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栽培管理技术
一、繁殖
据记载,枣树繁殖历来采用根蘖分株,也有的采用栽种坐地苗,成活后劈接改换良种。苍山一带枣区,还利用当地酸枣大苗嫁接栽培品种,6~7月旺长季节用插皮接,或在小满前后采取上年枣头下部的休眠芽用方块芽接(当地称为“沾皮”)。60年代初期,苍山县在下村和鲁城等公社、平邑县在铜石公社、费县在石井公社、沂水县在马站公社、蒙阴县在联城和常路公社作为酸枣嫁接大枣试点,随后推广,当时主要用袋接、土接、芽接3种方法。90年代初期沂水县潘池乡等地发挥酸枣树多的优势,漫山遍野找酸枣树嫁接,成活后移栽到苗圃中,进行二次苗培育。蒙阴县大雪枣协会薛军(1997)对大雪枣当年出苗技术进行了试验,于春季气温回升前,在低龄砧苗上采用双舌接和劈接法进行室内嫁接,接后按20cmx30cm畦栽,并撑起小拱棚提高地温和气温,成活率可达95%以上。沂水县善瞳乡果树站赵瑞永、苍山县果树站高峰(1999)调査,枣树以夏季嫁接成活率高,方法以劈接、插皮接效果好,同时接穗、砧木均以1~2年生成活率较高。费县费城镇果树站唐公田等(2000)观察,播种培育的酸枣苗当年秋季(8月上旬至9月上旬)插皮接嫁接成活率、苗木长势、健壮苗率好于次年夏季(5~7月)插皮接。苍山县林业局魏传礼等(2001)利用酸枣砧木采用蜡封接穗嫁接,当年嫁接当年成林,平均株高1.52m、株产0.42kg。有些育苗户还采用培养酸枣实生砧木的办法进行大量繁殖,把充分成熟的酸枣种子进行层积处理,播种前用剥壳机去壳后播种,可出苗1万余株/666.7㎡。也可利用组织培养法快速育苗,沂水县农林良种组培中心徐兆义等(2002)对苹果枣试管苗工厂化生产进行了试验,经过快繁、驯化、温室移栽、大田培育等环节,可实现周年生产,育苗效率大为提高。
二、栽植
境内枣树栽植适期为春季化冻后至枣发芽期,也可在秋季落叶后至封冻前,缺水的地方要春栽,一般在3~4月份;水源充足的地方可秋栽,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临沂农业学校刘振怀等(2001)10月中旬(枣树落叶前)带叶移栽1年生鲁北冬枣,带土坨移栽成活率100%,不带土坨的93.6%,均高于翌年春季移栽成活率(89.1%),且生长良好。60一70年代株行距一般为4~5mx5~6m,666.7m2栽20~30株;80年代,株行距多为2~4mx3~4m,666.7m2栽50一80株;90年代以后,株行距一般为2x3m,666.7m2栽110株。为了提高早期产量,有些地方甚至超过200株/666.7㎡,如费县胡阳镇南山阳村大枣园,采取起垄栽植的方法,666.7㎡栽植222株。蒙阴县科委王焕兴(1994)进行了大雪枣幼树密植高产试验,建立株行距1.2x1.5m的密植园,1995年株产量0.51kg,1996年株产量2.4kg,1997年株产量7.2kg;费县岩坡乡果树站齐云芳等(1997)提出,密植园株行距1.0~2.0mx2.0~3.0m为宜,枣粮间作以枣为主的株行距为3.0~5.0mx8.0~10.0m,以粮为主的株行距宜为2.0~5.0mx10.0~20.0m。
三、土肥水管理
枣树又称“铁杆庄稼”,对土壤适应性强,《齐民要术》记载:“旱涝之地不任稼穡者,种枣则任矣。”苍山县鲁城等山地枣区,土地大多为20~40cm厚的砂砾薄地,枣树大都能正常生长,鲁城乡北鲁城村还存有较大片的百年生老枣树林(图3一20)。枣树耐粗放管理,在70年代以前,基本上不进行土壤管理;进入70年代以后,开始冬季深翻果园,整修梯田,后发展到扩穴、客土、压沙等方法进行土壤改良,平原洼地修筑台田。80年代以后有的枣园实行覆草制,覆草量2500~3000kg/666.7m2,厚度15~20cm,极大改善了园地的理化性状。
枣园的施肥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枣树历来被认为耐瘠薄不需肥水,70年代以前,很少施肥,任其自然生长,收成靠天;70年代以后,施少量土杂肥和氨水;80年代后,开始施用复合肥,山区有的采用穴贮肥水;90年代开始注重配方施肥,肥料有果树专用肥、有机复合肥、硫酸钾复合肥等。基肥施用多在秋季,一般施土杂肥2000~3000kg/666.7㎡,并于芽萌动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进行追肥,前期以N肥为主,后期以P、K肥为主,100kg鲜果施纯N1.5~2.0kg.P2051~1.2kg.K2O1.3~1.5kg。在施肥方法上,80年代以前,以穴施和放射沟施为主;进入90年代开始注重叶面追肥,每15-20天喷施1次,全年喷3~5次,常用的叶面肥有:0.3%尿素、0.2%~0.5%磷酸二氢钾、300~500倍氨基酸复合微肥等。费县张庄乡西龙岗村枣园喷10%沼气池水2~3次,有效改善果园营养状况,还起到了减轻枣锈病的功效。
枣树较耐干旱,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浇水。70年代前,枣园多不浇水;后开始注重浇水,方法是大水漫灌,一般在萌芽期、开花期、幼果膨大期、越冬前浇水,干旱时浇透水;80年代以后开始注重节约用水,采取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90年代以后,有的果园逐步采取了喷灌、微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如费县汪沟镇石家庄枣园采用滴灌技术进行节水灌溉,效果明显。
四、花果管理
枣树虽然花量大,但落花落果严重,坐果率只有2%~3%。80年代前,果农多采用“开甲”的方法提高坐果率;80年代以后,常采用花期喷0.2%~0.3%食醋或喷清水来提高坐果率;90年代,开始利用激素提高坐果率。临沂师范学院郭广兰、平邑教师进修学校陈秀华等(2002)试验表明,临猗梨枣于6月上旬、中旬喷2次15~30mg/L赤霉素+0.3%硼砂,对提高坐果率有良好效果。同期还开始利用环剥、枣头摘心等措施提高坐果率。平邑县果业局崔超等(2002)对梨枣树于花期在枣头基部进行环剥、环割,或在每个二次枝下面的主干(即一次枝)上环割2圈,都能明显提高坐果率。此期也加强了对防止采前落果措施的试验应用,沂水县黄山铺镇果树站刘立永(1995)对小枣采前生理落果试验表明,采前30一40天,喷2次50~70mg/萘乙酸,可有效防止采前落果。临沂师范学院刘振怀等 (2002)还提出了枣树的疏果量化指标,10片叶以上的壮枣吊可留1~2个果,不足10片叶的枣吊需隔枣吊留果。
五、整形修剪
枣树对树形要求不严格,50年代以前,多任其自然生长,不定干,没有一定的树形,主干高、树冠大。60一80年代,定干高度一般在0.8~1.0m,树高4一5m,不讲究树形;80年代以后,定干高度一般在0.5~0.8m,树高3~4m,开始注重整形修剪,树形主要采用疏层形、开心形。疏层形全树有主枝7~9个,分成3~4层,相间着生在中心干上。开心形不留中心干,每树留3~4个主枝,每主枝留3~4个侧枝,向四周自然生长,适于密植;90年代以后,开始采用自由纺锤形,定干高度1.0m左右,树高控制在2.0~2.5m,全树10~15个主枝,其上直接着生结果枝,该树形结果早,适合密植,丰产。其他的树形也有试验应用,如蒙阴县科协薛军(1998)对大雪枣采取篱式栽培,3年生园产量1620kg/666.7㎡。
在修剪方面,据记载,早期对不结果的枣树,民间多采用“开甲”技术,使枣树多坐果。60年代的修剪,主要是疏除强旺枝;80年代后期开始,强调修剪的重要性,主要的修剪方法是摘心、刻芽、拉枝、疏枝、短截、回缩等。平邑县果业局(1997)总结出了“一拉、二刻、三扶、四短截、五回缩”的枣树整形修剪技术,进入结果期后,有计划地进行枝组更新复壮,做到树老枝不老,长期保持较高的结果能力。蒙阴县科委王焕兴(1998)调査认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新生枣头长到30cm时,进行剪截或摘心,不但提高坐果率,还能培养出高效结果枝。兰山区果树中心陈香宝等(2001)对雪枣进行摘心试验表明,枣头摘心对促进二次枝生长有明显效果,摘心后,二次枝平均长33.3cm、粗0.57cm,每枝形成枣股6.9个,较对照分别提高55.6%、58.3%和87.1%。
六、病虫害及其防治
枣树的病虫害较少,70年代以前,因枣树大都零星栽植,基本上不进行病虫害防治,对得了枣疯病的树多采取彻底刨除的方法,对枝干上的介壳虫采用5%~10%的烟秸浸泡液进行防治。沂南老果农认为以根菓苗繁殖的枣树易发生枣疯病,以酸枣为砧木嫁接 (当地群众多用捻搓)的则不易发生;进入70年代,对病虫害的防治开始有了一些认识,主要对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等食心虫进行防治,5月份树下撒六六六粉防治出土的桃小食心虫,7月初树上喷DDT防治桃小食心虫;进入80年代,发展到使用有机磷农药,树下防治桃小食心虫使用3%甲基异柳磷粉或3%的辛硫磷粉,树上防治使用1605、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并在7月份喷1~2次1:2:240波尔多液防治枣锈病;进入90年代,随着大枣价格的上涨,果农开始重视病虫害的防治。春季发芽前喷5°Be石硫合剂,发芽后至开花前喷1次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加上40%多菌灵或20%粉锈宁等杀菌剂来防治枣粘虫、金龟子、枣锈病等病虫害;到了9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灭多威以及杜邦安打等,杀菌剂也开始使用代森锰锌、福星、易保等。兰山区果树中心刘翠颖等(1999)在枣果采收前15~20天采用70~140单位/ml链霉素或140单位/ml卡那霉素有效地防治了枣缩果病。陈修会等(2000)用99.1%的敌死虫(免检残留)200倍液防治枣树山楂叶螨,有效控制期长达60天以上。费县果树站曹庆鑫(2001)对初期枣疯病树10月份进行 “断根排毒",较有效地控制了枣疯病的进一步危害。
七、贮藏和加工
乾隆二十年(1755)沂州《农圃便览》详细记载了枣的采收贮藏:新枣才熟,乘清晨连小叶摘下,勿损伤;通风处晾去露气。用新缸无油酒气者,清水刷净,火烘干,晾冷。净秆草晒干,候冷。一层草,一层枣,入缸封严。冬月勿致冻坏、热伤,可至新正充鲜品。可见境内枣的贮藏历史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贮藏和保鲜的技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贮藏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小型塑料袋保鲜、塑料大帐保鲜、硅窗气调保鲜等。山东省红枣研究所(沂水)应用气调贮藏技术已使枣果的保鲜期延长4~5个月,在春节后的农历正月底贮藏的枣果仍鲜脆如初,还发现抗裂果品种比易裂果品种耐贮藏、小果比大果耐贮藏。在微膜袋贮藏和简易气调贮藏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蒙阴县科委王明三等 (1999)试验,大枣防腐保鲜剂以复方18号防腐保鲜剂、25%抑霉唑、复方仲丁胺烟雾剂效果较好。蒙阴县科委公维富等(2000)对冬枣贮藏进行试验后认为,用0.05mm厚PVC薄膜袋打孔包装,在湿度90%~95%、温度0℃~一2℃氧含量低于3%~6%、二氧化碳含量2%~4%的环境下贮藏,可有效解决贮藏时间短的问题。
临沂枣加工历史较久,加工品种主要有晒红枣、蜜枣、枣酒等。《农圃便览》详细记载了剥枣的加工方法:“枣全赤,撼而落之。先治地令净,有草则令枣臭。架箔椽上,以无齿木扒聚而散之,日二十度乃佳。夜不必聚,带霜露气速成。如有雨,则聚而苫之。五六日,选红软者上箔晒之。”对枣酒的加工方法《农圃便览》也作了记载:用红枣二斤,洗净,炒胡,加小茴、五加皮各三钱,香附、当归各一钱,夏布袋盛,浸稀,熬六十斤。可见当时枣制品的加工程序已相当复杂。80年代以后枣的加工制品种类及产量开始增加,1982年费县销往日本、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蜜枣70.6t,1988年郯城县罐头厂鄰子牌银耳大枣罐头获省优产品称号,同年蒙阴县食品罐头厂孟良崮牌八珍酸枣汁获省供销社优良产品奖。90年代初期苍山县下村乡建成蜜枣加工作坊60余家,年产蜜枣500余吨,产品远销上海、广州等地。同期费县肉食果品加工厂对软、硬蜜枣及枣汁等大枣系列产品进行了开发生产,1995年获省星火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