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桑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地区丝绸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52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桑树
分类号: S888
页数: 9
页码: 97-105
摘要: “鲁桑百,丰绵帛”。鲁桑为本区主要地方品种,遍布各县,以沂源、蒙阴、沂水一带山区为多。后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鲁桑分化成了类型繁多的地方品种。1923年后,主要有黄鲁、黑鲁、鸡冠鲁、蒙阴黑鲁等,多集中在沂源、蒙阴县,黄鲁为这两个县地边桑的主要品种。花桑、椹桑、大叶实生桑在区内自古多有栽植,今栽植很少。
关键词: 桑树 蚕桑

内容

一、品种
  《齐民要术》记载:“鲁桑百,丰绵帛”。鲁桑为本区主要地方品种,遍布各县,以沂源、蒙阴、沂水一带山区为多。后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鲁桑分化成了类型繁多的地方品种。1923年后,主要有黄鲁、黑鲁、鸡冠鲁、蒙阴黑鲁等,多集中在沂源、蒙阴县,黄鲁为这两个县地边桑的主要品种。花桑、椹桑、大叶实生桑在区内自古多有栽植,今栽植很少。
  清末民初,随着桑蚕业的兴盛,莒县、临沂、沂水、郯城县开始从浙江杭嘉湖地区购进红皮大种(湖桑 )栽植。后每年都有引进,大多植于苗圃和蚕种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湖桑32号、7号、197号、199号、伦教34、40号、剑持、桐乡青、一之濑、新一之濑、梨叶大、育成7307、育2号、红皮大种、一五一等优良品种,相继从浙江、江苏省大批引入区内,普遍栽植,以湖桑32号为大宗,是全区专用桑园的当家品种。遍布各县、市平原地带,以临沂、日照市、莒县、莒南县、沂水县、沂南县为最多。湖桑32号枝条长而粗、叶大、产量高、质量好,秋叶硬化较晚,适于春秋两季养蚕用叶。
  二、栽植
  本区桑树栽植有四旁桑、农田间作桑、梯田地边桑、专用桑园四种类型。农民传统的植桑方法多是移植野生桑,栽于宅旁院内。“五亩之宅,树之一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就是这种传统植桑方法的写照。到民国年间多系村旁农田间作桑。栽植先以桑椹直播育成大实生桑苗,移植成幼树后,再以芽接或哨接换成良桑,亩栽十几株,几十株不等。随后莒县、日照、沂水、郯城、临沂等县都建有小规模桑苗圃,培育桑苗,进行嫁接、移植。这种方式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在全区更加盛行、普遍。八十年代大都从江苏、安徽等省购进嫁接桑苗栽植。
  育桑苗区内有春育、夏育、秋育三种形式,以夏季育苗最多。八十年代后期还采用绿枝抒插和APT生根粉进行桑树硬枝扦插育苗。
  嫁接改换良种的方法在五十年代多采用芽接、哨接;六十年代后以袋接、装根为主,袋接成活率最高。
  栽植在二十世纪前多系高干桑栽植,大都植于山岭堰边,以蒙阴、沂源、费县、沂水县山区最多。临沂、郯城县平原地带多植于路边、田畔、宅旁院内,均属散植,富家小片稀植桑园,亩栽50株到60株,养成型式亦属高干和乔木养成。栽植时间一般在春季发芽前进行,秋冬栽极少,都是穴栽。1917年莒州乙种农校农事试验场中栽植这类桑园36亩;1922年郯城马头孙艾亭亦栽植这类桑园60亩、刘家巷口刘姓桑园两所,千余株。
  六十年代后发展梯田地边桑,这类桑多分布在山岭地带。1965年到1968年间全区栽植梯田堰边桑4800万株,以沂源、蒙阴县为最多。1966年沂源县在山岭地堰栽桑400万株,1967年栽植2000多万株,实现了梯田地边桑园化。蒙阴县岱固公社被称为“桑海蚕乡”拍成电影在全省放映。1983年蒙阴县丝绸公司在朱家庄、水明崖、东门村开始试行栽植低干密植地边桑10万株。栽植形式为两株鲁桑间夹植两株湖桑(32号),株距1米,湖桑间株距0.5米。湖桑低干养成,鲁桑中干养成(干高0?8—1米),三年养成树型,养蚕收入达到一米一元钱的效益。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向浙江学习发展平原密植专用桑园。
  1975至1976年多数社队建园采用大搬家形式,即当年春天取其实 '生桑苗嫁接后,每亩按4000---6000株栽植,行距0.40.5米,
  第二年抽行移植。栽植形式有四种:一是株距0.33米,行距2米,亩栽1000株;二是株距0.33米,行距1.米,亩栽2000株;三是株距0.33米,行距1.5米,亩栽1350株$四是宽窄行栽植:宽行行距米,窄行行距0.8米,株距同为0.33米,亩裁800--1003株。
  这类桑园大都集中在临沂、郑城、苍山、莒南、日照、莒县。1976年临沂县汤河公社西北坊坞大队建这类密植桑园60亩(亩栽4000(株),当年亩桑产茧124斤,创全区最好水乎。1982年临沂县又试行株距0.35米,行距1.3米,亩栽1460株的栽植形式爲985年莒南县开始采用株距0.4米,行距1.33米,亩栽1250株的建园形式,效果较佳,并发现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亩栽1000株的比亩栽500株 :的增产60—70%。八十年代本区桑园多是亩栽1300株左右,宜于桑树的生长和产茧量的提高。
  各类桑园栽植方向多以南北向,少数东西向。养成形式一律是低于拳式养成。栽植时期是春栽与秋栽,以秋栽见多。平邑县土产公司彭进平经过几年对比实验,在缺水的山岭地带栽桑,秋栽好于春栽,每株发芽秋栽4.2个,春栽只有0.8个,平均芽叶秋栽3个,春栽1.2个。专用桑园栽桑采用开沟栽植。莒南县在栽植专用桑园中制订了五项措施:一是深翻整地(开沟深60厘米,宽50厘米);二是排灌配套(路渠一次修好,达到旱能灌,涝能排);三是施足基肥(每亩地施土杂肥10000斤);四是合理密植(亩栽桑树1200株到1300株),五是良种壮苗(选择无病虫的优质大苗栽植)。从而获得桑蚕高产稳产效果。,全县亩桑产茧从1981年过百斤,1986年达到197.3斤。1989年本区密植专用桑园达到40071亩(不含1989年度新建桑园)。其分布情况:临沂市5237亩;莒南县8060亩;日照市4290亩;莒县7751亩;沂水县2576宙;沂南县1985亩;沂源县4200亩;蒙阴县1152亩;苍山县918亩;平邑县246亩;费县264亩;郯城县1804亩;临沐县1028亩;沂水蚕种场230亩;苍山蚕种场330亩。
  山地建专用桑园区内尚未成功。七十年代初,蒙阴县贾庄等村在山地建专用桑园350亩,肥水管理不利,使其两年叶黄树枯,不能养蚕。1985年临沂市邵八湖村在缺水的沙岭地建专用桑园500亩,因见不到效益而刨掉。
  对散植高干桑的采伐,区内蚕农惯用“留枝留芽”和“春箍”法,亦有随心所欲者。据沂源县调查“留枝留芽”法砍桑,可使幼树增产一倍以上;5-10龄桑树增产50%以上;10龄以上桑树增产20—30%。该县相家峪村1970年栽地边桑480亩,5万株,常年用此法砍桑,到1980年平均每亩地边桑产茧33.2斤,是全区地边桑亩产茧的6.5倍。
  1990年蒙阴县对地边桑老桑树开始进行春季重度回缩更新修剪,重剪在三分之二,不留一根小条,秋季枝条比对照株平均条长、产叶量均高一倍,唯当年误一季春蚕,次年春蚕益增。
  对专用桑园收叶区内蚕农均采用摘叶留柄法,春稚蚕期和夏秋蚕用叶,统用此法。在春蚕五龄大量用叶时、则捋光芽叶再行伐条,对弱桑园进行春伐复壮。
  三、管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农户零星桑树多不管理,任其生长,只有极少数苗圃、小片桑园进行施肥、锄草、修剪。六十年代后,随着桑蚕生产的发展,开始注重管理。七十年代后专用桑园普遍建立,对其管理主要是施肥、排灌、冬刨、中耕、除草、疏芽、整枝、剪梢、束桑、解束、复壮。
  施肥:全年本区进行四次施肥。春肥在桑芽萌发前施入,以速效肥为主,多数施用碳酸氢铵,每亩100—150斤,有少部分蚕户施用圈肥、氨水,施肥后进行灌水。夏肥在桑树夏伐后,多以碳酸氢铵、尿素一次施入。秋肥多在七月底八月初施,亦以速效肥为主。冬肥皆在封冻前结合冬耕进行,大都以土杂肥为主。施肥方法,通用穴施或沟施,唯土杂肥撒施见多。七十年代有部分桑园也间种苕子作绿肥。莒县大店子村在桑园施肥中进行改革:改春夏两季施肥为一年四季施肥;改重施化肥为重施土杂肥;改浅施为深施;改集中施为分散施,使250亩山岭老桑园1989年亩桑产茧230余斤。
  日照市大炮楼村周东明1984年承包了在河边沙地栽植的10?5亩桑园,立地条件较差,漏水漏肥。1985年全年亩施猪圈肥10500斤,钙镁磷肥90斤,豆饼100斤,尿素68斤,碳铵180斤,土杂肥15000斤,人粪尿1400斤,使亩桑有效条长由400。余米增至12774米。
  灌水:以春灌为多,秋旱时亦进行。
  冬刨:在桑树落叶后到封冻前进行,多用铁锨深翻一跖,约六寸许。
  中耕:春耕结合施肥进行夏耕桑树夏伐后进行。
  除草:一年多次,夏秋均不能除净,少部分桑园荒芜。桑园承包到户后除草较彻底。
  疏芽:全区均不习惯,专门疏芽者只在夏伐后结合养夏蚕进行为多。
  整枝;冬季整枝多数不彻底,仅日照市、沂水县、莒县、临沂市、莒南县少部村户见好。
  剪梢:专用桑园桑树剪梢全区蚕农皆能为之,唯不能适时。大多在十月后进行,少部在来春开剪。剪梢程度多视条长势进行,壮则轻剪,弱则重剪,一般都剪去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对山岭堰边高干桑树修剪在六十年代前统用大抹头砍桑法。1961年沂源、蒙阴县采取放大树头、留枝留芽修剪新技术01989年蒙阴县八亩地村开始对地边高干老桑树进行春季重度回缩更新修剪 <重剪三分之二,不留一根小条.),秋季枝条比对照株,平均条长、产叶量均高一倍,唯误一季春蚕,当年秋蚕,来年春蚕可多养,有明显增产效果。
  束桑:多不进行,只有重点植桑村在职能部门多次检査督导下做做样子,以示了事。
  更新复壮:1978年冬、1979年春临沂县对太平公社大张寨大队180亩小老桑进行平茬,1982年春对义堂公社东=大队60亩小老桑又进行平茬,结果生长旺盛,后汤河公社李湖大队仿效,效果仍佳。对主干良好的小老桑进行春伐复壮,全区蚕民都认识,并能视情而行。
  莒南县王家怪草村,在桑园管理上采取以施肥改土为中心,除虫修剪作保证,松土除草为重点,合理采叶综合技术措施,1987年全村桑园亩桑产茧达到了300斤,高的达到417.2斤。莒县李念头村加强桑园;管理46亩桑园1983年亩产茧301斤。
  四、病虫
  病害:区内桑树病害主要有桑赤锈病、桑芽枯病、桑疫病、桑萎缩病,桑污叶病、桑里白粉病、桑褐斑病、桑根结线虫病、桑烂根病也有少量发生。
  桑赤锈病:在区内早就时有发生,主要分布于蒙阴、沂源、沂水县,发病于乔木鲁桑1984年沂源县侯家官庄村6万株地边桑受害,发病率70%,春季桑叶减产10%,秋叶减产40—50%。采用留枝留芽法修剪的鲁桑发病更为严重。当地采用“大抹头” 法防治,效果佳,药物防治效果不明显,用者甚少。
  桑芽枯病:专用桑园幼龄期发生较多。1977年临沂县专用桑园普遍发生,据县林业局调査认为是前年夏秋采叶过重所致。第二年春该县对此病株进行春伐,秋季桑梢留叶5至7片,并增施磷肥,取得较好效果。桑疫病:俗称烂头病。全区桑园均有发生,多发生于夏秋季。对该病蚕农多采用春伐、冬季重剪梢及剪除病株等防治措施,病情稍好转。临沂市邵八湖村蚕民在夏伐后新梢长到一尺左右还用85万单位土霉素剂进行防治,效果一般。
  桑萎缩病;六十年代前区内很少发生。七十年代后,从江、浙一带购进大量桑接穗、桑苗建园,该病菌在区内扩散,到八十年代各县均有少量发生,以临沂市、莒南县为多。发病后多挖除病株烧之,轻者实行春伐。
  虫害:区内桑树虫害亦早有发生。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日照县志》载:“蛾食桑者有绪,其一种拂灯火,谓之慕光”,1885年《日照县志》载:“螟蛉,桑上小青虫也”。《临沂县志》也有清人防治野蚕的记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桑树虫害区内常见的有桑蟥、桑瘿蚊、桑象虫、桑天牛、桑尺蠖、桑螟、金龟子、野蚕。
  桑蟥:俗称沙虫子。五十年代从临朐县传入沂源、蒙阴县,后逐步蔓延成灾,到八十年代初遍布两县各地。沂源县有三百多个村,二百多万株桑树叶被食,光秃而立,减产蚕茧四千余担。1982年两县丝绸公司投资十万余元,购置药械;组织、员分片包干,发动群众刮卵和用灯光诱杀成虫等形式,连治三年才基本控制。1987年蒙阴县丝绸公司又试用800—1000倍敌杀死药物防治,效果在95%以上,蚕尚有中毒现象(从打药到用叶喂蚕50天间)。1989年提前用此法防治(在6月中旬桑树刚发芽时打药),效果佳,蚕亦无中毒现象。同时采用500倍敌杀死喷洒越冬卵块,蟥卵杀死,不见为害,效果达到100%。
  桑瘿蚊:1978年在沂源县初次发现,后渐而扩之,各县均有发生。1983年沂源县悦庄乡黄山村60亩桑园受害率达98.33%,1984年日照县西湖大花崖村100余亩桑园受害,夏秋桑叶减产50%以上。1986年莒县刘家官庄蚕茧站有520亩桑园受害,减产蚕茧2万余斤。苍山县发生也较普遍。对此虫在夏秋季瘿蚊成虫羽化时撒6%六六六250倍毒土进行防治,效果见好。日照市大炮楼村蚕民周东明于6月中旬和8月中旬各撒一次150倍和80倍可湿性六六六毒土,6月16日喷1500倍80%DD V液,8月17日喷氧化乐果1000倍液进行防治。八十年代末又改用甲基异柳磷毒土防治都取得控制桑瘿蚊危害的效果。
  桑天牛:二至三年一代,全区桑园全年均有发生。民国年间,群众于每月15日以前将百部煎汁或以桐油从眼中灌之,倘不能灌入以铁丝裹棉沾桐油销之,其虫沾油即死。今人除于七、八月羽化盛期捕捉成虫外,亦用铁丝等从虫孔插入刺杀,并刮除虫卵,用药杀亦有之。蒙阴县蚕民在县丝绸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1000倍敌敌畏注虫孔,用500倍灌根,并用甲敌粉、氧化乐果防治,效果在80%以上。
  桑象虫:全区专用桑园内普遍发生。1985年苍山县近千亩桑园受害,迟不发芽。对此虫蚕农在早春及夏伐后用人工捕捉和药杀进行防治。
  桑尺蠖:是早春桑芽主要害虫。一年三代,全区桑园均有发生。对此虫大多是人工捕杀,亦有用敌百虫、敌敌畏等药物进行喷洒药杀。
  桑螟:全区桑园均有,危害较重。1978年,据在临沂县西北坊坞大队驻点的农民桑蚕技术员朱时瑞观察:6月20日前后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桑叶,后逐渐加剧,以秋叶最重。这个大队于8月18日用40%乐果800倍液喷杀,死亡率60%,后用80%敌敌畏喷杀,死亡率达95%以上。
  金龟子;俗称瞎闯子,一年一代。全区桑园六、七月份发生较普遍。临沂市蚕农惯用1:30的可湿性六六六草木灰混合剂,于傍晚撒于叶面和地面进行杀灭,杀灭率达90%。
  野蚕:区内均有。清人用烟叶筋及百部煎汤洒于桑叶,蚕食则死(饲蚕时切不可用)。今则用敌百虫、敌敌畏、6%可湿性六六等药物进行防治,久治不灭,复而重生,屡屡成灾。
  此外区内还有红蜘蛛、浮尘子、介壳虫、桑毛虫、卷叶蛾、桑蓟马、桑虱、桑叶蝉等虫害发生。对这些虫害临沂地区丝绸系统每年抽调技术人员下乡组织蚕农进行人工捕杀和药物防治,使之无大害。

知识出处

临沂地区丝绸志

《临沂地区丝绸志》

出版者:山东省临沂地区出版办公室

本志编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务求做到资料准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本志设编、章、节、目四级,采用以事分类,横排竖写,纵横结合,反映临沂地区丝绸业的全貌。体裁采用记、志、图、表诸种,以志为主。记事采用语体文、记述体。断限上自1840年、下至1989年。有些内容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大事记一律采用公元纪年,按时间顺序表述。只知月份不知具体日期的记在本月;只知其事,不知月日,或贯穿一年的大事则记在年末。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沂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