做大、招商引资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撰稿:闫洪文)临沐县经济开发区专用道路一览表
县城城区道路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