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省部级科研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县银杏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30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省部级科研成果
分类号: S792.95
页数: 7
页码: 212-218
摘要: 项目来源、计划名称和编号:89211090。项目简介:1979年在新一村营建了银杏提早结果、早期丰产研究试验园0.14公顷。
关键词: 银杏 科研成果

内容

【银杏提早结果早期丰产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县林业局、县外贸局、新村乡新一村。
  主要完成人:门秀元王玉芬李自忠孙成迎。
  项目起止时间:1979年至1983年。
  项目来源、计划名称和编号:89211090。
  项目简介:1979年在新一村营建了银杏提早结果、早期丰产研究试验园0.14公顷。当年定植并嫁接,1983年总产果422.3千克,其中9号品种108株,平均单株产果1.36千克,推算666.7平方米产果606千克,折核果193.9千克,最高株产果实6.9千克,折核果2.21千克。5号品种141株,产果77.3千克,推算产核果126.5千克,最高株产7.6千克,折核果2.16千克。
  该项目的完成,使银杏由过去的20年生左右开始结果,提早到幼砧嫁接3年结果、5年丰产,改变了银杏树生长慢、结果晚的传统观念,为后来的银杏生产栽培提供了新的经验与技术。试验中共选用12个系号,其中5号、9号具有明显的早实丰产特性,为银杏的良种选育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另外,试验中所采取的苗木繁殖、小苗嫁接、幼树促花、整形修剪、人工授粉等,为丰产栽培提供了切实有用的技术途径。该项研究系国内银杏速生、矮化、早实丰产的园艺化栽培先例。
  鉴定时间:1983年9月15~160。
  鉴定委员会:临沂行署科委邀请牟云官 (山东农学院副教授)、王凤才(山东果科所农艺师)、高大中(临沂农校讲师)等20名科技人员组成。
  获奖年度及等级:1984年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白果、板栗新产品评议】
  主要完成单位:县白果罐头厂。
  主要完成人:陈开仲宋超孔庆奎。
  项目简介:对栗子脯、清水板栗、糖水板栗、白果蜜饯、清水白果5项新产品进行了研发。其中白果蜜饯色泽均匀、呈淡黄色或黄绿色、有透明感、果粒饱满、不粘不燥、果块完整、软硬适度;清水白果果肉淡黄或黄绿
  色,果粒大小大致均匀,汤汁澄清,保持原果风味,略苦、无异味。经评议委员会检验,质量指标达到企业标准(当时无国家标准),并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专家认为产品风味独特,感官良好,其加工工艺在国内尚无先例,处领先地位。
  评议时间:1988年12月16日。
  评议委员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主持,邀请了商业部、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植物所、北京协和医院、北京第一轻工业研究所、北京食品工业研究所等23个单位的32名食品专家、教授组成评议委员会。主任委员冯惠生(北京市第一轻工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委员杨秀云(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工程师)。
  【银杏系列产品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县白果罐头厂。
  主要完成人:陈开仲宋超孔庆奎等。
  项目起止时间:1990年至1991年。
  项目简介:1990年县罐头厂科技人员历时一年,研制出白果精、银杏羊羹、银杏汁3个新产品。1991年夏,经国家商业部组织专家组鉴定认为:综合设计工艺路线合理、可行,产品保留了银杏果的营养风味,系新型保健食品。特别是白果精其银杏风味更为典型。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获奖年度及等级:1992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商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银杏啤酒研制】
  主要完成单位:县华凌啤酒厂。
  项目简介:该产品的色泽金黄,其保质期内不沉淀,不浑浊,稳定性强,营养价值高。饮之,可改善脑的营养、微血管循环、降低血
  清胆固醇、降血压、滋肤美容。该银杏啤酒执行啤酒国家标准GB4927—91和企业标准QB/TPJ002-91。经省科技情报所检索属国内首创,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鉴定时间:1993年10月21日。
  鉴定委员会:山东省商业厅组织、邀请省内酿造专家王美玲等组成鉴定委员会。
  获奖年度及等级:1994年6月荣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银奖。1993年12月被国家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93115245.3。
  【银杏叶提取黄酮工艺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县白果罐头厂。
  主要完成人:宋超陈开仲朱凤友张凡亮王军。
  项目起止时间:1991年至1993年。
  项目来源、计划名称和编号:省科委专项科技计划项目。
  项目简介:从1991年开始对银杏叶提取黄酮工艺进行全面的研究,不断优选工艺路线、工艺条件,试验工艺参数。采用了不同浓度的乙醇连续浸提方法,优化使用树脂吸附、醇溶水沉、萃取,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取率为干叶的1.0%〜1.6%,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大于24%,最高达到36%,乙醇回收率10%以上,每千克成本2000元以下。于1992年小试样品达到出口标准,并进入试生产阶段;下半年开始批量生产。鉴定委员会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验证,认为工艺合理、可行、实用。所提取的黄酮甙符合Q/28TXG011—93企业标准,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科委下达的计划合同指标。银杏叶黄酮具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明显作用,是重要的原料物。同时,利用银杏叶提取黄酮变废
  为宝。经济分析表明,年产银杏叶黄酮4500千克,利税达300万元以上,并已出口创汇。
  鉴定时间:1993年8月29日。
  鉴定委员会主要专家:山东省医药管理局、临沂地区科委组织邀请,山东省医药研究所研究员姚乾元、山东医科大学教授张天民、山东医科院研究员王美岭等11名专家、学者。
  获奖年度及等级:1994年获商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银杏露开发研究】
  项目简介:该产品是以银杏(白果仁)、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天然保健饮品,属浑汁型植物蛋白饮料,色泽乳白,具有银杏特有的清香风味。其中含可溶性固形物5.0〜8.0%, 蛋白质大于0.25%,脂肪大于0.20%,并含有钙、磷、镁、钠、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等多种微量元素。既保留有银杏的天然风味和成份,又具有滋阴壮阳,强身健体,养容驻颜,延缓衰老,调节人体功能之奇效。经常饮用可温肺益气,舒筋活血,增强人体免疫力。
  鉴定时间:1994年4月通过省部级鉴定。
  [银杏良种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省林业学校县苗圃县林业局县科委。
  主要完成人:邢世岩皇甫桂月李方梅侯九寰刘超。
  项目起止时间:1992年至1995年。项目来源、计划名称和编号:省科委。项目简介:试验点分别在山东省林业学校和国有郯城苗圃。该研究项目的在于开发和优化农家品种,使大粒、早熟、丰产、质优型品种,尽快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改变生产上良种苗木奇缺、品种良莠不齐的状况。为此,通过4年的优树调查和试验研究,进行多项指标的数量统计评分法评比和检验,筛选出马铃3号、圆铃6号、大金果和金坠1号四个农家品种。课题实施中,为保持良种性状,研制出良种快繁系列配套技术和组装技术,使良种与良法相结合。
  1997年8月280,省林业厅林业科技推广站编写的《林业科技推广》上,作了重点介绍。
  鉴定时间:1995年9月11日 。
  鉴定委员会主要专家:宋朝枢(中国林科院研究员)、门秀元(省林业厅高工)、王凤才(省果科所研究员)、张敦伦(省林科所高工)、张仲序(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于中奎 (省种苗站高工)、孙友笙(省林业厅经济林管理站高工)、邢爱英(泰安林科所高工)、宗成伦(烟台市林科所工)、程广秀(临沂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高工)、宓秀民(省林业厅国营林场管理站农艺师)。
  获奖年度及等级:1996年获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银杏良种筛选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临沂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主要完成人:宫玉臣宋学智肖景义李观和赵玉华闫洪楚李方梅闵祥宏王国良张振学王玉芬。
  项目起止时间:1987年1月至1996年10月 。
  计划名称和编号:银杏良种筛选研究92042。
  项目简介:充分利用从县内2.8万株结果大
  树初选出的50个优良单株,按3株小区、重复3次随机排列的方式建成良种复选圃。经过10年的系统对比筛选,选出了郯早(111)、郯丰(107)、郯魁(306)、郯艳(317)、郯新(207)5个单系,均具有早实性、丰产性和优质性,达到嫁接后3〜4年结果,5年平均株产2.19千克,9年平均株产21.36千克,比当时推广的普通品种提高产量90%以上,为推广的最佳品种。
  鉴定时间:1996年10月22日 。
  鉴定委员会主要专家:门秀元(山东省经济林站高工)、周润生(山东省果树所副研究员)、马沛震(山东省林业设计院高工)、孙友笙(山东省经济林站高工)、杨福兰(山东省林科所高工)、蒋国恩(山东省林场管理站高工)、隋从义(山东省果树所副研究员)、李峰(临沂市果茶中心高农)、皇甫桂月(郯城县苗圃高工)。
  获奖年度及等级:1996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银杏基因资源的收集和基因库建立的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县林业局、国有清泉寺林场。
  主要完成人:苏明洲王宗喜孙连英王国良姜振祥
  项目起止时间:1992年6月至1997年7月。
  项目来源、计划名称和编号:省科委科技计划专项合同〔92〕第30号。
  项目简介:立足于中国是世界银杏的分布中心和起源地,从保存银杏基因资源的迫切需要着想,首次进行了银杏基因资源的收集和基因库建立的研究。课题组采取搜集普查成
  果——实地详查,摸清资源分布状况、绘制分布图——确定入选标准、收集对象、收集范围确定入选资源采集繁殖材料建立银杏基因库保存的技术路线;坚持以核用资源为收集对象,以县内为重点,面向全国,突出“三大银杏主产区”(江苏、广西、山东)的收集原则;采用随机单株小区区组,4次重复,初植密度按28株/666.7平方米的配置设计。实行一次定植砧木,分次嫁接的繁殖方法;在清泉寺林场建成银杏基因库].43公顷,收集保存银杏基因资源100份。
  人选标准:一是核大质优,单核重2.5克以上,出核率22%以上,出仁率75%以上;二是丰产稳产,母树年株产核30千克以上或每平方米树冠表面积产核0.3千克以上,连续3年产量变幅在30%以下;三是树体健壮,结实早、抗性强、适应性广。依母树分布:日本1份,国内5省区15县市99份,其中.银杏“三大主产区”占66%,浙江、湖北等占33%。依母树品类分:佛指类群占34%,马铃类群占34%,梅核类群占15%,圆子类群占12%,长子类群占4%。依母树树龄分:500年生以上占5%,100〜499年生占26%,50〜99年生占52%,49年生以下占16%。依母树繁殖方式分:嫁接繁殖占85%,实生繁殖占14%。
  鉴定时间:1997年7月31日。
  鉴定委员会主要专家:门秀元(省林业局高工)、周润生(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张敦伦(省林科所高工)、宋学智(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高工)、李滋林(省林业科技推广站高工)、于中奎(省林木种苗站高工)、皇甫桂月(县苗圃高工)、刘树增(省林业学校高级讲师)、邢世岩(省林业学校高级讲师)。
  获奖年度及等级:1998年获省科学技术进
  郯城县银杏志
  步奖三等奖。
  厅组织邀请高级工程师门秀元等组成鉴定委员
  【采叶专用银杏园栽培模式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县苗圃。主要完成人:王华田孙明高陈国宪戴玉光皇甫桂月。
  项目起止时间:1994年至1997年。
  项目来源、计划名称和编号:山东省科技厅计划项目,编号为鲁科计字[1995]179号。
  项目简介:主要研究了采叶专用银杏园的密度效益、施肥配比及施肥量、采叶专用银杏整形修剪的方法和强度、银杏的水分生理特性及合理灌溉指标、银杏叶片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等。运用田间试验设计方法,经过连续数年的观测和分析,提出了不同年龄叶用银杏园的最佳经营密度及其调整进程、最优施肥和修剪方案、合理灌溉的水分指标,弄清了银杏叶有效成分黄酮的积累规律,初步选出了一批叶用及种、叶兼用种质材料,通过对各种栽培措施组装配套技术的试验,提出了叶用银杏园的优化栽培模式。
  该成果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研究内容全面,通过对各单项研究内容的系统研究,形成了叶用银杏园优化配套栽培模式;二是实用性强,便于直接推广应用。应用本项成果2〜3年即能收回投资,4〜5年进入收入高峰期,666.7平方米产鲜叶可达1500千克以上,666.7平方米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部分单项研究成果已在省内外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120公顷,累计总收入32580万元,其中叶片收入达到4500万元,深受广大农民及科技推广部门的欢迎。
  鉴定时间:1997年12月23日。
  鉴定委员会主要专家:省科委委托省林业
  会、
  
  获奖年度及等级:1998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黄酮甙银杏良种选育】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林科所莱州市小草沟园艺场县苗圃山东省药乡林场。
  主要完成人:邢世岩皇甫桂月等。
  项目起止时间:1997年至2000年。项目来源、计划名称和编号:林业部。
  项目简介:该项研究搜集了全国13个省 (区)及日本共148个叶用银杏的雌雄性无性系,建立了种质资源基因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较高的科学性。不仅为无性系的搜集和测定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为今后叶用银杏遗传改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储备。在全国尚属首次。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多品系、多性状的研究,筛选出了高黄酮甙叶用良种3个、高话内酯和高银杏内酯 (GB )叶用良种3个、高产叶用良种5个及黄条纹(叶)银杏3个。此乃对叶用银杏良种产业化、提高叶用银杏的生产水平以及推动银杏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研究,制定了叶用银杏良种选育的程序、方法、技术和标准、数据分析的技术框架,提岀了药物成份HPC测定的技术关键。并对叶用银杏无性系、产地及性别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GCV )等9个遗传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该研究的良种选育方法新颖、系统、技术创新性强,为叶用银杏良种产业化提供了技术依据,特别是采取研究、生产和基地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
  效益。
  鉴定时间:2000年12月9日。
  鉴定委员会主要专家:宋朝枢(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姚渭溪(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等10人。
  获奖年度及等级:2001年林业部科技进步
  *
  二等奖。
  【银杏核用良种选育】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市林业局、县苗圃、莱州市小草沟村。
  主要完成人:邢世岩黄彦新有祥亮樊纪欣宋永诗孙霞吴徳军刘元铅。
  项目起止时间:1997年至2002年。
  项目来源、计划名称和编号:山东省科委。
  项目简介:收集了国内外的14个产地,
  105个核用银杏品种(优系或优株),建立了国内最多核用种质资源基因库;研究了全国12个种源,53个核用品种的种实数量指标、药物成分,并对全国核用银杏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连续7年对国内外10个产地29个银杏品种生物学特征观察研究,对品种的药物成分、营养成分、产量性状、生长指标的遗传力等经济性状进行系统分析。从大粒、早实、丰产、优质 (食用品种和药用品种)入手,对每个品种进行全面系统评价,最终决选岀适于我国栽培的5个大粒、早实、丰产、优质的食用品种——华口大果、大金果、马铃3号、黄金丸和岭南;2个大粒、早实、丰产、优质的药用和食用兼用品种——家佛指和大龙眼。首次将核用银杏选种标准定位在大粒、早实、丰产、稳产、优质、成熟期、抗性及适用性8个方面,制定岀食用和药用银杏核用品种良种选育程序、方法和
  标准。
  自1995年以来,加大对良种的推广力度,已先后推广到安徽、山东、江苏、广西、江西、河北、山西等12个省、55个县(市)。至2002年底,共计新增产值15870.3万元,新增利税10261.6万元。
  该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时间:2002年12月15日
  鉴定委员会主要专家:陈鹏(扬州大学)、张建国(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徐金光(省林木种苗站)、解荷峰(省林木种苗站)、董兆昌(济南市经济林站)冯殿齐(泰安市林科所)、高万斌(烟台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孔庆信(省果茶技术指导站)、焦凤洲
  (莱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获奖年度及等级:2005年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材用银杏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主要完成单位:山东农业大学郯城县林业局莱州市小草沟园艺场。
  主要完成人:邢世岩韩克杰苏明洲巩其亮孙霞邵士娟。
  项目起止时间:2005年至2009年。
  项目来源、计划名称和编号: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0599,200690。
  项目简介:该项目首次全面提出了速生银杏选育标准、优良木材结构银杏选育标准、优良材性银杏选育标准、优良木材化学特性银杏选育标准和优良家具装饰用材银杏综合选育标准。为我国银杏材用良种选育的标准化进程,提供实践依据。采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及数学模型等方法对银杏材用无性系的木材物理、木材力学性质、表面轴向生长应
  变、木材解剖特性、木材化学性质等指标的变异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对主要材性指标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等11个遗传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为银杏材用良种选育理论研究提供依据。课题组在已经建成的银杏种质资源基因库内的183个银杏优系或优株中,通过对主要无性系物候期、生长特性、干形特性及材性等方面的研究,选出适合银杏材用优良无性系号。初步试验005号和202号无性系具有冠形大、干形圆满、生长量大、材性优良等特点。到2009年6
  月,应用单位引种银杏接穗119万根,各地繁育苗木317万株,建采穗圃50公顷,建丰产林382.7公顷。新增利税6716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经专家认定,该项目在银杏种质资源评价及利用等方面有创新,整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鉴定时间:2009年12月31日。
  鉴定组织单位:山东省科技厅。
  获奖年度及等级:2011年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知识出处

郯城县银杏志

《郯城县银杏志》

《郯城县银杏志》上溯北魏正光年间,下迄2013年,以科技生产 力形成、转化、发展轨迹为主线,系统翔实地记载了郯城银杏千年史 实、特色和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特点和专业特色,是近代与 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上乘之作,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 值,其资政、教化、存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阅读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