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翼城卫生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7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分类号: F294
页数: 6
页码: 243-248
摘要: 基础设施建设是医疗水平提高的物质条件,也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得以发 展的基本支撑。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基础建设

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是医疗水平提高的物质条件,也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得以发展的基本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促进和发展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尤其把人力物力财力放到广大农村,重点加强乡村卫生院(所)建设。建国初期,各级政府艰苦奋斗,因陋就简,勤俭办医,很快建成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到20世纪70年代,各乡村卫生院(所)初具规模,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县域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投入,乡镇卫生院(所)建设迎来新的建设热潮。1991年,全县开展“集资办医”活动,使乡镇卫生院(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1997年、1999年、2000年临汾地区相继组织三次“全区百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大会战、全县16所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设备、人才配套)建设全面完成,进入新世纪,随着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科学发展,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县财政投入1000余万元改变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把乡镇卫生院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特别是县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唐兴卫生院、西阎卫生院、南梁卫生院已找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基础设施完善、医疗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办公自动化已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也亦全部达标。
  乡镇卫生院建设
  全县乡镇卫生院大都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为15所公社卫生院o为了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各级政府艰苦奋斗、因陋就简,勤俭办医,把人力物力财务放到农村,重点加强公社卫生院建设,逐步把公社卫生院建成为农村医疗卫生基地。到70年代末,各公社卫生院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初步完善,各项医疗卫生功能基本齐全,达到中西结合,防治结合,普外手术配套,设置病床10至30张,运用中西医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病人抢救,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现象。
  1984年,设立乡镇、改称乡镇卫生院。1985年新建大河乡卫生院,全县拥有16所乡镇卫生院。至1989年各乡镇卫生院在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使医疗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城关镇卫生院自筹资金8万元建起医院家属院二层楼房20间,会议室平房5间,药房2间,房屋总数达108间,100元以上设备达64台(件),病床74张。西阎中心卫生院建起西阎中药厂。桥上镇卫生院新建门诊平房10间,翻修房屋10间,建结核病专科病房5间,打围墙40米,硬化了地面,修建了凉亭。南唐乡卫生院新建病房20间,更新增添了部分医疗设备。中卫乡卫生院新建房屋20间,翻修房屋20间。北撤乡卫生院新建半走廊门诊部10间,围墙100米和医院大门1座。武池乡卫生院新建起住院部11间。辛安乡卫生院新建住院部10间,半走廊窑洞11孔。二曲乡卫生院新建门诊部平房10间,并解决了历史以来吃水困难问题。尤其是在创建文明医院活动中,全县8所开展小型专科的乡镇卫生院,不仅对原有设施进行了维修,而且在“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硬化、无四害”上下功夫,8所专科卫生院栽植松柏杨柳以及其他风景树500余株,修建花池18个,增设盆景盆花150多盆,硬化地面800多平方米,粉刷、油漆墙壁1400多平方米,还在公共场所增设了垃圾箱、果皮箱、痰盂等。住院病房均购置了床垫、床罩、暖水瓶、床头柜等。南梁、中卫、武池、隆化等卫生院绘制大中型壁画30多副,还垒了假山,建了凉亭, 为广大患者营造了清新优雅、舒适安静的就医环境。
  20世纪90年代,随着县域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投入,乡镇卫生院迎来又一轮新的建设热潮。
  1991年,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实行集资办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全县形成“政府组织,群众参与,多渠道多形式投入”的集资办医热潮,西阎镇集资12.6万元,新建卫生所房屋14间,维修30间,购置小型医疗器械700(台)件,镇中心卫生院14间住院危房全部进行了翻修,城关镇集资办医动手早、进度快,全镇新建扩建房屋110间,维修45间,增添医疗设备329台(件),投资总额近百万元。隆化镇集资11000元,使镇卫生院18间危房得到维修。据统计全县集资和卫生投入总额达280多万元。
  1992年至1993年,乡镇卫生院利用集资维修房屋246间。1995年,全县掀起创建等级医院高潮,隆化、浇底、中卫、里碧4个乡镇卫生院投资5万余元,维修房屋120间,购置设备200余台(件),大大改变了办医条件。11月份,这4所卫生院均通过评审。其中隆化、里碧、中卫3所卫生院达“一级甲等医院”标准,浇底中心卫生院达“一级乙等医院”标准,到1995年,全县已有西阎、城关、隆化、里碧、中卫5所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
  1996年,南梁、甘泉、辛安3所卫生院在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建成门诊办公楼,实现了全县乡镇卫生院门诊楼零的突破。南梁、桥上卫生院强化内涵建设,于12月份顺利通过“一级甲等医院”评审,甘泉、里砦、王庄、武池等乡镇卫生院也都增加了设施,开展了手术,提高了卫生院服务能力。
  1997年,临汾地区组织开展“全区百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大会战”。乡镇卫生院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房屋、设备、人才”三项建设;房屋建设要按照临街、临路、临集市和够用、耐用、实用的标准要求,全面完成房屋建设任务;设备装备、必须装备X光机、心电图和B超“三大件”,在此基础上,把着眼点放在专科专病建设上,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和优势,以此来带动和促进其他各项工作全面振兴;人才建设是培养实用型的卫生技术人才。翼城县西阎、里碧、南梁、浇底、隆化5所中心卫生院,桥上、城关、甘泉、北撤、辛安5所乡镇卫生院被列入其中。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实施地区提出的“百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大会战”方案,加强西阎、里碧等10所乡镇卫生院“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设备、人才三配套)建设,同时,对南唐、武池等6所乡镇卫生院也提出具体要求,并把此项工作列入县政府卫生工作的目标,由县长和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各乡镇卫生院对照标准,制定详细具体的新建维修房屋、增置设备和人才培训计划,并采取积极措施,抓紧组织落实,到当年11月份,10所乡镇卫生院共投资22万元,新建房屋1500平方米,维修房屋12000平方米,增添各类医疗设备2。台(件),培训卫技人员230人次,“一无三配套”建设基本完成,顺利通过地区“百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大会战”检查验收。西阎中心卫生院被中共临汾地委授予“百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大会战红旗单位”,里碧中心卫生院被授予“百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大会战先进单位”。
  1999年,全区开展“百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大会战”第二战役,翼城县南唐、武池、王庄、二曲4所乡镇卫生院被列其中,全县各乡镇卫生院紧紧抓住这一大好契机,抢抓机遇,争先发展。在全区第一个百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大会战中已经达标的隆化、西阎中心卫生院,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又分别投资25万元、30万元新建了门诊部和住院部。王庄乡卫生院投资1.5万元,修缮房屋12间。北撤乡卫生院投资6000元,修缮了门诊部、住院部。全县16所乡镇卫生院都大搞了绿化、美化、栽植了花草树木,修建了花池、硬化了地面,粉刷了墙壁,使院容院貌焕燃一新,把卫生院建成了花园式单位。同时,各卫生院根据业务工作情况配备了所需医疗设备,投资28万元购置了心电图、X光机等医疗器械30台(件),开展了相应的检查诊治等医疗服务°全县乡镇卫生院426个医务人员中,当年送出去进修23人,参加“卫IV”项目培训78人,90%的卫生技术人员达到中专或相当水平。
  2000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与撤乡并镇,原16个乡镇卫生院合并为唐兴、里碧、南唐、王庄、浇底、隆化、桥上、西阎、中卫、南梁10所乡镇卫生院,下辖辛安、北撤、甘泉、武池4所分院。西阎中心卫生院经过2000年至2001年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一座投资65万元,建筑面积1459平方米,房屋达65间的花园式医院拔地而起,办公区和门诊部一字排开,和大药房形成“品”字型结构,沿着白色的地板砖往后走,在办公区后面是有花有草有水的住院部主区,这里设施齐全,功能先进,能同时满足40位患者住院,阅报栏、闭路电视、多功能厨房为病人提供方便,大药房左右两侧带有走廊的是住院部副区,有10个病房及锅炉房、仓库和车库等。整个医院都被花草树木包围,在院子周围和中央分别修建喷泉和花池,绿化面积达400平方米,病房全部安装暖气,配置磁式电话,地面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
  2002年,对撤乡并镇后保留的14所乡镇卫生院按照功能与需求进行了功能定位,即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各乡镇卫生院按照功能定位,加强内涵建设,使医疗环境、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南梁卫生院新建门诊用房16间,有效地改善了办公用房陈旧的局面。其他卫生院积极改造危房百余间,粉刷墙壁5000平方米,硬化绿化3000平方米。2003年,全县乡镇卫生院共投资170万元,新建和修缮房屋是27间,硬化地面1000平方米,完成了西阎、里砦、南梁、南唐、隆化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建设和北撤、甘泉卫生院的危房修缮。2005年,县政府把唐兴、中卫、南梁、桥上、浇底、王庄6所乡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用房建设列为当年要办的20件实事之一。在建设中,县卫生局强化工程监管,严把工程质量,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唐兴镇卫生院住院楼设计为五层,建设面积3200平方米,总投资300.98万元。中卫乡卫生院新建门诊用房32间,776平方米,投资40万元,附属工程10万元。王庄乡卫生院新建双面二层楼房42间,640平方米,投资42万元,附属工程18万元。桥上镇卫生院新建双面二层住院楼房36间、670平方米,维修房屋19间,总投资55万元。浇底卫生院新建住院用房12间,整修门诊用房364平方米,总投资25万元。南梁卫生院铺设房顶、粉刷墙壁、安装大门总投资15万元。2006年,完成唐兴、南唐、南梁、中卫、桥上、隆化、浇底、王庄、里碧9所乡镇卫生院建设,总投资610万元,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2007年,唐兴镇卫生院投资123.98万元,完成门诊楼工程建设,该门诊楼层高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320.77平方米,2007年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与2005年投资360万元建设的住院楼融为一体,将彻底解决该院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全县从2005年开始,先后筹资700余万元完成了唐兴、里砦、南唐、南梁、西阎、中卫、桥上、王庄、隆化、浇底等10个卫生院的门诊、住院用房改扩建任务,彻底改变了乡镇卫生院房屋陈旧落后的面貌。
  2009年,利用国家拉动内需资金210万元,省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4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44万元,完成西阎卫生院住院用房改扩建工程,隆化中心卫生院住院用房及医疗垃圾废物处理工程和里碧中心卫生院住院用房及医疗垃圾废物处理工程。总建筑规模为2300平方米。到2009年底,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均已达标。
  办公自动化建设
  全县卫生系统各医疗卫生单位建立之初,办公设施十分简陋。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单位都还不具备单独办公场所,往往是几个科室合并办公,办公全部靠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低。到了70年代,有的院所才开始有了电话、打印机等简单办公用具。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单位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办公场所,办公条件随之得到进一步改善,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为适应防病治病、农村医疗保健、医学科研交流、统计信息的需要,各单位抢抓机遇、争先发展、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都先后购置配备了先进的办公设施,逐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西阎中心卫生院经过2000年至2001年一年多艰苦奋斗,办公区、门诊部、住院部相继落成,投资65万元建成了一座花园式现代化医院。新建成的办公区集院长办公室、资料室、信息室、会议室为一体,室内各种设施先进、功能齐全、配有多媒体电脑、传真机、打印机、极大地改善了医院办公条件。县医院1998年投资1.2万元,安装了150部程控电话交换机。2002年和县电信公司协商投资安装了280部外线电话,使所有病房都有外线电话,为患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003年至2005年,投资20多万元,购回40部电脑,对院内区域网络的DOS平台系统整体升级,在院科两级实现电脑化,在院内实现联网。需要了解情况,查询资料,可随时浏览,并能够实行网上会诊,发电子邮件。投资62万多元,购置207台空调,为所有病房,重要办公房间都安装了空调。投资15万元为各职能科室、部分医技科室购置打印机15台、柯尼卡复印机2台、三洋传真机2台、显示器2台、收费系统1套、财务管理系统1套。还投资10多万元,从河南三门峡市等知名厂家订做了会议桌、老板桌、办公桌、老板椅、靠背椅、办公椅等,为全院医务人员和广大就诊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医疗康复环境。会议室、活动室、娱乐室也根据实际需要,分别配备电脑、电视、灯光音响、卡拉OK、灯光、投影仪、摄像机、数码相机及各种文体器材等。2005年以后,在创建“二甲医院”过程中,信息工作还开发了计算机医疗统计软件,实现计算机联网、建立远程会诊网络,实现了信息网络化管理。2007年,投资34.7万元新建了收费大厅, 当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收费大厅一层设置住院收费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保结算处,为病人治疗、结算提供了便利。二层设置图书室、本院职工和住院病人休闲时可到这里浏览各种书籍,吸取精神营养。县中医院2003年起建了存车棚、凉亭、花池、硬化了地面,更新了全院用电线路,安装了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装备了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开通了“999”急救电话。2004年,装备了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起了职工患者健身乐园。2005年,为所有病房及部分科室配齐了空调。2007年,在全院安装摄像监控等技防设施,购置多媒体教学设施等。2009年,为农合办、人事科、财务科、病案室、药剂科等配置电脑、打印机。对500MAX机房进行装修并配备空调和办公设施。县卫生局机关、县疾病防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爱卫办、健教所、县卫校及各乡镇卫生院等也都先后装备了电脑、复印机、计算机、摄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知识出处

翼城卫生志

《翼城卫生志》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全面系统记述翼城卫生事业的 历史与现状,力求内容真实、全面。本志通贯古今,详今略古,上溯事物发端,下至2010年12月底。彩页不受下 限时间限制。 记述以类记事,以时为序,横排竖写。按章、节、目设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首设概述,未设大事记,志为全书 主体,分门别类记述全县卫生情况,图表照片穿插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翼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