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收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地区丝绸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52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收烘
分类号: S886.2
页数: 10
页码: 116-125
摘要: 区内桑蚕茧收购在民国前属个体分散经营,皆于市场自由交易。蚕茧重点产区集场多立茧市,买者与卖者自行议价。1854年沂水知县吴树声在《沂水桑麻话》中有这样的记述:“每至茧成时,各集卖茧,堆积如阜。间有贵州客来贩买”。民国至五十年代初,收购蚕茧者有四:一是厂丝业,二是土丝业,三是丝线店,四是小商贩。每至新茧上市,业厂丝者派人至产茧乡镇集市采购或设庄收买,业土丝者多随市购买,丝线店等多在店中收买,小商贩则在各乡镇向蚕户购买,再将茧运至各县城或外地,售给厂家。凡购茧者皆随行就市,自行议价。
关键词: 蚕茧 收购 烘干

内容

一、收茧
  区内桑蚕茧收购在民国前属个体分散经营,皆于市场自由交易。蚕茧重点产区集场多立茧市,买者与卖者自行议价。1854年沂水知县吴树声在《沂水桑麻话〉〉中有这样的记述:“每至茧成时,各集卖茧,堆积如阜。间有贵州客来贩买”。民国至五十年代初,收购蚕茧者有四:一是厂丝业,二是土丝业,三是丝线店,四是小商贩。每至新茧上市,业厂丝者派人至产茧乡镇集市采购或设庄收买,业土丝者多随市购买,丝线店等多在店中收买,小商贩则在各乡镇向蚕户购买,再将茧运至各县城或外地,售给厂家。凡购茧者皆随行就市,自行议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80年区內桑蚕茧收购皆山各县供销社基层社采购站(股)按国家统一制定的标准、价格进行收购,并实行奖售政策,发放预购立金。收购后集中拨交各丝厂。1981年后由各县丝绸公司基层蚕茧站(郯城、平邑县蚕茧由临沂地区丝绸公司委托该县土产公司代收代烘)收购后亦交指定丝厂。
  1986年后区内出现“蚕茧大战”,到1988年愈演愈烈,茧贩四起。一些机关、厂矿、乡镇企业、农村个体户亦经营蚕茧,自建茧站,走村串户,拦截追赶,哄抬茧价,抢购蚕茧,倒买倒卖,牟取私利。政府部门对这些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取缔,进行政治处罚和经济制裁。1989年后“蚕茧大战”得到基本平息,蚕茧收购仍由丝绸系统国营茧站按国家价格政策进行专营。
  桑茧收购验级方法在五十年代初期以烘折、缫折作为评定鲜茧茧质的标准,运用手触目测的评茧方法。1958年改用以鲜光茧茧层率为依据的评茧标准。1972年又以干壳量分级定价,上茧率和色泽匀净度两项进行补正的评茧方法。1980年至今则以茧层率决定基本等级,再以存茧率、色泽匀净度(鮮舒)、茧层含水率等项目进行补正,核定茧价。采用两种评茧方法:一是五十公分定量定粒茧层率检验,二是眼看手摸,以茧层率检验校对,后者为全区常用。
  在“蚕茧大战”期间,茧贩收茧验级是靠眼看手摸(以色泽、湿干为准)进行。国营茧站在抢购的形势下,也难以坚持标准,收购价格一般偏高。临沂地区蚕茧站收茧程序桑蚕茧收购价格在1862-1871年平均茧价毎市担值关平银88.16两,1875—1911年平均茧价每市担约值关平银76两,1912年每市担值关平银107.43两,1917年每市担降到关平银55.21.两,翌年回升。从1912-1921年十年平均茧价每市担关平银81.66两。后受世界经济萧条的影晌,加之国外人造丝大量倾销国内市场,蚕丝销路受阻,蚕茧价格直落而下。1931年莒县平均茧价每市斤4至5角,1934年沂水县平均茧价每市斤2角8分,蒙阴县1至2角。在这期间通常1斤桑蚕鲜茧可换小麦20-50斤。
  1950年后区内桑蚕鲜茧收购实行奖售政策。改良鲜茧分13个等级,收购价每市斤1.34-0.96元(人民币),1斤鲜茧可换小麦10斤左右。下脚茧0.81-0.25元;土种茧分5个等级,收购价格每市斤0.72—0.48元。1956年山东省临沂专员公署工商科、建设科、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临沂专区分社联合通知桑蚕改良鲜茧五级收购价格,每市斤沂源县按0.795元,沂南、蒙阴、沂水、费县、苍山县按0.79元进行收购;柴印、黄斑、双宫茧按每市斤0.5—0?65元,薄皮、烂茧每市斤0.20-0.35元进行收购;土种茧每市斤比1955年提高0.05元。1斤改良鲜茧可抵小麦7.4斤。
  1966年临沂地区根据山东省物价委员会指示将桑蚕鲜茧收购价格在原基础上调15%。1980年又上调20%,每市斤鲜茧收购价格2.23—1.31元,下脚茧1.18—0.29元。1985年山东省丝绸公司对桑蚕鲜茧收购价格连行调整,拉开档次,体现优茧优价,劣茧劣价政策。每市斤鲜茧收购价格1.37-2.31元,下脚茧0.20-1.05元。
  1988年在“蚕茧大战”期间,山东丝绸公司暨物价局对桑蚕鮮茧收购价进行上调,以茧层率21%,上茧率100%,中准价每市斤2.45元,最高限价为4.8元。私营小商贩则高出规定价格1一2倍进行抢购,使蚕茧市场价格混乱。表6二,烘茧
  区内缫丝者为防止鲜茧出蛆出蛾,霉烂变质,均进行处理,加工成干茧。加工方式在民国前大都采用“日晒法”、“盐腌法”、“摊晾法”和“笼蒸法”,到二十年代区内出现“烘茧法”。1920年沂水县高桥区沭水村,扈山区姚店子村始设土大灶两乘用柴进行烘茧。1928年,蒙阴县坦埠街公维东开办的聚昌丝厂亦用柴灶进行烘茧。五十年代后期改为煤灶,茧灶构造仍为砖木结构。七十年代后陆续出现了双列推进式烘茧灶、车子烘茧灶、循环式烘茧灶、浙73—1型烘茧灶、风扇车子烘茧灶。1979年临沂县马永宾、徐树杰等人开始研制成山东省第一部机械烘茧机(热风翻网烘茧机),至1989年仍在试机改进中。1983年莒县城关茧站何乃新研制了推格烘茧机,亦仍在改进中。1985年莒县丝绸公司从浙江省吴兴县乌山茧站学习后在本县墩头茧站建造上外炉烘茧灶两乘。同年沂水、蒙阴县丝绸公司还从浙江省金华地区引进TH83型车子风扇灶。同时临沂地区丝绸公司对全区晾茧棚改建成晾茧室,並实行普遍搭二层棚晾茧,提高保全了茧质。
  烘茧工艺区内在六十年代前一直沿用直干法(一次干燥法)。六十年代后改用二次干燥法,即在开灶前技术员先行灶性测定,后按品种、茧质分庄口进烘。头烘用华氏210-220度,杀蛹达5-6成干,经还性后,再用华氏180度烘至适干,后分类装包交售。
  桑蚕茧烘茧技术操作规程
  烘茧是蚕茧加工中第一次热处理过程,是茧站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合理的茧处理及干燥工艺,严格执行烘茧操作规程,不仅是符合向工业部门提供优质原料茧的要求,而且也是收烘部门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为更好的保全茧质,提高烘茧技术水平,经各县讨论后,特制定本规程,请参照执行。
  (一)烘茧的目的、要求:烘茧的目的是保全茧质,利于储藏。要求达到:杀死蚕蛹和寄生蝇蛆,避免鲜茧出蛾出蛆;烘去适当的水分,防止蒸热霉变,利于长期贮藏;最大限度地保全茧质,并使内外茧层丝胶性状趋于稳定,保持觧舒良好,便于煮茧和缫丝。
  烘茧的要求在于坚持质量第一,全面贯彻“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方针。
  优质:在茧的处理上防止蒸热、霉变,在干燥中做到“温度适当,排湿合理”,在干燥程度上反对偏老、偏嫩、达到适干均匀。
  高效:在保全茧质的前提下,妥善安排烘力,熟练烘茧操作规程,提高工效和设备利用率。
  低耗:在合理温湿度下烘茧,改进烧煤方法,充分发挥和利用热能,降低煤耗和费用水平,加强烘茧机具的保养。
  安全:以防为主,建立制度,加强检查,消除隐患,杜绝火警等一切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三茧”处理方法:
  1?鲜茧处理方法:总的要求是防止鲜茧蒸热,出蛆出蛾。
  (1)按照烘力,做好预约收购,做到收烘平衡,避免或减少蒸热,保护好茧质。
  (2)及时装篮,鲜茧进站后,除及时进烘外,严禁拢堆,应立即装入茧篮,装篮以入成满为宜,当中成凹形,茧篮以“品” 字形堆放。篮堆高度不超过六层,每六行留一通道,四周离墙半公尺,以利通风检査。
  (3)鲜茧应及时进灶,先收先烘,堆放时间越短越好,严防蒸热、霉变、出蛆、出蛾。春茧最长不超过24小时,夏、秋茧最长不超过16小时,化蛹老、茧层过潮,内印多的茧,应尽量先安排进烘。鲜茧堆放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蒸热现象,应立即翻庄倒篮或优先安排进烘,只收不烘的收购点,应当天收购,当天运往茧站,途中防蒸热压瘪,防日晒雨淋,负责烘茧的茧站优先安排进烘。
  (4)按茧质分级堆放,分别进烘,以利干燥均匀。
  2、半干茧处理办法:
  半干茧处理,主要是掌握适当还性、避免霉变。使蛹体水分通过茧层继续发散,使茧层之间的水份相互趋于一致,有利于二烘干燥均匀。
  (1)半干茧干燥程度,应根据当时气候、烘力、茧质情况确定,一般可掌握六成至六成半干。
  (2)装篮:半干茧出灶在湿热散发后,再倒菌装篮,以九成满为宜,篮堆高度不超过七层,排列不超过六行,四周留出通道(以对窗地位),以利通风与检查,半干茧还应根据出灶先后,干燥程度分别堆放,以便安排二烘的先后次序。
  (3)还性:半干茧还性程度以“茧层柔软,弹性弱,手触阴凉”为适度,应即进行二烘,如烘力紧张,要隔日翻篮一次。检查半干茧还性程度,以检査中排中层比较不易散湿的茧篮中部的茧子为依据,堆放时,应随时检查,防蒸热、霉变,防还性过度,以免影响茧质。
  (4)拢堆:半干茧在二烘前,可依据潮燥程度和气候情况,须拢大堆6—12小时,使茧子达到还性均匀,然后进行二干茧处理办法:
  基本要求:充分散热、防止吸潮。
  (1)干茧出灶后,必须堆放高燥场所,严禁与鲜茧、半干茧堆放同一场所,以防混入半干茧或吸湿霉变。
  (2)干茧出灶散热后倒蓖散堆,等茧蛹完全冷却后再进行
  89装包,严禁装热包。干茧散堆时间以24小时为宜,不要超过36小时,须随时注意防潮。
  (3)要防止踏瘪压伤和重跌。
  (4)干茧出站前,要进行抽样检査,过嫩过潮庄口不准出站。
  4.选茧;
  选茧工作应贯彻在烘茧的全过程。即:装篮选、翻篮选、铺篦选、出灶选、装包选。并随时拣起落地茧和摘下灯笼茧。
  (三)烘茧技术(风扇车子灶烘茧法):
  在搞好灶性测定和烘茧记录的基础上,坚持五定烘茧法。即定干燥程度、烘茧温度、铺茧量、加煤量、烘茧时间。
  1、铺茧量:每篦铺茧量头烘6—7斤,二烘4一5斤,要做到四周稍厚,中间较薄,铺匀、铺松、禁止用手拍打茧壳。
  2、烘茧温度:在灶性测定基础上,头烘壁温230。F—210。F, 力争鲜茧进灶30分钟达到目的高温,并保持平温烘茧。二烘190。F—160。F。前高后低,合理配温掌握好最后低温。
  3、烘茧的时间:头烘2个半至3个小时,二烘3个至8个半小时。
  4、风扇;茧子进灶,灶门关闭后,即开动风扇。在进、出、调车时停转,每隔15分钟调向一次,头烘转速400-450转/分钟,二烘转速250—300转/分钟。
  5.排进气门:头烘进灶30分钟壁温达到210。F排进气门全开, 出灶前全关,二烘进灶20-30分钟壁温达180° F,排进气门开三分之二,出灶前半小时全关,调车时间全关。
  6、调车:头烘在烘茧时间的五分之三时,二烘在烘茧时间的二分之一时调车。
  7、干茧适干标准:坚持适干均匀,干茧出灶时蛹体掀捏成小片状重油不腻有香味。(临沂地区丝绸公司制)
  附:临沂地区烘茧情况一览表(表7)临沂地区烘茧情况一览表
  表7

知识出处

临沂地区丝绸志

《临沂地区丝绸志》

出版者:山东省临沂地区出版办公室

本志编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务求做到资料准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本志设编、章、节、目四级,采用以事分类,横排竖写,纵横结合,反映临沂地区丝绸业的全貌。体裁采用记、志、图、表诸种,以志为主。记事采用语体文、记述体。断限上自1840年、下至1989年。有些内容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大事记一律采用公元纪年,按时间顺序表述。只知月份不知具体日期的记在本月;只知其事,不知月日,或贯穿一年的大事则记在年末。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沂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