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象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县银杏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31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气象灾害
分类号: P429
页数: 2
页码: 252-253
摘要: 郯城是一个农业气象灾害多发区,旱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是郯城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历史上郯城银杏曾多次遭受大风、旱涝、冷冻、冰雹等气象灾害的侵袭,严重威胁其生存,影响其生长。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灾害防治

内容

郯城是一个农业气象灾害多发区,旱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是郯城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历史上郯城银杏曾多次遭受大风、旱涝、冷冻、冰雹等气象灾害的侵袭,严重威胁其生存,影响其生长。
  大风包括雷雨大风、寒潮大风、台风和龙卷风,郯城≥8级的瞬时大风平均每年6.3天。观测证明风速大于10米/秒,就会引起大量落果,对银杏造成机械损伤,导致偏冠、枝梢折断,甚至整株拔起。1995年7月250,港上、重坊、新村、花园4乡镇遭龙卷风袭击,风力8级,阵风10级,刮倒树木2.5万棵,大批银杏树受损。1997年11号台风波及本县,银杏树株大受危害,眼看丰收在望到手的白果落下一地。2001年7月的台风不仅损毁了许多银杏大树,还将新村"老神树"上直径达40厘米的树枝吹断。2006年4月28日18时()9分,全县遭受强对流天气影响,阵风10〜-11级,造成部分地区通信、交通受阻,损坏树木28.9万棵,其中银杏大树5000余棵,2007年7月25日09时49分,全县境内出现了雷雨大风天气,瞬时极大风速达到每秒22.0米,造成花园、港上、新村等地受灾较为严重,根据民政部门统计,刮倒树木10()00多棵,许多银杏树木被损毁,银杏果被吹落。郯城群众常采用以下方法降低大风的危害:一是营建防护林。在园地周围,特别是迎风面营建防护林尤为重要;二是加强综合管理。科学施肥、浇水,促进树体生长健壮,以提高其抵抗风害能力。三是合理负载量和及时采收。结种量多的年份,适时进行绑枝、吊枝,可有效地防止落种、折断。
  若以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25%为重涝年,16%〜25%为轻涝年;≤25%为重旱年,16%〜25%为轻旱年,则郯城旱灾年占21%,涝灾年占17%;重涝约四年一遇,大旱约二年一遇。银杏喜湿怕淹,银杏树常因排水不良影响生长,水淹时间过长常造成树木死亡。在郯城,虽然干旱比涝灾发生的频繁,但由于有较好的水浇条件,干旱对银杏树的危害反比涝灾要轻。历史上常由于暴雨、连阴雨,使栽植银杏地块长期积水,影响生长,造成死亡;更甚者造成河道漫溢、河堤决口,冲毁树木。1957年7月20日,由于连日暴雨,全县河道决口22处,毁树9000棵,其中,重坊区倪楼村、马头高大寺北沂河决口,损毁部分银杏树o1960年6月大涝,白马河、武河开口25处;8月山洪暴发,沂河水猛涨,马头、李庄拦河沙坝被冲毁;1965年8月,暴雨并伴有大风,造成沂武河漫溢;1974年8月,暴雨大作,两天降雨280毫米,沂、沐河流量过大,大小河流多数漫溢;2004年7月31日境内降大暴雨,降雨量达114.9毫米,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对银杏树木造成了损害。1998年8月份持续暴雨,新村银杏基地地块大部分积水,新一村丁明银当年育的2亩银杏苗,积水5天后全部死亡。防治旱涝的主要措施是搞好园地整理,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达到旱能浇,涝能排。在严重干旱季节,可以结合农业措施,如中耕松土、遮荫培土、科学施肥等,提高抗旱能力。
  冷冻、冰雹也是影响银杏生长、生存的
  重要灾害。银杏虽可耐短期零下30℃的低温,但在气温零下15℃以下持续10〜15天也会造成冻害,受害对象主要是细枝、1年生枝和2次生长枝。1996年县苗圃秋季嫁接的树苗抽生的新枝,受冻率达70%以上。1969年1月24日,雪雨交加,形成冰凌,也对部分银杏树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对农业造成严重灾害的冰雹天气为10年以上一遇。冰雹的发源地主要是胜利镇的三合庄、重坊镇的大刘庄等,马头、重坊、新村、港上、胜利、花园等是其主要危害地。1997年6月3日夜9点25分,重坊、新村、港上、花园、归昌、杨集遭受龙卷风、冰雹袭击,当时新村、丁沟、鲍村、沈庄、王庄等村的银杏当年生苗1/3以上受损。

知识出处

郯城县银杏志

《郯城县银杏志》

《郯城县银杏志》上溯北魏正光年间,下迄2013年,以科技生产 力形成、转化、发展轨迹为主线,系统翔实地记载了郯城银杏千年史 实、特色和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特点和专业特色,是近代与 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上乘之作,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 值,其资政、教化、存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阅读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