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果茶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21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现状
分类号: S602.4
页数: 2
页码: 226-227
摘要: 石榴原产中亚,西汉初期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最初仅仅是在皇城禁苑中栽植。进入90年代,平邑、苍山、蒙阴、沂南等县开始加快石榴发展步伐。至2004年全市石榴产量增加到3210t。
关键词: 栽培历史 发展现状

内容

第一节栽培历史与现状
  石榴原产中亚,西汉初期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最初仅仅是在皇城禁苑中栽植。西汉元帝时期(前48年一前32年)丞相匡衡(籍东海郡承县今苍山县)回故里(今苍山县鲁城乡原匡王村一带)带回了石榴树,因此苍山县成为国内栽种石榴最早的地区之一。经历代培育繁衍,苍山(鲁城乡等元明清时属峄县)以及与之毗邻的峄县一带,到明朝中叶石榴已有较大规模,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生计。明万历十一年(1583)《峄县志》载有“石榴行贩江湖数千里,山居之民皆仰食焉。”本地府州县志中有其较多的记载,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沂州志》、清康熙十一年(1672)(沂水县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费县志》、清嘉庆元年(1796)《莒州志》、清宣统二年(1910)(蒙阴县志》均记有果属榴或石榴。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沂州府志》记有:石榴花有千叶单子最多。清光绪十二年(1886)《日照县志》记有:安石榴有赤白甜酸数种,皮可熬膏治小儿痢疾贴脐神效。民国26年(1937)(重修莒志》记有:石榴,汉张骞得自安息国,故名安石榴,庭院中多植之;火石榴,树高不过二三尺,自能开花结实。长期以来,石榴在各地均为零星栽植,大部分以庭院、四旁绿化为主。平邑县流峪镇流峪村程永祥家院90年代中期还有株百余年生的“石榴王”。始于清朝建村的蒙阴县蒙阴镇大石榴沟、石榴沟村还因最初村内沟边长有很多石榴树而得名。1942年华北实业总署统计:蒙阴、费县、日照、郯城4县有成片石榴1050株,产量318市担,其中费县石榴还销往兖州、徐州等地。据记载苍山县鲁城、下村一带的冰糖籽、铁皮石榴,民国时期曾批量出口过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1958年全省果树资源调查,当时石榴集中产区仅限于峄县(后改为枣庄市)和苍山县西部的接壤的连片山区。苍山县有石榴品种类型近20个,约2.6万株,其中成片石榴园为3h㎡2950株,年最高产量约300t,占全省的30%以上,集中在尼山东部的鲁城、新兴、兰陵、下村及向城、尚岩北部文峰山一带,基本连绵不断。文峰山园艺场西北区是历史上的石榴产区,1958年改建成苹果园后仍名曰“石榴行”。三年困难时期石榴生产开始走下坡路,到1982年,苍山县文峰山一带的所有老树(有的百年生)几已弃毁。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随着石榴销售价格的上升,苍山县新兴等乡1986~1987年又新栽石榴65h㎡,1987年产量79t。
  进入90年代,平邑、苍山、蒙阴、沂南等县开始加快石榴发展步伐。苍山县1992年成片石榴园遍及10个乡镇42个村庄,达130h㎡,31.5万株,产量120t,以矿坑乡凤凰岭、大仲村镇荆山前、下村乡西马山及东马庙村等较为集中。平邑县通过蒙阳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清大红石榴有限公司等的示范带动,1994~1996年在保太、铜石、柏林发展石榴150h㎡,2002年全县石榴面积350h㎡,产量937t,该县铜石镇卓家庄、保太镇大夫宁及前孙庄村2002年石榴结果园面积达到90h㎡,产量360t。河东区八湖镇1996~1997年在金刚岭、长虹岭一带,栽植石榴80h㎡,2003年产量180t。
  1994年,临沂石榴面积为160h㎡,产量214t。1998年石榴面积1030h㎡,产量1815t。2003年,全市石榴面积发展到1590h㎡,产量2990t,以平邑、费县、莒南、苍山、蒙阴县较为集中,其中平邑县石榴面积(400h㎡)、产量(1200t)均列全市第一,分别占25.16%和40.13%,平邑铜石、保太、白彦及费县费城、河东八湖等均已成为远近有名的石榴生产新基地(见表12-l)。2004年全市石榴产量又增加到3210t。

知识出处

临沂果茶志

《临沂果茶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主要内容有大事记、总述、树种专章及附录。由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临沂市经济林管理站、临沂师范学院农林学院以及各县区果茶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组成《临 沂果茶志》编写组,陈修会担任组长。编写组实行了篇章主笔人员责任制:申为宝“苹果”, 陈修会“大事记”、“总述”、“梨”、“山楂”,徐兴东“木瓜”,刘相东“桃”,高金富“杏”,赵锦彪 “李”,管恩桦“樱桃”、“枣”,张雷“葡萄”,孙会兵“柿”,赵志昆“石榴”,朱飞“草莓”,宋学智 “板栗”,闫洪楚“核桃”,牛天印“银杏”,郭存善“茶”,陈修会、马红梅、王辉霞“附录”。 本志作为市地级综合性果茶志书,目前国内尚缺先例可循。加之限于篇幅和时间、以 及编纂者的见闻,因此,本志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愿本志提供的临沂果茶的纲目,能够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本志资料征集、编纂期间,承蒙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全国农 技中心园艺处、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分馆、山东省农业厅、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 所、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烟台市果树工作站和临沂有关部门以及诸多领导专家的支持、 帮助,临沂许多老一代果茶科技工作者为本志的编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一并致以诚 挚的谢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