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果茶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19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现状
分类号: S601.9
页数: 4
页码: 187-190
摘要: 沂蒙山区枣树栽培历史久远,1973年在沂山山旺发掘的中新世化石中,就有山旺枣等枣的原始类型,证明在1800万年前,在沂山一带就有野生枣树生长。90年代初期,蜜枣加工业兴起,枣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促成了枣树发展的又一个高潮期。
关键词: 栽培历史 发展现状

内容

第一节栽培历史与现状
  沂蒙山区枣树栽培历史久远,1973年在沂山山旺发掘的中新世化石中,就有山旺枣等枣的原始类型,证明在1800万年前,在沂山一带就有野生枣树生长。秦汉时期,枣不仅是一种重要果品,而且也作祭品,在临沂金雀山西汉墓中,就发现有枣核,说明在当时沂蒙地区已有枣的栽培;公元4世纪西晋郭义恭《广志》将东海(时治今郯城县)蒸枣列为国内18个枣类型之一。明清时期,在境内许多地方都有栽枣的习惯,不少村落或地块还以枣命名,如沂水县有枣沟地、枣行子地、枣园地,平邑县有枣树沟、梨枣村,费县有枣涟峪、葛针(酸枣)园、葛针林,沂南县有东枣行、枣林庄,蒙阴县有酸枣峪,兰山区有枣沟头等,说明枣树的广泛分布。清初马鸿恩在《蒙山游记》中记载:万寿宫……山门南有枣林,碑记字颇类颜鲁公,系大金宋氏岀家所勒,枣林云者,栽枣成林也。万历三十六年(1608)(沂州志》,康熙十一年(1672)《沂水县志》、《蒙阴县志》,康熙二十八年(1689)(费县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绑城县志》,嘉庆元年(1769)(莒州志》等州府县志,均将枣(酸枣)列为果之属、药之属。康熙十三年(1674)(沂州府志》记载:枣有酸甜铃脆数种,有羊枣俗称棘枣;光绪十二年(1886)《日照县志》记载:枣类甚繁别有酸枣仁入药洸绪二十二年(1896)(沂州府费县乡土志》记载:桃李梅杏最多,枣栗次之,酸枣仁处处皆有,惟西南乡最多;宣统二年 (1910)《蒙阴县志》在果之属中把枣列为首位;民国6年(1917)《临沂县志》称枣大小数种宜干别有酸枣即樲仁入药泯国26年(1937)(重修莒志》记载:形长者曰唐枣,即尔雅所谓壶枣,圆者如铃,俗称圆铃枣,其椭圆者曰脆枣,俗呼小枣,最小者曰酸枣,即孟子养其樲棘之樲。足见境内历史上枣树(酸枣)资源丰富,且许多类型和现在的分类相似。枣木耐磨和耐腐蚀性强,沂水等地流传已久的生产工具如耕地用的“牛拖头”、“牛梭头”,多是用枣木制成,也说明枣的栽培历史久远。
  30年代,在全省重点产枣县中,沂水、莒县、日照等榜上有名,为鲁南大枣主产区。1933年临沂、沂水、日照、莒县4县共有枣树42670株,产量1517t0后由于战乱,致枣产量锐减,1942年蒙阴、费县、日照、郯城4县仅有枣树7800株,产枣143.5t。
  新中国成立后,临沂枣树生产经历了恢复、停滞、发展的过程。50年代,枣树恢复迅速,枣产量由1950年的360t上升到1955年的2369t。1958年以后土地、树木等隶属变动较大,一些老枣树遭到砍伐,枣树生产受到损失。1962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批转省林业厅关于大力发展枣树生产的报告后,枣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65年专署林业局等编发《酸枣嫁接大枣收益大》的科技宣传材料,指导农民广泛开展酸枣嫁接大枣。苍山县下村、鲁城、大仲村等公社1963~1965年嫁接大枣14.3万株;1966年春天又嫁接300万株,品种以圆铃枣、金丝小枣等为主。1966年临沂枣产量又恢复到1216t。但此后由于市场等原因,临沂枣产量一直徘徊在500~1000t左右。90年代初期,蜜枣加工业兴起,枣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促成了枣树发展的又一个高潮期。苍山县果树站1990年~1994年先后从河北省获鹿县及济南、聊城、枣庄等地引进梨枣、相枣、枣庄冬枣、沾化冬枣、大白铃等品种,全县枣树迅速增长到上千万株。1995年8月,市农业局在苍山县召开全市酸枣嫁接大枣现场会,部署利用3年时间完成酸枣嫁接大枣1亿株。1995年全市鲜枣产量突破1万吨,2001年又突破了5万吨。2003年全市枣园面积、产量达到5860h㎡ 和60405t,2004年面积、产量又增加到了5990h㎡和68988t(表9-1)。近些年沂水大唐枣业有限公司在枣树生产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2001年该公司沂蒙小雪枣在农业部举办的国际农博会上获名牌产品称号,所属沂水武家洼、沙沟两处示范园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重点示范园。

知识出处

临沂果茶志

《临沂果茶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主要内容有大事记、总述、树种专章及附录。由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临沂市经济林管理站、临沂师范学院农林学院以及各县区果茶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组成《临 沂果茶志》编写组,陈修会担任组长。编写组实行了篇章主笔人员责任制:申为宝“苹果”, 陈修会“大事记”、“总述”、“梨”、“山楂”,徐兴东“木瓜”,刘相东“桃”,高金富“杏”,赵锦彪 “李”,管恩桦“樱桃”、“枣”,张雷“葡萄”,孙会兵“柿”,赵志昆“石榴”,朱飞“草莓”,宋学智 “板栗”,闫洪楚“核桃”,牛天印“银杏”,郭存善“茶”,陈修会、马红梅、王辉霞“附录”。 本志作为市地级综合性果茶志书,目前国内尚缺先例可循。加之限于篇幅和时间、以 及编纂者的见闻,因此,本志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愿本志提供的临沂果茶的纲目,能够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本志资料征集、编纂期间,承蒙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全国农 技中心园艺处、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分馆、山东省农业厅、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 所、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烟台市果树工作站和临沂有关部门以及诸多领导专家的支持、 帮助,临沂许多老一代果茶科技工作者为本志的编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一并致以诚 挚的谢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