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邑金银花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58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土壤
分类号: P59
页数: 2
页码: 26-27
摘要: 土壤在“气候、地形、母质、时间和生物”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平邑县的土壤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4大土类、9个亚类、17个土属、43个土种和5级变种。
关键词: 土壤 地质学

内容

土壤在“气候、地形、母质、时间和生物”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平邑县的土壤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4大土类、9个亚类、17个土属、43个土种和5级变种。
  土壤分布由于地形的起伏、母岩母质的多变,区域性水文地质条件的优劣,其土壤分布规律呈条带状。“北脊”,北部蒙山山脉,属中山区。土壤垂直分布,其上为酸性岩类(花岗岩、片麻岩)的残坡积棕壤性土,其下为坡洪积棕壤及洪冲积棕壤。“中脊”,中南部四海山、天宝山山系,属低山丘陵区。还可细分为北侧石灰岩低山丘陵,土壤垂直分布中上部为钙质岩类(石灰岩)的残坡积褐土性土,中下部为坡洪积淋溶褐土及零星褐土,下部为洪冲积物接浚河谷地,受潜水作用而形成潮褐土;南侧为酸性岩类(花岗片麻岩)低山丘陵,其上为残坡积棕壤性土,其下为坡洪积棕壤。“南脊”,与滕县连接的白彦丘陵,土壤的垂直分布其上为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其下为坡洪积棕壤。“北谷”,中、北两脊之间的浚河流域,为第四纪洪冲积物覆盖,形成剥蚀平原。浚河各支流汇集形如“鱼刺”状,其沿河两岸形成潮土及潮褐土和局部的砂姜黑土。由于它接山前倾斜平地,此条带较宽,是主要的粮菜生产基地。“南谷”,中、南两脊之间的温凉河流域,为第四纪洪冲积物覆盖,发源于白彦丘陵北侧和四海山山系的南侧,横穿白彦镇、郑城南部,沿河阶地形成潮土。土壤的水平分布自北向南依次为棕壤→潮土→褐土→棕壤→潮土→棕壤。
  棕壤又称为棕色森林土,广泛分布在境内“北脊”蒙山山脉,“中脊”四海山和“南脊”白彦丘陵针阔叶混交林区,全县各镇(街道)均有分布,尤以武台、保太、柏林、卞桥、郑城、临涧、丰阳、流峪、白彦9个镇分布最广。据调查,棕壤包括2个亚类、4个土属、11个土种,面积77682.87公顷,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52.15%,其中耕地34242.33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2.09%。土壤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pH值5.8〜7。棕壤区的气候条件,主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而干旱,明显受暖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土壤季节性冻融明显,物质的淋溶淀积作用强烈,土壤具有明显的黏化作用,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和强度都比较大。棕壤区内以酸性岩石为主,尤以花岗片麻岩分布最广,成土母质垂直分布为酸性岩类的残坡积物一坡洪积物一洪冲积物,土壤质地由粗到细,土壤厚度由薄到厚,土壤类型从棕壤性土到棕壤,与平邑县棕壤所处的特定成土条件分不开。
  褐土主要分布在境内北脊、中脊之间浚河两侧平邑、仲村、丰阳、保太、柏林、卞桥、铜石、地方8个镇的石灰岩低山丘陵地带,呈条带状东西向分布,常与棕壤呈复区存在。主要气候特点是,受东西季风影响,夏季气温高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少雪,一年内干湿季节交替十分明显,高温与湿润同时发生,故风化与成土作用夏季占主要地位。褐土主要发育在各种富含碳酸盐的成土母质上,以石灰岩风化物分布最广,兼有钙质角砾岩、紫色砂页岩及非石灰性砂页岩,因而碳酸盐在土体中的淋溶淀积则成为褐土的主要形态特征,碳酸盐的移动和淀积随着降水量的多少、植被类型和土壤通透性能的不同,移动和淀积深度就不一样,因此,这成为区分褐土各亚类的重要指标。据野外调查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平邑县褐土土壤呈中性到微碱性,pH6.8~7.6,境内共有55444.93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37.22%,其中耕地36368.5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4.7%。
  潮土主要分布在境内浚河、温凉河两岸剥蚀冲积平原,是直接发育在河流沉积物上,受潜水作用形成的一类土壤。因此物质颗粒的粗细不仅在平面分布上有分选差异,是近河粗,远河细,同一剖面中也可能有不同的质地层次排列。在同一土壤类型中的各发生层的质的和色泽较均一,中下部土层有明显的修纹锈斑,或有细小的铁镒结核,或有石灰结核,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6.5~7.5,多为粮菜轮作,一年二到三熟,顺河两岸有近年营造的速生丰产林,以优势树种杨树为主,具有固沙保堤作用。潮土共分2个亚类,3个土属,7个土种,面积为14908.33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0.01%,其中耕地9998.87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2.28%。
  砂姜黑土群众又叫黑土涝洼地。全县共有902.33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0.61%,其中耕地752.8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0.92%,主要分布在仲村镇南屯一带低洼地区,地形部位相对较低,潜水埋深1〜5米。直接发育在浅湖沼相沉积物上,表层为后期覆盖黄±,黄土层一般小于30厘米。成土早期是黄土裸露,渍水内涝,沼泽化程度严重,但在当时的农业耕作条件下,人们对此是无力改良,只能是广种薄收,或者是格荒不种。随着地质变迁,后期覆盖黄土层,地下水位下降。脱沼泽化过程的发展,加之人们的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人为的定向增肥地力,农业生产条件也不断改善。

知识出处

平邑金银花志

《平邑金银花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平邑金银花志》共十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自然环境、植物及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栽植管理、采收加工贮藏、产业规模、市场商贸等。详细记述了平邑县金银花的发展过程、历史积淀、产业现状等内容,对于我们了解有关金银花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研究金银花的品质积累与道地特点,推广金银花生产先进经验和技术,深化金银花的综合利用与新产品开发,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实现金银花产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邑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