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种质资源普查与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县银杏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26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种质资源普查与研究
分类号: S792.95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在复杂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的社会经营活动影响下,县内银杏构建了多样性的种内基因、基因(组)型集群。其生长发育习性、外部形态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并世代延续,遗传保存下来,形成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银杏 种质资源

内容

在复杂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的社会经营活动影响下,县内银杏构建了多样性的种内基因、基因(组)型集群。其生长发育习性、外部形态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并世代延续,遗传保存下来,形成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对银杏品种的选育与研究,经历了从群众自发到以林业科技工作者为主体,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科学选育过程,实现了从单一核用良种筛选转变为核用、叶用、材用、花粉用品种等多目标的综合筛选。筛选标准从只注重产量指标转变为产量、质量指标并重。评价方法也由定性指标转变为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
  自有人工栽培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长期处于群众自发选育阶段。主要是根据栽培者的意向,通过相互比较,取其一个乃至数个优良性状,用嫁接法或分株法繁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筛选,留优汰劣,使优良性状得以保存、流传,形成了嫁接的农家品种与实生株混杂。大致可分为马铃、圆铃、金坠三大类群。
  20世纪70年代始,科技工作者与广大果农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开展普查和研究,筛选并认定了核用、叶用、材用、花粉用等多个良种(类型、单株)。
  1979年,县林业局门秀元、王玉芬、李自忠等通过调查访问,以早实、丰产、粒大、抗性强等为主要标准,选定了12株母树作为无性繁殖材料,在新村乡新一村建立小片试验园。1983年完成小试,初选了优良性状突出、遗传特性稳定的郯城5号、9号、13号、16号等。1984年张铭画、侯九寰、华开秀等又以这12个系号为主体,建成2公顷扩大试验园,进一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习性,证实了郯城5号、9号具有明显的早实丰产性。
  1987、1988年连续两年,县林业局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良种普查。采取群众报选、科技人员调査初选,从8万株结种母树中,初选岀125个优良树株,最终筛选出45个优良单株,加上门秀元等选出的4个品种和从浙江引进品种,通过嫁接繁殖,在重坊镇孙出口村建立了品种园 。
  1990年3月下旬,县苗圃皇甫桂月等引进日本的藤九郎、金兵卫、岭南、黄金丸4个品种,嫁接到2年生实生苗,在县良种繁育圃试栽。
  1992年始,在山东省林业厅的指导下,聘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许慕农为顾问,县林业局、县苗圃、清泉寺林场与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等单位协作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银杏良种筛选研究》、《银杏良种
  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银杏基因资源的收集和基因库建立的研究》等课题。1995年,由邢世岩、皇甫桂月等选出的魁铃、团峰、魁金、新宇等4个核用品种通过林业部组织的鉴定。1996年,由宫玉臣等选出的郯丰、郯早、郯新、郯魁、郯艳等5个核用品种通过省科委组织的鉴定。1997年,在清泉寺林场建成了银杏基因库,保存了日本及我国山东、江苏、广西、湖北、浙江等5省(区)15县(市)的银杏核用品种(类型或单株)100个。
  1997年11月,县林业局张振学等利用孙出口村银杏品种园进行了叶用品种的筛选,选出了萌芽力强、成枝力高、叶产量高的郯叶300号、郯叶211号、鄰叶202号、郯叶111号等。
  1998年,宫玉臣、苏明洲等承担省科委火炬项目计划《银杏资源库的研究利用》,筛选出3个特优核用良种、4个叶用银杏品种,2002年1月通过市科委组织的鉴定。
  1999年11月,县林业局王玉芬等利用县内的2000余株雄树资源,进行以授粉为目的的雄株良种筛选。在12个初选单株中,选出了郯城402号、郯城501号、郯城601号等3个花穗长、出粉率高的优良雄株。
  2006年始,县林业局与山东农业大学协作,利用孙出口村品种园,进行了材用银杏良种的选育。2009年12月通过鉴定。
  2011年始,县林业局承担了省良种工程项目《银杏种质资源异地保存与品种初试园建立与利用》,引进珍稀特异、观赏、叶用、核用、雄株、古树等银杏种质资源168份。

知识出处

郯城县银杏志

《郯城县银杏志》

《郯城县银杏志》上溯北魏正光年间,下迄2013年,以科技生产 力形成、转化、发展轨迹为主线,系统翔实地记载了郯城银杏千年史 实、特色和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特点和专业特色,是近代与 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上乘之作,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 值,其资政、教化、存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阅读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