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创建卫生县城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翼城卫生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7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创建卫生县城活动
分类号: R132
页数: 9
页码: 140-148
摘要: 1952年,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主任,成员由政府职能部门和主要企事业单位领导组成,日常事务由卫生主管部门办理。
关键词: 劳动卫生 卫生组织

内容

1952年,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主任,成员由政府职能部门和主要企事业单位领导组成,日常事务由卫生主管部门办理。当年开展了以“四净五灭”(人、家、院、街净,灭蚊、灭蝇、灭臭虫、灭麻雀、灭老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4年,为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先后在城内、隆化、北撤、尧都、南梁等物资交流大会上举办小型卫生知识展览15场次,参观人员达24438人次。并组织爱国卫生下乡宣传活动,通过放映幻灯、话剧、快板、短剧等形式,观看群众3323人次。1956年,全县开展了以积肥增产为中心的冬季爱国卫生运动,利用黑板报、广播筒等形式,会前会后雨天,广泛进行宣传,共积肥801766车,涌现出范村、北续、安家垣、东石桥等20余个模范村。并做到了“四勤”、“五好”、“四多”、“三少”,“四勤”即社干村干督促检查勤、社员群众卫生打扫勤、衣服被褥洗晒勤、红旗竞赛评比勤,“五好”即井台加盖专人管理好、大街小巷维修好、厨房防蝇防尘设备好、厕所规划修整好、新法接生推广好,“四多”即积极分子出现多、消灭“四害”成绩多、清除垃圾积肥多、秋后粮食打的多三少”即蚊子苍蝇飞的少、院内街道垃圾少、群众疾病得的少。广大群众反映说:“搞卫生没有影响了生产,秋后粮食增了产。1959年11月,国家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曾到本县视察工作,对农村卫生宣传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评价。
  1963年和1964年,开展以“学稷山,赶太阳”为中心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县15个公社确定15个重点村,256个生产大队,1536个重点户,在抓好重点的同时,首先对全县425名医务人员和2100名保健员和接生员进行业务培训,深入到重点村户进行技术指导,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工作,先后10次组织1500余人到稷山参观学习。全县掀起了学习上涧、天马、屋山、安家垣卫生先进村和东关计划生育先进的高潮,形成了一个外学稷山赶太阳直追东四义,内学天马赶上涧超过安家垣,户学太昌赶范恭超过王日升的比学超的浓厚氛围(太昌是天马村卫生最差户后变为卫生模范户,范恭是天马的10个子女卫生最差户,后变为卫生模范户。王日升是天马村三代光棍户卫生最差,后变为卫生模范户)。通过比、学、赶、帮,全县214个卫生落后村有64个摆脱了落后面貌,南丁、木坪等5个村赶上一类村,204个二类村中有51个村赶上了一类村,一类村有102个增加到158个,还涌现出了5个卫生红旗村、15个示范点、64个卫生重点村、42个模范单位和525个卫生模范户。“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爱国卫生重新开展起来,农村有53个大队、县城有12个单位清除了垃圾、粪便、污水,改良了住宅、街院、水井、畜圈、厕所、环境、污水沟等。1982年和1983年3月,开始以治理脏、乱、差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4月开展了城镇以绿化、美化、香化、净化为中心,农村以“两管五改”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县岀动38万人次整修街道450条,清理各种垃圾29万吨,修建花池花坛5100个,栽种各种风景树102万株。1983年夺得全省卫生流动红旗。1984年,根据中央、省地爱卫部门要求,本县开展了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与环境质量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从建设高标准卫生文明县城出发,紧紧抓住影响城镇人民生活与健康的主要问题,将爱国卫生引向深入。并提出了“立足改革想新的、狠下工夫抓难的、排除阻力碰硬的、持之以恒干实的”口号。县委县政府充实了县爱卫会班子,和城镇爱卫办公室人员及城建局绿化队(办公地址设在城关卫生院),提出了建设“月季花城”实施方案,重点美化了红旗街。修建花池140个,栽月季花10000余株,培植盆景1000余盆,发动居民购置盆花10000余盆,基本上达到冬有松柏长青,春有鲜花盛开,院内有树木成荫,室有花草繁茂。县城街道硬化达到14970m3,其中水泥硬化面4100m2,砖砌面8370㎡ 石灰炉渣面2500㎡。交电公司投资18900元,林业局投资6000元,硬化了全部庭院。采取公办民助,财政拿一点,城建局投一点,单位拿一点的办法集资51834元,修疏下水道1200米,坚持门前三包制,划分173个清扫地段,实行日扫日清。1985年,开展坚持从治“脏”入手以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提高卫生标准,建设“卫生红旗县城”的爱国卫生运动,更新树木花草,将红旗街原多年老化桐树全部更换成531棵松树和棵塔柏、321棵櫻花、200棵紫薇,补栽月季花12000株,冬青7000株,增设花盆3500余盆,更新花池花栏130余个。喷刷晋韩路、翼浮路、红旗街、兴华路所有墙壁11000扩建500余米翼南路,更新20多个临街门店牌匾,美化了所有宣传橱窗,制作3幅巨型壁画。新增80个果皮箱,涌现出36个公园化机关单位。1986年,县城公园化机关单位有1985年的36个增加到80个,新彩门花墙685米,凉亭2个,花池44个,绘制壁画6幅,购盆花321盆,硬化路面980㎡,假山32个。乡镇卫生工作达到五有,即有爱卫组织、有卫生工作责任制、有卫生公约、有爱卫制度、有爱卫计划,年底各乡镇共建花池256个,卫生宣传壁画8幅,凉亭3个,60%乡镇路旁有树,院内有花,80%乡镇净化坚持正常。20个乡镇直单位院内主街进行了硬化。北撤、南梁两乡镇曾在爱国卫生流动红旗竞赛中夺得了红旗。县城卫生夺得“省卫生红旗县城四连冠,1987年,开展以爱国卫生由县城转入乡镇农村。在全县16个乡镇和295个村开展了争创卫生文明村镇活动,使全县农村卫生发生了三大变化,环境卫生质量由单纯的净化向香化、美化发展;“两管五改”由一般的管水管粪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卫生文明村由点向面发展。共建成17个高标准村和92个卫生村。全县基本形成“晋韩路旁连成线、辛安全乡红一圈、中卫南梁形成片”的局面。3月下旬全区农村卫生现场会在翼城召开,县城夺得“省卫生红旗五连冠”,农村卫生名列全区第一名。1988年,建设高标准卫生红旗县城,公园式机关企事业单位标准提高到83%,县政府批准成立环境美化专业队。投资40万元在兴华路栽垂柳120株,红旗街栽山楂树300株,对原有的65个花池进行整修刷新,新建花池48个,新购置街头果皮箱30个。投资108万元完成红旗街西段和翼南路的建设任务以及红旗街东段的路面硬化,硬化16200m2。
  1989年省地爱卫会分别授予我县“卫生红旗县城”。1990年,县城卫生经地区爱卫会验收达“二级达标”,在第二个爱国卫生活动月中,全省排队名列第三。全县有16个村被省爱卫会授予“文明卫生村”称号,县爱卫办被授予“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称号。1989、1990、1991年连续三年夺得省爱国卫生活动月流动奖杯。年底绿化队管理人员由原来4人增加到10人。1991年,县城绿化新建花池23个,栽冬青5万株,县城绿化覆盖率达1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4.2%,万元产值废气渣、固体废物排放量比1988年分别减少5%、7.5%、11.2%,县城粉刷墙壁15000m2绘制大型卫生宣传壁画382幅,更新广告牌12幅。在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县五大班子领导参加义务劳动清扫垃圾37人次,设置交通岗,理顺农贸市场卫生管理制度和环卫工人工资关系,出动清扫人数达21万人次,出动机动车辆620车次,清理垃圾7000m3,临汾地区授予本县为“卫生红旗县”在省爱卫会达标竞赛中被评为“二级达标县”。1992年,在县城开展“改善环境,爱我翼城“、在农村开展“农村卫生达标”活动。经地区爱卫会检查验收,县城119个单位,建成公园式单位12个,一类单位50个,二类单位58个,三类单位5个,投资2万元建成街心花园一个,栽冬青4000株,各种花木7495株,投资23万元安装112盏新路灯,连续6年达“地区一级标准”和省“卫生红旗县城”农村卫生15个乡镇和15个示范村全部达到地区标准。1992、1993、1994蝉联三年又夺取省、地爱卫月流动红旗,1995年爱卫月又夺取全区县级第一名。1993至1997年,先后投资17.9万元,开通绛源路,疏通排洪沟,硬化兴华路,购置垃圾清运车等10余项公共设施。连续5年全区排队第一。1997年地委行署授予本县为“爱国卫生先进县”铜匾一块。城关、西阎两乡镇获省卫生先进单位,里砦、南梁两乡镇获地区卫生先进单位光荣称号。1994年至1999年蝉联6年获省爱卫 “卫生县城”。
  2003年,在开展防“非典”治理工作中,县委、县政府成立防治领导组,制定防治实施方案,各乡镇村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层层签订责任,全县出动卫生清洁人数达25万人次,出动机动车辆1500车次,清理垃圾15万立方,粉刷墙壁30万米。成立消毒队290个,人数800余个,发放消毒液15万瓶,一日一消毒,城镇洒水车,早午两次洒水降尘,保持清洁、对防治工作起到良好效果,先后涌现出5个省级卫生文明单位和15个省级卫生文明村。
  2006年,围绕第十八个爱国卫生月活动,在县城和10个乡镇所在地及公路沿线开展了以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城乡交通秩序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整治活动,整个整治活动分宣传发动,突岀整治,检查验收,查漏补缺,总结评比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确定活动重点,做到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各职能部门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和职能特点,各尽其职,密切合作,统一指挥,电视报社等新闻媒体实施跟踪报道,跟踪监督,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全县上下掀起了爱国卫生活动热潮,一个月时间,全县各行各业共出动干部群众9000余人次, 动用大小车辆600余台次,清理公路城区、河道、乡村积存垃圾70000余立方,清理“牛皮癣”广告400余条,拆除临时建筑破旧危房480平米,清理大街书亭,话亭路牌51处,使城乡面貌和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大为改观。
  2007年开展以“建设山西省经济强县”和“山西省发展环境最优县”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丰富和深化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创新和完善爱国卫生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翼城县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翼城县城市环境卫生强制性处罚规定》、《翼城县城市市容市貌管理办法》、《翼城县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细则》、《翼城县车辆清洁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县城主要街道、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立垃圾站,果皮箱、水冲厕所等环卫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公厕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垃圾实行早晚2次清扫保洁和上门收集制度,定时定点收集,日产日清。并实行无公害化处理填埋。在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县委、县政府五大班子领导带头上街清扫,全县共出动9万人次,清除垃圾43500余立方,清理“小广告”8000余条,取缔“店外店”、“马路市场”、“马路工厂”。加强绿化,达到一街一景,人均绿地面积3.5㎡,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大力实施“四化四改”工程,努力改变村容村貌,推动卫生村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修建油(水泥)路1300公里,在村庄绿化上实行通道绿化,园林村镇建设。投资2000万元,完成义务植树及四旁绿化植树120万株,荒山造林2.9万亩,交通沿线绿化2000亩,农田林网化15000亩,园林绿化村18个,通道绿化633公里,环城绿化10公里,机关、学校、厂矿企业绿化单位90个。在电业局帮助下,全县15个行政村实现了路灯亮化标准。
  2008年,围绕在“十一五”期间把本县建成山西省经济强县和“文明富裕、和谐平安、环境宜人”新翼城的这一总体目标,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的要求,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作领导组,对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清洁工程进行科学定位,制定出台了《翼城县创建最佳宜居城市和最佳人居地的实施意见》,在巩固省级文明和谐县城和省级卫生县城的成果基础上,利用3年时间把本县创建成省级最佳宜居城市和最佳人居地,2009年以前,达到管理创优型和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标准,2010年以前达到功能完善型和资源节约型宜居城市标准。通过三年努力,把县城打造成省级综合类宜居城市,创建省级最佳人居地标准,即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支撑,达到“五有四无”标准(五有即:户有垃圾桶、巷有垃圾箱、街有垃圾池、区有垃圾运送车、村有垃圾场,四无即房前屋后无垃圾、巷道两侧无污水横流、街面无乱堆乱放、主要街道无乱搭乱建)。完善环境卫生设施,有一支专业环卫保洁队伍(镇有保洁队村有保洁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制度,有一套考核奖惩制度。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为总指挥的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总指挥部,县城以五街四路为重点,确定九个分指挥部,10个乡镇确定10个分指挥部,分指挥长全部由四大班子领导成员担任,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协调单位,牵头人全是单位一把手,设立了办公室,宣传组、督查组,县长同各分指挥长,牵头单位、协调单位、各乡镇政府签订责任状,乡镇长同村委、村委会同保洁员签订了责任书。投资近亿元先后完成八一公园、九龙公园、唐尧大道、生活垃圾处理等11项重点市政工程,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全县上下开展了一场最大规模的创建省级最佳宜居城市和最佳宜居地活动。
  2009年,全县以城乡环境清洁工程为载体,建设环境宜人新翼城。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建设,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扎实推进清洁翼城建设,做好五个保障,即:一是组织保障,各乡镇普遍实行了乡镇领导包片,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三包”责任制,二是队伍保障,全县共建成清洁队伍300支,人员达2200余人。三是投入保障,按照省、市要求,采取企业赞助,社会捐助,财政补助,集体资助,农民自助的五助办法,共筹资金达1500万元,全县购置垃圾清运专车280辆,建垃圾池2200余个,建垃圾填埋处理场地334处。四是待遇保障,县城清洁工工资纳入财政开支,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乡镇清洁员工资纳入乡镇财政,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五是奖惩保障,政府组织人大政协由纪委牵头,卫生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定期督查通报。当年投资近5亿元,启动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14项市政建设工程,结合爱国卫生活动月,全县共清运垃圾373m3,拆除残垣断壁、临时建筑2200余处,粉刷墙面86平方米,粉刷树木600万株,清理陈旧装饰物3200处,清理非法小广告30000余条。经过集中整治县城环境实现了净化、美化,新增绿地面积4765m2,整修乡村道路500公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全部实行亮化。农田林网1100。亩,荒山造林1300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39.2%。全县共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02户,监督率达95%。宾馆、理发店、公共浴室、车站等从业人员962人,有效卫生许可证达100%,从业人员体检率和持证上岗率达85%以上,五病调离率达100%。全县在爱国卫生双佳创建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城乡卫生环境日臻向善。
  表5-2县城卫生清洁清运情况一览表
  表5—3县城街道绿化一览表表5-4县城公园绿化一览表
  附:
  县城街道绿地分布情况
  寿城桥三角绿地:建于1995年,面积865平方米,呈三角分布,中间建造不锈钢雕塑,栽植雪松、法桐、龙爪槐、红叶李、蜀衿、白皮松、百日红、高秆冬青球、金叶女贞、红叶小檗、豆瓣黄杨、月季、草坪、设有长廊和花架,栽植紫藤和凌霄。
  农业局三角绿地:面积525平方米,栽植有雪松、蜀松、油松、龙爪槐、日本樱花、红叶碧桃、红叶李、月季、冬青、金叶女贞、豆瓣黄杨、三叶草。
  农机厂公厕绿地:面积500平方米,修建有高标准水冲式公厕一座,绿地内有小型健身广场,配有健身器材,绿会栽植雪松、国槐、龙爪槐、蜀怜、冬青、金叶女贞、红叶小檗、三叶草。
  府前广场绿地:面积1500平方米,分东西两侧,呈对称式分布,栽植雪松、金叶女贞、白皮松、豆瓣黄杨、冬青龙柏球、月季、草坪。
  古槐绿地:面积120平方米,栽植油松、蜀怜、红叶碧桃、经樱、三叶草。
  解放路三角绿地:面积150平方米,载植法桐、雪松、云杉。
  南环路绿地:面积8700平方米,栽植法桐、雪松、杨树。
  绛源路坡地绿化:面积2300平方米,栽植雪松、法桐、银杏、红叶碧桃。
  红绿灯绿地:面积525平方米,绿地栽植大雪松、蜀松、油松、大叶女贞、红叶李、榆叶梅、金叶女贞、冬青、月季、草坪。

知识出处

翼城卫生志

《翼城卫生志》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全面系统记述翼城卫生事业的 历史与现状,力求内容真实、全面。本志通贯古今,详今略古,上溯事物发端,下至2010年12月底。彩页不受下 限时间限制。 记述以类记事,以时为序,横排竖写。按章、节、目设置。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体裁。首设概述,未设大事记,志为全书 主体,分门别类记述全县卫生情况,图表照片穿插其中。

阅读

相关地名

翼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