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品种描述
临沂草莓品种,1993年以前以戈雷拉、宝交早生为主;1994年~1995年,以丰香为主;1996年后以全明星等为多。
1.戈雷拉
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从比利时引进。莒南县1978年引入。
果实圆锥形,果面有棱沟,红色,有时果尖不着色,种子多为黄绿色,分布不均,凸出果面或与果面平。第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22g,最大果重34g。果肉红色较硬,髓心较空,汁液红色。
植株生长直立、紧凑,分枝力中等,叶片椭圆形,浓绿,质地较硬。抗病性与抗逆性较强,尤其具抗寒性。丰产,中早熟品种,适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2.鸡心
法国品种。莒南县1978年引入。
果实圆锥形,深红色,有光泽,纵棱明显,第一级序果多为楔形。平均单果重17g,最大果重30g。果肉和果汁红色,风味酸甜可口,有香气。果皮薄,种子红色,陷入果面,不耐贮运。
株型较平展,长势旺盛,分枝力及匍匐茎抽生能力强。叶片较大,近圆形,叶缘锯齿较深,色鲜绿。丰产,适应性强,适宜鲜食或加工。
3.宝交早生
日本品种。莒南县1982年从河北引进。
果形整齐,圆锥形,有的尖端呈截形,果基有颈。第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17.9g,最大果重24g,果面鲜红有光泽,种子红色、黄绿色均有,凹入或平嵌果面。果肉橙红色,髓心稍空,汁液红,质地细,香甜味浓,品质优,为早中熟品种 (图13.1)。植株生长较直立,叶片较大,长椭圆形,深绿色。丰产、优质、适应性强,容易繁殖,适宜保护地栽培。
4.全明星
由美国农业部马里兰州农业试验站1981年育成,当年从美国引入我国。1986年莒南县大店镇从河北满城引进。
果实大,长圆锥形,果顶稍扁,果色鲜红光亮,种子凸出果肉。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22g,最大果50g以上,果皮韧性强,肉质密而硬,耐贮运。甜酸适度,香味浓,品质优(图13.2)。
植株较高大,茎叶粗壮,长势旺盛.匍匐茎繁殖能力强。叶片肥大,椭圆形,深绿色。抗病性强,能抗叶斑病、黄萎病。是优良的中晚熟品种,鲜食、加工兼用。
5.丰香
日本品种,因富有香气和高产特性而得名。莒南县大店镇1992年从烟台引进。果实圆锥形,鲜红而有光泽,甜酸适口,具芳香味,质地细致,白色,可溶性固形物11%,品质极优。一级果序平均重15g,最大果30g以上。果肉较硬,耐贮运(图13.3)。株形较开张,长势强。叶片肥厚,大,近圆形,色浓绿。休眠浅,为早中熟、优质、高产的促成栽培品种。
6.美国6号
美国品种。临沭县南古园艺场1995年从江苏引进。果实长圆锥形,平均单果重30g,最大果重48g,种子稍凸出果面,髓心稍空,肉质紧密,果色鲜红,酸甜适度。果皮硬,耐运输(图13.4)。
植株矮壮,叶柄短粗,叶色浓绿,匍匐茎抽生晚。抗病性强,是中晚熟品种。
7.鬼怒甘
日本从女峰品种选育出的株变。莒南县岭泉镇1998年从泰安引进。
果实圆锥形,一级序果平均重30g,最大60g,种子黄绿色,分布均匀,陷人果肉;果面橙红色,有光泽,果肉淡红色,髓心小,口味香甜。果肉硬度比女峰和宝交早生大。
株态直立高大.长势强;叶片长椭圆形,浓绿色,新生叶窄而叶缘有扭曲状。匍匐茎抽生多,繁殖力强,休眠浅。抗白粉病、灰霉病的能力较强:花序多,可连续结果6个月。8.明宝
日本兵库农业试验场以春香和宝交早生杂
交育成。莒南县1993年引入。
果实短圆锥形,平均单果重8g,最大重12g。果面鲜红色,平整,稍有光泽。果肉白色,松软细,果心实,汁液多,风味甜。早熟,成熟期比宝交早生早一周(图13.5)。
植株长势中等,较直立。单株着生花序3个,花序梗斜生,低于叶面,每花序着生花朵9~14个。叶长圆形,较厚,绿色,柔软无光泽。是适宜促成栽培的优良品种。
9.哈尼
美国品种。莒南县大店镇2001年从辽宁丹东引进。
果实短圆锥形,深红色,有光泽。果肉橙红,髓心小,肉质稍硬。果味甜酸适度,香味浓,品质极上。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23g,最大重40g。属中熟品种。
植株较直立,长势健壮,分枝力中等。叶中等偏大,椭圆形,单株着生花序2~4个。休眠较深,适宜露地和半促成栽培。
10.童子1号
荷兰品种。莒南县大店镇2001年从河南南阳引进。
果实长圆锥形或楔形,果面平整光滑,鲜红艳丽,具蜡质光泽,果个大而整齐,一级序果平均单果重40g。果肉深红色,硬度大,可切片食用,味甜微酸。耐贮运,0℃~3℃条件下可存放5~7天。
株型中等,花芽分化能力强,休眠期短,适宜保护地栽培。鲜食、速冻、加工均适宜。
11.赛娃
美国品种。莒南县果茶中心2001年从泰安引进。
果实圆锥形,个大,平均单果重31g,最大果重100g,红色,种子黄色。果肉质细,桂红色,硬度大,酸甜适口,汁多有香味。
植株较大,生长直立而紧凑,能四季开花结果,丰产稳产,抗白粉病,耐高温,适合温室、露地栽培。
12.森嘎拉
波兰育成的一个优良加工草莓品种,2002年临沭县科技局和临沂市大林食品有限公司同期引进。
果实圆锥形或短截形,平均单果重25g,果面深红色,平整有光泽,种子黄绿色,平于果面;果肉肉质细,深红色,髓心稍中空,果汁多,稍有香气。具有果形好、酸甜适中,易除萼等加工要求的性状。
植株较直立,生长势强,大果率高。叶柄粗,叶片大,近圆形,叶色深绿。植株新茎粗壮,分枝能力强。每株可抽生花序3~7个,花序低于叶面,两性花,萼片大,包住果实且易脱落。为中晚熟品种,收获期较短,一般为15-20天。适宜露地栽培。第十四章板栗
板栗是临沂最古老的果树之一,从沂山山旺发掘岀的大叶板栗化石表明,沂蒙山区可能处于板栗的起源中心地带之一。临沂地处暧温带,光照充足,板栗生长期热量较高,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适宜优质板栗的生产。据1983年山东省粮食厅对郯城油栗的化验分析:每100g油栗果实中含淀粉28.58g,总糖&60g.蛋白质7.12g,脂肪4.9g,钙128.37mg,铁4.95mg,烟酸1.2mg,维生素C60mg栗实适于炒食或加工高档食品,也可以生食或制罐等.板栗各部分可入药,栗果可健脾益气消除湿热,栗壳治反胃,叶可作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等.栗棚(总苞)和枝叶是良好的烤胶原料:板栗木质坚硬,耐湿防腐,还是高级的工艺雕刻材料。
临沂是山东最适宜于板栗生长发育的生态区,板栗产量长期居于山东首位。临沂板栗以栗果均匀整齐、内皮易剥、色泽鲜艳、味道甘甜、糯性强等特点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属山东名贵的土特产,也是临沂传统出口创汇果品。
第一节栽培历史与现状
板栗是临沂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记载,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初修上林苑.苑内栗有四种.其中峄阳栗(大如拳)即为峄阳都尉曹龙所献,苍山县抱犊崗即处于当时峰阳一带.从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岀土的炭化栗实看,栗实较小,与当今的栗实相似宋代苏颂在《图经本草》中称:“栗,兖州、宣州最盛「说明当时泗水、峄县、费县、郯城(时属兖州)一带已成为板栗的重要产区之一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沂州志》,清康熙十一年(1672)(沂水县志》、《蒙阴县志》,康熙二十八年(1689)《费县志》,乾隆二十五年(1760)(沂州府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郯城县志》,嘉庆元年 (1796)《莒州志》,光绪十二年(1886)《日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