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电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县电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68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电管理
分类号: F416.61
页数: 4
页码: 131-134
摘要: 1966年冬天发展农电到1970年,全县先后有5个公社用上了电。为加强农电管理,县农电所笫一次在用电公社设立了夏蔚(辖王庄公社)、沙沟、黄山(辖崔家峪公社)三个农电服务站(简称农电站)。
关键词: 农电管理 电力

内容

从1966年冬天发展农电到1970年,全县先后有5个公社用上了电。为加强农电管理,县农电所笫一次在用电公社设立了夏蔚(辖王庄公社)、沙沟、黄山(辖崔家峪公社)三个农电服务站(简称农电站)。1971年至1972年,城关、十里两个公社用上电后,设立了城关农电站(辖十里公社)。
  1973年农电站发展到8处,每个用电公社1处,其成员由县农电所1名技术工人和公社电工组成,用电多的公社3—4名,用电少的公社2名。
  1979年全县社社通电后,供电站发展到18处,其成员也相应增加,到1986年人数最少的站3人,多的站6人。站里多数人为国家正式职工。农电站负责所在乡镇(公社)内的农电发展与管理工作。
  1984年6月,根据省电力局以线划站的原则,全县18处农电站改为12处供电站。1986年全县划为31个乡镇后,12处供电站调整为18处。各供电站在电业局生技股的指导下,搞好农电管理工作。
  从1979年整顿农电组织以来,逐步建立健全了农电管理制度。1984年企业整顿时,制定了《供电站管理制度》及各项经济承包责任制,使农电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到1986年有10处供电站建成标准供电站。
  1974年6月,沂水县各用电公社开始成立安全用电领导小组,加强农电管理工作,用电大队成立有大队干部、贫下中农代表及大队电工参加的管电小组,公社管电领导小组由一名公社干部和农电站、派出所、广播站、医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负责全社农电发展和对农电站及大队管电组织实行领导工作。1980年全县18处公社均建立了管电领导小组,用电大队建管电小组的占用电大队数的95%。1984年后,随着行政区划的改革,公社管电领导小组改为乡镇管电委员会,由一名乡镇领导任主任。派出所、供电站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委员。大队管电小组改为村管电小组,由村主任任组长、村文书、村电工等为成员,负责本村的农电发展及安全用电管理工作。
  在农电管理工作中,由干健全了县、乡镇(公社)、村(队)三级农电管理组织,并发挥其作用,使全县农电管理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农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电工是农电管理工作的主力军,从1973年开始,县农电所按照水电部的要求,对农村电工进行培训。8月份在县城第一次举办社队电工培训班,共110人,授课时间15天,主要学习农村低压线路架设及安全用电等电工基础知识。同年秋天,结合跋山35千伏线路施工,从农村抽调40名电工,边施工边培训,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电工的技术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1975年上半年对147个用电大队电工普训一遍,并颁发了电工合格证。从1973年至1986年,共正式举办农村电工培训班11期,培训电工达1,043人次,使广大农村电工管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县的农电管理工作发挥着重大作用。自1984年以来,电业局年年被评为“省农电竞赛优胜单位”。
  历年农村电工培训表

知识出处

沂水县电业志

《沂水县电业志》

出版者:临沂地区出版办公室

《沂水县电业志》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级史志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电业史志工作人员的努力,几经修改,现已编印成书。这是沂水县历史上的第一部电业专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