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计划管理
企业的计划管理工作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具体体现,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则。在计划管理过程中坚持了在国家统一批准下达的计划指导下,根据本矿的实际生产能力和人、财、物力,地质资源情况,进行综合平衡。计划分为中长期、年度、季度、月份4种,又分为综合性计划和专业计划两种。在计划指导下,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上做到了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保证了国家计划的完成。
一、计划的编制
1、中长期发展规划。
1975年前,没有编制过综合性中长期规划,1976年以后,先后编制了“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发展规划。1976年,沂南金矿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年11月编制的1977年一1980年规划中提岀了:总地质储量285.1万吨,金金属量13.5吨,铜金属量18319吨,1979年前形成1000吨/日生产规模,年产黄金4万两,金属铜1500吨,铁精砂6万吨,1980年达到年产黄金6万两的发展规划。1978年5月编制的“六五”规划中,规划“六五”末采选能力达到1100吨/日,1985年产黄金50000两,金属铜1500吨,铁精砂25000吨,硫酸6000吨,工业总产值达到1930万元,上交利润540万元。由于这些规划缺乏基本的地质依据,地质资源急剧变化,矿量减少,原矿品位降低,上述规划无法实现。到 “六五”末的1985年,实际产黄金5967两,采选能力达到600吨/日。 面对矿产资源严重危机,产量下降的实际情况,1986年3月提出了6条经营方针:①加强地质工作;②严格控制维简技措项目,把钱花在刀刃上;③压缩一切费用开支,包括差旅费、办公等费用;④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动职工开展技术革新改造,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能源的消耗;⑤发挥经济责任制的作用,严格考核,做到奖惩严明;⑥认真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创出一条搞活企业的路子。同年编制了“七五”期间探矿规划。1987年7月,山东省“七五”黄金发规展规划下达给沂南金矿的黄金生产指标累计13226两,实际完成25412两,为省计划的192.4%。1990年6月,矿会同山东省冶金地质勘探局第四地质队编制了《山东省沂南金矿“八五”地质工作规划》,规划中提岀 “八五”期间施工地表钻22768米、坑道钻10100米,坑探758米,获矿量115万吨,金金属量1804公斤。1994年9月制定的“九五”发展规划对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认真分析后认为,全矿“九五”期间黄金年产量在2500两一3500两之间。规划强调了“九五”期间重点是:①加强地质探矿,计划投入地质探矿资金400万元,1998年底以前在后金墩及其外围,汞泉东区及其外围,高旺矿区丁家营子矿床实施探矿,预计探获矿量115万吨,获金金属量1619公斤;②技术改造投资2560万元,其中技改投资2000万元,在后金墩、汞泉东区、丁家营子矿床区域內探获地质储量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深部开拓,以求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投资560万元,用于高旺矿区和铜井矿区尾矿库新建和扩建工程;③科研投资100万元,用于铜井矿区汞泉东区矿床开采的防治水研究,以确保该矿床正常开采;规划科研资金50万元,针对高旺矿区大部分矿体上下盘围岩比较破碎,且矿体上部赋存含水层(第五层大理岩)的实际进行采矿方法研究,探求安全、高效、经济的采矿方法。规划提出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强化地质探矿,加强企业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团结一致,使老矿焕发青春,为国家黄金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年度计划。
一般情况下,每年的7月一8月制定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计划。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值、产品产量、采选作业量、探矿进尺、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抬标、采矿方法及技术、设备、能源、安全环保、财务成本、劳动工资、物资供应、产品销售、更新改造及维简技措等。1975年,国家下达了黄金12000两、金属铜500吨、铁精砂10000吨的计划,为确保计划的完成,从强化集体领导、增强职工团结、加强企业管理、严格纪律和制度入手,相继开展了四月大会战、大战红五月、迎“七一”、九月高产拉练等项生产竞赛活动,全年生产黄金12130两,完成计划的101%;金属铜614吨,完成计划的122.8%;铁精砂13000吨,完成计划的130%;完成工业总产值508.98万元,占计划的103.7%。山东省冶金工业局党的核心小组和临沂地区重工业局党的核心小组分别发来贺电,对超额完成国家计划,黄金创历史最高水平表示祝贺。由于矿产资源严重危机等方面的原因,1980年至1983年4年累计亏损184万元。1984年初,党委矿部提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整顿为重点,苦战一年,实现产值大增,亏损大降,产量大增,矿风大变,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奋斗目标,并依据奋斗目标编制了年度生产经营计划,计划产黄金5650两。由于计划实际,措施得力,落实较好,全年生产黄金5692两,超计划0.74%;实现产值487.6万元,超计划9.8%。最可喜的是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万元。
1994年,山东省黄金工业总公司批准年度工业产值724万元、黄金2500两、精矿含铜260吨、铁精矿18000吨的生产经营计划。仅完成这一计划将出现严重的亏损,因而,矿制定了内部奋斗目标:工业产值1361.28万元,黄金3000两,精矿含铜260吨,铁精矿20000吨。为确保奋斗目标的实现,矿大力加强企业管理,狠抓了各项经济责任制的落实,地质工作者千方百计探矿找矿,全矿职工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利益的关系,立足本职,尽心尽力,为圆满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提高经济效益努力生产。全年生产黄金4636两,是年计划的185.44%;白银269.1公斤,为年计划的134.5%;金属铜406吨,是年计划的156.2%;铁精矿39171吨,为年计划的217.62%;实现产值2556.53万元,完成销售产值2398.58万元,实现利润5.9万元。
3、季度计划。 季度计划是保证年度计划落实的短期计划,也是编制月份计划的主要依据。季度计划较中长期和年度计划指标更具体。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要求及按各生产车间不同的特点和生产条件,全面考虑持续生产与衔接,提岀本季度的生产经营计划目标。季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产值、产品产量、采矿作业量及作业地点、选矿作业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技措维简工程、基建工程、设备大修、劳动工资、财务成本、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等项计划。
4、月份计划。 月份计划是保证季度计划分月实现的具体实施计划,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奋斗目标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其主要内容是产值、产量、作业量、技术经济指标等。
二、计划的编制方法 编制计划以国家指导性计划为根据,深入生产现场,进行调査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坚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虑地质资源、采选能力、人财物力、技术条件、管理水平等诸因素。首先由生产技术(计划)部门制定采掘计划,各职能部门依据采掘计划提供专业计划即:生产技术部门提供地质资料、三级矿量、工程实测、探矿、技措维简、采掘工程、科研、设备大修、更新改造、安全环保计划;劳资人事部门提供劳动管理、职工教育、工资计划;财务部门提供成本、利润、资金计划;物资供销公司提供物资供应、产品销售计划。而后由生产部门进行综合平衡,统一汇总,编制出完整的综合生产经营计划,经矿领导审查批准后上报并下发各单位执行。
三、计划的实施与检查 计划的实施过程一般是根据计划制定经济责任制,把生产经营计划指标、责任层层分解,纳入考核指标,并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后下发执行,各车间依照矿部下达的生产经营计划和经济责任制,编制车间作业计划,并分解到各工段、班组。在实施过程中坚持调度会制度,定期听取各生产单位、职能部门汇报,分析生产形势,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均衡生产。矿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坚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检査发现和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加强有效的日常调度统计工作,调度、统计、日报、旬报、月报的数据,及时提供给领导和计划管理部门,确保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遇到非人为原因,生产经营计划难以执行时,由执行单位写出书面报告,阐明原因,提出补救措施,由计划管理部门请示矿领导,审査批准调整计划。计划外工程不予验收和付款。
四、计划机构沿革
建矿以来,计划管理工作绝大部分时间由生产技术部门具体负责。1966年前由生产科分管;文革期间生产部门合并,由生产技术组负责;1973年成立计财科,负责计划与财务管理;1976年恢复生产科,计划管理工作重新为生产科负责;1984年成立计划科,专门负责计划管理。1987年计划科并入生产技术科,计划管理工作随之由生产技术科承担。
第二节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按照国家、主管厅(局)和当地政府统计部门有关统计工作的法规和章程,做到依法办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原始记录和台帐齐全,统计报表准确及时,并做到了有分析有说明,为企业领导机关和本企业制定生产规划,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详实资料,为矿山生产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矿初,矿配备专职统计员,车间配备专、兼职统计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加强统计工作,确保统计质量,注意把有专业知识、文化程度较高、事业心强、热心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统计工作岗位上来。1996年底,全矿共有统计人员25名,其中高级统计师1人,统计师4人,助理统计师8人,统计网络健全。
1984年在企业整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订了统计管理制度,分为总则、统计人员的主要职责、统计管理、车间及专业科室向矿综合统计部门报送的指标体系和时间、统计业务考核评比标准等5部分共30条。1990年,矿又发布了综合统计员和车间统计员工作标准,共计29条。
统计的内容由简到繁。五六十年代,按照省冶金厅(局)和地县工业局的要求,主要统计产品产量与产值、劳动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基建投资与实物工程量。1975年开始,根据国家和山东省黄金公司的要求,统计范围逐步扩大,主要统计产品产量、产值、利润等8项经济技术指标。1980年开始,统计和上报主管局及省地县统计部门的月、季、年报统计指标达数百项。为加强统计的基础工作,1984年进一步健全了地质、测量、设备、能源、生产、计量、质量、安全环保、财务、劳动工资、职工培训、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科学研究、技术进步等原始记录和台帐,全矿设立原始记录248种,台帐39类。对原始记录提岀了“六要”、“五不”要求,即要认真负责填写,要清晰整洁,要整齐端正,要准确及时,要全面完善,要妥善保管;不准乱扯乱划,不准谎填数据,不准任意瞒项,不准草率从事,不准乱丢乱放。统计报表做到了及时准确。报表分为日、旬、月、季、半年、年6种,又分为综合和专业两种。各类报表均按规定上报中国黄金总公司、山东省工业总公司、省、地(市)、县经委、劳动、安全、统计等有关部门。各类专业报表9种,均准确无误按时上报。 统计工作既综合统计历史资料,又积极参与生产经营管理。1963年,汇总整理了1957年一1962年的历史资料;1980年至1986年用6年的时间,整理了包括16类277页的统计资料台帐。从1987年开始,每年年报后都及时填写统计历史台帐,为各级领导熟悉本矿发展,进行有效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整理原统计人员在整理原始记录中发现,精矿含银及铁精砂没有自己的化验品位记载,而是凭购货厂家化验的品位结算收款。综合统计人员及时提出应由自己化验含银、铁精矿品位的建议被采纳,从而使企业免受损失。1987年,制定经济责任制时,曾把铜井选厂金回收率考核指标定为83%,由于资源枯竭,采场出矿品位波动较大,2月份金回收率仅达到82.61%,按责任制应予罚款,但以铜井选厂上年1月一9月份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相关分析,得出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金属矿品位的波动直接影响到金回收率的波动,当金属矿品位波动0.1克/吨时,金回收率相应波动1%。领导以此统计分析为依据,合情合理地修订了金回收率考核指标,调动了生产工人的积极性,促进了黄金生产的发展。
1991年,山东省统计局授予沂南金矿为全省工业系统统计工作先进单位。1990年11月,沂南县统计局印发推广了《沂南金矿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发挥服务监督职能》的经验。第十二章生产管理第一节矿山管理 自建矿就形成铜井、金场两个主要生产矿区,1990年又增加高旺矿区。生产战线长作业点分散,给生产管理造成诸多不便,又因矿床成因多为矽卡岩型,矿体规模小,形态复杂,品位变化大,更增加了矿山生产管理的难度。
一、管理机构设置
60年代矿部机关设生产科,至“文革”期间设生产组,“文革”后又恢复生产科。80年代,生产科变为生产技术科、地测科、机动科、安全科、质检科。1984年,又将生产科中计统部分分离出来,设计划科。1986年,将生产科、计划科合并为生产科。1993年,生产科、安全科、地测科、机动科动力管理部分合并为生产技术科,生产技术科包含地质、测量、采矿、选矿、供电、调度、计划、统计、工程预决算、安全几个专业组。1995年,安全专业组由生产技术科分离出来,设立安全科。
50年代,建矿初期矿山均为露天开采,其中铜井矿区山子涧为一车间,龙头汪为二车间,汞泉为六车间,金场马旺为三车间,红石庄为五车间。60年代初,三年经济调整时期,龙头汪、山子涧、红石庄均停产,铜井矿区只保留汞泉,因露采较深,剥离欠帐太多转为井下开采,编为一车间,金场矿区保留马旺亦开始转为井下开采,编为三车间。各车间管理人员设主任、副主任、支部书记、会计等。
二、生产计划编制与实施 生产计划按照年度采掘技术计划、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分别编制。季、月生产计划编排以年度采掘技术计划为依据,结合当时井下采掘作业条件编制下达。建矿初期,管理粗放,计划编制缺少科学依据,以估计为主。自1961年开始,按照地质资料予以编制,图、表、文字俱全。计划编制工作以生产科牵头,地测、安全、机动、财务等部门完成本科业务范围内容,由生产科组织汇总平衡,装订成册,编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
生产单位依据采掘计划按季、月下达生产指标,对掘进工程按计划安排施工,采出矿具体到采场,以保证均衡出矿品位。
三、技措工程
技措工程(包括维持简单再生产工程)是矿山为保持稳定生产,提高效益,对生产工艺进行的技术改造。技措费用来源主要是矿山维简、大修理基金、固定资产折旧费。70年代,3项费用分开使用;80年代开始,3项费用合并使用,主要用于地质探矿、生产探矿、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固定资产大修、井巷工程开拓延深。技措工程项目的确定是根据生产需要按年度采掘计划编制内容,逐季逐月下达实施,实施前需有完整的工程设计、预算方案,批准后方可实施。
四、生产技术
矿山生产技术管理,主要是针对采掘现场的开拓工程、采切工程设计及施工进行技术审查、施工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采切设计是依据提供的最新地质资料进行采场单体设计,并不断吸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60年代初,推广机械、湿式凿岩;70年代引进装岩机、电机车,结束了人工装车推车的历史;80年代引进推广非电导爆、井巷工程喷锚支护、震动放矿技术;90年代试用井下破碎地段予注浆及注浆堵水技术。这些引进推广项目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对采矿过程中损失、贫化率计算与监测,采用采场刻槽取样、季度计算平衡的办法进行控制。
五、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制始于1978年,起初设在生产科内,调度人员开始由计统组人员兼任。1981年,设立调度室,由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昼夜值班,属生产科管辖。1984年,改由计划科管理,计划科、生产科合并后又回归生产科领导。其主要职责为及时了解各生产单位生产完成的情况、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编制填报生产调度日报表,建立调度台帐,及时准确掌握各单位情况,对于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督促各职能部门协助车间尽快解决。 生产调度会每周召开一次,由生产矿长主持,矿领导及各生产单位生产主任、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主要内容是汇报上周生产完成情况、安全生产情况、下周工作安排及生产中急需解决而生产单位无力解决需矿及各科室协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调度日报的编制,由各生产单位根据各班组生产完成情况汇总报调度室,调度室汇总制表,分发矿各领导及有关科室。
调度室按省公司规定时间,电话汇报当日、旬生产完成情况及本旬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六、金属平衡 建矿初期没有开展金属平衡工作。1983年,在企业整顿的基础上,矿部设立金属平衡委员会,各选矿车间设立金属平衡小组,负责每日金属平衡计算。金属平衡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基础工作的建设,一是抓了原矿计量;二是加强采样加工分析,设置专人对生产过程中的原矿进行计量,并对原矿、精矿、尾矿采样交化验室加工分析,准确反映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状况和金属去向,及时发现金属不平衡的原因,有利于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减少金属流失。
七、产品管理 建矿初期,主要产品为铁矿石、铜矿石。铁矿石发售沂水钢铁厂,铜矿石经手选品位达到5%以上,发售沈阳冶炼厂。销售计价的原始数据,数量、品位全由用户按计量化验结算,本矿化验室只做对照差距较大时提出外验复査,1960年建选厂后,主要产品为成品金、铜精矿。1969年,浮选尾矿后增加磁选选铁工艺,开始回收铁精矿。 成品金:选矿过程中用重选、人工混汞所得汞金,由选厂操作人员每日交财务科,双方编号称量、登记,月底冶炼时,由财务科提出核对无误后进行冶炼。60年代对产品管理不严,曾发生操作工盗窃汞金案件2起,査获后因量较小,仅给于行政处分和经济罚款,并追回赃物。80年代末,根据国家黄金局指示,对生产关键工序进行封闭式管理。在生产汞金、汞板刮汞作业时,均有3人以上在场,产出汞金后由当班班长、操作工同时在场时进行计量、封装,交财务科复称、编号登记,严格了管理制度,实现了封闭式管理制度。 铜金精矿:铜金精矿产出后,由专人晾晒,取样计量、化验、保管,干燥后汽车装运发用户。为防止途中损失,对装运车辆进行防漏失处理,在车厢接缝处用塑料薄膜或稻草堵漏进行处理,卸车后清扫车厢。对库存精矿每季进行一次盘点,外运时每车取样分析成分、水分与用户对照结算。铁精矿:铁精矿产出后,汇集于脱水池内脱水,脱水后由产品管理人员会同生产车间、化验室人员共同丈量计算重量、取样化验、发售用户。装车外运时再单车取样化验,称重计量,与用户结算,对库存精矿每半年进行盘点一次。
历年指标完成情况见表2、表3、表4。
第二节选厂生产管理 选厂自建成投产后,即实行车间管理。车间管理人员有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技术人员、车间会计。建矿初期的选厂,由于是依照铜选厂的通用设计而建造的,所以工艺非常简单,厂房也非常简陋,随着生产的发展,选矿工艺流程不断进行完善,逐步形成了重选(混汞)、浮选、磁选的联合选矿工艺。
一、铜井选厂
1、原设计的工艺流程。
建矿初期的选矿厂,碎矿为一段开路破碎,给矿粒度为120毫米,大块矿石人工破碎,产品粒度一般在30毫一40毫米以下。磨矿作业为一段闭路磨矿,球磨机和分级机组成磨矿机组。由于给矿粒度太大,设计日处理矿石150吨的选矿厂只处理100多吨,产品粒度一200目,含量一般仅占50%左右,浮选流程为一粗二扫一精结构,浮选产品为含金铜精矿。成品金的生产只是在浮选尾矿后采取土法拉溜的办法回收出金精矿,然后经混汞处理,再冶炼成成品金,这种回收黄金的工艺比较落后,金回收率低,至1975年该工艺得到了改进。
2、工艺流程的改进。
(1)从浮选尾矿中回收铁精矿。1971年,由机修车间制作了2台770X900永磁式磁选机安装在铜井选厂,从浮选尾矿中回收铁精矿,使含铁品位达到60%,每年回收1万多吨。后来随着对铁精矿品位指标要求的提高,不断改进工艺流程,使铁精矿品位逐步提高到64%。
(2〉磨矿回路中毛毯溜槽选金。
1975年,在新安装的1500X2400球磨机的磨矿回路中,铺设了1平方米的毛毯,提前回收矿石中的单体粗粒金,使金重选回收率达50%以上,提高了金的总回收率,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综合回收硫精矿。 在小型试验的基础上,从1980年开始,先后在硫酸车间的50吨/日选厂和铜井选厂进行了综合回收硫精矿的工业性试验,在试验获得成功看于铜井选厂投产。投产的当年,回收含硫35%以上的硫精矿2500吨,为硫酸车间制出98%的工业硫酸提供了原料。1984年,由于矿石含硫品位下降,选硫工艺流程停止生产。
(4)锥型离心盘选金的应用。
1985年,铜井选厂引进了2台昆明冶金研究所研制的0600锥型离心盘,应用在1号磨矿回路中进行选金,同时和2号磨矿回路中的毛毯溜槽选金进行了一年的生产对比试验。经考査证明,锥型离心盘对粗粒金回收效果优于毛毯溜槽,而对细粒金回收效果次之。但其机械化程度高,试验后即投入生产使用,二者选金效果基本相当。1989年后,堆金山坑口供矿中粗粒金含量减少,锥型离心盘停止使用。
(5)汞膏蒸馏炉的研制和应用。 在成品金的生产工艺中,一直沿用电炉蒸烤汞金的方法,汞气不仅污染了环境,也侵害了工人的身体健康。1981年,卫生部门对接汞人员査体,发现汞吸收和汞中毒者达30人。1986年,铜井选厂自行设计和研制了自动调温的电阻加热汞膏蒸馏炉。铜井及金场选厂生产的汞膏全部可在铜井矿区处理,每年有100多公斤的汞得到了回收。操作环境中排出的汞气含量低于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改造后,卫生部门对50名接汞人员査体,结果无一例发生汞吸收或汞中毒者。
3、改造后工艺流程。
(1)碎矿工艺流程:三段一闭路碎矿 原矿石在矿车中由卷扬机提升送到原矿仓,上面有460毫米X460豪米的铸钢格筛,大于460毫米的矿块人工破碎。格筛下矿石由板式给矿机给入600X900顎式破碎机破碎,破碎产品由皮带输送机送往中间矿仓。中间矿仓的矿石由板式给矿机给入400X600顎式破碎机破碎,排矿经自定中心振动筛筛分,筛下细矿进入粉矿仓,筛上矿石送往01200圆锥破碎机破碎,圆锥破碎机和振动筛成闭路,保证破碎产品粒度在18毫米以下。
(2)磨矿工艺流程:一段一闭路磨矿。 矿石经粉矿仓下的圆盘给矿机送至皮带输送机,经电磁皮带称计量后给入球磨机,自动定时加灰机将粉石灰给入分级机返砂。球磨机和单螺旋分级机构成闭路磨矿。分级机溢流为浮选作业的给矿。球磨机磨矿浓度70%—75%、磨矿产品细度一200目占65%,分级机溢流浓度28%—30%,台时处理量6吨左右。
(3)重选工艺流程:毛毯溜槽选金工艺 在磨矿回路中应用毛毯溜槽选金工艺是沂南金矿独特的重力选金方法。针对矿石中单体金嵌布的粒度较粗但不均匀的特点,在磨矿回路中设置了毛毯溜槽选金工艺,溜槽采用6毫米钢板焊接而成,宽600毫米。槽上铺750毫米X2000毫米的毛毯,倾角9.5度、矿浆浓度40%—45%,流速1.2米/秒左右、流膜厚度10-12毫米。视毛毯积含金情况,每20分钟左右摆洗一次,每班集中起来得粗精矿。粗精矿经再次精选,在摇簸中混汞挤压后得汞金,一般含金在40%左右。
(4)浮选工艺流程:一粗一精二扫选别。
分级机溢流给入搅拌槽,并加入丁基黄药、丁胺黑药、2号油进行调浆。丁基黄药用量30克/吨、丁胺黑药10克/吨、2号油20克/吨。铜精矿质量标准要求含铜品位在16%以上。两个浮选系列,每个系列由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二次扫选组成。浮选精矿进入铜精矿沉淀池脱水。
(5)磁选工艺流程:一粗二精选铁。
磁选工艺采用一粗二精选铁。浮选尾矿即磁选作业原矿进入半逆流式永磁式磁选机粗选,粗选精矿经2次精选后选出铁精矿进入铁精矿沉淀池,铁精矿含铁品位一般在60%以上。磁选尾矿即选厂最终尾矿。
(6)尾矿输送工艺。 选厂最终尾矿浆泵入012米浓密机浓缩,浓密机底流浓度40%,由2英寸胶泵送往井下老硐中进行全尾矿充填或送往尾矿库,管道采用聚氯乙稀塑料管。浓密机溢流水清时返回选厂再用,水浑时流进沉淀池澄清后排入河道。
4、计量、检测。
计量:原矿处理量由矿质检部门计量,建矿初期采用在给矿皮袋上用刮板定时取样、称量方法进行原矿计量1986年,铜井选厂安装了2台电磁皮带称,球磨机给矿量可按给定值自动控制,实行均衡给矿,并能瞬时显示和自动记录球磨机给矿量,平均误差0.3%。铜精矿和铁精矿采用矿浆比重法测出矿浆量,然后测水分计算出干矿量,但最终以外运时过磅为准。季、年盘点,产销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检测:各工艺过程中的采样工作,由采样工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检测。分级机溢流样每半小时取一次,化验浮选原矿品位和检査磨矿产品细度。浮选精矿和尾矿为两系列混合样,以上三样分别化验金铜品位。磁选作业原精尾分别化验铁元素,定期抽査。检测工还负责检查并记录分级机溢流浓度、浮选矿浆酸碱度、药剂用量、汞金重量和钢球补入重量等。成品金按化验室规定取样化验, 最终以银行收购数为准。
5、选矿试验。 选矿试验室1982年建成,试验室内装备有球磨机、浮选机、跳汰机、摇床、磁选机、重力水析仪、振动磨样机、振动筛、脱水机、烘箱等,设备比较齐全。其主要任务是结合生产存在的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选矿试验提岀合理的解决办法。试验室每2年对各选厂进行一次流程考察,还可完成一般性的矿石可选性试验工作。
6、冶炼。
建矿初期用焦炭和煤油作燃料炼金。从1984年开始,采用自动控温的电阻炉进行熔炼得成品金,使用石墨坩锅。因有混汞提金工艺产岀汞金,在熔炼前先进行蒸汞,蒸汞用电加热的汞膏蒸馏炉,冷凝器回收汞,蒸汞后得毛金,毛金在熔炼时,使用硼砂等做为溶剂,金锭在模中成型后,进行酸煮,除岀杂质以提高金的成色。1990年,为回收高品位的白银,炼金室内安装了自制的电解提银设备。
二、金场选厂
1、原设计的工艺流程。
原设计的选矿工艺流程同铜井选厂,碎矿为一段开路破碎,磨矿为一段闭路磨矿,浮选作业产岀金铜精矿,浮选尾矿后采用土法拉溜的方法回收成品金。但由于金场矿区矿石性质变化较大,金原矿品位较高,为适应生产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对原设计的工艺流程作了比较大的改进。
2、工艺流程的改进。
① 小河口露天氧化铜矿的生产。 金场选厂的工艺流程简单,1967年,由于地表小河口露天氧化铜矿的开采,给选矿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上百次小型试验和3次工业性试验,采取细磨矿、缩短硫化时间、多段加药的方法,在生产中应用后,使铜精矿品位由10%提高到15%,铜回收率由60%提高到75%,选矿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
② 从浮选尾矿中回收铁精矿。
1970年,金场选厂在磁选管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及时组成“三结合”的选铁攻关小组,在鞍钢烧结总厂完成了永磁磁块的加工任务后,自行设计制造了永磁式磁选机,金场选厂投产当年回收含铁60%以上的铁精矿1万多吨。
铁精矿生产技术指标;铁原矿品位为15.44%、铁精矿品位为63.2%、铁尾矿品位为5.84%、铁作业回收率为68.51%。
(3)钼精矿的综合回收。
1971年,金场矿区采出一种含铜钼矽卡岩矿石,原矿石含钮品位在0.04%左右。为回收这一资源,金场选厂在多次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先选出铜钼混合精矿,然后使用1A浮选机进行铜铝分离浮选,为提高钼精矿品位采用6次精选流程,一年当中回收铝精矿20多吨。用这些钼精矿制作了高效化肥一铝酸钱,支援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钼生产技术指标:铝原矿品位为0.04%、钼精矿品位为39.5%、钼尾矿品位为0.012%、钼作业回收率为70.02%。 (4)毛毯溜槽选金工艺在磨矿回路中的应用。 金场选厂矿石中的单体金比较多,金嵌布的粒度也比较粗。大于0.074毫米的自然金占40.8%,0.074毫米一0.04毫米的自然金占46.9%,小于0.04毫米的自然金只占12.3%。因此,优先回收粗粒单体金非常必要。为了早拿快拿成品金,改变浮选后用土法拉溜的选金方法,1974年金场选厂在常规设计的球磨机和分级机的磨矿回路中增加了毛毯溜槽选金的工艺。该溜槽采用6毫米钢板焊接而成,宽600毫米,长2000毫米。溜槽上铺750毫米X2000毫米的毛毯,倾角9.5度,矿浆浓度40%—45%、流速1.2米/秒,视含金情况每15分钟左右摆洗一次毛毯,毛毯精矿精选后在摇簸中混汞,挤压后得汞金。此工艺改造后,根据1976年到1985年的生产统计资料与铜井选厂共处理矿石916944吨,与工艺改造前尾矿土拉法溜选金法相比,金重选回收率提高29.85%,金总回收率提高3.91%。
(5)磨矿回路中混汞选金的应用。
1976年,为建设冶官墓新选厂,青岛冶金工业学校提交了混汞选金的试验报告。1977年,金场选厂进行了混汞选金的现场试验,山东冶金设计院在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了分级机溢流混汞的选金工艺。考虑到汞毒的危害,1981年,生产科组织混汞选金工艺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多次考査工艺和汞毒防护的基础上,提岀了在磨矿回路中采用混汞选金方案代替分级机溢流混汞选金方案,同时和设计部门一起进行了汞毒防护措施的考査,在现场得到了实施。混汞室采用全密闭通风,并使用固体床浸渍活性炭吸附净化汞蒸气技术,刮取汞膏时必须在水流覆盖下进行,从而减少了汞蒸气的挥发。经环保部门和卫生部门对环境和人体检查的结果,均未发现汞超标现象。该工艺采用600毫米X450毫米、厚3毫米的镀银黄铜板,平行安装两列,每列8块,按倾斜方向成阶梯型。汞板坡度8.5度、混汞给矿粒度V3毫米、浓度40%—45%、流速0.6米一1米/秒,视矿石中含金情况,作业班一般刮1-2次汞膏,刮后补汞,汞膏经洗涤、压滤得汞金。月底蒸汞熔炼得成品金,含金一般在80%左右。该工艺投产后,成品金回收率比改造前提高了18.46%,金总回收率提高了6.57%,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6)老尾矿回收金铜的实践。
建矿初期,选厂的尾矿排放在金场河道及小河口露天矿坑内,由于年复一年的水流冲刷,尾矿中的金明显地得到了富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尾矿金品位1.21克/吨、铜0.157%。而尾矿细度一200目含量仅30%左右。为此,在小型选矿试验的基础上,采取再磨再选的办法,使磨矿细度达到一200目含量占60%以上,然后再用现场的工艺流程进行选别。1986年2月一12月,共处理废弃尾矿29933吨,回收黄金25.4公斤、精矿含铜30.5吨。指标见表5。
3、改造后的工艺流程。
(1)碎矿工艺流程:二段一闭路碎矿。
原矿石由电机车运到原矿仓,上面有350毫米X350毫米的钢轨格筛,大于350毫米的矿块人工破碎,筛下矿石由板式给矿机给入400X600顎式破碎机破碎,破碎矿石由皮带输送机送往自定中心振动筛筛分,筛下细矿进入粉矿仓,筛上矿石送往01200圆锥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和振动筛成闭路,保证破碎产品粒度在20毫米以下。
(2)磨矿工艺流程:一段一闭路磨矿。
矿石经粉矿仓下面的圆盘给矿机,送至皮带输送机,然后给入球磨机,分级机与球磨机成闭路。分级机溢流为浮选作业给矿,球磨机磨矿浓度70%—75%,磨矿细度一200目占65%,分级机溢流浓度30%,台时处理量6吨一7吨。
(3)磨矿回路中的混汞选金工艺。
在磨矿回路中应用混汞板选金,混汞给矿粒度<3毫米,浓度40%—45%,流速0.6米一1米/秒,汞板面积3.5平方米,倾角8.5度。作业班一般刮汞膏1—2次,刮后补汞,汞膏经洗涤、压滤得汞金。月底蒸汞,熔炼得成品金,含金一般在80%左右。
(4)浮选工艺流程:一粗二精三扫选。 分级机溢流给入搅拌槽,并加药剂丁黄药、2号油调浆。丁黄药用量150克/吨,2号油用量40克/吨,浮选流程结构一粗二精三扫选。浮选精矿流入铜精矿沉淀池。精矿含铜品位要求在16%以上。
(5)磁选工艺流程:一粗一精流程选铁o 磁选工艺采用一粗一精流程。浮选尾矿即磁选原矿,给入半逆流永磁式磁选机粗选,粗选精矿再经一次精选后得铁精矿进入铁精矿沉淀池。铁精矿品位含铁一般在60%以上,磁选尾矿即选厂最终尾矿。
(6)尾矿输送工艺。
选厂最终尾矿浆泵入012米浓密机浓缩,浓密机底流由2英寸胶泵送往井下老硐或露天尾矿坝堆存。
4、计量、检测。
计量:球磨机给矿采用人工刮板法计量。铜精矿、铁精矿采用矿浆比重法计量,最终以汽车外运过磅为准。季、年定期盘点。 检测:各工艺过程中采样工作,由采样工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检测,浮选作业原、精、尾每半小时取样一次,化验金铜品位。磁选作业原、精、尾定期抽査取样,化验铁元素,检测工负责分级机溢流浓度、细度、药剂用量等测定工作。三、高旺选厂
高旺选厂在1994年6月28日进入试生产阶段,在试生产中,工程技术人员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流程进行了必要的改进, 使流程日趋合理,指标逐步改善。
1、工艺流程改逬。
(1)取消浮选流程扫选精矿再磨工艺。 原试验矿石中由于蛇纹石等原因,试验产品中铜精矿氧化镁含量超标。为此设计部门提出了质量要求,并根据试验的流程设计了浮选流程中的扫选精矿再磨工艺,现场技术人员经过细致的考查,取消了扫选精矿再磨的工艺,合理调整好脉石抑制剂的用量,使铜精矿中氧化镁的含量达到了冶炼厂要求的质量标准。
(2)提高磨矿细度的生产试验。 选厂试生产阶段,金铜回收率一直达不到选矿试验的指标,为此1994年10月组织了流程考察小组,对选矿流程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发现主要原因是磨矿细度不够,试验报告提出的磨矿细度一200目含量在60%—65%,而现场实际测定为45.8%。经过研究,现场采取以下措施:采用高铬球代替铸铁球;改变钢球配比,减少大球,增加小球;加高分级机溢流堰,增加沉降面积;降低分级机安装坡度,提高返砂量;提高工人操作技能,使生产保持连续均衡生产。由于采取以上措施,提高了磨矿细度,使金铜回收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3)改铜、铁精矿机械脱水为沉淀池滤水。
原设计的铜精矿和铁精矿均为浓密机和过滤机机械脱水,能耗和成本都比较高。在借鉴铜井选厂和金场选厂经验的基础上,改造成铜、铁精矿沉淀池滤水,装载机直接进入铁砂池转运,效果很好,节约了基建投资,也降低了选矿生产成本。2、生产的工艺流程。
(1)碎矿工艺流程:二段一闭碎矿。 原矿石提升到原矿仓,大块矿石人工破碎,小于350毫米的矿石进入原矿仓,由槽式给矿机给入400X600深腔式顎式破碎机破碎,破碎产品由皮带输送机送往振动筛筛分,筛下细矿进入粉矿仓,筛上矿石送往01200圆锥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和振动筛成闭路,保证产品粒度在20毫米以下。
(2)磨矿工艺流程:一段一闭路磨矿。 矿石经粉矿仓下面的圆盘给矿机,送至皮带输送机,然后给入球磨机,分级机与球磨机成闭路。分级机溢流为浮选作业给矿,球磨机磨矿浓度70%—75%,磨矿细度一200目占60%—65%,分级机溢流浓度30%—32%,台时处理量12吨左右。
(3)浮选工艺流程:一粗二精三扫选别。 分级机溢流给入搅拌槽,并加药剂丁黄药2号油调浆。丁黄药用量90克/吨,2#油用量70克/吨,在搅拌槽中又加入脉石抑制剂一纤维素,其用量为150克/吨,浮选流程结构一粗二精三扫。浮选精矿流入铜精矿沉淀池。精矿含铜品位要求在16%以上。
(4)磁选工艺流程:一粗一精流程选铁。 磁选工艺采用一粗一精流程。浮选尾矿即磁选原矿给入半逆流式磁选机粗选,粗选精矿再经一次精选后得铁精矿进入铁精矿沉淀池,铁精矿含铁品位一般在64%以上,磁选尾矿即选厂最终尾矿。
(5)尾矿输送工艺。
选厂最终尾矿泵入012米浓密机浓缩,浓密机底流由胶泵送往露天尾矿库堆存。全矿历年矿山作业情况续表全矿历年生产完成情况 续表
历年选矿作业情况
续表老尾矿处理技术指标 第十三章计量和质量管理
第一节计量管理
1978年前,计量工作由生产、供销部门组织实施。1978年,成立质检科后,计量工作由质检科负责。为认真贯彻落实计量法,根据中国黄金总公司1987年(87)冶黄总生字第108号《关于黄金行业开展计量工作的通知》和山东省黄金工业总公司(87)鲁劳生字第14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冶金计量管理的通知》精神,矿于1990年6月成立计量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14名,各车间设计量领导小组,由3人一5人组成。同时成立计量科,与质检科合署办公。全矿设专职计量员3名,兼职计量员14名。1990年下达《计量工作管理制度》,并发布实施了计量管理标准。计量管理标准对计量科职责、计量管理人员的职责、计量管理的实施,以及计量器具的申请、购置、入库及验收、领取和安装使用,衡器管理、称房管理、计量考核、计量监督等项管理都作了详细规定,共172条。1990年12月,获山东省标准计量局颁发的计量合格证书达到工业计量三级标准。
现行计量:矿石由化验室取样班负责计量,每30分钟从选厂供矿皮带上刮取矿石,用天平称量,从预先设计好的计算表格中,查出台时处理量,最终计算岀每班的处理量,作为矿山出矿量和选厂处理量的依据。铜精矿由化验室负责计量,采取九点取样法,先算水分,然后计算干矿量。
金、铜品位由化验室采用湿法化验得出。铁精矿亦由化验室采用九点采样法计量,按公式G干矿=2.3X均高X面积算出,精矿品位由化验室化验得岀。成品金计量由财务科用天平称计量,每月汇总交矿炼金小组进行蒸汞、化火,最后得到的金砖由炼金小组计量,化验室化验含金品位。电能由电力管理部门以表计量。风、水由车间以表计量。燃料(含汽油、柴油、煤炭、焦炭)、钢材、木材、水泥、炸药、雷管、导火索、钎头、钎钢、黄药、松油等物资材料由物资部门计量。表6沂南金矿计量器具一览表
第二节质量管理
1960年12月,成立质量技术监督检査小组,由矿长、生产科长、技术人员、车间干部、工段长组成,负责监督检査产品质量及金属平衡工作₀1978年党委制定的《沂南金矿工作条例》中,对质量检査制度作了明确规定,提出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深入发动群众,以“三老四严”的精神,切实把好质量关。《条例》中规定:工程项目以设计图纸为准,铜精矿品位不低于16%,铁精矿品位不低于60%,黄金和铜回收率不低于80%和90%。钻探工程主要考核岩芯采取率和钻孔偏斜度,自制备件考核合格率和废品率,硫酸浓度要达到95%。同时规定发生质量事故坚持“三不放过”原则,认真追査并写出质量事故报告。1978年成立质检科,车间成立三结合质量检查小组,班组设质量检査员。1979年贯彻国家质量月活动,广泛开展了以生产为中心、以质量为重点的增产节约活动,开展了保质量的“査思想、查质量、查管理、查设备、査技术”五查活动,从而保证了工程和产品质量的提高。1990年6月,矿发布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标准”设立了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各生产单位、辅助生产单位设质量管理小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中规定:生产技术部门负责采掘工程、工艺设计质量的检査监督及采矿选冶技术标准的执行,通过计划统计加强质量控制;地测部门通过矿体圈定、测量、取样控制监督保证降低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提高采掘工程质量;计量部门负责计量监督检査,保证全矿量值的统一、准确;机动部门负责设备订货维修、备件加工质量,并建立与之相关的质量控制系统;供销部门建立物资供应贮运质量控制系统;汽车队建立汽车维修,外购车辆及配件的质量控制系统;行政部门建立行政服务,后勤保障质量控制系统。形成了健全的质量管理网络,使质量管理标准得到完善。
一、化验设施(设备)及队伍 铜井化验室建立以来已三易其址,化验楼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配备PEX100X125顎式破碎机1台,ZM100型振动磨样机1台,202-2型烘箱2台,45—2型烘箱1台,SX2—410型箱式电阻炉1台,管式蒸汞炉1台,箱式电阻炉1台,担负收方计算产量、日常化验、地质样品化验、产品销售化验任务,年化验量6475件(个)左右。金场矿区化验室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配备棒磨机1台,202—2型烘箱1台,SX2-410型箱式电阻炉1台,担负着日常化验指导生产任务,年化验量4478件(个)左右。高旺矿区化验室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配备PEX100X125颚式破碎机1台,牛力一1型磨样机1台,202—2型烘箱1台,SX2-410型箱式电阻炉1台,担负着日常化验指导生产的任务,年化验量5036件(个)左右。全矿共有化验人员26名,按职称分:助理工程师2人,技师1人,技术员2人,按业务分:化验14人,取样6人,制样3人,管理3人。
二、检验(化验)管理 井巷工程、钻探工程和采矿贫化率、损失率由生产地测部门按图纸要求和有关规定标准进行检査验收。钻探岩芯样、地质样、原矿样由生产地测部门有关人员取样,化验室制样班经粗碎一细碎混匀缩分后,由化验员化验分析,得岀其Au、Ag、Cu、Fe、S等各种元素的含量,报表呈送样部门及有关领导掌握情况指导生产。
产品销售时检测:黄金由矿冶炼小组计量,化验室化验含金品位;铜精矿、铁精矿装汽车时由取样工采取单车12点取样布局法取样,化验室做水分、品位化验,根据供销部门提供的单车重量计算岀每车的Au、Cu、Ag、Fe含量。
选矿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是测定磨矿细度、处理量和回收率。磨矿细度的测定:取分级机溢流,采用一200目筛湿式筛分,磨矿细度=筛下重物÷总重X100%;处理量测定每半小时从球磨机给矿皮带上刮取矿石称重,按照已编排好的表中査出台时处理量,累计得出每班及每天的处理量。回收率:在生产过程中,取样班取得的原、精、尾矿矿样由化验室化验品位。通过公式€理=B(2—e)÷2(卩一e)计算出其理论回收率,收方后按照实际收方的金属量计算出实际回收率,公式为£实际=精矿金属含量一原矿金属含量 X100%,实际回收率为考核选厂管理的标准。
职工队伍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的提高,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促进和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1980年至1996年间,平均采矿贫化率为6%,平均损失率5%,选金回收率年均达82.63%,比计划提高1.63%;选铜回收率到85.86%,比计划提高0.86%;达到了质量标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财 经法规,加强财会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企业内部财务 管理制度。在固定资产管理、流动资产管理、产品成本管理等方面 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由于财务工作的不断加强,促进了企业经济效 益的不断提高。
第一节财务机构与财会队伍
一、财务机构
1957年至1966年期间,设置了财务科,负责全矿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并着手建立了一些财务收支制度,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的管理工作。
1968年,财务科与物资供应保管、汽车队合并为经营组,财务 管理职能被削弱,一些管理制度和基础工作受到破坏。
1973年,将财务管理从经营组分离出来,成立计财科,负责计划与财务管理。1976年,将计划管理归于生产科,专设财务科。经过企业整顿、企业升级、会计工作达标等一系列活动后,充实了财会队伍,建立健全了财务会计制度,强化了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0年10月,经山东省黄金工业局批准,在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筹建高旺金矿,并设立了财务科,作为矿财务科的派出机构。1996年10月,高旺矿区财务科撤消,业务直接由矿财务处统一管理。
二、财会队伍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发展,财会队伍日益壮大,财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建矿初期至1976年,由于矿山规模小,管理粗放,全矿财会人员仅10人左右,负责财务收支、发放工资、记帐报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对财务管理的标准越来越高,对经济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因而逐步健全了“三级管理二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系,各项制度逐步完善,财会人员增加到23人。1988年5月以来,随着多种经营项目的增加,企业的规模有了较大发展,财务管理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至1996年底,有财会人员48人。 为了提高财会队伍的素质,1980年至1990年,先后选送11名财会人员参加省、部组织的财会干部进修班学习;有9名青年财会人员参加财会函授学习;有12人参加沂南职业中专的专业学习,同时矿内先后举办财会人员培训班4期。由于重视了学习培训工作,财会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48名财会人员中大专文化8人、中专(含高中)40人。高级会计师1人、会计师6人、助理会计师13人。
第二节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主要构成项目,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矿来,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总量不断增加。建矿初期矿山规模小,装备水平低,到1965年全矿固定资产原值只有233万元。70年代,先后完成了35千伏高压输变电系统,对金场、铜井两个选场进行扩建改造,到1980年,全矿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到718万元。1984年,历时8年的金场冶官墓日采选300吨的工程峻工投产后,全矿日处理矿石设计能力达到了600吨,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到1884万元。高旺矿区建成后投产后,全矿日采选矿石设计能力达到900吨。到1996年底,全矿固定资产原值达到6893万元,其中高旺矿区固定资产原值为4159.3万元。
1980年以前的扩建工程、技措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国家基建拨款、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和企业自筹三部分组成,以后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实行“拨改贷”,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1990年至1994年间,建设高旺工程和铜井汞泉东区的技措工程投资,主要靠银行贷款,至1996年底,长期负债为4151万元,其中高旺矿区为3124万元。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严格执行了国家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正常的固定资产购置,先编制年度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重大技措技改、基建项目都事先充分考察、论证,按程序审批。根据管理的需要,先后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对固定资产购置、调拨、验收、修理、折旧、报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方面,始终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比例,按固定资产原值提取折旧基金,按采矿量来提取矿山维简费。1993年以前,折旧基金按固定资产原值的6%提取,大修理基金按固定资产原值的3%提取,矿山维简费按每吨采矿量9元提取。1993年以后,只按固定资产原值的9.21%计提折旧费,不再计提大修理基金和矿山维简费。为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坚持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査盘点,对盘盈盘亏报废等都按规定程序报批处理。严密的管理,使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了保证。
第三节流动资产的管理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存货、应收及预付款等。流动资产的货币形态称为流动资金。从1984年企业整顿以来,坚持“统一计划、定额管理、分口负责”的办法管理流动资金。具体操作步骤是由财务部门根据全矿生产经营计划编出全年资金收支计划,核定出储备资金定额、生产资金占用定额、成品资金平均占用定额、货币资金和结算资金占用定额。储备资金管理由物资供应部门负责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控制库存限额,合理储备,积极处理积库,保证储备资金占用不超限额。生产资金管理由生产管理部门会同生产车间,根据核定的定额来控制,既保证生产的需要,又尽量减少生产资金的占用。产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及结算资金由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共同负责管理,主要通过及时组织产成品的销售发运,及时收回销售货款,认真清理各种欠款来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
1988年承包经营后,兴办了一些内部独立核算项目,流动资金的需求量增加,管理难度加大。财务部门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借鉴内部银行的经验,采用“定额控制,有偿占用”的办法,对流动资金进行管理。就是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给每一个单位核定一个流动资金占用限额,当占用额在定额之内时,财务部门按统一利率向其供应资金。超过限额部分,从严控制,并且提高利率。如对钢棉厂核定的流动资金年均占用定额为30万元,定额内月息为1%,超定额部分月息为1.2%,利息支出增加,单位利润减少,职工收入也相应减少。这一措施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职工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各个单位在保证生产需要的前提下,精打细算,千方百计压缩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以尽可能少的资金占用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第四节专用基金管理
企业的专用基金是为适应生产发展和职工福利的实际需要而建立的各种具有特定来源和专门用途的资金。
一是更新改造资金。是由按固定资产原值提取折旧费和按采矿量提取矿山维简费形成的。 二是生产发展基金。资金来源有3个渠道,即就是国家黄金政策性补贴,主管部门专项拨款和企业留利。1976年,起每两黄金国家给予政策性补贴100元,从1985年11月起,每两黄金给予政策性补贴300元,按一定比例在国家黄金管理局、省黄金工业局和矿山企业进行分配,每年又以“重点技措改造、地质探矿补助”等形式向矿山企业拨付部分资金。1980年,国家规定从利润留成中提取生产发展基金。1988年实行承包经营,省黄金工业总公司对沂南金矿实行“利润计划为零,亏损不补,盈利全留”的承包方案,至1993年,实现的利润70%转作了生产发展基金,30%转作职工福利基金。
三是职工福利基金。主要资金来源是根据工资总额提取和从企业留利中提取。1993年前,国家规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1%提取福利基金,并规定其中5.5%作为职工医疗费使用,3%作为职工福利补助,2.5%作为职工奖励基金。1993年后,根据有关规定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在1988年至1993年承包期间,企业留利的30%转作职工福利基金。
历年来,财会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各项专用基金,在专用基金管理上始终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从而保证了企业地质探矿、安全环保和技术改造之需,在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第五节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日常成本控制、开展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1978年以前,就制定了一些成本管理制度,初步开展了成本管理工作,由财务科统一按月核算全矿的最终产品成本。
1978年后,对成本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实行矿部、车间、班组三级管理、三级核算。财务科核算全矿产品成本和综合作业成本,车间分别核算采矿、选矿作业成本,班组考核各种定额成本情况。
1984年,开展企业整顿工作后,计量、定额、原始记录等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断加强,成本核算也进一步深化。在企业整顿过程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 《沂南金矿成本核算规定》、《沂南金矿财务管理制度》,对成本管理和核算的任务、对象都作出明确规定,使成本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了一大步。成本核算工作由过去的单纯事后算帐变为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成本管理的加强促进了费用的节约和成本的降低。1984年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7.68%,吨矿综合工厂成本为40.80元,低于全国同类矿山的平均成本。1984年8月在冶金部召开的财务工作会议上介绍了《增收节支, 扭亏为盈》的经验。
1988年以来,开始推广“目标成本”成本管理法,由财务科会同计划、生产等部门对全矿的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进行预测,核定产品目标成本及采矿、选矿、掘进作业目标成本,然后把目标成本分解到车间、科室以及班组,对各基层单位实行“成本包干、费用限额,与职工收入挂钩”的管理办法。成本计划以经济责任制的形式下达到车间、科室,按月考核,节约按一定比例提取奖金,超支按一定比例扣发工资。把成本费用的管理与职工收入直接挂钩,促使职工“人人参与管理,个个注意节约”,有效地调动了职工节约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积极性。主要财务指标见表7。表7主要财务指标统计表
续表
第十五章审计监察
沂南金矿的审计监察工作,是从1989年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实行审计制度以来,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完善财务制度,加强廉政建设,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节机构和队伍建设 根据上级指示和企业的实际情况,1989年成立审计科,选配专职工作人员2名;1991年成立监察科,与审计科合署办公;1993年3月审计监察科撤销,其业务工作归财务科负责;1996年1月根据工作需要恢复审计监察科;1996年5月改为审计监察处,设专职工作入员2名,担负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和对行政干部的监察工作。
第二节制度和业务建设 审计监察机构设立后,相继制定了《沂南金矿审计工作实施细则》、《沂南金矿内部审计工作办法》、《沂南金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1990年发布实施《沂南金矿审计工作标准》和《沂南金矿审计工作人员标准》,逐步完善了审计管理规章制度,使审计监察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尽快提高审计监察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组织学习了国务院1985年8月发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88年11月国务院第21号令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94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同时认真学习了本矿审计监察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审计监察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法制观念、业务素质得到提高,为履行审计监察工作职能和服务职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节内部审计与成效
1989年至1996年未,共对矿内12个单位进行了审计。对矿与铜井镇农机厂联营的铸造厂(厂址设在沂南金矿)终结进行了审计;对矿铜材厂、钢棉厂、铸钢厂撤销进行了审计;对高旺矿区建筑公司、一车间、金场车间、汽车大修厂的厂长、经理、主任进行了离作审计;对有关单位经营承包、财务管理进行了审计。审计总金额为490万元,査出违纪金额9.3万元,纠正帐务差错10万元,维护了企业的集体利益。第十六章物资供应与产品销售管理
第一节机构与队伍建设
一、机构
1960年3月,设立物资供应保管科;1968年,物资供应保管科与财务科、汽车队合并为经营组;1972年11月,撤消经营组,成立供销科;1988年6月,汽车队并与供销科,12月,汽车队从供销科分离出去;1993年3月,机构调整时供销科撤销,与设备动力科中设备管理部分合并组建物资供销公司,负责物资供应、产品销售、设备管理、计量化验等工作。1996年10月,撤消物资供销公司,分别组建设备物资处和销售处。物资供应、设备管理由设备物资处负责,产品销售、计量、化验归销售处管理。
二、队伍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经营形式的发展,供销管理的工作量不断增加,供销管理队伍日益壮大,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建矿初期,由于矿山规模小,管理粗放,人员较少,仅负责材料的发放的采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物料、设备及产品销售逐步由计划调拨转向市场,对物资设备供应和销售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通过办班、以会带训等方法,加强了对供销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支持他们参加函授、成人考试等学习,使他们的文化业务素质有了普遍提高。1996年底,全矿有供销管理人员56人,其中设备物资处25人,销售处31人。具有大中专学历的10人,担任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14人。机构的健全壮大,保证了供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节物资管理 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所需的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工具等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供应和管理工作。建矿以来,逐步完善了物资储存库房、场地及物资计量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地物资管理制度,制定了物资储备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使各类物资的储备日趋合理。1975年后,特别是1980年以来,从计划采购到材料发放,形成了完整的物资管理体系,把握住了计划、资源落实、物资平衡、验收入库等关口,确保了采购质量,避免了重复采购,压缩了库存资金占用指标;在物资管理上做到了日常盘点、月末清査、帐物卡统一,基本实现了无霉变、无损坏、无锈蚀的要求;在材料供应上做到了计划供料,实行了发料合同制,合同履约率达到98%以上。物资管理的加强,不仅保障了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使消耗下降,库存占用减少。库存资金占用,1982年为197万元;1983年为173万元;到1995年底,库存物资占用225万元;1991年,被省黄金工业总公司评为物资工作先进单位。
一、制度 建矿至1974年间,建立了必要的物资管理制度,1975年企业整顿,加强了物资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1978年9月制定的《沂南金矿工作条例》,对供销科职责范围、物资计划与统计、仓库管理、产品销售管理、运输管理等制度,作了较全面的充实和完善。1984年1月,矿制定了《物资供销管理制度》;1988年2月,矿下发了《物资管理规定》共4章21条;1988年3月,矿下达《产品保管、发运和销售制度》共16条;1988年8月,矿下发《关于制定和执行材料单耗定额和二级库物资储8的通知》;1990年3月,发布并实施物资管理标准,使物资、产品供销管理工作逐步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物资供应渠道 建矿以来,所需的物资分为计划供应和市场采购两大阶段。计划供应时期,国家统配物资主要包括钢材、木材、水泥、燃料、石油、煤炭等;属地方供应的二类物资主要有小五金、电器材料、化学药剂、轴承、汽车配件、劳保用品等。 计划经济时期,一类物资供应来源:1957年至1964年,由沂南县、沂水县工业局、省重工业厅定点供应;1965年改由中国黄金矿产公司定点直供;1972年由地区黄金管理部门和省冶金局供给;1975年后,由省地县黄金管理部门负责供应。凡属计划内物资均由国家统一调拨,木材由东北塔河林业局、钢材由坊子黄金物资转运站、水泥由501厂、煤炭由淄博矿务局、炸药由曲阜和招远化工厂、石油由临沂和沂南石油公司、各种备件由南定矿山机械厂供货。二类物资大多数由临沂地区有关部门供货。
1990年取消计划供应后,所需物资材料原则上仍从计划经济时供货点进货,并注重“货比三家,择优(质优、价优)采购”。
三、定额、计划管理
1、定额。
物资消耗定额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和组织采购供应的主要依据。1962年制定的矿山主要材料消耗定额是;掘进的消耗指标为炸药1.5公斤/立方米,雷管4个/立方米,钎子钢20公斤/100米,坑木竖井0.85立方米/米,漏斗0.83立方米/米,气压140立方米/立方米,电力360度/米。1971年后,经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测算,逐步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1989年8月,矿下发材料单耗和二级库物资储备资金定额规定,出矿单耗2.9元/吨,掘进单耗45元/米,选矿单耗二车间为3.7元/吨,金场车间为3.5元/吨,大钻单耗50元/米,小钻单耗14元/米。二级库物资储备资金定额为一车间1.5万元,二车间0.5万元,金场车间2.5万元,车队0.5万元。规定每月20日盘点库存,填写材料进消存明细表,由审计科、供销科共同审核签批。同时规定奖惩办法,即库存额和单耗额一律执行节余按节余额的5%奖励,超储超支按超过额的10%罚款,发现弄虚作假一次罚款500元。1990年发布实施的企业标准中,规定了矿山主要物资消耗定额和选矿主要材料消耗定额。如下面两个表:
选矿主要材料消耗定额
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不仅为编制物资供应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加强全矿物资管理,调动职工勤俭持家、历行节约、千方百计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物资消耗定额资金,随着原材物料价格增长而增长,例如1989年规定出矿单耗2.9元/吨,1990年出矿单耗则是为4.30元/吨,比1989年上升1.4元/吨。掘进单耗1989年是45元/米,1990年为65元/米,上升20元/米。但其实物耗量并未增加。
2、计划。
实践证明,搞好物资计划的编制工作,是做好物资计划供应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避免盲目采购,造成物资积压和供不应求的前提。1990年前,为国家计划统配阶段,1990年后为市场经济(价格)阶段。国家计划统配阶段,物资计划分为物资申请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对国家分配的物资编制物资申请计划,对非计划分配物资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物资供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确保各种物资的需用量,期初期末的储存量,物资平衡表,物资申请量和采购量。物资供应计划分为年季月3种。物资供应计划的依据是生产计划量和物资消耗定额。 计划的编制程序是:根据各基层单位提报的物资材料需用计划,视当年的生产任务和物资消耗定额,进行汇综平衡,通过各仓库保管员核实库存量,本着缺什么买什么、缺多少买多少的原则确定采购计划,交采购人员定货、采购。
1977年至1978年间,由于物资供应计划不周,造成近50万元的物资积压,1980年以来,加强了物资计划的管理,物资计划供应率达到80%以上。对超计划用料坚持追加计划制度,经一定批准手续方予供应。对特殊原因生产、建设急需的物料,则千方百计予以保证。物资供应计划的实施,既保证了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也避免了物资积压和供不应求,减少了资金占用,加速了物资周转,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仓库管理
仓库是物资管理的重要阵地,做好仓库管理工作,对于保证物资质量,及时供应,节约使用,合理储备,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仓库管理中,重点抓了库房建设和库房管理两大环节。
1、库房、场地及设施建设。
为满足物资、产品储存保管的需要,矿加强了物资、产品仓库、货场和设施建设。到1996年末,全矿物资仓库、货场占地总面积1056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9521平方米(包括库房112间2628平方米、办公室17间493平方米、露天货场8个6400平方米)。全矿配备50吨电子汽车秤2台,30吨地中衡2台,磅秤9台,供物资、产品计量使用。
1985年,在临沂市九曲乡赵庄村征地2672.7平方米,建物资转运站一处,建筑面积为529.52平方米。1995年在城建拓宽路面时大部分被占用。
2、仓库管理。
仓库管理的主要环节是物资验收入库、保管、发放和清查盘点。物资验收是做好仓库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管好物资的先决条件。仓库管理人员在物资入库前,严把品种、数量、质量和单据关,坚持了4个不收:数量不符不收,质量不合格不收,凭证不全不收,手续不齐不收。4项合格后方办理入库登帐手续,随后将入库通知单和发票一起交财务部门入帐。物资保骨坚持严格按照不同材料,不同规格,不同性质分别存放,坚持分库分类四号定位:库号、架号、层号、位号,“五五”排放(即五五成行,五五成份,五五成串,五五成层)。物资存放上盖下垫,做到防锈、防尘、防潮、防震、防腐、防磨、防水、防爆、防变质、防雷电等十防工作,既保证物资完好无损,又达到存放整齐美观,便于清点和发放。物资发放是保证生产和节约使用物资的重要环节,总库和分库做到了“三个面向”“五到现场”,全心全意为生产服务,钢轨、炸药、水泥等坚持送货到现场,小五金、电器材料、汽车配件、轴承、劳保用品则坚持按计划发料制度,凭手续齐全的领料单发货。物资清仓盘点,为及时掌握物资的变动情况,避免物资短缺和超储积压,坚持日清月结制度,定期盘点,保证了帐物卡相符。对清査出的超储物资和呆滞物资报矿批准及时处理。
历年主要物资消耗见表8、表9。历年主要物资消耗统计表(1)
历年主要物资消耗统计表(2)
第三节产品管理
沂南金矿的主要产品是成品金、含金铜精矿和铁精矿。经过多年的积累,产品的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完整、严格的管理制度。
一、成品金管理 铜井、金场选厂所生产的汞金,每个生产单位都按规定的时间(白班于下午5点以前,4点班于次日9点以前,零点班于当日9点以前),由2人以上送交财务科,办理登记交接手续,在《黄金收、付、存台帐》上认真填写汞金的块数、重量、生产班次、交金时间、交收人员姓名。然后,由财务科、化验室、车间、派出所的有关人员组成的黄金冶炼小组于每月20日集中全矿汞金在炼金室统一蒸汞冶炼,冶炼后的成品金锭由化验室称重取样后,再由冶炼人员和警卫护送到财务科,办妥交接手续方存入金柜。
二、含金铜精矿管理 铜井、金场、高旺3个矿区的选厂都设有含金铜精矿晾晒场和存放库。设围墙,门上锁,专人看管。产品入库在每月10日、20日、30日各进行一次,由供销、质检、生产单位负责人共同进行收方、取样,以质检部门岀示的收方量、化验单为依据计算出产量和金属量,供销部门负责组织入库。岀池晾晒时,坚持做到不影响生产,不影响装车,月度产量不混,干湿分别存放。
三、铁精矿管理。
各选矿场都建有铁精矿沉淀池和露天存放场,每月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收方取样,化验室计算产量后,由供销部门组织人工岀池,用铲车堆积于露天铁精矿场存放。第四节销售管理
产品销售,由财务科和供销部门负责。
一、成品金销售由财务科负责。 每月所产成品金在化验室提报化验结果后,经矿长批准,财务科会同派出所,用专车押送至沂南县人民银行,办理销售手续。价格按国家规定执行,结算方式转帐,货款由人民银行转至工商银行后转帐入沂南金矿户。
二、含金铜精矿和铁精矿销售由供销部门负责。
1987年前,依照山东省冶金厅和黄金工业局的计划安排,含金铜精矿实行定点销售。1978年前,销往沈阳冶炼厂;1978年至1987年间,销往烟台冶炼厂。国家扩大企业自主权后,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出发,1988年至1996年,主要销往安徽铜陵冶炼厂,并视情况返回部分电解铜。铁精矿先后销往临沂钢铁厂、莱芜钢铁厂、益都钢铁厂等单位。
产品销售计划依据是年度生产计划。1988年前,每年按时参加国家黄金管理局、山东省冶金工业厅和山东省黄金工业局召开的产品销售定货会;1988年后,与有关冶炼厂洽谈签定产品销售合同,合同对产品名称、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期限、货款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都有明确规定。合同签订后,供销部门从生产实际出发,拟定分期分批发货和运输计划。产品运输由矿汽车队承担,装车前对车厢进行清扫和堵漏,做好防撒、防雨、防风工作,运输途中派专人押车,卸车后对车箱进行清扫,以减少损耗。产品计量由销售部门负责。汽车装车前过空车重量,装车后过总重量,司磅员填写过磅单。到卸车地点过磅时,销售人员和汽车司机共同监磅,核实路耗数额。规定路耗发烟台不超过1%,发沈阳不超过2%,发临沂的铁砂不超2%,如超出路耗标准,短斤数额大,销售人员迅速査明原因并向领导报告。1988年以来,发往安徽省铜陵冶炼厂的精矿由于长途运输,故年均途耗2.8%。发往临沂钢铁厂的铁精矿,年均途耗一直在0.5%以下。产品取样化验是确切把握产品含水量、金属量,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含金铜精矿每发岀一个批量(30吨一50吨),化验室都在装车的同时取样,化验品位,测定含水量,并派专人随车去冶炼厂卸货点参加监磅和取样,待冶炼厂化验结果报出后,与矿的化验结果对照核实。两家在同一精矿样化验数据上有差异时,双方互换副样,重新化验,协商解决。如意见不一致,则根据双方所签合同请忡裁单位裁决。产品销售最终环节是货款结算,货款结算由财务科统一办理。汇款方式结算时,物资供销部门监督对方按合同规定时间将货款汇来,不能履行合同时收取滞纳金。用托收承付结算的(如铁精矿),由供销部门开出销售发票,连同有关证明交财务科,如因数量、质量不符,对方提出拒付或部分拒付时,则由供销部门负责交涉。第十七章劳动工资管理
第一节机构沿革及队伍
1960年3月,山东省沂水县委批准矿成立人事劳保科,后于1967年撤消并入生产技术组;1972年,生产技术组撤消,设立劳动工资科;1982年,成立教育科;1984年,劳资科与教育科合并成立劳资教育科;1993年3月,成立劳资人事科;1996年5月,设立劳资人事处,具体承担劳动工资、人事管理、职工教育工作。共有劳资、教育工作者8名,处长1人,副处长1人,干部干事1人,工资管理人员1人,劳动保险员1人,计划统计1人,教师2人。
第二节管理制度
1957年至1977年间,劳动工资管理制度条款尚不健全。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劳动管理制度日臻完善。1978年9月,制定的《沂南金矿工作条例》第9章为劳动管理制度,对劳资科职责范围、考勤制度、工人调动、招工定级、探亲产假哺乳期、因工伤残待遇、非工伤残待遇等项都制定了详细的规定。通过企业整顿又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劳动管理制度,1982年,下达了《工资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劳动人事管理的通知》、《计划外用工管理的通知》、《职工休假规定》;1986年4月和10月,分别下发《劳动工资管理实施范围》、《关于贯彻执行冶金企业艰苦生产岗位津贴的通知》;1990年发布实施的劳资、教育管理标准,共分总则、劳动管理、工资管理、职工培训管理、劳动保险及基础工作管理、劳动定额定员管理6部分,使劳动管理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第三节劳动工资管理
一、劳动管理
1、职工队伍。
1957年共有职工76人;1958年末共有职工1106人订960年发展到1282人,其中干部54人,工人1228人。根据山东省冶金厅1962年7月下发的《山东省地方冶金企业1962年调整规划和精简职工方案》,沂南金矿为精减单位,限额保留450人,1962年末在册人数为437人。根据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从1965年陆续招工。1966年,中国黄金矿产公司批准招收150名轮换工,其中给夏尉矿区100名,在矿50名,这些人已于1971年、1972年全部转为固定工。1970年,上级批准在沂南县招收新职工50名,1971年8月,临沂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批准招收新职工50名。1972年,招收职工子女50名。1975年10月,临沂地区“革委会”批准招收新工人50名,以安排职工子女。1976年3月,山东省“革委会”批准招收新职工200名,其中职工子女80名,从沂南县农业人口中招收男青年120名。1976年6月,临沂地区“革委会”批准招收亦工亦农150名(因辞退等原因,剩余89人,1989年全部转为农民合同制工人,1993年12月转为地方城镇合同制工人)。从1978年6月,从沂南县招收下乡知青(固定工)30人,12月,上级批准招收新职工50名,其中职工子女25名,社会招收25名。1979年,安排矿内待业青年15人。1981年,山东省劳动局批准招收新职工3名(补充自然减员)。1982年11月,临沂地区行署批准招收职工子女5名。1984年11月,山东省黄金工业公司批准招收50名老职工子又去三山岛金矿。1985年10月,山东省黄金工业公司批准招收补充自然减员20名,用于金场矿区投产。1986年至1994年间,上级批准社会招工、矿内招工和老职工退休子女顶班共计236名(其中调三山岛57名)。1965年以来,共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218名。1996年末,全矿共有职工1500名,其中固定工906人,城镇合同制工人365人,农民合同制工人17名,临时工212人。
2、劳动组织。 劳动组织工作,是企业劳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正常生产的重要条件,是节约劳力乃至挖掘企业内部劳动潜力、促进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措施。1960年,编为采金、采铜、采铁等11个车间;1962年,编为采、选、机修、机电等4个车间;1970年,编为一、二、三、四4个车间订976年,编为一、二、三、四、五车间、钻机队、汽车队、机修车间、服务车间等9个车间(队);1996年末编制有一、二、金场车间、高旺采选车间、机修厂、汽车队、钻机队。
生产单位:采矿车间设凿岩、爆破、扒装(运输)、支护、维修、管道、电工等工段(班、组);选矿车间设破碎、球磨、重选(选金)、混汞(选金)、维修工段(班组);汽车队设运输、修理班,机修厂设车钳、铆、焊、翻砂、红炉、电修工段(班组)。
矿机关设立矿部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工会、团委、生产技术处、安全环保处、财务处、劳资人事处、武装保卫处(派岀所、武装部合署办公)、设备物资处、供销处、审计监察处、职工医院等第十七章劳动工资管理121
职能处室。全矿已经形成了劳动组织健全合理、生产服务机构齐全的劳动(工作)网络。
3、定额定员。
劳动定额定员,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企业计划工作的基础,是科学组织生产的依据,是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主要基础和正确贯彻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沂南金矿重视劳动定额定员工作,管理由粗到细逐步发展、完善。1962年前基本上凭经验配备各工种人员,随意性较大;1963年根据上级指示进行定员,按总人数16%配备非生产人员;1979年矿党委成立双定(定额定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全矿各生产单位、工序的定额和定员工作;1984年3月在企业全面整顿过程中,按照冶金工业部《关于颁发冶金企业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试行)的通知》,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组成由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参加的“三结合”定员定额小组,对全矿各工种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测定、测评,并组织职工讨论修改,制定了《沂南金矿劳动定员定额试行办法》、《沂南金矿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制度》,全矿设专职定员定额管理人员2名。1986年10月,按照省黄金行业定员定额标准手册,对全矿部分岗位重新核定了定额标准,实现了岗位有定员、生产有定额、效率有考核的目标。
因多年受资源的限制,多数岗位出现了工作不满负荷、部分工作面作业量不饱满的情况,故对全矿多数岗位实行了看管定额,压缩了定员比例。
1993年3月,进一步修改制定了《优化劳动组合岗位合同制管理暂行办法》,机关实行精兵简政,机关机构与各科室定员为:安全科、机动科的机电部分兼并到生产技术科,定员24人;政工科的人事部分合并到劳资教育科,改称为劳资人事科,定员8人;原设备动力科的设备部分、质量检査科、供销科合并成立了物资供销公司,定员41人;审计监察科合并到财务科,定员8人;武装部与派出所合署办公,定员10人;工会、团委、计划生育的正常业务与政工科的党办、组织、宣传、纪检工作部分合并成立党群办公室,定员6人;原行政科合并到矿部办公室,定员46人;职工医院定员18人。1993年末,全矿共配备非生产人员144名,占职工总数的12%。 定额定员工作的加强,为按劳动定额组织生产,按劳取酬打下了基础,从而提高了劳动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1991年,创产值1193.85万元,实现利润267.16万元;1992年,黄金完成年计划的120.9%,创产值1154.75万元,实现销售利润420万元;1993年,采掘总量完成年计划的133%,选矿完成年计划的143.19%,创产值1397.66万元,实现利润349.98万元订994年,实现产值2556.53万元,工人平均收入达到7865元;1995年,实现产值5100万元,职工人均收入8811.62元;1996年实现产值4368万元,职工人均收入8081.18元。
二、工资管理
1、工资形式和标准。
工资形式:建矿以来,执行计时工资,即实行月工资、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相结合的办法,全勤按月标准工资发给,缺勤按日标准工资扣发,加班加点按发放规定,以月工资标准和小时工资标准加发工资。
工资标准:1957年11月至1986年7月,工人执行八级工资制标准,汽车司机执行山东省交通运输汽车司机通用工资标准六级制。干部执行国家行政级标准,从1957年11月起执行。1994年1月起执行岗位技能工资标准。 工人八级制工资标准:一级30元,二级35元,三级40.5元,四级46.5元,五级52.8元,六级60.9元,七级70.2元,八级82.5元。调入职工的工资,1960年调入的工人工资标准按照国发(57)35号文规定,调入后执行沂南金矿同等级标准;1961后调入的原工资标准不变,原工资标准大于沂南金矿同等级标准的,待其升级增资时予以逐步冲销,冲销后级差低于5元时,按5元增加。
1977年10月调整工资前,全矿共有工资标准种类68个,到1983年9月,全矿工资标准种类113个,1984年根据临沂地区劳动局《关于简化归并企业工人工资标准的通知》,全矿工资标准统一到干部、工人两种,干部级别自23级到8级,标准工资35元至210元;工人级别1至8级,工资标准34元至102元。
1985年7月,经冶金部批准,全矿实施新工资标准,干部执行国营大中型企业干部第三种工资标准,实行17级别,17级36元,1级263元;工人执行国营企业工人第五种工资标准,分为8级制,起点37元,止点111元。
1986年7月,根据山东省劳动局、人事局(86)鲁劳薪字第393号文件规定,工资标准变动如下:干部17级制由17级36元调整到37元,最高级一级由263元调整到270元;工人由8个级别调整为10个级别,起点由一级37元,调整到一级38元,止点由111元调整到143元。
1989年7月,根据山东省劳动局(89)鲁劳薪字第179号文规定,实行企业浮动工资标准。浮动后的工资标准:干部起点由37元调整到39元,止点由270元调整到285元;工人起点由38元调整到42元,最高等级10级由143元调整到158元。工资标准如表10。
表10 干部工资标准1991年,根据山东省劳动局(91)鲁劳薪字第220号文件规定,干部、工人工资标准起点分别增加6元,即干部45元,工人48元,护士49元;止点干部调整为291元,工人调整为164元,护士调整为319元。工资标准如表10。 根据山东省劳动局鲁劳发(1992)145号文件规定,1994年1月,经山东省黄金工业公司、山东省劳动厅批准,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干部工人实行一种工资标准即技能工资标准。套改技能工资标准,是以原标准工资下降两级后就近向上套入新的技能工资等级,其标准如表11。
1994年12月,根据山东省劳动厅(94)368号和(94)379号文件规定,执行了新的技能工资标准,套改办法按照山东省黄金工业总公司和山东省劳动厅规定的标准套入新的技能工资等级,原技能工资一级套入新的技能工资等级7级,在本次一次性套改中删去新的技能工资标准中的8级、11级、18级、23级。以后职工定级升级按省劳动厅(94)368号文件规定标准等级执行。其标准见表12。表11技能工资标准表
表12技能工资等级标准
2、工资调整和改革。 根据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沂南金矿1959年给279人,1960年给48人,1961年给213人,1962年给279人,1963年给19人,1971年给232人,1977年给392人升级。
1977年,根据国务院国发(1977)89号文件规定,对部分职工进行了工资调整,1971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一级工调整到二级;1966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二级工调整到三级;其余人员属于1971年底以前参加工作及1976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井下职工列为升级范围,升级面40%,升级人员级差不得超过7元。
1978年,根据国家劳动总局(78)鲁薪字79号文件规定,于12月给2%的职工升级,全矿升级27人。
1980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79)70号、国发(1979)251号文及山东省人民政府有关文件,从1979年10月起,对1978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晋升工资。全矿1979年10月底固定职工人数为1098人,其中已定级的1002人(工人930人,干部72人),按山东省黄金公司分配的41.52%的升级面,全矿应升级人数为416人,实际升级人数420人,其中工人383人,占41.2%,干部37人,占51.4%,四级工占47.33%,五级工占41.03%、,六级工占22.22%,七级工占14.28%,八级工占50%。全矿每月增加标准工资2685.86元,冲销附加工资362.45元,冲销保留工资22.55元,全矿每月净增工资2300.86元,自1979年11月补发。
1980年8月,全矿为亦工亦农职工,最后一次增资,标准工资井上每人每月42元,井下每人每月45元。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1)144号文件及教育部、卫生部、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从1981年10月起,给1978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增加工资,升级增资12人,月平均增资73元。
1983年10月,根据国务院国发(1983)65号文、劳动人事部(83)劳人薪字第365号文件规定,对1978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列入晋级范围,对中年知识分子可以较多的增加工资,但最高不超过两级。增资采取考核晋级、浮动升级两年固定办法。调资的资金由国家和企业分担,从1983年10月至1984年9月期间,国家承担3.5元/人月,其余部分由矿自有资金中解决。列入调资范围的976人,其中干部122人(符合升两级范围的18人中,升两级的16人,升1级的1人),升级总人数879人,占调资范围人数的92%,占固定职工总数的77%。每月应增额7082.8元,冲销附加工资594.1元,每月净增额6488.7元,平均每人每月增加工资7.23元。缓升级的21人,未升级的58人。
1985年11月,根据国务院(85)2号文件精神及山东省黄金公司(85)鲁金劳字第28号文件规定,进行了工资改革,沂南金矿同时制定了内部工资改革方案,经山东省黄金公司批准,干部实行职务等级线工资,工人实行工种等级线工资制。升级范围为1982年6月30日前参加工作并已经转正定级的固定职工、“混岗”的集体人员和1978年以前经沂南县劳动局批准招用的亦工亦农职工。职工套行新工资标准,一般不能突破最高职务(岗位)等级线,确定对科员及科员以下干部和工人中的因公伤致残和矽肺病改变了工作岗位、工龄在15年以上、其他工龄在20年以上,可以突破最高职务(岗位)等级线1级,其他人员已经达到8级和相当8级工资额及以上的不得突破。当年10月末,全矿总人数1218人,月标准工资额73280元,套改后月增加工资额18611元,每人平均增15.28元;另有1108人升级,占总人数的91%,月增资额11223元,每人平均10. 13元。1986年7月,根据中国黄金总公司(86)冶黄总劳 字第05号文件,山东省黄金公司(86)鲁金劳字第28号文件规定, 对部分职工进行浮动升级,月增资额4161元。浮动期规定一年,浮 动期满,经考试考核,予以固定。
1988年10月,根据山东省劳动局(88)鲁劳薪字第249号文 件规定,对部分中年知识分子升级。升级指标20. 5个,其中升一级 的2人,升半级的23人,升级面为24%,总增资额193元。
从1989年10月,根据鲁政发(90)20号,省劳动局(90)鲁劳薪字152号、245号、286号文件及山东省黄金工业总公司调资会议精神,在增加标准工资的职工中,升半级的(学徒工、技校生、井下四大工种执行新定级工资后)787人;升一级的68人;升一级半的328人,其中工人289人,占升级人数的30. 6%,管理人员39 人,占升级人数的41%。职工升级增资15880元/月,人均增资额 21. 32元/月。
1991年2月,根据山东省鲁政发(1988)59号和山东省劳动局(90〉鲁劳薪字第516号、山东黄金工业总公司(91〉鲁金劳字第018号文件规定,给部分职工实行固定升级,升级人数310人,升 级面为27. 7%,月增资额434元,月人均增资14元。增资从1990 年1月执行。
1992年2月,根据山东省政府鲁政发(88)59号文件和省劳动局(91)鲁劳薪字291号文件及省黄金工业总公司鲁金劳字(92)14号文件规定,对部分职工实行效益固定升级,固定升级工资从1991年1月起执行。升级级数166级,其中工人占143级,干部23级,全矿因升级增资每月为2470元。
1992年10月,根据省黄金工业总公司鲁金劳字(92)第260 号文件规定,给997人实行效益固定升级,月增资额15553元,人均月增资15.6元,从1992年1月起执行。
1993年6月,根据山东省黄金工业总公司(93)第21号文件规定,给977名职工效益固定升级,月增资额14520元,人均月增资14.86元,增资从1993年1月起执行。
1994年1月,根据山东省黄金工业总公司鲁金劳字(94)第25号文件规定,为987名职工(其中干部104人,工人883人)实行效益固定升级,全矿月增资额16239元。
3、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附加工资:1966年起职工奖金改为附加工资(亦称活工资),干部每人每月4元,工人每人每月4元5角。1967年,根据山东省(67)鲁劳薪字第63号文件《关于新增人员不再实行活工资的函》的指示,沂南金矿对1967年8月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不再实行附加工资。从1979年开始,根据国务院(79)251号文件规定,在历次调整工资时对级差大于5元以上部分冲销其附加工资,到1985年职工附加工资全部冲销完毕。
保留工资:1979年底以前,从外地外单位调入的部分职工在原单位执行保留工资的,从1980年1月起,根据国家劳动总局(80)劳总薪字19号文件规定,职工升级时逐步冲销保留工资,自1983年调资起到1985年调资期间,保留工资全部冲销完毕。
各种补贴:从1963年开始实行井下津贴,工人每日4角,管理人员及学徒、见习生每人每日3角。1979年9月井下津贴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日6角、5角、4角。1985年工资改革后,根据(85)鲁金劳字第32号文件规定,井下津贴又提高到每人每日1元、8角、6角。后井下津贴调整为1.20元、1.00元、0.8元、0.6元。至1996年末,执行的津贴、补贴有:夜餐费、粮食补贴、副食补贴、井下津贴、交通补贴、洗理费、图书补助费、肉食补贴、防暑降温费、冬季采暖费、民族伙食补贴费、煤价补贴、工资性补贴等。1994年1月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后,粮食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井下津贴同时停止执行。
4、矿内职工调动工资处理办法。
职工井上、井下调动工资处理:1978年4月,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与井上职工执行相同的定级工资。1978年5月,根据山东省 (78)鲁劳薪字第56号文件、(78)鲁冶劳字第23号文件规定,对下井从事四大工种的职工实行“下二定三”的定级标准。1979年5月,根据山东省劳动局、冶金工业局(79)鲁劳薪字第81号,(79)鲁冶劳字第27号文件规定,对井下四大工种实行“下三定四”(即半年内执行三级,满半年定四级);下井的其它工种执行“下二定三”。1990年,根据山东省劳动局(90)鲁劳薪字第286号文件规定,井下四大工种执行“下四定五”,其它下井工种执行“下三定四”标准。
井下工人调到井上者的工资处理:井下工调到井上,从调动的下一个月起,根据本人在井下工作年限的长短和井上新任工种,重新确定其工资待遇。
从事锻工、铸工、炊事员定级工资与变动工种后的工资处理:1982年7月,根据山东省劳动局(82)鲁劳薪字32号文(82)鲁劳薪函字5号文件精神,对从事锻工、铸工、炊事员工作的职工,经考试合格可以定为三级或四级,满8年予以固定。
第四节奖金
自建矿至1965年,实行超产奖,当时坚持以精神鼓励为主,奖金甚少。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自1966年始,停止发放奖金,改为附加工资(称活工资)。1978年5月,根据国务院(78)91号文件规定,沂南金矿恢复了奖金制度,奖金发放标准按职工标准工资的10%-12%计取。1979年至1982年,职工奖金发放实行月评季奖年终统奖的办法,主要考核指标分为产量、产品质量、材料消耗、安全生产,方法是逐级考核,奖惩原则坚持完成定额得奖,超过定额加奖,完不成定额受罚。
1983年至1992年,职工奖金发放实行内部工作经济责任制,对各单位生产(工作)指标任务以百分制进行考核,完成生产定额任务和工作任务得基本奖,超额分成,节约提成,欠产罚款。奖金发放原则上坚持同等条件下,井下略高于井上,生产第一线高于辅助单位,机关人员的收入不高于生产人员的平均收入。同时对全矿各岗位按责任大小、技术要求、劳动强度制定了奖金系数,最高系数为1.8,最低系数为0.9。
1993年至1996年,对生产单位实行生产经营承包奖惩办法,即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实行职工收入按产值提成,掘进欠产扣款,成本包干节约提奖,超支扣款,按指标和其它考核项目,逐月考核,年终统奖。收入计算办法为:生产单位应得工资总额=总产值X工资提成率士成本奖惩金额一确保项目扣款。奖惩=(计划总成本一实际总成本)X奖惩比例。见表13。表13历年工资、奖金发放情况表续表
第五节职工奖惩
建矿以来,坚持了奖惩分明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严格执行了奖惩制度。1982年4月,国务院颁发《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后,职工人手一册,运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贯彻、执行“条例”的活动。依据“条例”精神制订了矿规,因此,对职工执行 “条例”,遵章守纪,保障和维护矿区的生产、工作、生活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奖励:历年对以矿为家,见义勇为者,对在各种抢险救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都分别给予晋级奖、荣誉奖、物质奖。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82年颁布的《国营工厂厂长暂行条例》和国家经委的有关规定,1982年矿长对职工实行百分之一、1984年实行百分之三奖励晋级权以来,对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职工进行了奖励晋级。至1996年共奖励433人。 惩处:对违法、触犯刑律的职工不包庇,不护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报请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对违章违纪的职工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原则。对参加赌博、违章用电、酗酒闹事、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贪占国家财产、打架斗殴、旷工等都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处理和经济罚款处理。
第六节劳动保险 劳动保险是国家对职工在生、老、病、死、伤、残时的一种生活待遇。建矿来,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1977年4月,成立了劳动保险委员会。1977年5月始,全面执行劳动保险条例。对职工劳动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职职工与退离休职工享受公费医疗,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享受半费医疗,对女职工生育时给予产假工资,对老职工退离休时按规定逐月发给养老待遇;对职工因工死亡除发给丧葬费外,还按其供养的直系亲属定期给予抚恤费;职工因病或非因公残废时,按丧失劳动能力的具体情况,按月付给一定残废抚恤费或残废补助费,直至恢复劳动能力或死亡时为止。1977年始,根据山东省鲁劳薪字第17号文件规定,对死亡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的抚恤费,由原一次性结清改为实行定期补助。
到1996年末,全矿死亡职工132名,供养直系亲属145名,年支付费用9.2万元。
第七节职工退休、离休 根据国家关于企业职工男60岁、女50岁,连续工龄满10年以上者,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可以办理退休手续的规定和1949年9月30日前参加革命工作并享受供给制待遇的企业职工可以办理离职休养的政策,到1996年底,全矿共为310人办理了退休离休手续。退休职工除按规定享受退休待遇外,还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离休干部和建国前老工人除按原工资照发外,依据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年增发给1月至2个月的基本工资。在当地安家的发给一次性发安家费150元,由城市到农村的发给300元,干部并发给一定数额的建房补助费。
1988年前,退休、离休职工的退(离)休费,由矿按季发给。1988年5月,国家实行劳动保险基金统筹以后,企业和职工按照驻地(沂南县)劳保事业处的规定标准,每月向沂南县劳保事业部门缴纳劳动保险基金,退休离休职工的退(离)休费由沂南县劳动保险事业处发给。(1988年至1993年由沂南金矿代发,自1994年,分别由退休、离休职工所在乡镇银行代发)。第十八章安全环保管理
第一节安全机构与网络
1975年前,安全工作由党委挂帅,分工一名常委靠上去抓,生产科设专职安全员,由车间主任具体抓。1976年,成立安全科,相继配备了专职安全、环保、测尘、统计人员。1993年,安全科与生产技术科合并。1995年7月,恢复安全环保科,专管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全矿自60年代就建立了矿、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管理体系,矿设安全生产委员会、车间设安全组,工段班组设立不脱产的安全员,历经多次充实调整,逐步形成以矿长为中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网络。
第二节安全方针和安全管理制度
建矿来,认真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把保障矿山安全、防止矿山事故、保证矿山职工人身安全、促进矿山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政一把手抓安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50年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60年代总结岀了安全工作达到四化(群众化、经常化、制度化、纪律化)标准;80年代以来,认真贯彻两个条例(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和一个规程(冶金矿山安全规程)。在安全工作上建立六道防线(即思想、自我、群众、制度、组织、设备防线);第一把手做到五个亲自(即亲自参加、亲自布置、亲自领导、亲自检査、亲自总结评比安全工作),五个坚持(即坚持对安全问题的解决和事故的分析处理,坚持参加安排和落实安全活动开展,坚持组织参加大检查,坚持参加安全活动的总结评比,坚持宣传党的安全方针);安全工作做到五个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査、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査、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努力实现五消灭(即消灭重伤、死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一降低(即降低千人负伤率)、一提高(即提高粉尘合格率)。 建矿初期,党委根据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结合实际制定了部分安全管理措施,如露天爆破“挂禁行牌,设监视器”等;1960年,党委3次发动职工修订了“安全生产章程”,尽管有较大的局限性,基础工作薄弱,但在较长时间的安全生产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78年9月,党委制定的《沂南金矿工作条例》对安全管理制度作了较详细的规定;1984年5月,为贯彻国务院1982年发布的两个条例和冶金部颁发的《冶金矿山安全规程》,进一步完善了《沂南金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共两部4篇14章45节2233条。历次制定的安全生产措施、制度、规程都对采矿、选矿、机电、安全部门职责范围、安全教育、安全检査、安全事故追查、安全计划、安全措施、爆破器材、有毒有害物品等项管理作了详细的规定。1991年,矿制定各项管理的标准,再次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完善,使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达到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安全管理规章日趋完善。1993年5月1日起,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使安全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第三节安全教育和培训 建矿初,为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每周一天安全活动日,学习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条例、规章,加强了职工的安全教育。如事故案例教育,现身说法教育,对特殊工种进行培训,对新工人进行入矿上岗教育,对调换工种的职工进行工种变动教育,对违章者进行教育等;还开展班前教育、季节性教育、四个对待教育。同时,经常利用墙报、宣传栏、幻灯、广播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矿里把安全规程印成小册子,发给职工,结合学文化进行安全教育。并坚持安全教育日和班前讲安全活动。1970年后,对新工人入矿进行三级(矿、车间、班组)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1974年来,先后派出8名专职安全环保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安全管理、顶板预测、通风防尘、环境保护等专业培训。1976年以来,在对职工进行普遍安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对凿岩工、爆破工、装岩机工、卷扬机工、锅炉工、电气焊工等8个特殊工种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至1996年,累计轮训400余人次,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安全技术操作证,做到了持证上岗。 对普通岗位上的职工,也进行安全常识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考试。1977年至1993年,举办轮训班108期,轮(培)训职工23400人次,考试成绩均装入个人安全档案。1985年投资3万元建起127.32平方米的安全教育室,向职工进行建矿以来的安全生产概况、安全技术知识、安全管理制度、矿山救护、典型事故案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为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矿安全委员会每年两次对车间干部和专职、兼职安全员进行安全方针、法规、章程的教育。
第四节安全检查建矿初期,每月组织一次全矿安全检查,日常由安全员兼职安全检査。随着党的安全方针的深入和安全法规的完善,从本矿实际出发,从1980年起,逐步健全了安全检査制度,共分矿、车间、班组三级检査。全矿性检査的内容有:定期性检査,每季度一次;季节性检査是夏季四防(防洪、防雷电、防倒塌、防暑降温)和冬季四防(防冻、防滑、防火、防煤气中毒);经常性检査,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决定,由安全部门组织进行。检査的主要内容是査思想、査纪律、査制度、査组织、査隐患,査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和现场管理、两库(炸药库、尾矿库)、一所(变电所)安全管理及值班制度落实等情况,对査岀的隐患,由安全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按时整改,被查单位负责人在隐患通知书上签字存档。车间每周检査一次,重点检査现场管理和各班组安全活动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定人定时限期整改,检查情况向安全部门报告。工段班组检査由工段班组长和兼职安全员组织,对工作现场、设备状况进行检査,随时观察作业现场,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班后进行安全工作总结, 填写安全记录卡报车间存档。
第五节安全活动
1977年前,安全管理活动贯穿于生产建设中。1978年,落实国家经委等五部委关于开展安全月活动的通知,相继开展了“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竞赛”、“安全周”、“安全月”、“滚动式百日安全无事故”等项安全活动。活动以国家的安全方针为准绳,以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内容为重点,从本矿生产建设任务和季节实际出发,明确活动内容,提出奋斗目标。活动中坚持思想教育先行,多次组织了安全知识竞赛,使职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普遍提高,强化了安全管理。1985年至1993年,连续开展了32次“百日无事故活动”,实现了五消灭一降低一提高的奋斗目标,实现安全生产3245天。从1988年至1993年,先后3年被国家黄金管理局、中国黄金总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5次被山东省黄金工业局、山东省劳动厅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有13名同志受到山东省劳动厅、山东省经委、省黄金工业局表彰;有4名同志被地区行署评为矿山安全先进个人。1989年1月,在国家黄金管理局召开的全国黄金安全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竞争承包,促进了我矿的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经验;1991年4月,在山东省黄金工业局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介绍了《强化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的经验。
第六节安全技术措施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在生产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了新技术。1976年,在全矿推广应用了“三通一次点火爆破法”,废弃了长期使用的“单点炮”起爆法,减少了爆破事故。从1980年开始,又推广应用了非电导爆管,取代了“三通一次爆破法”,使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为解决提升运输中的跑车和过卷问题,1983年始,先后在金场斜井坑口+97米、+42米中段和铜井汞泉坑口+93米、+50米中段及堆金山坑口+70米中段安装了捞车网;在铜井山子涧竖井、金场冶官墓竖井、高旺矿区竖井分别安装了安全卡(即断绳器,又名断绳保险)和防过卷装置,从而基本上杜绝了跑车和过卷事故。为防止井下炸药库潮湿,确保爆破安全,1985年,在金场冶官墓竖井零米、铜井矿区汞泉坑口+93米中段和山子涧+30米中段建造了自动调温炸药库,达到了防潮要求,解决了井下存放爆破器材易受潮的问题,保证了安全生产。
第七节劳动保护及保健
1960年前,没有劳动防护品和保健;1961年春,开始发放工作服673套、手套3828双、口罩192个、肥皂1509块、安全帽252顶、胶鞋177双(公用),从此,劳动防护逐步健全完善。1970年,制定了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1978年重新制订了劳动防护用品30个种类的规定;1983年,矿安全委员会又进一步修订劳动防护品发放标准共分50个种类;1988年,矿劳动保险委员会把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充实为112个种类J993年,全矿再次完善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定为138个种类。每年劳动防护品费用15万元左右。
保健,1961年到1976年,沿用山东省劳动厅对接尘毒作业人员保健标准,每人每天0.2元;1977年至1992年,每人月保健费为7元;1993年,提高为每人月24元。1976年至1979年,对高温、露天、井下防署降温费标准为每人月3.2.1元;1980年改为每人月9、6、3元的标准;1985年为每人月12、9、6元的标准;1991年后执行每人月24、18、12元的标准。
第八节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从60年代起就注重通风防尘和矽肺病的防治工作;70年代,环保工作意识进一步增强;80年代以来环保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规章和措施进一步完善。通过一系列治理防范措施,职工的作业环境和生活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一、通风防尘建矿至1975年底,井下大部分靠自然通风,虽有几台轴流风机,但没有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井下粉尘浓度超标,选厂也没有除尘设备。1976年,采纳省冶金局通风防尘工作队的建议,完善了通风防尘制度和措施,在山子涧两个中段安设风门风墙,在+75米中段南主运巷打通风井并安装4—72—11离心式风机1台;在堆金山+70米中段砌风墙并安装4—72—11离心式风机1台;在金场+42米安装风门,+97米中段安装70B2-11型风机1台。到1996年底,各坑口供通风系统健全,通风良好,彻底解决了各作业场区通风防尘问题。1978年至1984年间,在铜井、金场选厂安装泡沫除尘器各3台,极大地减少了碎矿所产生的粉尘。据测尘记录记载:1976年前,井下、选厂粉尘浓度都严重超标;1976年至1983年,井下粉尘浓度每立方米在2毫克至2.5毫克之间;1983年至1996年,选场粉尘浓度每立方米为0.5毫克至2毫克,矿山每立方米为0.5毫克至1毫克之间。
二、尾矿管理铜井矿区选厂1960年投产后,尾矿排放至地表尾矿库;1970年,库满后排放到寨子河铜井段;1960年,金场选厂年投产后,尾矿全部排到金场小河。多年来,尾矿日渐堆积,污水中的悬浮物严重超标,造成了污染。为疏通河道,减少污染,铜井矿区于1980年到1983年雇工在河道中心挖排水沟5次近30000立方米。1978年,无偿转让给金场矿区驻地金场村翻斗汽车一辆,用于运送尾砂及从尾砂中选金用。但上述措施并没根治污染,导致村民多次上访。1981年至1984年,上缴排污费435601元。为治理污染造福于民,1984年,自行设计了铜井矿区尾矿充填一期工程施工方案,投资39.42万元(其中环保补助费资金22.4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6.92%),在地县两级环保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工程于1984年8月初动工,12月竣工。建成砂泵房两座154平方米,浓密池1座450平方米,沉淀池1座700平方米,配套设备及井下全部工程也全部完工。经试运行,1985年8月地、县两级环保及有关部门联合验收,工程达到设计要求,设备运行正常,治理效果良好,污水处理率达96.17%,废水达标率100%。见表14。表14尾矿充填工程一览表在取得成功经验之后,1988年至1992年分别投资17.06万元、14.53万元、17.19万元、23万元建成铜井矿区、金场矿区尾矿充填一期二期三期工程,累计投资(不含运行费)90万元。沂南县志记载:“沂南金矿系废渣废水排放大户,1983年至1987年,结合技术改造投资60万元,完成充填工程,有效地控制了环境污染,且每年可创价值11.5万元。
三、噪音治理
沂南金矿噪声源主要有凿岩、爆破、井下风机、压风机房,选厂的碎矿和球磨等,1980年前对此还没有治理措施。1988年10月,在铜井、金场矿区的两个选厂分别建成20平方米隔音室,以后全矿各压风机房都建了隔音室。室内噪声由98分贝降为45分贝,使职工免受噪声侵害。但井下凿岩、选厂粗碎、球磨的噪声尚未根治, 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四、矽肺病防治
1961年,党委提出“坚持积极预防,慎重对待,加大措施”预防矽肺病的措施。1966年,对接尘人员进行X光拍片检查,发现矽肺病73人,其中一期3人、二期3人、疑似67人。1976年,统计接尘人员患矽肺病者,凿岩工占18.7%,扒装工占6%,破碎工占15.2%,翻砂工占3%,选厂维修工占4.5%。1976年后,随着通风防尘措施的落实,职工作业条件的改善,矽肺病率大大降低。1976年至1993年对接尘人员进行10次査体,累计共有矽肺患者12人, 其中1986年前的矽肺病患者10人,新发现的只有2人。
五、汞毒防治
建矿来一直沿用在重选工艺中用汞提取冶炼成品金。
1、1974年前,由于领导和职工普遍缺乏汞毒知识,不了解汞毒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没有相应的防护措施,重选投汞摇簸子时不戴防护手套,汞金一毛金一成品金除汞和冶炼过程中没有预防汞气吸收的任何措施,故导致接汞人员深受其害。
2、1975年,矿组织人员赴南京铜井铜矿考察汞防治措施,回矿后随即向职工进行汞毒知识教育,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例如重选工人摇簸子时戴乳胶防护手套、戴口罩。但班组所产汞金,仍用火烤除汞,全矿每月一次的集中炼金依旧使用土法冶炼,汞气污染严重,操作人员受汞气侵害,到1981年,对接汞人员进行尿汞检査时,仍有汞吸收者。
3、1984年以来,在进一步提高对汞毒认识的基础上,个人防护意识增强,凡接汞人员都自觉穿工作服、穿水靴,戴工作帽、口罩、乳胶手套,达到全身防护。班组所产汞金由传统的火烤除汞改用螺旋压力挤汞器除汞。在选厂主厂房内单设混汞室,将有毒的混汞作业与磨浮作业分开,混汞室采取密闭负压通风,废气经载氯活性碳吸附降化排入大气,密封汞膏,月底集中蒸汞处理。在成品金冶炼方面,建起了比较先进的炼金室,取代了用焦碳、煤油作燃料的原始的土法冶炼方式。炼金室(内按装蒸汞炉和炼金炉)和操作室分开,两室之间用大玻璃窗密封隔离,既防止操作人员接触汞气又利于观察炉情。炼金室内蒸汞前地面洒水严防落地汞挥发,蒸汞前开启风机,蒸汞结束继续开机半小时,确保汞蒸气排出,汞蒸气冷凝回收利用。炼金时,海绵金中存留的少量汞经处理后从炉子上部的烟囱排放出。 由于采取了得力措施,对汞气污染治理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1986年至1987年,中国黄金总公司委托长春黄金研究所对沂南金矿汞气污染情况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监测,结论是室内外环境汞蒸气含量全部达标,废气净化率达96%。1985年、1986年两次对接汞人员进行体检,没有发现汞吸收者。1992年,对接汞人员进行体检,查出6名轻度汞吸收者。1994年,对参与金冶炼和重选工人体检,未发现汞中毒者。
六、矿区绿化
建矿后坚持每年春季植树活动。1979年前,以杨树、槐树、梧桐树为主。1980年始,进一步重视环境绿化和美化工作,坚持植树和种花草。到1996年,全矿绿化面积达9000平方米,占应绿化面积的90%以上。累计绿化投资30万元。全矿保有白杨、梧桐、水杉、国槐等成材树13500余棵,雪松、龙柏、黄柏、冬青、月季等绿化树木花卉6000余株。大小花坛面积达600平方米。
第九节历年工伤伤亡
从建矿至1996年底,发生工伤和死亡事故121起,其中重伤33起,死亡15起。
全矿工亡的15人中,片帮冒顶事故3人,爆破事故3人,坠落事故4人,油罐爆炸、矿车脱轨事故各1起。见下表。历年工亡人员登记表续表第十九章设备管理
机器设备是工业企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保证产品产量、质量、经营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沂南金矿重视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使用、检査、修理、保养、更新改造等项管理工作,使各类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保证了生产和建设任务的完成。1989年,经山东省黄金工业设备管理协会验收达到了设备管理四级企业;1993年经山东省经委和山东省设备管理协会检査评审,晋升为山东省企业设备管理三级单位;1992年和1994年度, 被省黄金工业总公司评为设备管理先进单位。
第一节机构
1970年前,设备管理工作由生产技术部门设专人负责,各车间主任具体抓设备管理,工段和班组设设备工具管理员。1971年,成立设备动力科,负责设备管理的全部事宜。1977年,矿成立设备管理委员会,各车间组成设备管理小组,有一名主任或副主任分管设备管理工作,工段、班组长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形成设备管理网。1993年,设备动力科撤消,设备管理划归物资供销公司负责。1996年10月,物资供销公司撤消后,成立设备物资处,设备管理归其负责。第二节制度
为规范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以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全矿注重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1960年,制定了《机器设备管理制度》;1975年,进行了充实完善;1978年,铅印成册,对设备动力科职责范围、设备管理权限、设备使用管理、设备技术状况、设备事故、设备检査、设备备件等项管理都作了明确规定;1983年,制定《沂南金矿设备备件管理的规定》。企业整顿后,1984年,在原设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从设备数量增大、新技术广泛利用的实际出发,再次充实完善了《沂南金矿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供应、库存、维护、检查、备件、固定资产等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条款。1990年,发布实施了《沂南金矿设备管理标准》,使设备管理工作逐步达到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第三节设备管理
一、设备购置和管理
60年代到70年代末,所需机械设备全靠国家计划供应,先后经沂南县工业局、沂水县工业局、临沂地区重工业局、冶金工业局、山东省冶金工业厅批准,实行无偿调拨,设备进矿后列入国有固定资产。80年代后,根据国家政策,企业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后,允许企业对固定资产实行有偿转让。从1980年始,对设备的选型购买、按装、调试、使用、维护直至报废实行全过程管理,把设备的计划管理、图纸资料管理、备品配件计划管理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并保持了岗位人员相对稳定。1984年,通过企业整顿,对全矿所有设备进行了彻底清理,建立健全了设备档案,全矿所有设备达到了帐、物、卡、号四统一。加强了设备大修计划管理,坚持大修制度。所有在用设备都有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并与经济责任制紧密挂钩,设备管理好坏与职工经济利益挂钩,从而调动了职工管理设备的积极性,促进了设备管理工作。1984年,全矿设备完好率达到90%,1996年末,设备完好率达到97%。
二、设备计划管理 设备计划先后由生产技术科、设备动力科、物资供销公司负责编制。计划编制程序为:依据年底采掘计划和设备现状,提出下年度设备更新、改造、技措、安措计划。计划坚持严肃认真、准确细致,经矿部批准后,按工程进度分期分批进货。设备计划管理工作人员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随时掌握工程进度和工程项目变化情况,对新增工程所需设备及时补订购货合同,对因工程变动不需用的设备,及时办理退货手续,以避免积压和浪费。但在1976年建设金场矿区冶官墓竖井工程中,由于施工中期上级主管部门决定调整修改了原设计方案,导致已进矿的设备闲置,积压资金24万元。
三、备件计划与供应
设备备品配件的订货、制造、供应、储备等工作,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生产的重要环节。矿于每年的6月编制下年度备品配件计划,于每月的10日编制下月维修配件计划。计划制定之后,根据库存和需求,本着价廉质优的原则,选择加工厂家。重点采选设备配件如装岩机、球磨机衬板等配件向国营大中型机械厂家订货,一部分备件安排矿机修车间加工。设备备品配件,由设备动力科会同供销科组织进货,设备动力科严把质量关,供销科负责验收、入库、保管、发放。严密的计划,严格的制度,确保了设备大中小修任务的完成,保证了设备质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四、设备修理
建矿以来,坚持了设备计划预修制度,即按照预先确定的时间和通过日常检査确认需修理设备,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修理。小修、中修由使用单位计划并组织实施;大修由设备管理部门核准,制定计划,多数大修项目由使用单位组织力量修理,使用单位力量不足的则由设备部门牵头,从机修厂和各单位调集技术力量修理。
五、竞赛活动
开展设备管理竞赛活动,是促进设备管理的手段之一。在1961年开展的设备管理竞赛活动中,铜井矿区柴油机发电机组坚持四勤、五洁,创造出22马力柴油发电机连续运行403天安全无事故的好成绩,被评为红旗设备。1982年以来,在全矿广泛开展了设备管理、维护保养竞赛活动,制定了红旗设备标准(即设备完好,达到甲级维护,安全运行,认真贯彻规章制度,运转纪录、检査、维修记录和主要零部件图纸齐全、准确)和完好设备标准(即:基础稳固,无裂纹倾斜,零部件完好无损,运转正常;无明显渗油和跑冒滴漏;计量仪表和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灵敏可靠;达到核定能力),同时制定了设备管理竞赛评分标准细则。竞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设备管理,各车间把设备管理提到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各级维护保养力量,健全了设备台帐。职工积极投入竞赛活动,认真坚持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定时加注润滑油,提高了设备完好率。
六、图纸资料管理
设备、备件的图纸资料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设备、备件购置、加工和维修工作。1970年前,设备图纸资料残缺不齐,从70年代中期始,设备动力科指定专人负责,对设备图纸资料进行清理,坚持该买的买,该补的补,对备件图纸进行测绘、描图。经过3年的努力,共整理设备备件图纸资料2000多份,主要设备备件图纸资料基本齐全,并存放于矿档案室设备档案专柜,为设备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161995年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
第二十章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是保障生产,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矿节能办公室指导全矿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活动工作的开展,具体业务设专人负责,先后隶属于生产科、生产组、设备动力科、生产技术科领导。能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电、煤、油、水,全年约需用煤炭928吨,焦炭80吨,汽油70吨,柴油250吨,机油15吨。其中生产用电、用水由生产部门负责;生活用电、煤、水由行政(后勤)部门负责;生产用煤、用袖由供销部门负责。能源管理的重点是电力,1996年11月,成立用电办公室,专门负责用电管理工作
第一节电能管理
一、制度
从自备发电之日起,即建立了用电管理制度。1984年,经充实完善,重新制定了《电气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共计484条款;1990年,发布实施了《沂南金矿供用电管理标准》,对管理职能与分工、供用电计划管理、节约用电、调整负荷、提高功率因数、安全供用电、计量和收费、违章处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共计61条。为切实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1980年以来,先后下达了《控制用电的紧急通知》、《用电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用电管理的通知》、《用电管理决定》等规定。二、节约用电、计量用电
1976年,在各生产单位安装电表38块,每月按表计量,电费摊入各单位生产成本。1982年,开始对职工家庭用电计量收费。1984年,在职工集体宿舍安装电表进行计量。到1996年底,全矿安装动力电表126块,生活用电表600多块,促进了节约用电活动的开展。
三、技术改造
1986年,购入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1987年,购入电焊机节电开关;1990年,用磁泥涂槽改造了淘汰型电机500千瓦,同时新上了高压电容补偿,解决了大马拉小车的电机200多千瓦,减少了电耗。
四、整顿违章用电
1975年至1981年,矿内部及外部个人用电较乱。矿区周围村庄随意从矿供电线路上扯线,私拉乱扯50多家,用电事故时有发生。为彻底整顿用电混乱现象,1982年,全矿组织力量进行了清理,对村民用电按《外部用电管理办法》管理,全部拆除私拉乱扯的电线,经矿同意使用电的用户,签订合同,安装电表,按时收费;对内部严格按《内部用电管理办法》执行,家属宿舍取消包费制,每户都安装电表,每月按表计量收费;单身宿舍实行定时供电,规定每间宿舍照明灯不得超过60瓦。通过整顿,成效明显,外部用电都按规定签了合同,安装了电表,月月按时交费。198Z年以来,每年都由三电办公室,后来由电工班、安全科等有关部门对内、外生活用电进行不定期检査,发现违章者均按规定予以通报批评或罚款。第二节油料管理
生产所需的柴油、汽油、机油、煤油实行计划供应,省冶金工业厅、省黄金工业局按照生产计划,按年、季、月下达供应指标,定点供应。供销部门组织进货和发货。1992年始,执行市场价。为了节约油料,60年代提出人人注意节约每一滴油。1963年,采取了废机油回收加工再利用的措施,在废机油内加一定数量的肥皂后加热,去水蒸汽,沉淀杂质后再用。1983年后,对汽车全部实行单车核算按消耗定额供油,节约受奖,超耗受罚措施。1990年,对漏油的减速机采用厌氧胶密封技术,节约了用油。
第三节煤炭、焦炭管理 生产所需用的煤炭、焦炭,1988年前,上级主管部门实行计划定点直供(供货点以淄博矿务局为主)。国家取消计划价后,上级不再下达计划指标,一直由供销部门按物资供应计划组织采供,生活用煤由行政管理部门采供。
第四节水资源管理 各矿区水资源基本上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铜井矿区生产、生活用水开始取铜井金波泉和玉液泉,后来改用利用坑下涌水排至地表高压水塔之水。早年金场矿区生产用坑下排至地表高压水池之水,生活用水取自金场村边小河沿水井和矿院内小水井。为解决选厂和生活用水,1976年,从冶官墓至孙隆铺设3.5公里铸第二十章能源管理159
铁管道,建起龙须山水泵站,设计日供水量为1000立方米。1992年始,生产生活用水全部改用坑下排至地表水塔和高压水池的水。高旺矿区生产用坑下排至地表水池的水,生活用水取自矿区院内水井。堆金山矿区生活水取自自建的水井。各矿区首先保证选厂生产用水,生活用水采取节水措施,对职工家属区实行定时供水, 对单职工宿舍区实行定点、定时供水。做到了既满足生活需要,又节约用水。
把坑下排至地表的废水用于选矿生产,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护了水资源。
1990年以来,每年上缴水资源管理费用5500元一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