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结果树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县银杏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263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结果树管理
分类号: S792.95
页数: 2
页码: 61-62
摘要: 银杏栽培第二章长期以来,县内银杏树处于缺乏管理,放任生长状态。1978年始,门秀元等对银杏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开展银杏矮化密植、早期丰产试验研究,后王玉芬等又在港上镇王桥村、徐土于子村等推广应用。
关键词: 银杏 结果树管理

内容

长期以来,县内银杏树处于缺乏管理,放任生长状态。1978年始,门秀元等对银杏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开展银杏矮化密植、早期丰产试验研究,后王玉芬等又在港上镇王桥村、徐土于子村等推广应用。1992年,高恒歧对银杏低产大树改造技术进行了探索;1995年,王玉芬探讨了银杏大树丰产管理技术;2005年,张振学等对银杏结果低产园改造技术进行了研究;2000年,王玉芬等提出了银杏丰产园栽培技术标准。通过科技人员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了适宜土壤、良种选择、幼苗嫁接、适当修剪、加强肥水管理、促花保种等实现结果树的早实丰产的配套管理技术。
  【肥水管理】
  20世纪70年代以前,境内群众对银杏绝少施肥浇水,管理一直粗放,任其自然,故生长缓慢,结果晩,挂果银杏也是“今年结,明年歇”,大小年现象明显。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注意给银杏施肥,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银杏果价格的不断提高,群众十分重视银杏结果树的施肥。一般地,每年施三次肥。第一次是谷雨前后的“长叶肥”,以速效肥为主,一般株产50公斤的树施尿素1.5~2.0公斤;第二次是小暑前后的“长果肥”,株施三元复合肥2.0~2.5公斤;第三次是秋分前后的“谢果肥”(也称“补肥”),多用厩肥、堆肥等农家肥料,一般每产1公斤银杏补追2~3公斤农家肥。
  6~8月进行3~4次叶面喷肥,主要用0.2%光合微肥、0.3%磷酸二氢钾等。
  银杏喜湿润而怕积水,当地面积水3天以上时,细根开始死亡,9天即开始死树。因此群众特别注意银杏的汛期排涝,多采用根颈处培雍泥土及地块四周挖排水沟等措施防止银杏园积水受渍。
  20世纪头10年始,随着白果价格的降低,群众放松了对结果树的肥水管理。
  【整形修剪】
  银杏大树雌株一般为自然圆头形,雄株则为高耸的纺锤形或杯状形。新村、重坊一带的老银
  杏园、大银杏树常为开心形,由劈头接而形成。港上镇王桥村分层嫁接树多为主干疏层形。
  新发展的幼树园则根据栽植方式而异。在果粮间作、果材兼用或农田林网树时,采用主干疏层形,培养方法是:在砧木苗长到3米以上时,将树干2米以下的侧枝疏除,其上部各层枝由下向上分年嫁接,只保留中心干的延长枝不嫁接,直到达到要求的高度为止。密植丰产园则采用开心形。
  修剪有冬剪与夏剪,历史上,群众对银杏树的修剪技艺不太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门秀元等为了使银杏提前形成短果枝,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对幼树采用环割、环剥、倒贴皮等夏季修剪措施,促花效果良好。1980年门秀元等试验,5月上旬银杏嫩梢摘心可有效刺激二次生长和增加翌年发枝量。当前,银杏修剪措施有短截、疏剪、回缩、环割、环剥、摘心、纵伤等,但在银杏生产上仍较为少用。
  【人工授粉】
  银杏雌雄异株,自然授粉能力极强,可达数十千米。清泉寺林场、红花乡红花中学的银杏大树虽周围几十公里无雄树,却依然能够结果。但是银杏雌雄树相距的远近、气候状况对银杏结果量影响较大。1980年前,银杏雄株的大量采伐、雌雄树相距太远、花粉量不足,雌雄花期不遇或花期遇大风、阴雨、浓雾等不利天气,都给授粉带来一定困难,导致银杏产量低而不稳。
  1979年4月中旬,重坊镇杨庄寺村在雄花快开前将雄花枝条剪下插在水瓶里,挂在树冠上部和上风处任其风媒传粉,产量有显著提高;但此法破坏雄树严重,没有全面推广。1980年,新村开始采用振花粉法授粉,把雄花粉装入纱袋内,挂在竹杆顶端,站在上风方向,轻轻抖动竹杆,使花粉均匀振落飞散。1981年,重坊、新村银杏园为节约银杏花粉,提高工效,试验采用了喷雾法授粉。一般50年生株产50千克的银杏树,如用机动喷雾器喷雾,需100克鲜花序的花粉,兑水25千克;如用背负式喷雾器只需50克鲜花序的花粉兑水5千克;用超低量弥雾机仅需10克鲜花序的花粉兑水0.5千克。据果农经验,银杏雌株胚珠顶部吐出一滴似露水的“性水”时开始授粉,时间6~7天,其中以“性水”珠相当于授粉口直径的2~3倍时,为最佳时间(只有2~3天)。喷雾法授粉操作方便、授粉均匀、着果率高,但切忌用粉量过大而使结果过量。1983年始大面积推广,有些果农还远到江苏、广西、湖北、湖南、四川等银杏产区授粉或传授技术。
  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恒岐等在桑庄银杏园内,连续7年对低产银杏树进行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授粉者较不授粉者平均增产52%。2003年春,杜成涛协同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赵文飞等试验研究表明,花粉贮藏时间的长短对花粉活力有显著的影响,刚采集者萌发率达88.89%,15天后只有15.76%左右;不过室温贮藏1周内仍可应用。2006年春,县科委侯九寰等发现3株6年生实生雌株,开花百余朵;1株7年生雌株结了1粒白果,成为当时见诸报道的实生雌树开花结实最早的植株。
  为一劳永逸解决授粉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的银杏园采用雌树高接雄枝法,使其自然授粉。即在雌株上嫁接雄枝,最好采自与雌株同花期的雄枝作接穗,嫁接于雌株的顶部或春季多风的上风面。后或在建园时合理配置雄株;或在建园时采用分层嫁接,上部保留雄株,形成“雌雄同株”。2000年以后,大量银杏雄株逐年进入花期,每年花粉量充足,不仅不再需要人工授粉,且出现因部分年份结果量过大,形成结果大小年,大年疏花疏果已成为必须进行的工作。

知识出处

郯城县银杏志

《郯城县银杏志》

《郯城县银杏志》上溯北魏正光年间,下迄2013年,以科技生产 力形成、转化、发展轨迹为主线,系统翔实地记载了郯城银杏千年史 实、特色和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特点和专业特色,是近代与 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上乘之作,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 值,其资政、教化、存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阅读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