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图书馆
临沂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临沂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安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县电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68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安全管理
分类号:
F416.61
页数:
7
页码:
134-140
摘要:
1969年,县燃煤火力发电厂投产后,就注重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除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外,并抓了现场安全工作,制定了现场安全工作规程和设备安全运行规程。对锅炉、汽机、发电机等主要设备一年一大修,半年一小修,加强了设备安全管理,清除了设备缺陷和事故苗头,发电设备始终保持在一二类水平。
关键词:
电力安全
安全管理
内容
1969年,县燃煤火力发电厂投产后,就注重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除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外,并抓了现场安全工作,制定了现场安全工作规程和设备安全运行规程。对锅炉、汽机、发电机等主要设备一年一大修,半年一小修,加强了设备安全管理,清除了设备缺陷和事故苗头,发电设备始终保持在一二类水平。
1971年8月,发电厂发生了一起烧毁发电机事故,事故发生后,发电厂按规定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并在全厂开展了查设备、查安全思想、查事故苗头的三查活动,狠抓了安全工作。
1972年,发电厂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开展了安全生产问答、书面考试和反事故演习,从厂部到车间、班组配备兼职安全员,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1977年后,发电厂进一步加强发电安全管理工作,健全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开展了比、学、赶、帮、超技术练兵活动。并利用现场考试问答及反事故演习等多种形式,对全厂职工进行发电安全规程考核,幵展 “百日安全无事故”和“千日操作无差错”竞赛活动。
县燃煤火力发电厂从投产到停产十多年来,没有发生人身死亡和严重伤残事故,除1971年烧毁一台发电机外,未再发生其他大的设备事故。
二、供用电安全管理
(一)组织领导
1973年前,农村电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电工技术素质差。用电村群众不懂安全用电常识,农村触电事故时有发生。1973年4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向全县发了(73)36号文件,通报了多起农电事故。8月份,县农电所对农村电工进行了培训。1974年5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组织了以县农电所为主和社队干部、农村电工参加的全县第一次安全用电大检查。6月下发(74)23号文件,要求县、社、队三级都要建立管电组织。1975年5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组织了群众性的查思想、查制度、查设备、查组织领导的“三夏”期间农村安全用电大检查,同年电业管理局设1名兼职安全员,负责全县的安全供用电的宣传教育、检查总结等工作。
1980年7月,电业管理局成立安全用电委员会,各股、车间、农电站均设立了兼职安全员。同时在全局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并发放百日安全奖金。
1984年后,县政府组建了新的管电委员会,电力
公司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对各股、供电站、车间的兼职安全员也进行了调整公布。同年召幵全县农电工作会议时,要求各区和用电村重新建立管电组织。年底,县、区、村三级用电安全网已基本形成。1985年5月,县安全用电委员会主持召开全县“保护输电设施安全会议”,会后,全县18个区也分别召开安全用电工作会议。同年电力公司开展“千次操作无事故”和“安全生产一千天”竞赛活动。
多年来,县电力部门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坚持在研究、布置、检查、总结工作的同时,做到了研究、布置、检查、总结安全工作。从1983年开始,每年五、六月份对全局生产人员进行《电业安全规程》考核,提高了职工安全供电技术,电业事故率逐年下降,保证了安全供电。
(二)宣传教育
县农电所从发展农村用电开始,每发展一个用电大队(村),要召开群众大会,由农电所技术员向全村干部群众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和宣布安全用电规则。随着供用电事业的发展,其宣传教育形式也逐步多样
化、科学化。在新用电村放电影时,首先放安全用电幻灯片,国家拍制了安全用电科教片后,在新用电村送电前,首先放映安全用电影片。电力部门并经常不定期通过广播站向全县进行安全用电常识宣传教育,并与中、小学校密切配合,给学生上安全用电常识课。电业局在每年的七、八、九月份事故高峰季节,组织宣传车,在县城集市日和乡村集市日向广大群众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并以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和设备、财产损失事故的实例,向群众宣传。在集镇、街道、工厂、农村、学校张贴安全用电规则、安全用电宣传画。并充分利用安全用电影片宣传面广、群众愿意看的特点,在城镇电影院组织专场或加演,在农村轮流放映。电业局多次印刷了水利电力部颁发的《农村安全用电须知》、《农村安全用电管理条例》,发到全县各用电村及高压线路沿途村庄。使安全用电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安全设备
沂水电业初建时期,由于电力建设器材不足及资金困难,有部分线路系木电杆及8号铁丝、破胶线等
不合格导线,严重影响着供用电的安全。从1973年开始,农电所就逐步対不合格线路进行整修改造,使三类线路基本消除。1980年,电业局对全县6千伏和10千伏线路普遍大修一遍,对简易变电站进行扩建增容,并整定控制盘和继电保护设备,对配电设备普查登记,进行设备定级,落实设备运行和检修专责人员,加强设备管理,使输变配电设备达到健康水平。
1981年,电业局采取安全技术措施,购进和自制触电保安器,逐步在全县推广普及。1983年,全县城镇及乡村所有用户的配电盘上都安装了触电保安器。凡是新发展用户,不安装触电保安器不验收送电,触电保安器安装率、投运率、准确动作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用户,对其停止供电。并制定了触电保安器定期试验和不定期抽查制度。到1986年,全县共安装触电保安器1182台,避免电伤亡39人次。
1984年开展农电标准化建设以来,凡是露天的6千伏和10千伏用户变压器已全部迁入配电室。用户自制木质配电盘全部淘汰换成铁制标准盘。并对低压线路进行整修改造,使供用电逐步达到标准化。
1985年,电力公司聘请县消防队技术员,对职工进行了消防技术培训,并在仓库、车间及各变电站配备了消防器材,确保房屋和设备安全。
1983年6月,电业局实现连续安全生产965天,至1985年7月,又安全生产760天,到1986年底,安全生产又达453天。
知识出处
《沂水县电业志》
出版者:临沂地区出版办公室
《沂水县电业志》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级史志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电业史志工作人员的努力,几经修改,现已编印成书。这是沂水县历史上的第一部电业专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