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是县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主管全县卫生行政工作,成立于1951年3月,1986年局党支部成立。60年来,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在卫生局历任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卫生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县中西医全面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更加健全,就医环境大大改善,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
局委会
1951年3月,县人民政府成立卫生科,主管全县卫生行政工作,卫生科有2人组成,同年11月王雨辰任科长。卫生科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开展疾病防疫、妇幼保健、地病防治工作。大力举办卫生事业,以县卫生院为基础,设立隆化、甘泉、南梁、郑庄、城关5个区卫生所。1952年9月,卫生科设副科长2人, 有工作人员2人。实行公费医疗制度,逐步设立城内、西张、浇底、老官庄、曹公、白壁、四望、郑比、中卫、樊店、李家垣、二曲、北撤13个联合诊所。组织群众开展以四净五灭(人净、家净、院净、街净、灭蚊、灭蝇、灭臭虫、灭麻雀、灭老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居民环境、消灭伤寒、霍乱等疾病的传染源。1955年,翼城县人民政府改为翼城县人民委员会,县卫生科遂为翼城县人民委员会卫生科。1956年,开展建站运动,逐步设置医院、'防疫站和妇幼站,全县有卫生院1个,区卫生所7个,联合诊所13个,农业社保健站19个,保健室44个,工矿保健站1个。1958年8月,初办防疫站。全县设燎原、卫星、大交、南樊、先锋、跃进、东风、星火、高潮9所公社医院。要求每个生产大队都建卫生所,提倡“一根针一把草”及“三土上马第一章机构沿革
第一节领导班子
卫生局是县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主管全县卫生行政工作,成立于1951年3月,1986年局党支部成立。60年来,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在卫生局历任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卫生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县中西医全面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更加健全,就医环境大大改善,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
局委会
1951年3月,县人民政府成立卫生科,主管全县卫生行政工作,卫生科有2人组成,同年11月王雨辰任科长。卫生科贯彻“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开展疾病防疫、妇幼保健、地病防治工作。大力举办卫生事业,以县卫生院为基础,设立隆化、甘泉、南梁、郑庄、城关5个区卫生所。1952年9月,卫生科设副科长2人, 有工作人员2人。实行公费医疗制度,逐步设立城内、西张、浇底、老官庄、曹公、白壁、四望、郑比、中卫、樊店、李家垣、二曲、北撤13个联合诊所。组织群众开展以四净五灭(人净、家净、院净、街净、灭蚊、灭蝇、灭臭虫、灭麻雀、灭老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居民环境、消灭伤寒、霍乱等疾病的传染源。1955年,翼城县人民政府改为翼城县人民委员会,县卫生科遂为翼城县人民委员会卫生科。1956年,开展建站运动,逐步设置医院、'防疫站和妇幼站,全县有卫生院1个,区卫生所7个,联合诊所13个,农业社保健站19个,保健室44个,工矿保健站1个。1958年8月,初办防疫站。全县设燎原、卫星、大交、南樊、先锋、跃进、东风、星火、高潮9所公社医院。要求每个生产大队都建卫生所,提倡“一根针一把草”及“三土上马(土医、土药、土法)、四自创业(自采、自制、自种、自用)”,逐步建立了一支农村基层卫生队伍。1959年6月,卫生科改设为卫生局,局长职务空缺,设副局长2名,由一名副局长主持工作,时有工作人员4名。同年,创办卫生学校,为本县培训卫生人员。1961年5月,卫生局有局长1名,干事3名,另有2名翼绛合并来翼的卫生干部回归绛县。1962年6月,卫生局与文教局合并为文教卫生局。文教卫生局下设卫生股,具体负责卫生工作。1963年4月,文教卫生局分离,设卫生局,有局长1人,干事3人。1965年,开展农村基层卫生组织普及工作,大队卫生所由原来的60个扩建成217个。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基本形成,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迅速得到改变。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卫生工作受到干扰和冲击,工作逐渐陷于瘫痪状态。1967年5月,卫生局撤销,卫生工作由文卫科教委员会下设的卫生股承担。1968年8月,文卫科教委员会撤销,卫生工作归“生产指挥组”下设的卫生办公室负责。1969年,全县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社员在合作医疗站治疗费用实行全免、半免、部分免和免四费(挂号费、诊断费、处置费和药品利润)。1970年,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得到加强,赤脚医生队伍得到发展,时有大队卫生所290个,赤脚医生发展到819人。1971年,计划生育工作归口卫生部门负责,响应“一个不少、两个正好”的号召,实施节育措施。1972年5月,成立城镇爱卫会,负责县城爱国卫生工作。10月3日,县革委对工作机构进行调整,各组所属的办公室逐步演变为局、委,县卫生局为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下设机构。1975年9月,在全国整顿的形势下,翼城县革委会撤销党政合一的“四大组”。卫生局成为翼城县革委会工作机构,设局长1人,副局长1人,有工作人员3名。1976年,认真贯彻落实“晚、稀、少”计划生育政策,对多胎生育开始实施限制措施。1979年,翼城县被评为“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县”。
1980年5月,翼城县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县人民政府,卫生局为县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名为翼城县卫生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同年正式组建妇幼保健站。从1980年起,各公社卫生院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开办专科,专科建设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1982年,成立药监所,对药品实行监督检验和检查,保障了群众用药安全;建立信息中心,强化信息管理,信息工作享誉全国,并接受了菲律宾卫生管理部门的考察。针对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合作医疗出现的新情况开展治理整顿,使濒临解体的大队卫生所得到巩固。1983年,翼城县被列为全国三分之一卫生重点县。1984年,计划生育职能划归新成立的县计划生育委员会。1984年12月,组建成立县中医院。1985年,卫生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翼城县获卫生部“全国计划免疫达标县”。1986年,翼城县被确定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1987年,成立翼城县卫生宣教站。1988年,在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农村开展创建甲级卫生所活动,并推行村民健康保险制度,本县被卫生部列为全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比较研究试点县。1989年,县卫生局设一室四股5个内设机构。即:办公室、人事股、计财股、医政股、防保股。1990年,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实施分级管理。时有机构22个,县直7个、乡镇卫生院16个。当年,本县被省卫生厅列为地方病防治试点县。1991年,县卫生局设副总会计师1名,为班子成员。继续深化改革,实行岗位目标综合管理。并成立红十字会,参与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救护和救助等工作。同年,翼城县为全省健康教育试点县。1992年,卫生法规监督执行队成立。90年代中后期,卫生局在等级医院创建、爱婴医院创建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绩。2001年8月,卫生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5人,纪检组长1人,副总会计师1人。
2002年2月,梁贵仁任卫生局局长后,局委会一班人精诚团结、克难攻坚、务实创新,实现了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始终带领全县医疗卫生工作者战斗在抗击“非典”最前沿,有效控制了疫情,被评为“山西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2004年,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对全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行改造。并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县医院、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10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一级甲等”卫生院水平。2006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问题,使乡镇卫生院走出低谷,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同年12月,组建卫生监督所,强化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等执法监督,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就医安全。2009年,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总额由2001年的1923万元达到8389万元,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业务收入由2001年的1200万元达到7000余万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921人。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为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了可靠保障。
2010年,卫生局履行疾病防治、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地方病防治、食品监督、药品监督、健教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10多种监督管理职能,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20余部法律法规。60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卫生局为保障全县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12月,卫生局在局长菅俊军带领下,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疾病防治、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地方病防治、食品监督、药品监督、健教宣传、安全稳定等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卫生工作新跨越。
表1—1历任分管卫生副县长(副主任)名表
表1—2历任卫生局局长(科长)名表
表1—3历任卫生局副局长(副科长)名表党总支
1953年6月至1966年5月,卫生局参加政府党组党的活动。1975年9月至1984年3月,卫生局机关党员属文教部党组管理。1986年,卫生局机关支部成立,郭长荣任书记,有党员5人。1987年,局党总支建立,总支书记由郭长荣担任。机关支部书记仍由郭长荣兼任。时局总支下辖6个支部,分别是局机关、县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站、药检所等支部。1991年1月,局总支班子换届,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4人。2002年5月,局总支书记岗位空缺。时下辖局机关、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卫校、县中医院6个支部,共有党员84人。卫生局总支成立后,紧紧围绕全县卫生工作,组织系统各支部在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开展了“三观教育”、“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锻炼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员素质,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表1—历任党总支(支部)书记名表
纪检组
2001年7月,卫生局纪检组成立,张文亮任纪检组长,在局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通过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增强机关干部反腐倡廉意识,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通过聘请行风监督员,开展行风评议,进一步加强了医疗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教育,改善了人民群众就医环境。通过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使这一新的制度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表1一5历任纪检组长名表
第二节职能股室
1979年,卫生局设一室三组。即:办公室、医疗组、人事组、财务组。1982年,设医疗卫生信息中心。1986年,设公费医疗管理办公室。1989年, 卫生局内设机构为一室四股:即办公室、医政股、人事股、防妇股、计财股。根据需要仍设卫生信息中心和公费医疗办公室。1992年,信息中心归入计财股。2002年进行机构合并,设一室二股。即:办公室、医政股、监督股。撤销公费医疗办公室。2009年4月,增设人事股、防妇股(兼地病办、防艾办)和计财股。
办公室1979年办公室成立,王志明任主任,负责制度拟定,文书起草,文件收发登记,上传下达,立案归档,会议安排、记录,人员接待,医疗器械管理以及协助人事组考勤。1991年,岗位职责进一步规范,具体是做好机关日常工作,起草文件,撰写典型材料、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上传下达,安排各种会议,接待各地来宾,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任务。2002年机构改革,增加人事、财务、统计职能。职责为负责全县卫生事业综合性政策调研,制定局机关各项工作制度,协调局机关政务工作,草拟综合性文稿报告,承办卫生信息,文书处理、档案、保密、保卫、接待和各种会议组织工作,组织开展卫生宣传工作,负责局机关行政后勤工作。负责全县世界银行卫生项目资金的协调、监督。负责全县卫生事业计划的拟定,综合平衡全县卫生事业经费的测算和分配并负责监督使用;负责拟定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统筹规划全县卫生资源配置;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全县医疗机构服务价格进行管理;负责全县卫生系统统计工作。负责卫生系统统计人员的培训、考核;负责卫生系统后勤服务的管理和指导;负责全县卫生系统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平衡及宏观管理;负责县处级干部及事业单位高级专家的保健工作;负责离休干部公费医疗管理工作。制定全县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卫生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负责局机关及下属各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并对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
表1-6办公室历任主任名表医政股
1979年,设医疗组,何更生任组长,负责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并及时总结有关经验材料;指导各级医院医疗工作,指导大队卫生所工作;协助医学会定期组织学术报告和技术讲座;具体安排医护人员的进修学习和业务技术考核工作。
1989年11月20日,医疗组更名为医政股。职责调整为:负责医政、药政、器械管理和文明单位建设工作,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加强治理整顿,完善个体行医管理,防止医疗事故发生,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组织人员培训,搞好医学会工作,完成临时性工作任务。2002年机构改革,职责职能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即:负责县级医疗单位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规划的审核;负责辖区内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及其他部门建立医疗机构执业资格的审核、审报和业务指导;负责非地方性、非传染性常见病、多发病的监测预防, 负责全县社会办医、个体行医的申报和管理;负责组织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的考试和注册;负责医院工作条例的实施,对医疗质量及业务建设进行监督和管理;负责管理医学会、红十字会并组织医学会对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和处理; 负责医院分级管理工作的规划、指导和考评;指导开展临床医学研究;对医学教育进行宏观管理,负责拟定师资、技术骨干和科技干部的进修培训计划;负责组织医学科研成果鉴定、评选、奖励和推广应用;负责县卫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卫生人力规划的拟定。负责全县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宏观管理;负责《山西省发展中医条例》的实施;负责县中医院发展规划的审核;负责中医医院工作条例的实施;负责对医疗质量和业务建设的宏观管理;拟定中医工作发展规划和中医药、中西医队伍的培训管理计划及实施;负责老中医以及中医古籍文献的管理,研究工作计划的拟定和措施落实。表1-7医政股历任股长名表
人事股
1979年,卫生局设人事组,由杨作桂任组长。具体办理卫生人员的调出、调入,以及退离休等工作;提出人员提拔、配备、使用意见;负责群众来信来访;管理全系统全民和集体职工档案,并具体承办调资、转正以及业务技术考核晋升等工作;负责考勤工作。1989年11月20日,人事组更名为人事股。职责是:做好干部、职工调动、办理退离休具体手续,承办工资审批,转正定级,职称晋升,岗位责任制考评,来信来访,职工档案管理,完成局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2002年,人事股在机构改革中并入办公室。2009年,再次分设人事股。职责是拟定全县卫生人力发展规划和政策并指导实施;负责机关及下属单位的人事劳资、机构编制及卫生技术人员资格的管理工作;负责专业技术的评聘工作;负责管理卫生系统干部培训、考核、奖惩工作;承担组织指导卫生方面的政府与民间的多双边合作交流和卫生援外工作;组织协调本县与其他组织在医学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指导下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负责机关及所属单位的妇女及计划生育工作。
表1—8人事股历任股长名表第一章机构沿革
17
监督股
2002年6月,县卫生局设卫生监督股,纪检组长张文亮兼任股长。其职 责是负责卫生行政复议和对卫生执法的监督;按有关规定监督管理医疗仪器、 放射、环境和学校卫生,负责传染病防治;负责职业卫生监督(包括矿山卫 生监督);负责卫生许可认证工作。负责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性疾病和高血 压、心脏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公共卫生相关疾病防治工作规划和防 治方案的拟定及组织实施;负责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监测及疫情 统计工作的宏观管理;负责拟定计划免疫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疾病控制 的器械装备,宣传器材的计划编制和管理;负责全县农村卫生工作和初级卫 生保健的规划,技术指导与管理;负责县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负责拟定全县 妇幼卫生和提高卫生人口素质工作的发展规划、措施;监督母婴保健专项技术 的实施;负责妇女儿童疾病的监测、防治;统筹协调健康教育工作。
监督股历任殷长名表
防妇股
1989年11月20日,县卫生局设立防保股,李锐任股长。职责为负责预 防保健工作和卫生宣教工作,承担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的各项日常工作,积极 推行村民健康保险,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临时性工作任务。2002年4 月,防保股并入办公室。2009年4月,防保股单设并更名为防妇股。防妇股 的职责是拟定全县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免疫规划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 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 生和疫情的蔓延;承担发布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工作,承办地方病预防控 制相关工作;承担爱国卫生防治艾滋病的相关工作。拟定妇幼卫生、健康教育 的政策,规划、规范并组织实施;拟定妇幼卫生技术标准,对妇幼保健实施监 督管理,牵头组织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与先天残疾工作。表1—10防妇股历任股长名表
计财股
1979年,卫生局成立财务组,由蒋东岳任组长。负责搞好本系统财务工作;公费医疗和药政工作;编制会计报表,定期培训财会人员。1989年11月20日,财务组更名为计财股。职责是负责财务管理和统计工作,加强资金筹集,合理使用经费,确保卫生事业发展;负责全县实报实销人员的医疗经费和各单位的包干医疗经费,掌握标准,合理报销。2002年,计财股并入办公室管理。2009年,卫生局恢复计财股,职责是拟定卫生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统筹规划与协调卫生资源配置,管理大型医用装备的配置;提出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等政策的建议; 组织拟定全县卫生装备管理办法和标准;拟定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相关规范; 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所属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负责卫生系统的统计工作。
表1—11计财股历任股长名表
医疗卫生信息中心
1982年,县医疗卫生信息中心成立,周英杰任专职统计员,办公地址设在卫生局,有办公室一间,工作人员1名。负责卫生系统医疗卫生信息上报, 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
1983年,信息中心在县防疫站办公,有办公室5间,配有档案信息资料柜及全套电子显示展板,制定了 “统计编报制度”,设计了20余种卫生统计定期报表。卫生统计工作基本上达到资料档案化、报表台账化、指标图表化、制度系列化、信息网络化。1984年到1989年,全区卫生系统年报会审中连续6年排队第一,被省卫生厅命名为“卫生统计信息先进集体”。期间,全国有16个省(市)卫生部门的50多个兄弟单位来本县参观。还接待了菲律宾卫生管理部门的考察。1992年,卫生统计信息工作归卫生局计财股管理。
表1—12医疗卫生信息中心历任负责人名表
公费医疗办公室
1951年,翼城县基金委员会委托县卫生科管理公费医疗经费。卫生科由财会人员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及时拨付有关人员公费医疗费用。1954年2月,建立公费医疗分类账目,加强了财务管理。1958年4月,承担下放干部公费医疗管理。7月,按县人委规定,在乡乡干、教员、下放退休干部(集体劳动的)、荣军的公费医疗门诊费全部交由乡人民委员会掌握使用。1963年,制定关于干部职工公费医疗经费与药品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范围。1965年6月,实行就诊证管理,凭证就医。1974年9月,实行公费医疗门诊包干制度。1982年1月,制定关于试行公费医疗包干管理办法,实行“限额包干、按季控制、节余留用”的办法。1986年,县卫生局设公费医疗办公室,段志强任负责人,具体承办公费医疗管理工作。1月,执行翼城县《关于改进公费医疗经费管理办法的意见》。具体办法是:老红军,特等、一等残废军人,离休干部实行实报实销;二等乙级以上残废军人每人每年90元;退休干部、中级以上知识分子每人每年60元;其他干部、职工每人每年30元。财政定额划拨卫生局,卫生局根据每年支出经费情况调节使用。1991年,执行翼城县《关于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补充意见》,实行管理、监督、奖惩相结合的管理办法。2002年6月,离休干部、残废军人医疗费归县医院管理,在职及退休人员的医疗费归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卫生局从此不再承担公费医疗管理。
表1-13公费医疗办公室历任负责人名表
第三节基层站所
卫生局下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城镇爱卫会等10个基层机构。疾控中心负责全县预防接种、计划免疫、传染病的管理、传染病的普查等工作;妇幼保健院主要开展医疗、保健、咨询、住院、功能检查等服务项目,为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医疗保健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负责农村合作医疗的日常工作,审查合作医疗预决算,审核与支付农民的合作医疗费用;城镇爱卫会主要负责县城爱国卫生工作;健康教育所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健教规划、培训健教人员、普及健教知识;药检所承担药品监督检验和监督检查工作;卫生执法大队承担食品、公共场所、化妆品、饮用水、药品等监督管理和个体行医管理,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负责对各企业、个体经营者《卫生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社会办医许可证》、《集体办医许可证》、《个体医开业许可证》的审批核发工作;红十字会依法开展募捐、组织无偿献血、参与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救护和救助工作;卫生监督所承担全县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工作。县卫校主要任务是培训本县卫生人员,并开展医学科学研究。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52年,县卫生院(县人民医院)设防疫股,负责全县的疾病预防,为翼城县卫生防疫站前身。1958年8月,原城关卫生所与县卫生院防疫股和妇幼保健股合署办公,成立翼城县卫生防疫站。站址在县医院内,张国翠任单位负责人,时有工作人员14名,设防疫、卫生两股室,担负全县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卫生宣传等工作。同年11月,随人民公社化防疫站并入县人民医院。
1963年6月,又分设防疫站,站址在北关解放街东南处(原粮食交易所院内),有工作人员11名,房屋19间,设卫生组、防疫组、妇幼组,工作范围为预防接种、计划免疫、传染病的管理和普查、计划生育、妇幼卫生等工作。在农村主要开展“两管五改”,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本县卫生防疫工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卫生工作先进县”,1965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卫生宣传教育模范奖”。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县防疫站再次与县医院合并。
1976年3月,县防疫站又一次得到恢复。站址在县医院内,人员编制14人。下设防疫组、妇幼组,主要业务为儿童基础免疫、传染病的管理以及以 “两管五改”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1978年6月,由上级拨款在县城晋韩路 (现翔翼东街)兴建站房28间,人员编制扩大到30人,站内设行政办、卫生、防疫、检验、妇幼五科室,开展了工业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和一般检验项目。1979年,防疫站党支部成立,加强了党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领导,当年获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奖。1980年,临汾地区授予“防疫工作先进县”称号。1981年获全省“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1983年,获全省“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和“全省文明卫生先进单位”。1984年,获“全省卫生防疫先进集体”。1985年,获“全国计划免疫达标县”。并进入全省“文明防疫站”行列。1986年,有干部职工43人,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0万元,房屋45间,配备了冷链装置,实行了计免“双月免”。1988年7月,防疫站实行站长承包责任制。同年12月,跨入全国文明单位行列。1991年,由承包制转为上级任命管理阶段。1993年,筹集资金3万余元,兴建商品房8间。1994年,全面推行综合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1995年防疫站有工作人员64名,其中副高技术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13人,初级技术职称39人,设六科一室,即:卫生科、防疫科、门诊科、学劳科、检验科、财总科、办公室。同年,水质监测工作受到省卫生厅的表彰,食品卫生工作受到省卫生厅的通报表扬,被地区行署评为“地方病普查先进集体”。1996年档案管理工作跨入省部级先进行列,省档案局颁发了相应的证书;检定测试能力及其可靠性顺利通过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儿童计划免疫以乡为单位第三个85%目标顺利实现;地方病防治和地方病控制工作顺利通过地区组织的达标验收;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在全省名列第二。同年12月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县级二等卫生防疫站”的审评验收,国家卫生部颁发了 “县级二等卫生防疫站”的铜匾。1997年被临汾地委、行署授予“防疫防病先进单位”。经多方努力,1998年2月,县防疫站业务楼由地区计委列项上报省计委,学校卫生工作被省卫生厅评为先进单位,防疫工作跨入全区先进行列。1999年11月防疫站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县级二等卫生防疫站”复审评。被省卫生厅评为“食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被市地病办评为“市地方病1997年一2000年先进集体”。2001年防疫站有干部职工8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管医师18人,初级职称48人,全站工作用房占地面积3420平方米,工作用房建筑面积为1688平方米,全站设六科二办,即:监督科(三个执行科)、疾控科、学劳科、检验科、门诊科、财总科、行政办、质控办。先后投资购置了卫生监督车、冷链运输车、心电图机、摄像机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仪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净增22万元。
2003年,防疫站变更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年争取上级资金180余万元,新建了1700多平方米办公大楼,彻底改变了办公用房紧张的状况,面貌焕然一新。2004年到2009年,筹集资金10余万元,对办公场所进行了硬化美化;向上级争取下拨X光机1台,大型检验设备10余台,防疫车辆1部,修建大型冷藏冰库一座,大大提升了本县防疫水平;筹资10万元,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用品,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本县疫情上报及时准确,名列全省前茅。儿童计划免疫、结核病、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多次受到省、市疾控中心表彰,综合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县委、县政府颁发的综合奖。
2010年,疾控中心内设传染病防控、性病艾滋病防控、结核病防控、地方病防控、免疫规划、门诊科、办公室、财务科等9个科室。共有职工6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中级专业人员17人、初级专业人员28人,担负着全县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信息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职能。
表1—1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任主任名表妇幼保健院
1952年以前,妇幼保健工作由县卫生院(县医院)妇产科分管。1952年,县卫生院设立妇幼保健股,开始宣传新法接生,逐步开展妇幼卫生工作。1958年,各公社卫生院设妇幼保健组,队队有妇产室,村村有接生员。1963年,妇幼保健工作归县卫生防疫站管理,设妇幼保健组,主要任务是抓普及新法接生,宣传妇女劳动保护和计划生育。1968年6月,妇幼保健工作又并入县医院,设防疫妇幼组。1977年,县卫生防疫站设妇幼保健科,编制5人。1980年县妇幼保健站建立,张佩芳任副站长(主持全面工作),编制13人, 有工作人员6人,临时占用防疫站4间办公用房。同年,由卫生局出资,在防疫站原址靠北新建13间砖木结构办公用房,人员增为15人。内设妇保科、儿保科和办公室,有门诊、化验、药房和观察床6张。器械有消毒器、吸引器、电冰箱、显微镜、诊断床、绝育器械、低频电疗器、光电比色机、电动离心机、试管架等。相应开展了以全县妇女两病普查普治,妇女“五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新法接生,加强基层三级保健网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工作。1981年10月因张佩芳病休,县卫生局派郭成华负责全面工作。
1984年,多方筹资新建门诊用房7间,并购置X光机、干燥箱、分析天平、多用产床、手摇手术床等仪器。专业人员增为28人,县妇幼站被评为省妇幼工作红旗单位。同年11月岀席全省卫生工作会议。1990年,妇幼站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名,固定资产8万余元,办公用房21间,设有儿保科、妇保科、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科、宣教科、后勤科、医疗科、办公室等六科一室。开展医疗、保健、咨询、住院、功能检查等服务项目,成立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医疗保健机构。1993年,集资40余万元,建成建筑面积达730m2的办公大楼,办公用房达到54间,面积1200㎡。1996年,县妇幼站通过省级“爱婴医院”评审,被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命名为“爱婴医院”。2004年,多方筹资20余万元,对全站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购置了救护车和B超、综合产床、胎心监护仪、妇科治疗仪、电子阴道镜、乳腺诊断治疗仪、心电图等医疗设备,设置了手术室。2005年4月,妇幼站改称翼城县妇幼保健院。2006年9月,争取国债投资项目60余万元,新建住院楼一座,总建筑面积达1380㎡。到2010年,妇幼院拥有干部职工42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26人。内设办公室、妇女保健科、信息统计科、生殖健康科、儿童保健科、健康教育科、妇产科、儿科、住院部等机构,成为集预防、保健、医疗于一体的综合妇幼保健机构。
表1-15妇幼保健院历任院长名表
翼城县卫生学校
翼城县卫生学校创办于1959年10月,当时名为红旗大学卫生班,有30名学生,负责人是陈德新。主要任务是培训本县卫生人员,并开展医学科学研究。1962年学校正式定名为翼城卫校,由县卫生局主管,附设于县医院,教学工作和经费均由县医院承担。每年从全县招收一个班,学员30人。教师由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医生兼任,开设课程有微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和药理等9科,学制3年,1963年停办一年,由翼城中学设为卫生班。1964年,又招收部分大队选送来的保健学员35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卫校办学工作基本停止。1974年至1976年,先后开办两期“赤脚医生”培训班,每期1年,第一期41人,第二期45人,此外还举办一期妇幼保健员训练班,学习期限半年,学员36名。后又停办。1978年,卫校招收了护理班,学员50名,学习时间2年。1980年,由卫生局出资在县医院建房8间。从1981年起,以卫生技术人员短期培训为主,每年都招收学员,先后办了医土、理疗、护土、医院管理、中药炮制、中医、妇幼、防疫等培训班。临汾地区卫生局曾委托代培护理专业学员50人,学制2年。课程均按全国中等专业卫生学校要求开设。学生毕业后由卫生局统一分配。该校先后为临汾卫校代培3届中等专业护理员,举办专业短期训练班10多期,培养医护骨干400余名。1987年7月,翼城卫校成为经省计委批准,地区卫生局备案、县卫生局直属的股级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学校面向全县招生,进行系统化教学,走长短结合的办学路子,学校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1988年,举办了为期一年的在职护理人员进修班,培训县医院、县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等单位50名护理员,同年卫校设中专班学制3年,连续招收9届学生,培养中专毕业医士1000余人。1994年,卫校获得世界银行卫生IV 项目投资140万元,在县城兴建1400m2教学大楼。1995年与山西职工医学院合作办学。卫校拥有固定教职员工15人,专职教师6人,外聘教师20余人,拥有教学设备及模型十台(套)件。开设专科函授专业有: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中西医结合高级护理、护理、药学。到2006年底,培训成人脱产中专学生1006人,中专函授教育480余人,乡村医生轮训860人(次),医学类专科学生148人。2007年,省教育厅对成人教育进行改革,翼城县卫校只能招收中、大专函授教育,2008年开始,与西安医药科技职业学校合作,举办大、中专药学专业学历证书班已三期,共招收学员85人,已毕业并安置就业60人至今。
表1-16翼城县卫生学校历任负责人名表
城镇爱卫会
1972年5月,翼城县城镇爱卫会成立,工作由赵承章负责,在县城建所办公,负责县城卫生工作。配有照相机、录音机等办公设备。1974年5月,城镇爱卫会办公场所改迁城关卫生院,工作人员增至3人,下辖清洁队,负责清扫县城3条大街22条小巷,其余由北关大队承担。同时,由县委办、财贸部、公安局、工商局、防疫站、北关大队等相关单位人员成立县城卫生协调组织,共同协作开展县城卫生工作。1975年,县城卫生工作设一面流动红旗,每半年开展一次争夺流动红旗竞赛,日常工作实行门前三包(包治安、包卫生、包绿化),并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由工作人员在各单位门上分别张贴城镇爱卫会设置的“讲究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甲、乙、丙3种不同卫生标笺,起到了表扬甲,鼓励乙、提高丙,批评达不到甲、乙、丙的目的。使县城卫生工作做到了大扫一、三、五,小扫天天有,逐渐形成了自觉的卫生习惯。
1980年,机关街巷建立了城管组织,划分了卫生责任区,制定了各项卫生制度,促使城镇爱国卫生工作有了新飞跃。是年,临汾地区在本县召开爱国卫生运动现场会,对本县城镇爱卫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1982、1983、1984年,县城爱国卫生连续3年获得“山西省卫生红旗县城”奖。1985年,县城环境卫生不仅做到净化、经常化。还美化了两条街,栽植了18000株月季花、321株松树,建花池160个,更新花栏杆1130米。1986年,临汾地委、行署授予赵承章“劳动模范”称号。是年,因工作需要,城镇爱卫办与县爱卫办合署办公,清洁队归城建部门。
表1-17城镇爱卫会历任负责人名表
药品检验所
翼城县药品检验所始建于1982年,李华成任所长,时有职工2人。承担药品监督检验和监督工作。1983年,租占县妇幼站房屋6间,购置了简单的办公用具。1985年,租占城关镇卫生院房屋1间。全所职工4人。1986年,办公用房增为2间,人员增至6人。1987年,所址搬迁到县药材公司,租占房屋4间,全所拥有职工8人。当年增置了检验配套的器材和各种检验仪器装备,选送2名人员分别到运城地区和临汾地区药检所培训学习。聘请教授、老药工对本所职工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开展了药品监督检验的一般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形成自上而下的药品管理体系。全县有药品监督人员80人,其中县药品监督员5人,乡镇药品检查员30人,片村药品报告员45人。同年2月,在第二次假劣药品查处中成绩显著,获省级联合表彰奖励。1988年,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工作中,受到国家卫生部表彰奖励。是年,被省卫生厅授予“文明药监所”荣誉称号。1989年,租赁县人民医院楼房6间,设置了办公室、检验组、监督组3个科室。全所有职工10人,其中有1名山西医学院药学专业大学生。同年,再次获省“文明药品检验所”称号。1990年,职工人数达11人,定期培训或到外地进修参加学习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54.9%。全所固定资产共计36880余元,其中百元以上的仪器有15件,总价值达26140余元。检验项目由原来的一项扩大到6项。当年,获县人民政府“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奖。1991年,贯彻实施药品管理法工作受省卫生厅表彰。2001年,办公所址搬迁至县物资公司大楼,占有办公室6间,拥有工作人员15名。2002年5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药检所撤销,职能归属县药检局。
表1-18药品检验所历任所长名表
健康教育所
1986年12月,翼城县卫生宣教站成立,同县防疫站宣教科为两套机构,一套人马。主要职能是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发病率、伤残率、死亡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1987年7月,卫生宣教站独立建制,办公场所设在县信息中心,时有工作人员3名。1989年,卫生宣教站为股级事业单位,杨润森任卫生宣教站站长。办公场所在县妇幼站,时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初级职称4名。站上配有照相机、放录机等宣教设备。199。年,翼城县被确定为全省健康教育试点县。1991年,卫生宣教站更名为健康教育所,乡镇村建立健全健教领导小组,乡镇卫生院有专职健教人员30人,村有健教人员401人。1992年,翼城县在初保达标评审中,健康教育在全省获第三名,中健所总结并推广了本县健康教育经验。1993年,开展“健康教育年”活动。是年,翼城县被评为省健康教育先进县,健康教育所被评为健康教育先进单位。1994年,根据国家4部委“关于开展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的要求,培训健康教育骨干482人,培训家庭保健员38413人,并对2000名农民、1000名中小学生进行口腔卫生普查。翌年,翼城县被山西省卫生厅评为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先进县,健康教育所被评为先进单位。2000年5月,中国“乙肝疫苗接种健康教育项目”在本县启动,6至10月,在5个贫困乡镇进行基线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2002年,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乙肝疫苗接种项目中标,争取项目资金4万元,试点乡镇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完成项目规划目标,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到2010年,县健康教育所有工作人员12人,其中,本科1人,大专5人,中专3人,高中2人,初中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7人,所内硬件设备进一步完善,现配有电脑、摄像机、放像机、心电图机、照相机等设备。承担全县健教规划制定、健教人员培训、健教宣传等工作任务。
表1-19健康教育所历任负责人名表
卫生监督所
198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后,县卫生局授权县防疫站组建卫生监督队伍执法。县防疫站设立卫生科,有卫生监督员6人,全部着新形式卫生监督服装上岗,承担全县的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化妆品卫生、饮用水等卫生监督工作。1992年10月,县卫生局组建卫生法规监督执行队,承担全县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药品管理监督和个体行医管理等卫生监督工作。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颁布实施,县卫生局由过去的授权变为委托县防疫站执法,县卫生防疫站卫生科扩大,分为卫生一科、二科,把全县区域分为两片实施卫生监督管理。2003年1月,县卫生防疫站组建卫生监督监察大队,共有22人组成,下设两队一科,即综合监督一队、综合监督二队和学校劳动卫生科。承担全县的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化妆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工业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等卫生监督工作。
2006年12月,翼城县卫生监督所成立,为县卫生局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编制为42人。由卫生局局长梁贵仁兼任所长。该所由县政府租赁办公场所,和县政府采购中心同楼办公,设五科一室,即综合卫生监督一科、综合卫生监督二科、医疗机构监督科、学校卫生监督科、职业卫生监督科、办公室。承担全县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工作。2007年元月31日,县卫生监督所举行揭牌仪式,市卫生局局长李玉琴、县长王天郞等四大班子领导参加揭牌仪式,全所32名卫生监督员集体宣誓上岗。同年,该所被临汾市卫生局授予全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卫生监督先进集体,被翼城县人民政府授予2007年度卫生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所党支部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卫生监督工作的领导。同年,获本县卫生系统完成目标责任制先进集体。
到2010年,全所有卫生行政执法人员35名。其中中级技术职称8人,初级技术职称15人。现有卫生监督车辆4辆、电脑12台、检验、检测等设备10台,固定资产达33.6万元。
表1—20卫生监督所历任所长名表
姓名任职年限籍贯备注
梁贵仁2006.12-2008.3南唐乡云唐村兼
张文亮2(X)8.3-唐兴镇陵下村兼
红十字会
1991年12月50,翼城县红十字会成立,为全额预算股级事业单位,时有工作人员2名,办公地址设在卫生局,何培良任秘书长。主要开展红十字会法规宣传、依法开展募捐、组织无偿献血、参与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救护和救助等工作。2002年2月,吸收会员60名,进行为期一周的法律、法规、业务培训,成立红十字医疗救护队,设立救灾、救助专用账户。2003年,举办十大系统行业急救知识培训班20期,参训人数达2000余人。
2005年5月8日,红十字会组织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内科、儿科、妇产科专家进行健康义诊活动,共为120名患者进行健康咨询和诊疗。弘扬了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精神。2006年5月8日,红十字会动员卫生系统全体职工在县府前广场无偿献血,共有200余人献血4万毫升,150余人献出造血干细胞。是年,县红十字会被市红十字会评为优秀集体。2007年5月8日,在“博爱一日捐”活动中,县四大班子领导,各行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踊跃捐献自己的一天工资,红十字会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和募捐。共收到捐款15575元。县红十字会被市红十字会评为先进集体。2008年,开展“情系灾区,奉献爱心”募捐活动,共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44052.6元,并及时全部汇往地震灾区。同年,募捐65122.26元,救助郑庄贫困户7户,共计7000元;白血病患者6名5万元;尿毒症1名3000元;再生障碍性贫血1名3000元;淋巴癌患者1名5000元;遭雷击困难户1名3000元。2009年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募捐111681元,被省文明办、省直工委、省红十字会评为优秀组织奖。
到2010年,红十字会拥有工作人员5名。玉树地震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全力投入“情系玉树,奉献爱心”募捐活动,共募得捐款8000余元,为灾区人民献上了一份博爱之心。
表1—21红十字会历任秘书长名表
姓名任职年限籍贯
何培良1991.12-1997河北省藁城
朱联合1997-2002.6王庄乡朱村
梁月萍(女)2002.6-王庄乡龙女村
卫生法规监督执行队
1992年10月,翼城县卫生法规监督执行队组建,为县卫生局领导下的常设性临时机构,办公地址设在县中医院,杨作桂任队长,时有卫生监督员7名。职责是依据各项卫生法规,对与各卫生法规相关的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进行监督、检查和实施行业管理;组织并实施对各相关企业的领导、职工及个体经营者进行业务培训及考核;按照卫生法规要求,对有违法违规行为者执行处罚;负责对各企业、个体经营者《卫生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社会办医许可证》、《集体办医许可证》、《个体医开业许可证》的审批核发工作。
1994年9月,该队不再承担食品、公共场所、化妆品、饮用水等卫生监督,工作重点是药品监管和个体行医管理工作。1999年5月,药品监管职能归药检所,个体医管理归卫生局医政股。卫生法规监督执行队自行撤销。
表1-22卫生法规监督执行队历任负责人名表
姓名1任职年限籍贯
杨作桂1992.10-1995.1唐兴镇陵下村
尚廷华1995.1-1999.5桥上镇大阳院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
2002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定。2003年,县卫生局抽调3人着手申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2004年,卫生系统抽调20余人深入乡村开展基线调查。
2005年,县委、县政府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20万元,启动资金8万元,先后在本县唐兴、里碧两个乡镇开始试点。同年9月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卫生局局长梁贵仁兼任,地址设在县卫生局,时有工作人员6名,购置了电脑等办公设备,承担制定县合作医疗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审查合作医疗预决算,及时审核与支付农民的合作医疗费用。监督公布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情况。当年里砦镇有30余人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补偿金达5万元。2006年,本县被省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领导组确定为年度试点县。1月20日,完成筹资工作。全县共有222382名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占全县总农业人口的88.26%,筹资额为1111.91万元,当年补偿577.35万元。同年,被省七部门联合授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
2007年7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更名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编制7名,办公用房5间。当年全县参加合作医疗的有236112人,占全县农民总人数的93.72%,筹资额为1290.22万元,当年补偿997.6万元。2008年,全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有241437人,筹资额为2157.67万元,当年补偿1825.84万元。2009年全县参加的有243515人,筹集资金2217.02万元,当年补偿2024.57万元。
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有主任1名,工作人员7名。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现代化等设备,提高了办事效率,保障了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表1-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历任负责人名表
姓名任职年限籍贯备注
梁贵仁2(X)5.9-2008.7南唐乡云唐村兼
杨文奎2008.7-南梁镇南史村第四节其他机构
根据卫生工作发展需要,县上在卫生局设置了爱卫办、地病办和初保办等工作机构。爱卫办主要承担翼城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开展以“四净五灭”、“两管五改”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地病办主要承担县地方病防治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开展地病普查普治、疫情监测、地病研究等工作;初保办主要承担县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具体指导、督促各成员单位初保工作,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向初保委汇报和反馈初保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动态。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1952年翼城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爱卫会主任由一名副县长兼任, 具体工作由卫生局(科)负责办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1959年11月,原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来本县视察爱国卫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70年代初,县卫生局设城镇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负责县城爱国卫生运动。1981年,翼城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成立,主任由卫生局局长郭长荣兼任,1982年有副主任1名,干事1名。主要负责管理城乡爱国卫生。1983年,县爱卫会获山西省爱卫会“卫生红旗”奖。1984年,爱卫办机构调整,有副主任2名,人员增加到5人,到1985年,连续获得山西省爱卫会“卫生红旗”奖。1986年,城镇爱卫办与县爱卫办合署办公,人员增至10人,当年,获山西省爱卫会“爱国卫生红旗县城”奖。1989年和1991年分别任命2名副主任,进一步增强了爱卫办领导力量,全面开展了卫生县城创建、爱国卫生活动月宣传、除害灭病、健康教育、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卫生村(镇)创建、卫生单位创建、改水、改厕和监督检查综合整治等工作。同期荣获省爱卫会“文明卫生单位”、“七五农村改水达标先进县”称号。1991年1月,杨兆泰任县爱卫办主任,1993年1月爱卫办工作由副主任马临源主持,自1991年开始在创建卫生县城和卫生县活动中,连续5年在全区排队第一,蝉联6年达地区一级达标标准,蝉联5年达省级“卫生县城”称号。灭鼠工作经1996年二次验收和1999年三次验收后均达到全国爱卫会灭鼠先进县无鼠害要求标准。本县在爱国卫生防疫防病大会战中,经省、地检查在全区名列前茅。
2002年,爱卫办归卫生局管理,主任由卫生局局长梁贵仁兼任。主要开展卫生宣传月,抗击非典,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工作。2008年,县爱卫办恢复成立,为正科级建制,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有工作人员4名,在县卫生局办公,负责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卫生县城创建、除“四害”以及改水改厕工作。当年,在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中获南片第一名。到2010年,争取国家投资近300万元,在全县推广双瓮漏斗式厕所7700座,有近100个村在改厕中获益。
表1—24爱卫办历任负责人名表
姓名任职年限籍贯备注
郭长荣1981-1991.1洪洞县兼
杨兆泰1991.1-1992.12南梁镇庄里村
马临源1993.1-2002.6王庄乡北丁村主持工作
梁贵仁2002.6-2008.7南唐乡云唐村兼
柴建成2008.7-王庄乡范村
地方病防治办公室
1967年,县地方病防治委员会以副县长吉怀橘任主任,卫生局局长张子铭,县医院院长周建民等13人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县防疫站抽出4人具体办理业务,每个地区医院(在集镇)以地办分会为基础设地区防治站4个,内有防疫医生与妇幼保健员具体办理业务,各公社文卫主任、防疫、妇幼保健人员组成防治小组。
1975年,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局长郭长荣兼任。主要开展地方病知识宣传,进行地方病普查,开展地方病防治等工作。1979年起,县政府拔出万余元专款对地方病进行研究和防治, 辛安卫生院建立氟骨病防治专科。1986年3月,组织普查全县水质和氟病。1988年,应用中药研制成“袪斑牙膏”。1990年,被卫生厅列为地方病防治试点县。
1995年,为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防疫站。通过上级拨款和多方集资,完成除氟改水工程13处,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1999年,地方病防治有效率达95%。2002年7月,县地方病办公室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县卫生局,地病工作由卫生局副局长负责。其间,组织了有关地方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进行了地病研究,组织疫(病)情监测,开展了地方病防治。2009年,县卫生局增设防妇股,挂靠办公室,地病工作由防妇股兼管。
表1—25地病办历任负责人名表
姓名任职年限籍贯
郭长荣1975-1984.3洪洞县
蒋东岳1984.4-1989.12河北省任邱县
靳怀晖1989.12-1994.9桥上镇尧望村
李文龙1994.9-2002.6唐兴镇北关村
张万隆2002.7-2007.12唐兴镇陵下村
柴建成2007.12-2008.8王庄乡范村
梁月萍(女)2008.8-2009.7王庄乡龙女村
李梅林(女)2009.7-隆化镇两坂村
初级卫生保健办公室
1986年,为落实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由县财政局、卫生局、公安局、城建局等有关部门领导任委员的初保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主任由卫生局局长郭长荣兼任,办公室有工作人员3名,具体承担全县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工作安排的起草;了解掌握相关单位工作情况和工作进度,进行具体指导督促;统计上报有关工作情况和报表;及时向县初保委领导汇报和反馈全县初保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动态; 组织安排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检查和有关会议等工作任务。1991年1月,县初保委员会进行了调整,主任由县长亲自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副县长和计委、经委及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仍设在卫生局、主任由卫生局局长兼任,时有工作人员5名。
1993年3月,省初保委检查评审组按照国家卫生部审评工作通知要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县初保13项指标和7项附加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终末审评。全县被国家卫生部、农业部等五部委评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是全国首批达标县之一。
表1-26初级卫生保健办公室历任负责人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