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铜井矿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省沂南金矿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36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铜井矿区
分类号: TD
页数: 3
页码: 45-47
摘要: 铜井矿区辖汞泉、山子涧两个坑口。—、汞泉坑口汞泉坑口于1958年进行露天开采,采岀矿石,人工分拣,铁矿石供沂水铁厂,含铜矿石直接发售沈阳冶炼厂。1960年3月一1962年6月,共完成斜井83米,甩车道车场共40米,主运巷道57米。1963年3月,恢复基建,又依据地质局综合四队提交勘探报告,对原设计进行修改,根据矿体南翼侧状的产状要素,变斜井开拓方案为斜井一盲斜井开拓方案。从而减少了75米中段石门开拓工程量,盲斜井由+93米下掘到+75米,坡度13度,斜长80米,+93米中段控制2?6线一8线由盲斜井及甩车道控制,8线一10线矿量由75米中段控制。现该矿床成为铜井矿区主要生产采区。
关键词: 铜井矿区 基建工作

内容

铜井矿区辖汞泉、山子涧两个坑口。
  一、汞泉坑口
  汞泉坑口于1958年进行露天开采,采岀矿石,人工分拣,铁矿石供沂水铁厂,含铜矿石直接发售沈阳冶炼厂。由于在采矿过程中只采不剥,直至露采无法进行,1960年3月开始转入地下开采。由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设计,为侧翼斜井开拓系统,自然通风,共设4个通风小井与地表贯通,斜井井口标高128米,井底标高93米,坡度25度,斜长83米。1960年3月一1962年6月,共完成斜井83米,甩车道车场共40米,主运巷道57米。1962年10月,根据山东省冶金厅文件,该井停建。1963年3月,恢复基建,又依据地质局综合四队提交勘探报告,对原设计进行修改,根据矿体南翼侧状的产状要素,变斜井开拓方案为斜井一盲斜井开拓方案。从而减少了75米中段石门开拓工程量,盲斜井由+93米下掘到+75米,坡度13度,斜长80米,+93米中段控制2〜6勘探线矿量。6线一8线由盲斜井及甩车道控制,8线一10线矿量由75米中段控制。1976年,省冶金四勘又在南部发现矿体,开拓工程由+75米继续向南延伸平巷,直到14线。矿井通风按开拓工程分别于第5勘探线、第10勘探线、第14勘探线布置1号、2号、3号通风井,1号、2号通风井均安装8号离心式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矿井提升斜井盲斜井配备0915毫米单筒卷扬机,单钩提升0.5立方米V型翻斗矿车。后经改造,斜井更新为01.2米的卷扬机,矿车改用0.75立方米侧翻矿车。
   井下平巷运输开始采用人工推车,1976年改为3吨电机车运输。
  井下排水在93米中段、75米中段、50米中段均设排水泵站, 接力排至地表水池供选矿生产用水。
   二、山子涧坑口
  1971年,根据省冶金四勘提供地质资料建设汞泉坑口的接替坑口,由本矿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并报山东省冶金局审査批准,于1972年6月26日竖井正式破土动工。
  该设计方案采用竖井一斜井开拓系统,划分+70米、+30米、+10米、一50米4个开采中段,竖井为单罐笼平衡锤提升方式,经过马头门、车场与各中段联系,承担矿石、废石、材料、设备、人员提升任务;斜井由地表下掘到+30米中段与+70米及+30米中段贯通;一10米、一50米中段分别由小盲井与其贯通,形成完整的开拓通风系统,设计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
  竖井净径为直径3.5米,现浇混凝土支护,井内设提升间、梯子间、管道间、电缆间,配备了3号单层单罐笼平衡锤提升系统,井口标高+130米,井深180米,井底水窝深5米,最终标高一55米, 全深185米。
  副井于1975年10月动工开凿,断面2.2米X2.4米,倾角25度,斜长232米,分别与+70米、+30米中段贯通。+70米采用甩车道形式联系,+30米采用车场联系。
  井下运输采用3吨电机车牵引0.75立方米侧翻矿车,自采场掘进工作面或溜井底用H600装岩机将矿、岩直接装入矿车运到车场从竖井提升至地表。
   矿井排水在+30米中段、一50米中段分别设井下泵房,矿井涌水直接排至地表。
   矿井供电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在井口建6/0.38千伏配电室送低压电至各中段。
  1989年,在距山子涧竖井东南方向1.4公里处,发现汞泉东区矿床,逐于1990年利用山子涧竖井一50米中段向此矿床开掘,东侧用天井吊罐施工方法反掘通风井176米,1994年形成出矿能力,矿井排水供电系统均利用原有设施。现该矿床成为铜井矿区主要生产采区。

知识出处

山东省沂南金矿矿志

《山东省沂南金矿矿志》

沂南金矿位于沂蒙山腹地,这里的采金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代。虽然采金的历史悠远,但从未留下过系统的文字记载。因此,要写一部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的志书确非易事。修志人员都是本矿职工,池鱼故渊,知之深望之切,利用业余时间,苦力劳神,尽可能搜集翔实的资料,无论重大事件的记述,还是历史的追记,均去粗取精、略古详今,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虚美,不掩过,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沂南金矿的历史面貌和几代职工奋斗的光辉业绩,基本反映了在生产、地质、基建、管理、科研等诸方面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山东省沂南金矿志》的出版,为沂南金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现实依据,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丰硕成果,也是惠及子孙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