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果茶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18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现状
分类号: S601.9
页数: 2
页码: 169-170
摘要: 临沂市李树栽培历史及发展现状介绍。
关键词: 栽培历史 发展现状

内容

第一节栽培历史与现状
  临沂李树栽培历史悠久,魏晋重臣琅琊临沂人王祥(185年一269年)“风雨守李”的典故流传至今(历代临沂史志均有记载)。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沂州志》,清康熙十一年(1672)《沂水县志》、《蒙阴县志》,康熙二十八年(1689)《费县志》等都有李的记载。乾隆二十五年(1760)《沂州府志》记载:李种类不一,佳着呼为嘉庆李。光绪十二年(1886)《日照县志》有杏梅栽培的记载。始建于清朝时期的蒙阴县岱崮镇李子峪村、沂水县沙沟镇李子花沟村等还都因当初栽植李树而得名。历史上李树都以零星栽培为主,广泛分布于村边、地头、庭院及四旁隙地,山区栽于梯田堰边,也有的用李树作为防护树栽植,实行李粮间作,但成片栽培较少。据华北实业总署统计:1942年沂水、蒙阴、日照、郯城、费县5县共有李树1800株,产量920市担,主要品种为串子、紫李子,此后由于战乱频繁,李树的生产无法统计,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新中国成立以后,李树生产逐步有所恢复。到1958年全省果树资源普查时,各地农村集市普遍有所供应。但在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变革中,李树曾一度作价归集体经营。作为小水果的李树,除少量成片李园管理有所改善外,大多数零零星星,四旁栽植的李树多数处于弃管状态。其间,有不少优良品种如费县洋山林场的紫魁李(洋李)等名稀良种几乎损失殆尽。
  80年代初期调整农业结构,果品市场开放经营,果树生产又一次出现高潮,李树生产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产量明显增加,其中,临沭县的李子产量1985年达到了30t,但栽培品种多以当地的传统品种为主。
  李树的管理水平差距很大,1985年全区平均株产仅18.5kg,但仍有不少高产典型,如临沭县白旄乡柳庄村的7年生玉红李平均1968kg/666.7㎡,ll年生平均2061kg/666.7㎡(1987年)。自1985年后,李树发展较快,到1990年,临沂有李树21.6万株,年产430t,在栽培方式和规模上也有所改变,进行了以优良品种为主的较大面积的集约化栽植和商品基地的建设,其中,沂水县帅李的栽培面积就超过100h㎡。临沭县玉红李、沂南县帅李面积也分别达到了50h㎡。80年代后期,本地还引进了辽宁香蕉李、盖县大李、平顶香李等国内优良品种。进入90年代,随着蜜思李、黑宝石等欧洲品种的引进,临沂李树面积、产量增长较快,1998年全市李树栽培面积913h㎡,产量3816t。到2003年,全市李树栽培面积为1246h㎡,产量7263t,有21个乡镇产量超过100t,其中沂水县黄山铺镇产量达到1100t (表7-1)。2004年,全市李子产量达到7800t。

知识出处

临沂果茶志

《临沂果茶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主要内容有大事记、总述、树种专章及附录。由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临沂市经济林管理站、临沂师范学院农林学院以及各县区果茶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组成《临 沂果茶志》编写组,陈修会担任组长。编写组实行了篇章主笔人员责任制:申为宝“苹果”, 陈修会“大事记”、“总述”、“梨”、“山楂”,徐兴东“木瓜”,刘相东“桃”,高金富“杏”,赵锦彪 “李”,管恩桦“樱桃”、“枣”,张雷“葡萄”,孙会兵“柿”,赵志昆“石榴”,朱飞“草莓”,宋学智 “板栗”,闫洪楚“核桃”,牛天印“银杏”,郭存善“茶”,陈修会、马红梅、王辉霞“附录”。 本志作为市地级综合性果茶志书,目前国内尚缺先例可循。加之限于篇幅和时间、以 及编纂者的见闻,因此,本志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愿本志提供的临沂果茶的纲目,能够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本志资料征集、编纂期间,承蒙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全国农 技中心园艺处、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分馆、山东省农业厅、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 所、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烟台市果树工作站和临沂有关部门以及诸多领导专家的支持、 帮助,临沂许多老一代果茶科技工作者为本志的编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一并致以诚 挚的谢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