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果茶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18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栽培历史与现状
分类号: S601.9
页数: 4
页码: 157-160
摘要: 杏树在境内栽培历史悠久。在临沂银雀山的汉墓中出土有杏核,可见杏在汉代就被视为珍贵的果品。临沂是山东省重要的杏树基地,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2000年、2002年杏产量分别为4660t、6543t、7670t、7112t、8981t、11610t,均居全省第2位。
关键词: 栽培历史 发展现状

内容

第一节栽培历史与现状
  杏树在境内栽培历史悠久。在临沂银雀山的汉墓中出土有杏核,可见杏在汉代就被视为珍贵的果品。自明万历年间以来所编地方史志,如《沂州志》(1608)、《沂水县志》(1672)、《蒙阴县志》(1672)、《费县志》(1689)、《沂州府志》(1760)、《郯城县志》(1763)、《莒州志》(1769)等均有杏的记载,并且有些以桃杏为首,枣栗梨其后,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沂州府费县乡土志》记有“果之属桃李梅杏最多枣栗次之”,这也说明桃和杏栽植较为普遍。始建于明朝的费县探沂镇杏山岭、汪沟镇大杏花及小杏花、芍药山乡杏树湾,沂南县马牧池乡杏墩子、孙祖镇杏岭子以及沂水县夏蔚镇杏山子岭村,还有始建于清朝时期的蒙阴县岱崮镇杏岭子、小杏山及旧寨乡杏山子、常路镇杏山庄,沂水县夏蔚镇杏峪及院东头乡杏山坪,沂南县张庄镇杏埠子、双堠镇杏山窝、岸堤镇杏山子,费县薛庄镇杏埠、杏庄等村,都是因为最初栽植杏树而得名。清初朱泽沅在《游蒙山记》中“栗枣杏椿,参差.层叠”以及清道光时期诗人吴步韩《曹庄八景》中“杏林燕落……柳陌莺歌”(曹庄今属临沭县)的诗句,也反映出了当时杏树栽植的规模。可是在以后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与桃等果树相比,杏却居于次要位置,这可能是由于古人对杏的一种偏见,认为“杏伤人”的缘故。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沂州府志》记载:“杏,黄榛二种,又有杏梅,似梅而酸,种实杏也。” 清光绪十二年(1886)《日照县志》记有“杏大小早晚数种,种仁俱入药,仁不苦者曰榛杏。” 民国6年(1917)《临沂县志》记有:“杏大小数种,仁甜者名巴旦杏。”说明当时境内已有较多数量的杏树优良“品种”。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费县、莒县、郯城、日照4县在民国时期属杏生产大县,1933年4县有杏树10.35万株,当年杏果产量2260t。杏树旧时多植于山坡地边及庭院周围,以分散零星栽培为主,也有少量成片杏林。如费县方城镇城子峪村西至今还保存有一片百年树龄的杏树几十株,年年仍可开花结果(图3-22)。
  解放以后,杏树面积和产量得到恢复和发展,境内杏果产量1949年、1950年分别为607t、559t,到1956年、1957年分别达到3749t、4513t。1958年的大跃进和随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区伐掉了不少大杏树,使杏的产量连续下降,到1961年和1965年分别为2394t、2157t。由于杏不耐贮运,又称热果子,“腿短”,有些年份还“杏黄成灾”。多年来杏在本地属于“零星自给”的杂果,一直到1993年临沂杏果产量均在2000t左右徘徊。
  80年代初期,费县、蒙阴、沂南等县相继引进了红玉杏、关爷脸杏、玉杏、红荷包等品种,建立了一批幼龄杏园。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需要,杏果畅销,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凯特杏、金太阳等耐倒春寒且坐果率高的欧洲杏品种的引进推广,以及沂水丰甜榛杏、临沂双大金杏等优良品种的选育扩栽,从根本上改变了杏树“十年九不收”的局面,临沂杏的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临沂杏树面积1985年596h㎡,1993年840h㎡,1998年1406h㎡,2000年1886h㎡;杏产量1994年4666,1998年6780t,2001年14986t 为增幅最大的一年(较2000年增产66.7%)。
  临沂是山东省重要的杏树基地,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2000年、2002年杏产量分别为4660t、6543t、7670t、7112t、8981t、11610t,均居全省第2位;2001年全市杏总产14986t,居全省第1位。沂水县是临沂乃至山东省杏集中产区,1994年、1996年、1997年全县杏产量分别为1500t、3652t、3500t,均居临沂第1位和全省第2位。
  2003年,临沂杏树面积3995h㎡,产杏15455t(表6一1),产量100t以上的乡镇有30个,其中1000~20001的有沂水诸葛、费县费城、费县朱田、蒙阴桃墟镇(表6一2),4个镇产杏6440t,占全市杏总产的41.67%02004年,临沂杏树面积4456h㎡,产杏17502t,分别较2003年增加11.16%和]1.33%。1983年地区林科所开始在蒙阴县旧寨乡西彭吴村老龄杏树上进行丰产开发试验,通过采取配套的综合复壮措施,1984年、1985年、1986年760株40一80年生的杏树分别产杏10451kg、26116kg、53000kg,分别是1982年4800kg 的2.18倍、5.44倍和11.04倍。1988年蒙阴县坦埠镇东西崖村4年生杏树(红玉杏等)密植园(3mx3m)666.7㎡产杏1221.9kgo1995年兰山区马厂湖乡无梁店村韩殿春4年生仰韶黄杏666.7㎡产量1200kg。1996年沂水县诸葛镇胡同峪村7年生丰甜榛杏园666.7㎡产量2100kg。2000年市果茶高科技示范园4年生临沂双大金杏666.7㎡产量1252.6kg(株产18.4kg),2002年市果茶高科技示范园5年生棚栽凯特杏666.7㎡产杏1360kg。

知识出处

临沂果茶志

《临沂果茶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主要内容有大事记、总述、树种专章及附录。由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临沂市经济林管理站、临沂师范学院农林学院以及各县区果茶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组成《临 沂果茶志》编写组,陈修会担任组长。编写组实行了篇章主笔人员责任制:申为宝“苹果”, 陈修会“大事记”、“总述”、“梨”、“山楂”,徐兴东“木瓜”,刘相东“桃”,高金富“杏”,赵锦彪 “李”,管恩桦“樱桃”、“枣”,张雷“葡萄”,孙会兵“柿”,赵志昆“石榴”,朱飞“草莓”,宋学智 “板栗”,闫洪楚“核桃”,牛天印“银杏”,郭存善“茶”,陈修会、马红梅、王辉霞“附录”。 本志作为市地级综合性果茶志书,目前国内尚缺先例可循。加之限于篇幅和时间、以 及编纂者的见闻,因此,本志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愿本志提供的临沂果茶的纲目,能够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本志资料征集、编纂期间,承蒙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全国农 技中心园艺处、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分馆、山东省农业厅、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 所、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烟台市果树工作站和临沂有关部门以及诸多领导专家的支持、 帮助,临沂许多老一代果茶科技工作者为本志的编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一并致以诚 挚的谢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