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果茶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21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现状
分类号: S601.9
页数: 3
页码: 235-237
摘要: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草莓种植效益的提高,各县草莓由主产地逐渐向周围辐射,草莓生产发展较快。使品种较快更新换代,栽培方式不断改进,新技术较快普及,面积不断扩大。现在,本市生产的草莓已经占据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省市的水果市场。
关键词: 栽培历史 发展现状

内容

第一节栽培历史与现状
  临沂有关草莓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民国26年(1937)《重修莒志》载:“莓,俗名拖络盘,一枝三叶开小白花,夏初结实,熟如樱桃,酢甜可食。”此草莓即为东方草莓(F.orientalisLes.),广泛分布在山涧林下、坡地、河涯等地,无栽培利用价值,自古至今作为杂草对待。当前大面积栽培的草莓绝大多数品种属凤梨草莓(F.ananassaDuch.)和四季草莓(F.vescavar.sempeiflorens)。最早在50年代引入,初期栽于花盆、庭院,用于观赏,也有的零星栽于果园空闲角落。1978年,莒南县大店公社大时家庄时寿和从烟台引进戈雷拉、鸡冠、大鸡心3个品种,共计10000余株,在本村果园内间作栽培,草莓实际占地1000㎡,当年生产草莓750kg左右。1982年,该村由果园间作变为大田单作,并引进草莓品种宝交早生,实行露地平畦栽培,立秋前后栽植,面积扩大到1h㎡。从1984年开始,该村由露地栽培改为地膜覆盖,即春季撤出覆盖物后,覆盖透明地膜,并随即破膜提苗。1985年该村草莓面积达到3.3h㎡,年产草莓40000kg。1986年,该村草莓由地膜覆盖又改为小拱棚栽培,同年,莒南县大店镇庄家庄村庄会业从河北满城引来新品种全明星在本村少量栽培。1988年,莒南县草莓面积达到6.7曲,总产100t,栽培草莓的村由最初的大时家庄发展到周围6个村。1989年,首次进行草莓塑料大棚栽培,当年扣大棚10余个。1992年莒南县大店镇政府从烟台引进丰香品种,并于当年开始进行日光温室栽培。1993年变透明地膜为黑色地膜,改平畦为起垄栽培。1994年,莒南全县草莓面积达到100h㎡, 总产3000t,品种以丰香为主,宝交早生、戈雷拉次之。
  沂南县草莓栽培也起始于70年代,至1980年仍是零星栽植,主要是四季草莓。1984年引进凤梨草莓,开始了露地畦栽。1985年引进丰香,1986年又引进了戈雷拉,1987年人们对草莓有所认识,开始成片栽植。1989年全县发展面积15h㎡,年产草莓230t。1990年后栽培方式由露地畦栽改为露地畦栽盖地膜,使草莓大幅度增产,每666.7㎡产量由原来的1000多kg提高到2000多kg。1991年,沂南县开始试验草莓小拱棚栽培。临沐县自1972年开始引种草莓,但种植规模较小,发展比较缓慢。1980年该县大兴公社小官庄村从烟台引种草莓,品种为鸡心,以后种植户逐渐增多,生产的草莓主要供应周围的市场。从1985年起,临沐县南古园艺场王少焕相继从辽宁兴城、山西太谷、河南郑州、江苏南京、河北昌黎引进四季草莓、美国6号、全明星、宝交早生、丰香5个品种,种植在郑山镇海子村果园内,周围乡镇随后从此处引种草莓。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草莓种植效益的提高,各县草莓由主产地逐渐向周围辐射,草莓生产发展较快。使品种较快更新换代,栽培方式不断改进,新技术较快普及,面积不断扩大。莒南县先后引进了丰香(脱毒)、弗吉尼亚、巨星、欧星、大明星、北斗、哈尼、鬼怒甘、美香沙、赛娃等多个品种。继大店镇之后,该县岭泉镇、石莲子乡、道口乡也大力发展草莓。这期间优良品种全明星显示了较好的品种特性,被大面积推广。1999年,大店镇成立了草莓研究所,统一注册了“大明星”牌草莓商标,同年4月,“大明星”牌草莓被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0年大店镇有51个村种植草莓,草莓种植专业户近7000户,总产值近8000万元,创农林特产税近300万元。2003年1月,河东区刘店子乡“长红岭”牌草莓,获准使用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临沂草莓栽培面积、总产量,1997年为1100h㎡、18100t;2000年达到1810h㎡、31598t。2003年,全市草莓栽培面积2493h㎡,总产量50689t,其中产量莒南县、临沐县分别为32039t、6245t(表13一1、表13一2)。全市500t以上的乡镇18个,以莒南大店(20000t)最高(表13一3)。目前品种以全明星、丰香等为多,栽培方式以保护地栽培为主。2001年,莒南县大店镇投资80余万元,在该镇大时家庄与前王庄村交界处建起了占地2h㎡的草莓批发市场,并在种植草莓集中的村建立了12个草莓收购点。2002年河东区刘店子乡投资20余万元,建立了草莓批发市场。其他草莓主产乡镇也相继建立了批发市场或收购点,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现在,本市生产的草莓已经占据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上海等多个省市的水果市场。

知识出处

临沂果茶志

《临沂果茶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主要内容有大事记、总述、树种专章及附录。由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临沂市经济林管理站、临沂师范学院农林学院以及各县区果茶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组成《临 沂果茶志》编写组,陈修会担任组长。编写组实行了篇章主笔人员责任制:申为宝“苹果”, 陈修会“大事记”、“总述”、“梨”、“山楂”,徐兴东“木瓜”,刘相东“桃”,高金富“杏”,赵锦彪 “李”,管恩桦“樱桃”、“枣”,张雷“葡萄”,孙会兵“柿”,赵志昆“石榴”,朱飞“草莓”,宋学智 “板栗”,闫洪楚“核桃”,牛天印“银杏”,郭存善“茶”,陈修会、马红梅、王辉霞“附录”。 本志作为市地级综合性果茶志书,目前国内尚缺先例可循。加之限于篇幅和时间、以 及编纂者的见闻,因此,本志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愿本志提供的临沂果茶的纲目,能够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本志资料征集、编纂期间,承蒙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全国农 技中心园艺处、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分馆、山东省农业厅、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 所、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烟台市果树工作站和临沂有关部门以及诸多领导专家的支持、 帮助,临沂许多老一代果茶科技工作者为本志的编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一并致以诚 挚的谢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