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栽培管理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果茶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17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栽培管理技术
分类号: S601.9
页数: 5
页码: 147-151
摘要: 由于桃树自花结实率高,且后代变异性较小,实生育苗的方法一直沿用。80年代后逐步将原来的秋季芽接,改为6月上旬当年芽接为主。接后5~7天折砧、剪砧抽生品种,一年即可出圃苗木,即三当苗 (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
关键词: 栽培管理 栽培技术

内容

第二节栽培管理技术
  一、繁殖
  据康熙《沂州志》记载:明宣德年间桃、杏已采用种子繁殖。由于桃树自花结实率高,且后代变异性较小,实生育苗的方法一直沿用。50年代后逐渐改用嫁接繁育方法,有芽接、枝接两种,用山桃或毛桃等作砧木。毛桃耐涝,生长健壮,嫁接成活率高,接后生长快,当年可出圃;山桃耐旱,但生长慢,嫁接成活率稍低,不宜作为一年出圃桃苗砧木;李砧有一定矮化现象,生长较慢,但抗寒力较强;毛樱桃砧虽有矮化作用,但和多数桃品种嫁接亲和力不好。砧苗繁育主要抓好采种贮藏、层积、播种和苗木管理四个环节,层积处理于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沙藏,层积处理60一80天。3月中下旬进行点播或阳畦育苗后进行移栽。大面积育苗的果农也有的采用秋季直播,秋播一般在11月份封冻前,将种子浸泡2~3天后直接条播,每666.7㎡播种20~30kg。80年代后逐步将原来的秋季芽接,改为6月上旬当年芽接为主。接后5~7天折砧、剪砧抽生品种,一年即可出圃苗木,即三当苗 (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如8月下旬芽接,当年以困芽形式出圃,通常称为芽苗或半成苗。
  二、栽植
  境内桃树的栽植,80年代前多为春栽,且栽植穴较小,一般30x30x40cm,株行距以3~5mx4~6m稀植为主。80年代以后开始秋季栽植,与春栽并行,秋栽即在桃树落叶到封冻前栽植。栽植密度,以2x3mx3~4m为主。栽植穴大体70x80cm见方,有的挖深宽各60~70cm的条带定植。栽后灌水,早春覆膜,提高成活率及生长势。
  三、土肥水管理
  60年代以前,桃园一般只在早春追一次土杂肥,生长季不追肥。70年代以后开始果园中耕,秋施基肥,春、夏生长季节追施化肥。秋季施基肥主要是在9月下旬至11月中旬结合深翻扩穴,施入厩肥、猪圈肥、鸡粪等土杂肥及化肥。中耕在果园浇水或雨后进行,保持土壤疏松、湿润。
  施肥方法多采用环状或放射沟,666.7㎡施土杂肥2500kg左右,在开花前后、果实硬核期、果实迅速生长期、采果后,追肥4~5次,群众称为养花肥、攻果肥、攻浆肥、补肥。种类以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钾复合肥为主,也可叶面喷施0.3%一0.5%的尿素或0.5%的磷酸二氢钾2~3次来补充养分。
  在浇水方面,50年代以前桃树分散零星栽植,一般无集中灌水,个别干旱年份,才进行浇水,每株1~2桶。7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一般每年随施肥浇水3~4次,分别为花前水、花后坐果水、果实促长水、越冬水等。桃树忌涝,雨季特别注意排涝。90年代后有些平原桃园采取起垄栽培,既利浇灌,也便排涝。
   四、整形修剪
  60年代以前临沂桃树管理粗放,基本上是不打药不整枝,任其自然生长,主干髙,主枝多,树冠内通风不良,内部空虚,结果部位外移,桃果质差量低。60年代后,桃农才逐渐开始对桃树整形修剪。采用的树形一般有:自然开心形、自然杯状形、变则主干形、延迟开心形、纺锤形等树形。生产中较多采用的是自然开心形。该树形干高30一40cm,主枝3~4个,每个主枝配置2~3个侧枝,主枝角度60°左右。此形树冠通风透光,有利内外结果枝的形成,提高产量。缺点是主枝数目少,距离近,对空间的利用有限。近些年来开始试行的纺锤形整枝,在密植园中显示出许多优点。据莒南县果茶中心(1997)试验调査,油桃幼树采用纺锤形修剪技术,修剪量小,树势均衡,成形快、内膛充实、通风透光,能早果丰产。沂南县林业局李洪明(1998)试验调査,甜油桃采用以缓放为主的长枝修剪法较常规疏截法能够提高单株产量,3年生树株产达21.54kg,比对照高出9.8kg。市果茶高科技示范园陈振峰(2001)试验总结出桃树春季带木质部镶腹芽接大树高接换头技术,即3月中下旬先将待高接的桃树进行整形修剪,按树体结构要求留1~2年生枝,在其健壮光滑处短截,用单芽带木质部嫁接新品种,4月下旬芽萌动后解绑,接芽长10cm时摘心,5月下旬至6月中旬将枝拿平,当年即可成花,已在黄肉桃改接等实践中得到验证。
  利用多效唑控冠技术是80年代后期开始大面积推广的,可使桃果产量大幅度提高,是桃树栽培制度的重大变革。陈修会等(1991)调查:4年生寒露蜜桃在6月下旬喷洒一次15%多效唑200倍溶液,15~20天后再喷洒一次,可使树高降低15%~18%,新梢生长量减少30%~40%,株产提高30%~35%,同时萎焉果及裂果也大为减少。
  五、花果管理
  桃树多数品种能自花授粉,结实率高,但也有少数品种自花结实率低,需配置授粉树,或进行人工辅助授粉。70年代桃商品化生产以后,桃主产区开始重视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工作。授粉有毛笔点授、鸡毛掸子禅粉等方法,还有的桃园通过吊花枝传粉。疏果首先去除授粉不良的小果、密挤果、畸形果。陈修会(1992)调査,寒露蜜桃疏果可掌握中长果枝每10-12cm留1个果,短果枝均留单果,5年生寒露蜜桃疏果后单株产量57.6kg,单果重164g,对照为44.8kg,单果重121g。为改善桃果外观,减少农药污染,近些年对一些中晚熟大型桃果进行了套袋,套袋在桃硬核期前完成,桃果套袋对于避免病虫为害以及预防裂果也具有明显作用。
  六、病虫害防治
  桃树病虫害在解放前多无防治措施,有的年份某些病虫大流行,造成桃树严重减产或绝产。50年代也仅有个别桃园对红颈天牛、金龟子、舟形毛虫等害虫进行堵蛀道、捉拿成虫等手段来防除,对病害很少进行防治。60一70年代成片的桃园在早春发芽前,剪除病虫枝、刮除病斑集中深埋或烧掉,然后喷3°Be~5°Be石硫合剂,开花前喷200~250倍6%可湿性六六六;5~7月份喷0.2°Be~0.3°Be石硫合剂、0.5:1:100倍的硫酸锌石灰液等杀菌剂来防治桃穿孔病、炭疽病、疮痂病、褐腐病等病害;桃蛀螟、桃浮尘子、梨小、红蜘蛛、桃潜叶蛾等虫害则喷布乐果、敌百虫等防治。80年代后杀虫剂多用敌杀死、菊马乳油等,杀菌剂则多用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陈修会、韩殿春(1990)在临沂马厂湖乡无梁店村发现“桃仁蜂”蛀食桃仁,这是山东范围内首次发现桃仁峰(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石毓亮鉴定)。90年代以后桃树病虫害的防治逐渐走向了规范化,一些高毒、高残留、广谱性的农药开始淘汰或禁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易保、万灵、安打、万兴等低毒、低残留农药。2002年市果茶中心制定了桃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根据桃园主要病虫害蚜虫、梨小、桃蛀螟、潜叶蛾、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疮痂病等的发生规律,在休眠期、萌芽期、花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采果后分时期进行综合防治。
  七、保护地栽培
  桃树的保护地栽培始于90年代中期,随着适宜保护地栽培新品种的不断引进,以及保护地栽培的高额利润,桃树保护地栽培面积迅速扩大。2002年桃树保护地栽培面积达到1060h㎡,产量22800t。栽培面积较大的有莒南县大店、石莲子,平邑县地方、武台,沂水县四十里堡和兰山区李官等乡镇。桃保护地栽培的主要棚式有:日光温室(冬暖大棚)、单体拱圆棚、连体拱圆棚3种。平邑、蒙阴等山区,有些农户利用梯田或山坡作后墙建造温室,不仅节省建棚投资,而且保温性能好。适宜棚栽的品种有华光、曙光、艳光、早红珠、早红霞、丹墨、早红宝石、中油4号、中油5号油桃以及春蕾、春艳、仓方早生、砂子早生、日川白凤、早露蟠等品种,栽植多采用l~l.5xl.5~2m的株行距,树形多采用自然开心形、Y字形、纺锤形3种,修剪上注意控制树体大小、缓和树势,增加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以生长季疏梢、摘心,利用副梢整形为主,冬剪为辅。结合应用调节剂缓势促花,以15%多效唑200倍液效果良好。
  设施栽培桃树,树体小、开花早,树体内贮藏营养相对不足,必须进行精细管理,施用优质肥料。应根据桃树生长所需调控棚内光照、气体、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病虫防治要特别注意生长期易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妍虫、卷叶虫、桃穿孔病、炭疽病等,应及时防治。果实采收后要及时进行修剪,去除过旺枝、竞争枝、下垂枝、病虫枝,主枝延长头视位置和树势选择短截或回缩。桃树的设施栽培,本地果农已积累了较丰富经验,平邑西瑶草、莒南大店等桃保护地栽培实现了当年定植、当年扣棚,666.7㎡产1500kg,收入万元以上。
  八、贮藏加工
  传统的桃品种果实软、汁液多,不耐贮藏,多随采随卖无需贮藏。90年代初期以后,桃果开始远销,桃主产区也开始重视采后处理,在采后分级包装降温后装车运往销地城市,有效地延长了货架期。近年来,一些大型的桃果加工厂,如临沂康发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临沂奇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等均配建有数千吨的恒温库,对待加工的桃等水果进行短期保鲜贮藏。
  桃的加工,早在《农圃便览》就有记载:“桃干,用五月桃八分熟者十斤,蒸皮绉,取出去皮,剖两半,去核,加白糖三斤,一层桃、一层糖醃;至次日,用竹筛衬油纸二层,将桃排上,炭火烘,至夜冷定,仍入汁浸;来日再烘。俟收完糖汁,再烘干,磁器收。桃纸,将桃蒸熟,去皮、核,夏布扭出汁,摊漆桌上,如纸薄;日晒将干,撒白糖一层,揭起盒盛,勿见风。”桃果工厂化加工业80年代开始兴起,加工品种主要有糖水罐头、桃脯等。平邑、临沂等地陆续引进了锦绣、罐5等黄肉加工品种,目前全市加工品种产量占7%~8%。品种有NJC19、罐5、黄露、黄金、金童、明星等,主要分布在平邑地方、温水、资邱、武台、临涧,费县方城以及兰山李官等地。原县级临沂市罐头厂黄桃罐头1980年在华东地区罐头食品评比中获第一名,出口量从1980年的7.8t增长到1983年的337t,产品畅销日本、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平邑县食品厂银花牌糖水白桃罐头被评为地区优良产品。平邑县地方镇现有大小水果罐头加工厂近百家,年加工黄桃、白桃罐头数万吨。临沂大林食品有限公司近年加工FD桃块(委托方为美国),产量数百吨。
  80一90年代桃加工品种,发展缓慢。2000年以后黄桃价格上升,且供不应求,黄桃发展形成了高峰。市果茶中心组织兰山、平邑、费县果业部门从安徽砀山、江苏连云港等地引进了 NJC83等黄肉桃新品种,优化黄桃品种结构。2001一2003年全市新植及改接黄肉桃5000h㎡。

知识出处

临沂果茶志

《临沂果茶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主要内容有大事记、总述、树种专章及附录。由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临沂市经济林管理站、临沂师范学院农林学院以及各县区果茶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组成《临 沂果茶志》编写组,陈修会担任组长。编写组实行了篇章主笔人员责任制:申为宝“苹果”, 陈修会“大事记”、“总述”、“梨”、“山楂”,徐兴东“木瓜”,刘相东“桃”,高金富“杏”,赵锦彪 “李”,管恩桦“樱桃”、“枣”,张雷“葡萄”,孙会兵“柿”,赵志昆“石榴”,朱飞“草莓”,宋学智 “板栗”,闫洪楚“核桃”,牛天印“银杏”,郭存善“茶”,陈修会、马红梅、王辉霞“附录”。 本志作为市地级综合性果茶志书,目前国内尚缺先例可循。加之限于篇幅和时间、以 及编纂者的见闻,因此,本志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愿本志提供的临沂果茶的纲目,能够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本志资料征集、编纂期间,承蒙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全国农 技中心园艺处、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分馆、山东省农业厅、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 所、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烟台市果树工作站和临沂有关部门以及诸多领导专家的支持、 帮助,临沂许多老一代果茶科技工作者为本志的编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一并致以诚 挚的谢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