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位于北纬35°07'35"~35°43’23",东经117°25’12"~117。56’51”,地处世界地质公园沂蒙山腹地,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形起伏多变,山地丘陵占县域总面积的85%以上,呈现“三脊两谷”W型带状分布。具典型的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有丰富的中药资源,自古有“天然药库”之称,是山东省中药材重要产区。1985年4月至1986年10月,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涉及境内蒙山、牛山、丰山、四海山、天宝山等200多座山峰和丘陵、平原地,查明平邑县拥有中药资源216科736种,占全省中药资源总数(1470种)的50%以上,所产金银花、银杏、山楂、丹参、徐长卿、全蝎、蟾酥等均属著名的道地药材,因历史悠久、质量上乘而享誉海内外。平邑金银花95%生长在山区丘陵的田边堤堰,土地瘠薄,春末夏初,干旱少雨,虽然产量低,但木犀草昔等活性成分含量高,临床疗效好;初夏为头茬花采收季节,常有西南风,以采含苞待放的二白针和大白针为主,采用传统晾晒方式干燥,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气味清香,挥发油含量高,历史上被誉为“济银花”或“东银花”。
第一节地形地貌
地形平邑县地形复杂,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规律,总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且呈现“三脊两谷”特点。北部有蒙山,中部有天宝山、四海山,南部有太皇崮、曾子山,构成“三脊”。浚河和温凉河两条主要河流, 形成“两谷”。
地貌按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为:构造剥蚀中低山、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剥蚀堆积地貌。构造剥蚀中低山,剥蚀基岩为古老变质岩系。总体呈北西一南东向延伸,海拔500~1000米。峰谷发育,切割深度100~300米,风化深度一般8~10米。主要分布于蒙山,次为四海山。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以平邑南部灰岩地带为主,体态受构造控制明显,多呈单斜山地。由于灰岩层产状平缓,多形成桌状或置山地形。局部变质岩区多呈浑圆状山顶。地形与岩石产状基本一致,一般北缓南陡,倾向东北。海拔200~500米。
山脉境内大小山峰1076座,多呈北西一南东走向。分属蒙山和尼山两大主体山脉。北部的蒙山山脉主要山峰有龟蒙顶、挂心崛子、摩云固、太平顶、茅草崮、大顶子、黑山,龟蒙顶是蒙山主峰,海拔1155.8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挂心崛子为蒙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026米。多数山头峭拔挺立,姿奇势险,为中低山丘陵区,俗称北山套。涵盖仲村、武台、保太、柏林、卞桥5个镇,面积257平方千米,占其总面积的23.7%。南部的尼山山脉涵盖中西部的四海山山区,西南部的太皇崮山区,东南部的天宝山山区,主要山峰有天宝山、母子山、吴王岗、大巡山、和尚崗、中谷山、九顶莲花山、四海山、苏家崮、毓秀山(曾子山)、大苍山、南城山、开明山、太皇固、马家圏、大白山、丰山、楼山、长山(常山),多数山头浑圆平展,起伏舒缓,俗称南山套。涵盖地方、临涧、白彦、郑城、流峪、丰阳、平邑街道等7个镇(街道)。
河流境内有主干河流2条,均为沂河水系的二级支流;有支干河流126条,其中10千米以上的沂河水系三、四级支流30条;有支沟183条,毛沟1133条。这些河流的发源位置及运行均在山谷丘陵间,大都是雨源型季节性山洪河道,具有源短流急、暴涨暴落的特点。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浚河和温凉河为两条主要河流。浚河境内河段47千米, 控制流域面积1606平方千米。温凉河境内段12千米,流域面积181平方千米。
第二节气候
平邑县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春季风大,雨少,回暖快,气候干燥,易春旱;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雨量集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冬季天气寒冷,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干冷期长。
日照平邑县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3.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生理辐射量为51.2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89.4小时,日照率58%。最多年份为2875小时,最少年份为1947小时。最长月份为326小时,最短月份为106小时。历年各月日照率最低为7月,仅49%,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气温据县气象站1957—1987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3.2°C,年冬季平均气温0.5°C,其中12月0.4°C,1月-2.0°C,2月0.4°C;春季平均气温13.6°C,其中3月6.7°C,4月13.9°C,5月20.1°C;夏季平均气温25.0°C,其中6月24.4°C,7月26.0°C,8月25.6℃,盛夏26°C~28°C,当伏28°C~30°C;秋季平均气温14.2°C,其中9月20.5°C,10月14.7°C,11月7.3°C。年极端高气温39.4°C;极端最低气温-22.0°C。年平均≥0°C的积温高达5100°C。
地温冻土年平均地面温度17.1°C,比平均气温高3.9°C;平均地面最高温度30.4°C,比平均最高气温低4.4°C;平均地面最低温度7.1°C,比平均最低气温低5.1°C。年平均冻土15厘米,最大厚度40厘米。一般冬季冻土10~15厘米,出现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4.8毫米,最大年份1185.1毫米,最小年份414.7毫米。全年以7月最多,1月最少,6—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5%,7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2.4%,1月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6%,年平均降水变率18%。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山区大于平原,迎风坡大于背风坡,林区大于非林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春季(3—5月)降水量平均115.4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7%;夏季(6—8月)降水量平均510.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5%;秋季(9—11月)降水量平均127.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6.2%;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平均31.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
湿度年平均绝对湿度58%帕斯卡,总的分布趋势是冬半年小于年平均值,夏半年大于年平均值,7月最大为20%帕斯卡,5月最小为1%帕斯卡。年极端最大为79%帕斯卡,年极端最小为19%帕斯卡。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4%,总的分布趋势是夏季最大,春季最小。7月最大为49%,8月次之为42%,4月最小为3%。
风境内有“北风寒,南风暖,东风潮,西风干”的农谚。东南风和西北风为主导风向。冬季多为强冷空气南下引起的西北风,夏季多为海洋气候影响而从沿海登陆的东南风, 晚春初夏常有西南风,晚秋初冬时见东北风。
第三节土壤
土壤在“气候、地形、母质、时间和生物”五大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平邑县的土壤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4大土类、9个亚类、17个土属、43个土种和5级变种。
土壤分布由于地形的起伏、母岩母质的多变,区域性水文地质条件的优劣,其土壤分布规律呈条带状。“北脊”,北部蒙山山脉,属中山区。土壤垂直分布,其上为酸性岩类(花岗岩、片麻岩)的残坡积棕壤性土,其下为坡洪积棕壤及洪冲积棕壤。“中脊”,中南部四海山、天宝山山系,属低山丘陵区。还可细分为北侧石灰岩低山丘陵,土壤垂直分布中上部为钙质岩类(石灰岩)的残坡积褐土性土,中下部为坡洪积淋溶褐土及零星褐土,下部为洪冲积物接浚河谷地,受潜水作用而形成潮褐土;南侧为酸性岩类(花岗片麻岩)低山丘陵,其上为残坡积棕壤性土,其下为坡洪积棕壤。“南脊”,与滕县连接的白彦丘陵,土壤的垂直分布其上为酸性岩残坡积棕壤性土,其下为坡洪积棕壤。“北谷”,中、北两脊之间的浚河流域,为第四纪洪冲积物覆盖,形成剥蚀平原。浚河各支流汇集形如“鱼刺”状,其沿河两岸形成潮土及潮褐土和局部的砂姜黑土。由于它接山前倾斜平地,此条带较宽,是主要的粮菜生产基地。“南谷”,中、南两脊之间的温凉河流域,为第四纪洪冲积物覆盖,发源于白彦丘陵北侧和四海山山系的南侧,横穿白彦镇、郑城南部,沿河阶地形成潮土。土壤的水平分布自北向南依次为棕壤→潮土→褐土→棕壤→潮土→棕壤。
棕壤又称为棕色森林土,广泛分布在境内“北脊”蒙山山脉,“中脊”四海山和“南脊”白彦丘陵针阔叶混交林区,全县各镇(街道)均有分布,尤以武台、保太、柏林、卞桥、郑城、临涧、丰阳、流峪、白彦9个镇分布最广。据调查,棕壤包括2个亚类、4个土
属、11个土种,面积77682.87公顷,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52.15%,其中耕地34242.33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2.09%。土壤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pH值5.8〜7。棕壤区的气候条件,主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而干旱,明显受暖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土壤季节性冻融明显,物质的淋溶淀积作用强烈,土壤具有明显的黏化作用,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和强度都比较大。棕壤区内以酸性岩石为主,尤以花岗片麻岩分布最广,成土母质垂直分布为酸性岩类的残坡积物一坡洪积物一洪冲积物,土壤质地由粗到细,土壤厚度由薄到厚,土壤类型从棕壤性土到棕壤,与平邑县棕壤所处的特定成土条件分不开。
褐土主要分布在境内北脊、中脊之间浚河两侧平邑、仲村、丰阳、保太、柏林、卞桥、铜石、地方8个镇的石灰岩低山丘陵地带,呈条带状东西向分布,常与棕壤呈复区存在。主要气候特点是,受东西季风影响,夏季气温高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少雪,一年内干湿季节交替十分明显,高温与湿润同时发生,故风化与成土作用夏季占主要地位。褐土主要发育在各种富含碳酸盐的成土母质上,以石灰岩风化物分布最广,兼有钙质角砾岩、紫色砂页岩及非石灰性砂页岩,因而碳酸盐在土体中的淋溶淀积则成为褐土的主要形态特征,碳酸盐的移动和淀积随着降水量的多少、植被类型和土壤通透性能的不同,移动和淀积深度就不一样,因此,这成为区分褐土各亚类的重要指标。据野外调查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平邑县褐土土壤呈中性到微碱性,pH6.8~7.6,境内共有55444.93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37.22%,其中耕地36368.5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4.7%。
潮土主要分布在境内浚河、温凉河两岸剥蚀冲积平原,是直接发育在河流沉积物上,受潜水作用形成的一类土壤。因此物质颗粒的粗细不仅在平面分布上有分选差异,是近河粗,远河细,同一剖面中也可能有不同的质地层次排列。在同一土壤类型中的各发生层的质的和色泽较均一,中下部土层有明显的修纹锈斑,或有细小的铁镒结核,或有石灰结核,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6.5~7.5,多为粮菜轮作,一年二到三熟,顺河两岸有近年营造的速生丰产林,以优势树种杨树为主,具有固沙保堤作用。潮土共分2个亚类,3个土属,7个土种,面积为14908.33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0.01%,其中耕地9998.87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2.28%。
砂姜黑土群众又叫黑土涝洼地。全县共有902.33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0.61%,其中耕地752.8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0.92%,主要分布在仲村镇南屯一带低洼地区,地形部位相对较低,潜水埋深1〜5米。直接发育在浅湖沼相沉积物上,表层为后期覆盖黄±,黄土层一般小于30厘米。成土早期是黄土裸露,渍水内涝,沼泽化程度严重,但在当时的农业耕作条件下,人们对此是无力改良,只能是广种薄收,或者是格荒不种。随着地质变迁,后期覆盖黄土层,地下水位下降。脱沼泽化过程的发展,加之人们的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人为的定向增肥地力,农业生产条件也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