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电业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水县电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677
颗粒名称: 第七章 电业管理
分类号: F416.61
页数: 46
页码: 119-162
摘要: 发电运行管理发电运行管理是燃煤火力发电厂第一台机组投产后开始的,并建立了发电运行管理制度。1971年第二台发电机组投产后,根据部颁运行规程,结合本厂设备情况,组织全厂工程技术人员制订了《锅炉运行规程》、《TK1.5型汽轮机运行规程》、《发电机运行规程》等,并建立了运行值班长责任制及电气、汽机、锅炉、水处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考勤制度,广大职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1973年后,运行人员开展了以安全、低耗、高产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促进了发电运行管理,做到了安全、满发、高产、多供电,减少了人身、设备、停电事故。发电十几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关键词: 电业管理 发电管理

内容

发电运行管理是燃煤火力发电厂第一台机组投产后开始的,并建立了发电运行管理制度。1971年第二台发电机组投产后,根据部颁运行规程,结合本厂设备情况,组织全厂工程技术人员制订了《锅炉运行规程》、《TK1.5型汽轮机运行规程》、《发电机运行规程》等,并建立了运行值班长责任制及电气、汽机、锅炉、水处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考勤制度,广大职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1973年后,运行人员开展了以安全、低耗、高产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促进了发电运行管理,做到了安全、满发、高产、多供电,减少了人身、设备、停电事故。发电十几年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二、技术设备管理发电厂自投产始建立了各种资料原始记录。对电量、煤耗率、成本、厂用电率等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定期考核,开展指标竞赛和技术革新活动,对职工不断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同时对发电设备加强管理,制定了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电气仪表等多种设备检修规程,使设备检修人员对设备缺陷能够及时处理,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
  1973年,发电厂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改造了吸风机,解决了吸风机转速低、风速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利用余热,改造锅炉“给水系统真空除氧”的老办法,制作了“给水箱除氧器”,改真空除氧为热力除氧。发电厂两台机组额定功率均为1,500瓩,第二台机组投入运行后,输出功率仅在600瓩左右,技术人员通过细致的检查测试,查出了发电机转子的制作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然后对发电机组进行了大修改造,使该机输出功率达到1,300瓩。
  
  1976年至1980年,对在重要技术岗位上的职工,进行严格的技术考核,考试合格者上岗操作;并根据发电设备的缺陷及运行情况,对设备坚持大、中、小修制度,使发电设备处在完好状态,保证了发电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节供用电管理
  一、报装接电
  1968年县农电所建立后,多数农村因对电力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加之资金困难,办电热情不高,少数农村经动员后才肯办电,办电资金由农电所的农电发展基金列支。以后,凡是申请办电和增容,其资金主要由用户自筹,并到电业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用电手续,经县农电所同意,并负责组织施工和验收送电。
  1979年,电业管理局制定了用电验收申请单,建立了较正规的报装接电手续。用户向农电站提出办电申请,由农电所组织施工和填报验收申请单,经局生产股和校表班联合验收后接火送电。
  1985年,县经济委员会规定,凡是要求新安装50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的用电申请,必须经县经济委员会
  审批,并对新上用户实行收取变压器贴费。由供电站填写验收单报局生技股,用户到局用电股办理贴费手续,然后生技股、用电股联合验收送电,并分别填写验收单存档。
  1986年,为方便用户,报装接电手续改为由供电站持申请验收单到电业局,按申请单填报“报装接电验收程序表”,并办好贴费手续,交生技股转交局长审批后验收送电。
  沂水县电业局
  附表1:
  报装接电验收程序表
  说明:程序1〜9栏由一口对外办公室填写,10栏由生技股填写,最后由生技股报局长审批(包括临时用电)。
  沂水县电业局
  验收送电记录表二、计划用电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全县电力用户逐渐增加,用电量越来越大,电力供应紧张,计划用电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1979年6月,沂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三电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电业管理局用电股,加强计划用电工作领导。并给全县主要用户下达了用电负荷指标和电量指标,实行凭票供电制度,并进行产品单耗考核和择优供电。1980年,电业管理局进一步加强计划用电工作,对重点企业用电实行 “一查四定”(即查设备容量、定电量、定用电时间、定负荷指标,定产品单耗),首先在县皮革厂搞试点,然后在全县推广,对县直单位主要用户以《计划用电通知证》下达季度用电负荷指标,制定了定量用电、定期核定产品单耗和用电指标管理措施,采取“谁超限谁,超用扣还,节约归己”的办法,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限制超额用电,鼓励按计划用电。
  为保证农业用电,县委、县政府加强对用电工作的领导,县电业局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搞好电网调度和计划用电,压缩工业用电,保证农村抗旱用电。并采取把农电主线路分为两组,实行隔一送一(即隔一天送一天),轮流供电。对工业用电,采用合理安排用电班次,旱情解除后适当加大工业用电负荷和充分利用用电低谷时间,加大工业用电量。
  1983年至1985年,县电业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计划用电工作,对县直单位大小用户及农村用电,下发了《计划用电证》。并采取技术措施在县直单位主要用户开始安装定时钟、定量器。1984年对各变电站10千伏线路规定了限电拉路顺序,使计划用电措施落到实处。到1986年全县共安装定量器42台,定时钟480台。
  1986年,电业局对县直单位和各乡镇用电,全部下达负荷指标,在各变电站1。千伏线路出口端全部安装定量器,农村各个副业加工点安装定时钟。并规定定量器超负荷跳闸,当日不送电。并下达负荷率指标:农村用电80%,三班生产单位95%,城里*41、*42、*44三条线路85%,每个供电站所辖乡(镇)村毎月停电日为5天,尽管加强了计划用电工作,但由于电力生产满足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要,拉闸限电现象依然存在。
  三、节约用电
  1979年电业管理局开始加强节约用电工作,对用户生产用电有定额、有计划、耗电有指标,节电有措施。对输变电设备更新改造,对变压器在100千伏安以上的厂矿企业用户的主要产品,进行产品用电单耗考核,被考核单位每月向电力部门报产品产量、用电量。县化肥厂、机床厂、酒厂、酶制剂厂等单位先后开展班组产品用电单耗竞赛。1980年,化肥厂合成氨用电单耗1,300千瓦时/吨降到1,090千瓦时/吨,每吨节约电力210千瓦时。1984年化肥厂共产合成氨10,000吨,节电180万千瓦时。酶制剂厂产品单耗由1980年的8,433千瓦时/吨降到1982年的6,445千瓦时/吨,每年节电30多万千瓦时。
  1981年,在县直各工业用户安装无功电度表,加装电容器实行就地无功补偿和考核,提高功率因数。在6千伏和10千伏线路上安装计量箱15台,对农电站实行线损考核,1983年,沂水十一万变电站投产后,计量逐步拆除,由各变电站计量。到1986年全县共安装电容器100台,1,020千乏,计量箱除了官庄、天宝(莒县)、崔家峪及夏蔚线路上尚存5台外,其他全部拆除。1984年,县电力公司成立了“线损管理领导小组”,在各个供电站设兼职线损管理员,分片包干各负其责。并规定每月一次例会,分析线损情况,对降损节电好的单位表彰奖励,对完不成线损指标的单位要求写出书面材料,找出原因。1981年线损率降到8.15%,1986年达到5.47%,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电力。
  1982年,电业管理局对输变电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架高压线禁止使用16平方毫米、25平方毫米导线,对原有的这两种型号的导线进行更换。对容量大负荷小的变压器采用安装母子变压器的方法,县直单位当年安装了7处,更换变压器16台950千伏安。到1983年16平方毫米的高压线已全部更换。1984年,25平方毫米的导线更换完毕。1986年更换高耗变压器31台2,355千伏安。
  在电力建设中,县电业局对新上变电站定点和10千伏配电线路走向,进行合理布局,尽量缩短供电半径。并在用电管理中制定节电措施,搞好营业普查。1983年对城镇分户表实行安装总表。从1984年开始,电焊机安装自动断电器,在交流接触器上安装无声运行器。城镇居民及农村个体大小照明用户安装电度表,进行计量收费。到1986年共安装断电器82台,无声运行器55台。1986年完成社会节电330.93万千瓦时,降损节电233.93万千瓦时。自1984年以来,县电业局每年被地区经委评为节能先进单位。
  历年线损率及节电情况表
  附:
  第三节农电管理
  从1966年冬天发展农电到1970年,全县先后有5个公社用上了电。为加强农电管理,县农电所笫一次在用电公社设立了夏蔚(辖王庄公社)、沙沟、黄山(辖崔家峪公社)三个农电服务站(简称农电站)。1971年至1972年,城关、十里两个公社用上电后,设立了城关农电站(辖十里公社)。
  1973年农电站发展到8处,每个用电公社1处,其成员由县农电所1名技术工人和公社电工组成,用电多的公社3—4名,用电少的公社2名。
  1979年全县社社通电后,供电站发展到18处,其成员也相应增加,到1986年人数最少的站3人,多的站6人。站里多数人为国家正式职工。农电站负责所在乡镇(公社)内的农电发展与管理工作。
  1984年6月,根据省电力局以线划站的原则,全县18处农电站改为12处供电站。1986年全县划为31个乡镇后,12处供电站调整为18处。各供电站在电业局
  生技股的指导下,搞好农电管理工作。
  从1979年整顿农电组织以来,逐步建立健全了农电管理制度。1984年企业整顿时,制定了《供电站管理制度》及各项经济承包责任制,使农电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到1986年有10处供电站建成标准供电站。
  1974年6月,沂水县各用电公社开始成立安全用电领导小组,加强农电管理工作,用电大队成立有大队干部、贫下中农代表及大队电工参加的管电小组,公社管电领导小组由一名公社干部和农电站、派出所、广播站、医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负责全社农电发展和对农电站及大队管电组织实行领导工作。1980年全县18处公社均建立了管电领导小组,用电大队建管电小组的占用电大队数的95%。1984年后,随着行政区划的改革,公社管电领导小组改为乡镇管电委员会,由一名乡镇领导任主任。派出所、供电站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委员。大队管电小组改为村管电小组,由村主任任组长、村文书、村电工等为成员,负责本村的农电发展及安全用电管理工作。
  在农电管理工作中,由干健全了县、乡镇(公社)、村(队)三级农电管理组织,并发挥其作用,使全县农电管理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农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电工是农电管理工作的主力军,从1973年开始,县农电所按照水电部的要求,对农村电工进行培训。8月份在县城第一次举办社队电工培训班,共110人,授课时间15天,主要学习农村低压线路架设及安全用电等电工基础知识。同年秋天,结合跋山35千伏线路施工,从农村抽调40名电工,边施工边培训,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电工的技术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1975年上半年对147个用电大队电工普训一遍,并颁发了电工合格证。从1973年至1986年,共正式举办农村电工培训班11期,培训电工达1,043人次,使广大农村电工管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县的农电管理工作发挥着重大作用。自1984年以来,电业局年年被评为“省农电竞赛优胜单位”。
  历年农村电工培训表
  附:
  第四节安全管理
  一、发电安全管理
  1969年,县燃煤火力发电厂投产后,就注重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除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外,并抓了现场安全工作,制定了现场安全工作规程
  和设备安全运行规程。对锅炉、汽机、发电机等主要设备一年一大修,半年一小修,加强了设备安全管理,清除了设备缺陷和事故苗头,发电设备始终保持在一二类水平。
  1971年8月,发电厂发生了一起烧毁发电机事故,事故发生后,发电厂按规定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并在全厂开展了查设备、查安全思想、查事故苗头的三查活动,狠抓了安全工作。
  1972年,发电厂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开展了安全生产问答、书面考试和反事故演习,从厂部到车间、班组配备兼职安全员,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1977年后,发电厂进一步加强发电安全管理工作,健全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开展了比、学、赶、帮、超技术练兵活动。并利用现场考试问答及反事故演习等多种形式,对全厂职工进行发电安全规程考核,幵展 “百日安全无事故”和“千日操作无差错”竞赛活动。
  县燃煤火力发电厂从投产到停产十多年来,没有发生人身死亡和严重伤残事故,除1971年烧毁一台发电机外,未再发生其他大的设备事故。
  二、供用电安全管理
  (一)组织领导
  1973年前,农村电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电工技术素质差。用电村群众不懂安全用电常识,农村触电事故时有发生。1973年4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向全县发了(73)36号文件,通报了多起农电事故。8月份,县农电所对农村电工进行了培训。1974年5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组织了以县农电所为主和社队干部、农村电工参加的全县第一次安全用电大检查。6月下发(74)23号文件,要求县、社、队三级都要建立管电组织。1975年5月,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组织了群众性的查思想、查制度、查设备、查组织领导的“三夏”期间农村安全用电大检查,同年电业管理局设1名兼职安全员,负责全县的安全供用电的宣传教育、检查总结等工作。
  1980年7月,电业管理局成立安全用电委员会,各股、车间、农电站均设立了兼职安全员。同时在全局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并发放百日安全奖金。
  1984年后,县政府组建了新的管电委员会,电力公司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对各股、供电站、车间的兼职安全员也进行了调整公布。同年召幵全县农电工作会议时,要求各区和用电村重新建立管电组织。年底,县、区、村三级用电安全网已基本形成。1985年5月,县安全用电委员会主持召开全县“保护输电设施安全会议”,会后,全县18个区也分别召开安全用电工作会议。同年电力公司开展“千次操作无事故”和“安全生产一千天”竞赛活动。
  多年来,县电力部门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坚持在研究、布置、检查、总结工作的同时,做到了研究、布置、检查、总结安全工作。从1983年开始,每年五、六月份对全局生产人员进行《电业安全规程》考核,提高了职工安全供电技术,电业事故率逐年下降,保证了安全供电。
  (二)宣传教育
  县农电所从发展农村用电开始,每发展一个用电大队(村),要召开群众大会,由农电所技术员向全村干部群众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和宣布安全用电规则。随着供用电事业的发展,其宣传教育形式也逐步多样
  化、科学化。在新用电村放电影时,首先放安全用电幻灯片,国家拍制了安全用电科教片后,在新用电村送电前,首先放映安全用电影片。电力部门并经常不定期通过广播站向全县进行安全用电常识宣传教育,并与中、小学校密切配合,给学生上安全用电常识课。电业局在每年的七、八、九月份事故高峰季节,组织宣传车,在县城集市日和乡村集市日向广大群众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并以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和设备、财产损失事故的实例,向群众宣传。在集镇、街道、工厂、农村、学校张贴安全用电规则、安全用电宣传画。并充分利用安全用电影片宣传面广、群众愿意看的特点,在城镇电影院组织专场或加演,在农村轮流放映。电业局多次印刷了水利电力部颁发的《农村安全用电须知》、《农村安全用电管理条例》,发到全县各用电村及高压线路沿途村庄。使安全用电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安全设备
  沂水电业初建时期,由于电力建设器材不足及资金困难,有部分线路系木电杆及8号铁丝、破胶线等
  不合格导线,严重影响着供用电的安全。从1973年开始,农电所就逐步対不合格线路进行整修改造,使三类线路基本消除。1980年,电业局对全县6千伏和10千伏线路普遍大修一遍,对简易变电站进行扩建增容,并整定控制盘和继电保护设备,对配电设备普查登记,进行设备定级,落实设备运行和检修专责人员,加强设备管理,使输变配电设备达到健康水平。
  1981年,电业局采取安全技术措施,购进和自制触电保安器,逐步在全县推广普及。1983年,全县城镇及乡村所有用户的配电盘上都安装了触电保安器。凡是新发展用户,不安装触电保安器不验收送电,触电保安器安装率、投运率、准确动作率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用户,对其停止供电。并制定了触电保安器定期试验和不定期抽查制度。到1986年,全县共安装触电保安器1182台,避免电伤亡39人次。
  1984年开展农电标准化建设以来,凡是露天的6千伏和10千伏用户变压器已全部迁入配电室。用户自制木质配电盘全部淘汰换成铁制标准盘。并对低压线路进行整修改造,使供用电逐步达到标准化。
  1985年,电力公司聘请县消防队技术员,对职工进行了消防技术培训,并在仓库、车间及各变电站配备了消防器材,确保房屋和设备安全。
  1983年6月,电业局实现连续安全生产965天,至1985年7月,又安全生产760天,到1986年底,安全生产又达453天。
  第五节调度管理
  1973年,农电所成立调度室,1979年调度室归用电股领导。1984年电力公司成立调度所,为股级单位, 设调度班、通信班、运行方式兼继电保护专责人,在公司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调度所(简称县调),是沂水电网运行指挥机构,在经理(局长)的直接领导下,代表电力公司 (电业局)在沂水电网中行使指挥权。凡接入沂水电网的发、供、用电单位,在县调的统一指挥下实行统一调度管理。沂水电网是临沂电网的一个组成部分,电网运行中,县调同时接受临沂地区电业局调度所(简
  称地调)的领导。
  一、调度管辖篦围
  县调管辖范围是县属发电厂、水电站、变电站及与这些厂、站相连接的输配电线路和县内地调许可设备。
  县调管辖设备
  1、沂水110千伏变电站、城区开关站及35千伏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
  2、跋山水电站、沙沟水电站的主要发、供电设备。
  3、化肥厂用户变电站35千伏主要设备。
  4、临沂地调许可设备:沂水110千伏变电站的110千伏设备。
  5、电力线路:35千伏电力线路有沂姚线、沂黄线、沂跋线、沂马线、城区联络线、化肥厂线、沙沟线、跋诸线。10千伏线路有局属变电站出的全部主干线,沂水城区10千伏线路(主干线、分支线)及柱上
  开关。
  二、调度管理任务
  县调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领导本系统的运行和操
  作,要实现和履行下列基本要求和主要职责,
  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本系统内发、供电设备能力,有计划地供应本系统负荷需要。
  2、使整个系统安全运行和连续供电。
  3、使本系统内供电质量(周波、电压)符合规定标准。
  4、根据本系统实际情况,使整个系统在最佳经济方式下运行。
  主要职责
  1、编制和执行本系统的运行方式。
  2、对调度管辖内的设备进行操作管理。
  3、对调度管辖内的设备编制检修进度表。
  4、对县内并网的水电站实行调度管理。
  5、指挥本系统内的周波调整和电压调整。
  6、指挥系统事故处理,分析系统事故,制定提出系统安全运行措施。
  7、参加拟定发、供电量计划和各种经济技术指标及改进系统经济运行措施。
  8、参加编制电力分配计划,监视用电计划执行情况,严格控制按计划指标供电。
  9、负责本系统继电保护定值计算和自动装置运行管理及通信发展计划、通信设备安装、运行、管理工作.
  1。、组织和参加系统的反事故演习和试验工作。
  三调度计划
  1973年,农电所成立调度室时,县火力发电厂只与临沂电网联网供电,系统简单,供电量少。调度室在所长的领导下,由各值班调度员按值班交接,进行最基本的调度工作。1984年调度所成立后,设立了运行方式专责人,负责编制调度计划,指导值班调度员按调度计划进行工作。
  调度计划分年、季、月计划和日计划两种,年、季、月调度计划落实到日调度计划中去,值班调度员
  按日调度计划进行工作。
  年、季、月调度计划主要内容
  1、检修设备计划、新建、扩建、改建设备投产
  计划。
  2、预计负荷限额及发、供、用电计划。
  3、系统正常和非正常电气接线方式下的潮流分布、反事故措施。
  4、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低周减载调整方案。
  5、电网高低负荷时的电压水平。
  6、系统稳定运行极限及采取的措施等。
  7、电网的改进意见及电网试验计划。
  日调度计划的主要内容
  1、发、供、用电计划调整。
  2、批复的设备检修计划。
  3、运行方式变更。
  4、新建、扩建、改建设备投产的启动措施。
  5、有关注意事项。
  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值班调度员在执行落
  实调度计划中,精力集中到负荷管理和调度操作方面.
  四、调度管理制度
  调度管理的要点是:强调调度员是电力系统电网运行和操作的指挥人,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设备启动、停用、转入备用,提出检修、改变结线、变更负荷、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定值,均需得到值班调度员的命令或同意后方可进行。要求发电厂、水电站和变电站的值班人员执行调度员的命令。各厂、站值班人员及时向值班调度员汇报管辖范围内设备的正常及异常情况,以便于值班调度员的正确指挥。
  1984年,电力公司调度所制定和完善了专业班组的职责范围和调度管理制度,制定了岗位经济责任制,使电力调度工作趋向正规化。
  五、调度通信
  1973年秋农电所成立调度室后,先后租用了与县发电厂、跋山水电站、临沂地调的电话通信专线。1979年和1983年分别与杏峪变电站、临沂西墩220千伏变电站实现了载波通信。县调度室内从1975年开始,先后用上了30门磁石人工电话交换机、40门XDT—67型调度总机、90门JZX—2A型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并先后购进了7部无线电话机.通信线路有5千米电缆线、0・5千米明线,电力通信专用网逐步形成。
  有线通信
  1973年9月前,县火力发电厂自发自供,县农电所与县发电厂和杏峪变电站之间的通信用市政电话联系,通信联络较少.1973年9月,农电所租用了调度室至县发电厂的电话专线.1974年4月,又租用了调度室与跋山水电站的电话专线。
  1975年,县电业管理局调度室安装了一台30门磁石人工电话交换机,通过两条市话中继线与有关单位联系。
  1978年12月,沂水县三分之一的电力由临沂电网供给,电业管理局租用了沂水一一临沂的电力调度通信专线,沟通了沂水县调与临沂地调之间的电力调度联系。
  1983年底,调度室安装了一部40门XDT—67型调
  度总机,通过两条市话中继线与各地联系。原30门磁石人工交换机拆除。
  1985年8月,电力公司调度室安装一台90门JZX —2A型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用于全局行政通信。实现了对十一万变电站和城区开关站的自动拨号通话。交换机接两条市话中继线与外地联系。调度室与沂水十一万变电站的电缆线共10对:1对供电,2对载波专线,2对拨号,5对备用线。通城区开关站的电缆2对:1对供电,1对拨号。通县化肥厂的电缆2对专线。供电通信与载波通信专线均由40门调度总机出线,拨号电话线均由9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出线。同年7月1日,退出了沂水一一临沂的租用电话专线,年底退出了电业局至城区开关站(原县发电厂)的租用电话专线。
  无线通信
  1984年6月,分别在杏峪、黄山、马站三个变电站和县局调度室安装了无线电话机,实现了无线通信,加强了几个主要变电站与县局调度室的联络,以市政电话为备用。
  1985年5月和10月,电力公司购进日本产袖珍式无线报话机3台,通话距离15千米,主要在线路施工、检修、事故处理工作中作为联络工具。
  载波通信
  1979年初,在杏峪变电站和县发电厂(现城区开关站)安装了ZS—3型电力线单路载波机,沟通了与杏峪变电站和泰安地调的联系,一年后便退出,仍用市政电话联络。1984年6月实行了无线通话,市政电话为备用。
  1983年10月,在沂水110千伏变电站和临沂西墩220千伏变电站安装了ZDD—5型电力线单路载波机,至此与临沂地调的通信为两主一备(即专线、载波、市话),可靠性大为提髙。1985年底,电力公司调度室建立起以载波、电台和局内交换机为中心的通信专用网,与临沂地调和几个主要变电站的联络基本保证有两种通信渠道,可直接或转接于局内各股室,使供电通信紧跟县电力事业的发展步伐,发挥重大作用。附:通信设备一览表
  第六节财务管理
  1971年前,农电所的财务工作由县水利局代管。
  1971年1月,农电所财务独立,设会计1人。1975年1月农电所设后勤组财务班从事财务工作。1979年9月,电业管理局设立财务股,负责全局的财务、材料及后勤工作。1984年11月,电力公司设立“电力材料销售服务公司”和总务股,从此财务与材料和后勤分开,各自独立。财务股股长兼主管会计,出纳会计、分类记帐会计、基建会计各1人。随着全县电力事业的发展,电业局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加强,管理日趋完善。1984年企业整顿时,建立健全了各种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
  一、电价管理
  1969年前,县内燃机发电厂发电时,电价每千瓦时0.38元。1969年县燃煤火力发电厂投产后,动力电价每千瓦时0.12元,照明电价每千瓦时0.18元。1980年后,执行华东电网电价,电价分为4种:工业用电
  每千瓦时0.085元,农业用电(包括农副加工、场间、电灌等)每千瓦时0.058元,化肥用电每千瓦时0.066元,照明用电每千瓦时0.16元。1984年3月,系统又规定农业用电分为两种:电灌及场间用电仍执行原电价每千瓦时0.058元,农副产品加工用电电价改为普通工业用电电价,每千瓦时0.085元。1985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一九八五年煤炭加价和铁路运输及负担问题的通知》,山东省电力工业局根据通知精神及水电部的指示,制定了 《关于代收煤碳加价运煤加价的实施办法》,规定各用户实际用电量扣除来煤来油加工电量及城乡居民生活照明用电后的6%计算用户的加价电量,加价款按每千瓦时加价0.006元计算。沂水县实行了这一规定。同年10月以后,临沂电厂每年分配给沂水县800万千瓦时高价电,每千瓦时。・14元。县经委和县电业局将这些电量全部分配给城里工业用户,工业用电价格在原基础上每千瓦时加价0.0055元.
  二、电费管理
  1973年前,县发电厂柴(汽)油内燃机发电和燃
  煤火力发电,电费收取均由发电厂负责,所获利润上交县财政。1967年后,沂水县西部农村用上了泰莱电网的电,其电费收取由农电所负责。1973年秋天,县发电厂与农电所实行发供电分管,收取电费全部由农电所负责,所获利润作为农电发展基金,用来以电养电。1970年后,农电所在几个有电公社设立了农电服务站,农村电费由各农电服务站收取。1973年后,城里及厂矿的电费由农电所城里内线班收取,各站及城里内线班每月将收取的电费交农电所财务组审核汇总。1979年县电业管理局设立用电股,用电股设营业室和电费会计。各站及城里内线班每月将电费交用电股营业室审核汇总。1984年,电业管理局改为电力公司,农电站改为供电站后,各站专设一名电费会计,负责各站的电费收交及管理工作。规定各供电站每月10日至16日抄表,21日至24日到公司用电股营业室审核电费单据,各站收取的电费通过银行划拨到用电股营业室。多年来电费回收率为100%。1986年6月,电费管理实行了统一表卡、统一电费单据、统一电费台帐、统一电费上榜四个统一,电费管理工作纳入正规
  化。
  沂水县的供电方式(除水电外)是趸售供电,对售电单位的交费标准是按倒扣比例办理,每月与临沂电业局、泰莱供电局、淄博供电局进行电费结算。临沂电业局对沂水县的倒扣比例为28%,泰莱供电局、淄博供电局对沂水县的倒扣比例均为30%。
  历年财务管理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现行电价一览表
  附表2:(单位;元/千瓦时)
  第七节材料管理
  1971年前,农电所的材料由县水利局代管。1971年1月后由农电所管理。1975年1月,农电所设立后勤组材料班管理材料。1979年后,又先后增设仓库班、材料零售班。1984年设“电力材料销售服务公司”。1986年3月,“电力材料销售服务公司”撤销,设材供股,负责材料管理工作。
  1984年电力公司健全了材料管理制度,把材料按品种及性质分类管理,设备件库、劳保品库、金具库、线
  材库、仪表库、电瓷库和旧料库。材料销售品种主要是电器材料和水泥电杆。1986年材料销售总额600万元,上交税金2.82万元,完成利润28.2万元,库存材料总额86.64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材料管理工作主要分为材料采购、本单位用料供应、仓库保管和对外材料销售。仓库实行材料入库验收,出库凭领料单和材料销售单,库内设货架,材料按品种分类分层放置,实行定位管理,每月清查盘点。自1984年以来,材料管理实行经济责任制,除了确定考核指标外,并每月对帐务及仓库进行抽查,实行百分考核与奖金挂钩,材料管理逐步达到标准化。
  第八节车辆管理
  1973年前,农电所没有机动车辆,1973年农电所购置了两辆两轮摩托车。1974年购置一辆“东海”牌三轮摩托车和一辆12马力拖拉机。1975年购进一辆 H—250三轮摩托车和一辆美式吉普车。1978年购进一辆上海一130汽车和一辆“解放”牌汽车,原美式吉
  普车报废。1979年至1981年,先后购进一辆南京“跃进”牌汽车、一辆“北京”吉普车、两辆“东风"牌汽车。1982年秋天,沂水十一万线路施工时,购进一辆12马力拖拉机。1984年至1986年,先后购进一辆“北京”吉普车和六辆“幸福一250”摩托车、两辆“沈阳一132”汽车和一辆“天津一130”汽车、一辆“胜利”牌面包车、一辆“电力计量车”、一辆“伏尔加”轿车。18个供电站均购置了摩托车1—3辆。到1986年除了报废、卖出、调用的车辆外,全局共有汽车11辆,摩托车6辆,各供电站共计摩托车34辆。
  1979年前,车辆由后勤组管理。1979年电业管理局财务股下设车辆班。1981年车辆班改为司机班,归局人事秘书股管理。1983年司机班又归财务股管理。1984年机构改革,电力公司设总务股,司机班改为车辆班,归总务股管理。自1984年企业整顿以来,车辆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对油耗、维修费等项目进行了承包,把安全行车及油耗、维修费等指标完成情况与奖金挂钩,连续几年未有发生大的车辆事故。1986年车辆班
  被县交通部门评为“安全行车先进集体”。
  附:电业局汽车情况一览表
  第九节企业整顿
  1984年9月4日,电力公司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按县企业整顿领导小组的部署,成立企业整顿领导小组,设立企业整顿办公室,召开中层干部、全体党员、全局职工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企业整顿验收标准》,全面进行思想发动。先后组织78人到临朐县电力公司、临沂电业局、益都供电局、沂源供电局参观学习后,制定了企业整顿规化和实施细则,然后开展全面整顿。
  在1983年制定的经济责任制基础上,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组织专人修改、充实、完善公司党、政、工、困及各股室班组56种岗位责任制,实行“人定岗、岗定责、责定奖惩”。把10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经过测算,层层分解到各股室和两站(供电站、变电站)。线损管理在全县18个区实行分线计量,下达线损指标,公布考核办法,确定考核单位,对各股、室实行百分制考核。并根据工作岗位的劳动强
  度、技术简繁、工作条件、责任大小及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等因素,确定了分配奖金的7种岗位系数、3种单位系数,实现了“工作岗位看系数,工作好坏、奖金多少看分数”,体现了按劳分配,打破了吃大锅饭的现象,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企业整顿中,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健全了电力生产方面的“三规十制”。共建立现场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21种。建立运行、检修、设备、安全、设备缺陷、培训、备品备件、技术档案与技术资料、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四项监督、电度计量、营业、电价、电费、财务、总务等管理制度及政治工作、验收送电、用电监督、计划统计工作等制度共91种。整建各种原始记录106种,设备台帐454种,各种帐本107种,技术图纸115卷2,660张,会计档案39卷,统计档案32卷,文书档案21卷,技术档案300卷,职工技术档案2卷,工会档案21卷,团支部档案3卷,技术资料368册,整理营业台帐26卷,电费帐240卷,部颁规程29种,地区电业局颁发的规程23种。
  1984年12月16日,电力公司对照企业整顿验收标
  准自评打分965分。19日经公司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一致认为企业整顿基本达到验收标准,具备验收条件。21日向上级申请验收。22日至23日,经县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和临沂电业局一次验收合格,1,000分制得988分。1985年,临沂地区企业整顿领导部门对电力公司企业整顿进行复验,年底被授于地区“企业整顿先进单位”。
  第十节企业民主管理
  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当家作主、民主管理企业的最好形式。1984年10月4日至6日,电力公司召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大会代表48名,代表中工人占54%,干部占32%,知识分子占14%,妇女代表占10%,大会主席团成员13名。县企业政治部、县总工会、县经委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工作报告》、《公司财务工作报告》、《公司法规》、《公司劳动考勤制度》、《公司职工奖惩条例》、《公司企业整顿任务实施细则》及《职工分房委员会成员名单》。
  1984年12月19日至21日、1985年3月9日至11日、1986年3月2日至4日,先后召开了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三、四次会议,大会审议通过了《供电站劳务收入管理办法》、《基建工程投资包干试行办法》和《公司企业整顿情况总结汇报》;《公司一九八五年八项承包方案》、《公司经济责任制实施细则修改意见》、《公司一九八五年工作计划》;《电力公司一九八六年工作计划》、《公司财务收支预算》、《公司用电管理计划》、《公司经济承包方案》、《公司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及管理制度》。

知识出处

沂水县电业志

《沂水县电业志》

出版者:临沂地区出版办公室

《沂水县电业志》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级史志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电业史志工作人员的努力,几经修改,现已编印成书。这是沂水县历史上的第一部电业专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