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栽培管理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果茶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1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栽培管理技术
分类号: S604
页数: 3
页码: 170-172
摘要: 临沂李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栽培管理 栽培技术

内容

第二节栽培管理技术
  临沂李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形成了较有特色的栽培技术。
  ー、繁殖
  历史上习惯用分株繁殖,少数用嫁接繁殖和实生繁殖。分株繁殖:中国李易萌生根蘖,且靠近主干的根藥苗较实生苗结果早,因此,50年代后,生产上多取品种纯正、结果正常的健壮优株,收取根蘖,归圃培育成根系发达完好的壮苗后再定植建园。嫁接繁殖所用砧木,在平原地区一般用桃,丘陵山区多用杏,低洼易涝的地方多用李砧。80年代开始试用毛樱桃做砧木,嫁接后亲合良好,根系浅而发达,具有矮化、结果早的效果。欧洲李则均用杏砧。实生繁殖:中国李用种子繁殖时变异小,且能保持原有品种一定的原有经济性状,但不能保持原有品种的统一特性。此外,绝大多数优良品种的种胚常发育不良,故一般只在育种或培育砧木时,才采用实生繁殖。二、栽植
  李树的栽培大致有三种方式:(1)村边四旁或山野隙地散植。这类树株多放任生长,生长衰弱,树冠矮小,寿命短、产量低、质量差。由于多数采用分株繁殖,故常藉新生之萌蘖,自然替代衰老之树冠,去老留新、去弱留壮,因此树冠多呈多主干丛状形或丛状圆头形,冠内枝条密集,生长参差不齐,难以维持一定的结果能力和产量。(2)梯田外沿单行栽植,实行李粮间作。由于梯田外沿的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光照通风等条件都比较好,因此树势较强壮,寿命也较长,果品产量和质量比散栽方式有明显提高,故至今仍在少数山丘地区沿用。(3)纯作李园。利用平地、丘陵宽面梯田进行成片栽培,栽培前先进行规划,选择优良品种,按一定的株行距集中成片栽植。这样便于管理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适合于商品化生产。80年代以来,这种专业李树栽培得到一定的推广。
  李树喜光,60年代后,以桃杏作砧木时,山区、丘岭、沙滩和瘠薄地,株行距一般为2~4m至3~5m;平原或肥沃地块密度略小,株行距一般为3~5m至4~6m。若用李或毛樱桃作砧木时,株行距可缩小0.5~1.0nio此外,栽植分株苗时,株行距也相对较小。
  三、土肥水管理
  李园要注意加强土肥水管理。(1)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2)追肥,分花前、幼果、果实膨大后期三次进行,花前追肥以氮肥为主;幼果期追肥以磷钾肥为主,配以氮肥;果实膨大期磷钾肥配合。(3)根外追肥,一般在萌芽前喷1次3%尿素,花期喷1次0.2%-0.3%的硼砂,生长季节结合喷药每次加0.5%尿素,果实生长后期喷2~3次0.2%~0.5%磷酸二氢钾,落叶前2周喷5%高浓度尿素。(4)灌水,全年一般需在萌芽期、幼果生长期、果实膨大期、采后分4次进行。花期不宜浇水,每次施肥后要浇小水。
  四、整形修剪
  据记载,李树的树形1950年以前多为自然圆头形或丛状形。成片栽植的李树多采用自然圆头形,这种树形管理方便,结果均匀,但早期生长慢,结果迟,产量低。零星栽植的李树常用主干丛状形,基本顺其自然生长,成形快,结果早,便于骨干枝更新,但常因留枝过多导致树冠郁闭,结果部位迅速外移,果实变小。
  50年代开始,推广自然开心形,即留1个主干,主干上留3~4个主枝,每个主枝上留1~2个侧枝,无中心主干。这种树形整形容易,通风透光,可提高内部和下部结果枝的结果能力,延长结果寿命,便于管理,产量和品质也有所提高。80年代,开始采用疏散分层形。这种树形有中心干,主枝在中心干上呈两层分布,第一层3个,第二层2个,以上开心。每主枝上配置1~2个侧枝,扩大了树冠体积和对空间的利用,提高了单株产量,适于干性强、生长势强、树姿较直立的品种。90年代,配合密植栽培,又推广了自由纺锤形,有中心干,60cm定干,树高2.5m左右,主干上着生10一15个主枝,开张角度,控制生长,主枝上无侧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这种树形成形快,结果早,易获得早期丰产。
  50年代前,临沂李树多用刀、斧、锯等去除病虫枝、枯死枝、密挤枝,以及树冠内的徒长枝。50年代推广自然开心整形时,同时推广修剪技术。李幼树时期生长迅速,枝条开张角度小,易抽生副梢,在整形时对各级延长枝轻剪,并在夏季对旺长新梢摘心或短截,利用副梢加快整形,培养结果枝组。李树萌芽力高,成枝力低,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结果为主,生产上常用长放辅养枝以缓和生长势,促进萌发新的短枝和花束状结果枝结果。衰老后,在多年生部位回缩,促使潜伏芽萌发,以更新枝组或树冠。丛状形树冠则直接利用萌蘖培养新主枝。
  五、花果管理
  李树花果的精细管理从80年代开始。(1)提高坐果率:在盛花期喷0.3%的尿素加0.3%的硼砂,坐果率可比自然授粉提高1~2倍,人工授粉效果更好。花期放蜂也能起到较好的授粉效果,一般采用壁蜂,在花前5~7天释放,每666.7㎡果园放蜂80~100头。⑵疏果:在5月上、中旬即生理落果到硬核之前,疏除过密果、并生果、病虫果、小果、畸形果等,以成熟时果与果互不接触挤压为度。(3)防晚霜:李树花期正是气温剧烈变化的季节,常有晚霜、寒流和大风降温天气,对花芽、花和幼果危害很大。生产上常用熏烟来预防霜冻,在李园里用柴草、秸秆、锯末、树叶等做成干湿相间的烟堆,上覆盖薄土,每666.7㎡3~4个,当夜间气温降至2T时开始点燃,烟熏时间持续到次日日出为止。
  六、病虫害防治
  李树的主要病害有李子红点病、李褐腐病、穿孔病、流胶病等,主要虫害有李小食心虫、桃蛀螟、红颈天牛、金龟子、李短尾蚜、桑白蚧、李实蜂、山楂红蜘蛛等。病害防治主要是加强果园管理,清扫落叶病果;花后喷布1:2:200波尔多液;果实近熟期喷布70%甲基托布津或68.75%易保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虫害防治主要抓好冬季清扫落叶杂草,消灭越冬蛹;地面、树上喷药防治李小食心虫、金龟子等,以选用万灵、安打、呲虫啉、阿维菌素类等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
  七、保护地栽培
  大棚李树的栽培较露地栽植有所不同,主要掌握:(1)栽植密度一般株行距为1x2m,起垄栽植,定干高度40~50cm,且南低北高,形成一定的坡度。(2)肥水管理要前促后控,7月中旬前促进树体营养生长,尽快扩大光合面积,7月中旬以后通过激素控制及控水、施肥等措施,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3)树形要通过夏季修剪培养成紧凑的多主枝开心形。(4)扣棚前20一30天覆地膜,使地温预先缓慢升至15℃以上,避免大棚升温时地温低气温高对树体生育造成不利影响。(5)花期搞好授粉,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花前一周不能浇水,要及时进行疏花疏果。

知识出处

临沂果茶志

《临沂果茶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主要内容有大事记、总述、树种专章及附录。由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临沂市经济林管理站、临沂师范学院农林学院以及各县区果茶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组成《临 沂果茶志》编写组,陈修会担任组长。编写组实行了篇章主笔人员责任制:申为宝“苹果”, 陈修会“大事记”、“总述”、“梨”、“山楂”,徐兴东“木瓜”,刘相东“桃”,高金富“杏”,赵锦彪 “李”,管恩桦“樱桃”、“枣”,张雷“葡萄”,孙会兵“柿”,赵志昆“石榴”,朱飞“草莓”,宋学智 “板栗”,闫洪楚“核桃”,牛天印“银杏”,郭存善“茶”,陈修会、马红梅、王辉霞“附录”。 本志作为市地级综合性果茶志书,目前国内尚缺先例可循。加之限于篇幅和时间、以 及编纂者的见闻,因此,本志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愿本志提供的临沂果茶的纲目,能够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本志资料征集、编纂期间,承蒙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全国农 技中心园艺处、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分馆、山东省农业厅、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 所、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烟台市果树工作站和临沂有关部门以及诸多领导专家的支持、 帮助,临沂许多老一代果茶科技工作者为本志的编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一并致以诚 挚的谢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