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栽培历史与现状
沂蒙山区在远古时代就有柿属植物分布,早在第三纪山旺时期形成的沂山山旺化石中就有柿树的祖先野柿子(diospyrasmiokaki)春秋时期以前,黄河流域栽培的有“梬”,果小,紫黑色,称“羊枣”,即君迁子。《孟子》中曾记载“曾皙嗜羊枣”,曾皙(前549年一前475年)为鲁国武城(今平邑)人,这是临沂也是山东栽培柿属果树的最早佐证。当时柿是以庭院树种岀现的。其后有了嫁接技术,柿才在北方逐步发展起来。《齐民要术》中的种柿篇,内容甚简,而且也是先介绍君迁子,而后介绍柿的栽培与嫁接。可见6世纪南北朝时,柿在境内还不是主要果树。
元明时期,柿在境内广泛栽培,柿果做饼,以作民食。明朝礼部尚书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有:“晋泽泌间多柿,细民干之以当粮也,齐鲁亦然。”明清时期的临沂地方志中几乎都有柿的记载。例如1608年的《沂州志》、1672年的《沂水县志》和《蒙阴县志),1689年的《费县志》等都将柿列为本地的主要果树。始于明清时期建村的苍山柿树园、平邑柿树沟、沂南柿子岭、莒南柿树园、费县柿树湾及柿树底、蒙阴柿子岭和软枣峪及软枣旺等,都是因当初栽植柿或软枣树而得名。清朝乾隆年间举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梬,.羊枣也,何氏棹曰:羊枣非枣也,乃柿之小者也,初生色黄,熟则黑,似羊矢,亦称软枣,其树再接则成柿矣。余客临沂,始覩之。”段氏的这一记载说明当时柿在沂河流域已广泛栽植,且嫁接技术也较多应用。乾隆二十年(1755)沂州《农圃便览》中也有关于柿果脱涩、制饼、制酒的记载9可见明清时期柿树在临沂已较为普遍,人们对柿果的脱涩、加工技术也相当成熟。据苍山县记载在下村乡下村直到60年代末还存活1株500余年的大柿树,树冠覆盖半亩多地。费县调查现存百年左右的柿树有百余株,其中费城镇毛峪村“柿树王”500年生,品种为牛心柿,树高10.2m,仍可开花结果。
本区在20世纪上半叶曾是有名的柿子集中产区。据《中国实业志》统计资料,1933年费县、蒙阴、莒县、沂水、日照5县共有柿树504320株,产柿71579t,分别占当时全省的28.99%和42.94%,其中蒙阴县有柿树40万株,产柿60000t,与招远县并列全省第一。后由于战争的原因,柿子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42年华北实业总署统计蒙阴、费县、日照、却城4县仅有柿树6980株,产量只有204to新中国成立后,柿子生产才逐渐得到恢复,1959年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总产17482t。此后由于自然灾害等的影响,产量一度下降到1963年的3435t。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柿产量一直徘徊在10000~24000t之间。由于柿树主要分布在山区,水浇条件差,水分基本是靠自然降雨,所以柿果在雨量充沛的年份产量高,干旱年份则产量低。70年代后山区由于农田基本建设,小块梯田边缘间作的柿树被砍伐,同时柿子价格较低,柿饼加工方法陈旧,销量减少,也是导致柿果产量长期徘徊的重要原因。90年代中期之后,柿果产量开始上升,1996年突破30000t,达到31346t。2000年柿果总产达到历史最高纪录36686t。
临沂是山东重要的柿生产基地,1990年、1992年、1994年、1997年、2000年、2001年柿产量均居全省第1位,1991年、1993年、1995年、2002年均居全省第2位。2003年临沂柿树栽培面积5338.7h㎡,总产23431t,2004年总产达到26760t(表11一1)。临沂2003年柿产量在100t以上的乡镇有29个,其中1000t以上的有8个,沂水县崔家峪、诸葛、泉庄和苍山县下村4乡镇,产量都在2500t以上(表11一2)。苍山县历史上曾是临沂柿子产量最高的县,特别是在20世纪中期,该县柿子产量一度占到临沂的一半左右,其中1949年(5000t)占74.79%,1959年(8750t)占50.05%,1965年(5000t)占47.19%。1978年苍山县柿饼产量1235t,为全国县级柿饼产量的第4位。该县下村乡的云峪、双沟峪、双河及大炉乡的大增光峪、明山等村,当时年产柿饼都在50t以上。2003年苍山县柿树面积、产量分别为460h㎡、5000t。70年代后期开始,沂水县柿果产量上升较快,成为临沂也是山东柿子主产县,1995年、1996年全县柿产量列省内第3位,1997年(12100t)列全省第2位,2003年沂水县柿树面积、产量分别为1883h㎡、11629t。费县1999年柿产量达到7946t,2003年柿树面积、产量分别为975hn?、4637t。
80年代以来,各地对柿树普遍加强了技术管理和开发改造,明显地提高了柿树生产能力。1981年沂水县王庄公社上马都峪0.8h㎡80年生柿树,666.7㎡产柿3125kg(株产312.5kg),被省林业厅列为柿子大树丰产的样板。1983年~1985年地区林科所在蒙阴县王家庄子村对960株山岭薄地零星栽植的20一80年生柿树进行开发试验,通过采取整修树冠、穴贮肥水等技术措施,平均株产由1982年的20.83kg增加到1985年的96.87kg。费县马庄镇西古口村1992年开始对2000株老龄柿树进行复壮增产开发,平均株产由1991年的15.50kg提高到1994年的110.85kg。1991年沂南县砖埠乡里宏村4年生富有、次郎、禅寺丸柿园666.7㎡产柿836kg,成为幼龄柿树早期丰产的典型。
本境所产柿子,约有40%左右被加工成柿饼,以满堂红柿、牛心柿等优良品种制成的柿饼品质最佳,统称沂州柿饼,是享有盛誉的特产果品。60一80年代曾远销日本、东南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约百吨左右。临沂柿饼在国内也有较大的销量,1963年临沂专区外调柿饼755t,其中省内(青岛、淄博)350t,省外(浙江、湖南、辽宁)405t。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临沂年外调柿饼量一般为数千吨,其中1967年4100t,1978年4506。之后临沂柿饼销量有所减少,近些年仅维持数百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