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果茶志》 图书
唯一号: 15092002022000015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梨
分类号: S661.2
页数: 21
页码: 95-115
摘要: 梨,古名名檖,是临沂的原生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本境已有梨树分布,到秦汉时期已有梨树的优良“品种”。长期以来临沂形成了 天宝山、许家崖等著名的梨树产区,素称“老梨乡”,为鲁中南梨区的核心地带,国家果树种 质梨圃保存有平邑槎子梨、宝山酥梨、香梨王等本区良种。这里梨树资源丰富,地方品种 众多,梨果品质佳良。梨是医食同功的果品,具有润肺、清痰、止咳、解毒、凉 心等医疗作用。梨历来都是重要的水果树种,目前是临沂三大水果之一。
关键词: 仁果类

内容

第二章梨
  梨,古名橇,是临沂的原生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春秋末期宗圣“曾子……煮梨……孝母”,汉武帝上林苑植有琅琊金叶梨等,都说明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以至更早的夏商时期,本境已有梨树分布,到秦汉时期已有梨树的优良“品种”。长期以来临沂形成了天宝山、许家崖等著名的梨树产区,素称“老梨乡”,为鲁中南梨区的核心地带,国家果树种质梨圃保存有平邑槎子梨、宝山酥梨、香梨王等本区良种。这里梨树资源丰富,地方品种众多,梨果品质佳良。据对天宝山区黄梨分析测定,每100g梨果鲜肉中含有总糖8~9g, 酸0.25g,蛋白质0.2g,脂肪0.lg,钙6mg,磷6.5mg潍生素C0.2mg,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各0.0lmg,是广受喜爱的大众水果。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成糖水罐头、梨脯、梨干、梨汁、梨酒、梨膏、熟梨等多种制品。梨是医食同功的果品,具有润肺、清痰、止咳、解毒、凉心等医疗作用。梨历来都是重要的水果树种,目前是临沂三大水果之一。
  第一节栽培历史与现状
  梨树是沂蒙山区传统果树。西汉陆贾《新语•慎微第六》记载:春秋末期(公元前4世纪初)鲁国武城(今平邑)人宗圣“曾子……煮梨……孝母”。西汉末年刘歆《西京杂记》记载: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其内金叶梨就是琅琅琊王野家太守王唐所献。今莒县、莒南、沂水、诸城一带当时均属琅琊,琅琊梨既然以名果贡献,则在原产地栽培必然更早。明朝诗人贝公远在《游蒙山道宫》中记有“梨枣垂佳实,松柏散繁荫。”16世纪初出版的《古今图书集成》记载:曹县有梨数种,然不及泗水东山也,花特素,邑人多种之,说明当时蒙山一带梨树已有大面积栽植。17世纪中期明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张四知曾隐居费县许家崖“仙人洞”,春赏梨花、秋食梨果。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青州府志》、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兖州府志》、清康熙十一年(1672)(沂水县志》、清康熙十三年(1674)(沂州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费县志》、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郑城县志》、清宣统三年(1911)(蒙阴县志》等府州县志均将梨列为所属境内重要物产。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沂州府志》、嘉庆元年(1796)《莒州志》均记载:梨有秋白香水铁桑皮数种。民国6年(1917)《临沂县志》记述:棠梨即白棠子酸美赤棠味涩。民国26年(1937)(重修莒志》记述:梨有青梨桑梨赤白多种,赤者曰杜,白者曰棠,棠梨分黄白二种。说明临沂境内梨树原有白梨、褐梨(棠梨)、杜梨等多种,其中青梨、秋白梨、香水梨迄今仍是较好的品种。
  天宝山黄梨是山东名产,民间流传“小大峪的山楂大峪沟的梨,燕家庄的葡萄不用提”的说法。16世纪以前,本地梨栽培品种主要为绵梨、油绵梨,以后逐渐以子母梨居多。子母梨是天宝山黄梨的代表品种,属白梨系统,极耐贮藏,俗称“满山磙”。其来源是在清乾隆初年(1740年左右)天宝山杨家庄一牧羊人在叮铛泉山崖上发现了一株野生梨树(后称子母祖),其果味甜、肉硬,即取回接穗,在青皮棠梨上嫁接成活。因为该梨形如纺锤,顶部凸起,好像母子相依,加之能贮到翌年新梨上市,犹如母子重逢,故称之“子母梨”。清咸丰末年本境大旱,不少绵梨、油绵梨被旱死,子母梨遂开始大面积栽植,1930年天宝山一带子母梨产量达到2500t,1934年《中国实业志》将子母梨列入山东梨树品种,1943年华北实业总署将子母梨列为费县主栽品种。平邑天宝山和费县许家崖一带,山高谷深,日照时间短,适于梨树耐荫的生长习性,本区至秋后梨树仍可生长绿茂。该地土壤为红土母质淋溶褐土,钾素含量较高,在本地梨树产量高、寿命长、品质好。至今天宝山、许家崖一百多年生梨树还有上千株,主要有绵梨、槎子梨、坠子梨、柿梨,平邑县天宝山上碳沟有1株400年生的绵梨,高8m,胸径达108cm(图3-11);许家崖下杨湾村有1株200年生的绵梨树,高9m,冠径10m,当年可产梨果2000kg,人称“八车子梨”。鲁南槎子梨是当地品质优良的梨品系,据天宝山大峪沟群众说,可能是莱阳往梨的接穗(当地称槎子)经嫁接变异而来。1942年日本人菊池秋雄曾对该品种进行过调査,并作为优良品种记入《北支果树园艺》。山东农学院牟云官(1958)调査指出鲁南槎子梨、莱阳往梨、青岛恩梨三者同为一源。莱阳农学院邵达元(1979)认为莱阳在梨、鲁南槎子梨、平原金香梨等可称为“茬梨系”。山东农业大学辛培刚(1987)从平邑县天宝山取材,采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槎子梨和在梨有极近的亲缘关系。《山东果树志》(1996年版)记载临沂原有梨树栽培品种51个,其中原产于天宝山一带的就有23个。1980年以后,天宝山区还先后选出了天宝香梨、宝山酥梨和香梨王3个梨新品种。天宝香梨1991年由省农业厅列为名优特品种,宝山酥梨1997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并获得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银质奖。
  西洋梨是19世纪末开始引进的,1896年德国传教士华德胜带入巴梨、茄梨品种在费县洋山(今塔山)林场建立果园试种。临沭县1966年巴梨面积330^,1976年产巴梨800t(出口100t)o20世纪80年代以后,临沂又引进了红巴梨、早红考蜜斯、红安久、绿安久、康佛伦斯等西洋梨新品种,但西洋梨在各县区栽培一直较少。
  日本梨的引种开始于70年代,当时以晚三吉、长十郎、二十世纪、菊水、明月等为主。1985年以后费县、平邑等县又陆续引入了丰水、幸水、新高、爱宕、新世纪、金廿世纪等品种,1998年以后韩国育成的黄金梨、大果水晶等也相继引入临沂,近年日韩沙梨在临沂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梨树在明清时期已是境内的重要“果属”之一,天宝山有一条长8km的大峪沟,沟底两岸直到半山腰全部为梨树林覆盖,直到清末,仅天宝山就有梨树30000余棵,许家崖也有7000余棵,旧时有“两个济宁州,换不一个大峪沟”的美称。始于元明时期建村的沂水县梨行及梨园村、费县棠棣树及梨行村、苍山县棠林村,清朝建村的费县梨园沟及梨库套村、蒙阴县梨子坪及梨树旺村、平邑县棠棣峪和梨树沟及梨园村、沂南县大梨峪村等,皆因最初种植梨树而取名。1919年山东省长公署编印的《山东各县乡土调査录》记载:临沂县特别出产黄梨,费县特别出产雪花梨。1934年《中国实业志》记载:临沂、鄰城、费县主产青梨,沂水主产香水梨,临沂、日照主产沙梨,1933年蒙阴、临沂、郑城、费县、莒县、沂水、日照7县梨树44.6万株,产量59917.5t。当时蒙阴县为山东省第二产梨大县,该县梨树36万株,产梨54000t,远销江浙鲁三省各大商埠。1938年以后由于日寇侵略以及战乱,大批梨园遭到破坏,面积、产量急剧下降,1942年华北实业总署统计费县、蒙阴、郯
  城、日照4县梨树13520株,产量下降为662.5t。到1949年全区梨产量也只有4682t0
  1950年以后,梨树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据统计1954年全区梨果产量为6419t,1957年达到8096t,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37.1%和72.9%。1958年由于粮食紧缺,不少村庄刨树改种粮食,梨果产量急剧下降,该年临沂梨果产量38161,比1949年还少866t01962年国民经济进入恢复阶段,梨园面积有所扩大,产量逐步上升,1966年梨果产量首次突破 lOOOOt,达到11341k1969年梨果总产量为16334t,为60年代最高产量年。70年代梨果产量基本保持在20000t以上,1975、1976年均超过29000t。1977年~1979年,天宝山等个别梨区强调“以粮为纲”,梨树产量曾一度下降。1979年之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果品经营市场放开,梨树面积、产量全面提高,梨园面积1981年3400h㎡,1995年698211㎡,1999年达到88581ml2。梨果总产,1980年33530t,1992年42492t,1995年58373t,1998年达到83473t,为20世纪临沂梨果产量最高纪录。2004年,临沂梨园面积8363h㎡,大小梨树329.75万株,其中结果园7590h㎡,总产110835t,结果园平均666.7㎡产973.5kg(表2-1、2-2)。2001年以前平邑一直是临沂梨树第一大县,1950、1960、1970、1980、1990、1999年产量分别占临沂梨果总产的70.6%、62.9%、69.2%、59.6%、69.5%和51.2%。1986年平邑梨产量超过莱阳,居全省第三位。1995年以来,费县、苍山等县梨果产量上升较快,2003年费县、平邑、苍山县梨果产量分别为50112u34912t、11000t。
  临沂2003年梨产量在200t的乡镇有33个,其中1000t以上的13个(表3-3)。费县费城、平邑地方两镇,梨产量达到45330t,占临沂总产量的42.33%。平邑县黄梨集中在天宝山区的地方镇大峪沟、铜石镇彭泉和郑城镇桃峪3个相邻的流域,域内年产50t以上的村有70个。地处大峪沟的辛庄有结果梨树15000株,平均株产300kg,总产4500t。
  1970年以来,各县先后引进金花、早酥、锦丰伍九香梨、红香酥、七月酥、八月酥、绿宝石等国产品种,随着梨树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梨树品种也逐渐得到更新和优化。特别是1990年以来丰水梨等日韩沙梨的大量引进,从整体上彻底改变了境内原有的绵梨、子母梨、槎子梨等为主的格局。1997年临沂梨树主栽品种仍为子母梨(占33.98%),丰水梨只占3.94%。到2003年,临沂梨树主栽品种依次为:丰水梨(20.9%)、子母梨(13.2%)、槎子梨(9.7%)、绵梨(7.1%)、雪花梨(6.5%)、黄金梨(5.3%)、砀山酥梨(5.1%)、金花梨(5.2%)、鸭梨(3.6%)、巴梨(2.2%)。费县薛庄镇1990年开始发展丰水梨,到2003年丰水梨产量达到6536t,占该镇梨产量的85.1%。
  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新建梨园大都采取了合理密植、配方施肥、人工授粉、促花修剪等配套技术措施,幼龄期梨树产量大为提高。1987年平邑辛庄6年生天宝香梨666.7㎡产3120kg;1998年沂南岸堤5年生宝山酥梨666.7㎡产2680kg;1999年费县薛庄4年生丰水梨666.7㎡产2103kg;2002年临沂市果茶高科技示范园5年生爱宕梨666.7㎡产2900kg。
  梨果是临沂传统的外销果品,清嘉庆年间即开始出口南洋等地,清同治七年(1868)天宝山黄梨出口5万包。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沂州府费县乡土志》记有“梨产西山者佳,颇外销。”民国8年(1919)山东省长公署印《山东各县乡调査录》记有“费县输出品:黄梨、枣仁、柿饼、花生油。”天宝山黄梨大都经贮藏后,于春节前销往南方各省。民国23年 (1934)(中国实业志》记载,费县梨主销南京、上海,蒙阴梨主销济南、苏杭,沂水梨主销青岛,临沂梨主销南京,常年外销量共约为27750t。1949年以后,梨出口量呈上升趋势,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为鼎盛时期,1960年临沂黄梨出口香港和东南亚1190t(价值73.87万元);1961年出口黄梨800t、梨干10t;1962年出口黄梨554t;1964年出口黄梨400t (价值18万元)。此后黄梨出口量逐年削减,1971年出口200t(价值8万元)。1973年以后由于子母梨糖分减少,水分增加,农残超标,不符合出口标准,遂中止外销。1976年临沭产巴梨品质较好,出口了100t。1996年以来,由于丰水梨实行套袋栽培,外观品质提高,费县、莒南等县丰水梨开始外销,2004年临沂丰水梨销往新加坡及港澳地区1200t。
  第二节栽培管理技术
  境内梨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从北魏到明清时期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集中反映在《齐民要术》和《农圃便览》中。60年代专署林业局邀请栖霞果农技术员衣振东参加平邑县“果树专车组”,常驻天宝山区传授梨树管理技术,其中一些生产经验经过改进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栽培技术。
  一、繁殖
  早在千余年前,境内梨农已开始采用实生、分株和嫁接繁殖梨树。《齐民要术》记有梨树“木边向木,皮还近皮”的嫁接技术。《农圃便览》记载了“插梨”的具体方法。平邑子母梨就是在清乾隆初年由自然实生梨树经过嫁接在青皮棠梨上而获得优良品种。清光绪十二年(1886)《日照县志》记述:梨用棠杜接桑接者味更佳。先期繁殖梨苗时,多先定植根藥苗,2~3年后坐地劈接。天宝梨区总结:梨之砧木,以青皮杜梨最好,嫁接后根砧萌芽少,果色也好;白皮杜梨砧根藥多;红皮杜梨做砧木果色不好。50年代起,梨苗繁殖逐渐改用圃地育苗,即12月份进行种子沙藏,次年3月底4月初播种,7~9月进行嫁接,方法有丁字形、带木质部嵌芽接。山东农学院石荫坪(1954)实验:平邑杜梨嫁接巴梨,萌芽率比陕西杜梨高20.9%。1985年以后莒南、苍山县采用大小弓形塑料薄膜棚提前播种砧木,6月中旬前芽接成活后即剪砧或折砧,当年可成苗出圃,称为“三当苗”。
  1970年以来,临沂梨区采用多头高接酥梨、雪花梨,即于发芽前劈接或插皮舌接,成活率可达80%。1976年莒南农校采用皮下接、腹接法高接改换长把梨1200株,接后3年即恢复了产量。平邑县天宝山黄梨多头高接改造课题组(1995)在5~40年生子母梨树高接20一400条金花梨接穗,其中留2、3、4芽接穗嫁接当年成花率分别为75.5%、86.7%、98.5%,一般第2年恢复到原产量的90%以上。费县费城镇果树站(1997)在绵梨、子母梨大树上春季高接绿宝石梨(图5一6),以高接树每10c㎡干截面积插皮接4只接穗,嫁接成活好,树冠恢复快。
  二、栽植
  梨树栽植,1950年前多为春季定植,栽植穴较小,多为半米见方。之后逐步改用大穴定植,穴直径1.0~1.2m,深0.8m,栽植时期也改为秋季(11月上中旬)和春季两季栽植,株行距多为6~7m。1980年以后,由大穴改进为定植沟,沟宽1.0~1.2m,深0.8~1.0m,株行距为3~5m。在沙地建园,如费县薛庄、沂南葛沟,1990年以来采用变化性密植的方法,先用4mx2.5m或4mx2,0m密植,使其早结果、早丰产,以后视其稀密,进行隔行去行或隔株去株的方法,以保证梨树正常生长。1996年苍山县大仲村镇从青岛平度市移植6年生丰水梨树18500株,建园66h㎡,成活率95%0
  三、土肥水管理
  境内梨园多数分布在山丘和河滩地带,山丘梨园多在祖辈遗留下来的小梯田,其地堰有石堰和土堰两种,保持水土效果较差。河滩梨园易涝易旱,土质改良困难。1958年以后,临沂开展群众性治山治水运动,对果园推广整平地面、挖堰下沟、修梯田外沿等整修梯田配套工程。1965年以后,开展果树深翻扩穴工作,深翻以秋冬为主,形式有行间深翻、半边树深翻、梯田里边深翻和全园深翻等,深度在30~40cm以上。深翻可以促进新根发生,壮健树势,提高抗旱能力。1970年以后平原梨园推广郯城粘土压沙、沙地抽沙换土,山地梨园推广莒南压土加厚土层的经验,并广泛开展园内养猪和种植绿肥以扩大肥源。1980年以来逐步实行果园覆草制,有些山丘梨园还采用炮轰扩穴的办法,显著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能。天宝梨农经验:梨树在砂壤土栽培,果实成熟早、肉质松脆、品质好;在粘土地栽培,成熟晚、肉质硬、酸味重。
  蒙山梨区施肥历史上曾用“卧羊以施肥”,即将羊群圈于梨树下,排粪遗尿其间。天宝山梨农经验:冬初以羊卧地,如每亩地300只羊一宿,即可顶近万斤的农家肥料。1950年以前,幼龄梨树多不施肥,结果树每年施肥1~2次,即早春发芽前施1次,梨果实采收后至封冻前再施1次。肥料种类主要是圈杂肥及草木灰,施肥方法多采用环状沟施,大树也用树下撒施。每666.7㎡全年施人粪尿700~800kg,或施牲畜圈肥1000~1200kg,折合纯N5~5.5kg,P2O52.5kg。1957年沂水县泉庄公社松柏崖大队梨园在上冻前每株大树施土肥500kg,1958年梨树发芽开花比一般的树提早5~6天,叶色黑,果形大,果形好,单株结梨750kg。 1965年以后圈肥和化肥开始并用,施肥数量和次数均有增加,化肥 以氨水、碳钱为主,方法采用环状、条状、放射沟状施肥法。70年代后期开始结果梨园通 常施肥3 ~4次海666.7㎡施纯N 12 ~ 15kg,P2O5 6 ~ 8kg,K2O8~10kg,有些高产梨园按产量确定施肥量,一般每产100kg梨果施纯N0.4~0.5kg。1985年以后,一些旱薄地梨园开始采用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收到了改良土壤经济用肥的效果。此期许多梨园大量 用叶面喷肥,一年喷3 ~ 5次,6月底以前喷0.3%尿素2 ~ 3次,7 ~ 8月喷600~ 800倍磷酸二氢钾2次。80年代后期开始化肥的增产作用渐不明显,有些梨园过量偏施氮素化肥,导致部分梨树患上了“焦叶病”(叶片失绿焦枯),后经过配方施肥又逐渐恢复正常。
  历史上山丘梨园干旱时一般挑水浇灌,大树每株12-15挑(每挑30 ~ 35kg),小树每株5~10挑。自1955年农村开始搞大井、塘坝等水利建设,有些梨园开始灌溉,当时提水工具主要是辘水车。I960年以后开始修建机井、扬水站,灌溉机械增加了电动机、水泵。至80年代初,全区梨树灌溉面积已达到70%以上,每年灌溉4次左右,有花前水、花 后水、果实膨大水、越冬水。在山区梨园,秋灌可保持土壤水分稳定,有防止裂果和增产的良好作用。1995年以后,有的梨园开始推广滴灌。费县果业局巩传银(1999)、郯城县水利局刘珂(2001)试验表明:微喷灌、地膜穴式灌溉两种方式比小沟灌、喷灌更能有效解决沙 地梨园的漏水问题。
  四、整形修剪
  历史上境内梨树都是任其自然生长的大树,无一定树形。30一50年代,天宝梨区开始采用多主枝自然圆头形,这种树形主干较高,无中央领导干,在主干中上部形成6~7个大主枝,整个树冠基本呈倒下垂形。该种树形的主枝不分层,通风透光较差,内膛容易光秃,树冠虽大,有效结果面积较小,结果部位均在树冠外围。1958年省林业厅调査队在平邑县天宝山梨区调査,该地子母梨、槎子梨等梨树树形由于劈接还有多主枝丛生形。60年代初期衣振东指导天宝梨农对放任大树采用疏除大枝、落头开心、回缩复壮等手法,大规模改造树形,基本上是由自然圆头形改为改良圆头形。70年代新发展的梨园多采用疏散分层形,其主干较低,有层间距,整个树体结构较紧凑,能通风透光和内膛结果。1980年开始密植梨园逐步采用小冠形、纺锤形等树形,1998年临沂市果茶高科技示范园对日 本沙梨试用网架整形(图5-14)。
  在梨树修剪方面,20世纪前期有些梨农用锯、斧、镰等工具伐掉梨树病虫枝、削去过密枝,称为“砍树”,目的是清理树冠便于捉虫、摘梨等管理。1950年以后有了修枝剪,才开始短截修剪。1953年费县梁山头村杨培法经修剪的梨树收梨300kg,比不修剪的多收150kg,使群众对修剪的作用有了初步认识。但此期许多园片修剪量过重,导致树势、产量 不稳定等现象。1960年以后,梨区开始纠正求形重剪的问题,提倡因树修剪,修剪量逐步减轻。60年代中后期,平邑天宝山林场娄颂喜对梨树修剪反应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进行了克服梨树大小年和老梨树更新修剪等试验,摸索出一些较为科学的修剪方法:如对槎子梨利用其果台下隐芽回缩后易于萌发的特点,在果台连串时,采用回缩留长10cm左右,1~2个果台短截或对短果枝掰除顶芽等激发新梢;对香水梨则采取让出光路,只疏不堵来复壮枝势等,有效避免了梨树修剪上存在的“大光腿”、“小光腿”、“堵死”等现象的发生;绵梨树势不易控制,竞争枝、徒长枝多,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在修剪上应以缓和树势为主。平邑县农业局夏成光、李强(1988)对鸭梨幼旺树进行目伤、环剥、曲枝处理,中短果枝数量明显增多。平邑县天宝山镇果树站廉宝(1993)提出:天宝香梨幼树在定植后1~3年连续轻剪长放,截留长度宜在80cm以上,选留的主枝轻打头,能加速扩大树冠。1994年以来费县对沙地密植丰水梨树的整形修剪技术进行了试验调查,提出了自由纺锤形的整形步骤和培养枝组的修剪要领。临沂市果茶中心1999年提出了包括树体结构、覆盖率、枝叶量在内的梨树整形修剪指标,还对中心干的修剪、小主枝和结果枝组的培养以及幼旺梨树生长期修剪技术进行了量化规范:丰产梨园覆盖率75%~80%,地面透光率15%~20%, 适宜枝量8万~10万条,40万~45万叶。
  五、花果管理
  梨树绝大部分为自花不孕,需要多品种混栽,增加自然授粉。1960年以后,平邑县有的果农在槎子梨园挂瓶插池梨、坠子梨等品种的开花枝条,收到较好授粉效果。1970年以后有些品种单一的梨园推行高接授粉品种,解决授粉树不足的问题。1974年地革委林业局与费县许家崖公社林业站在下扬湾蹲点,观察到子母梨由于雌蕊高、雄蕊低,自然授粉能力差,并进行了人工辅助授粉试验。同年平邑县康庄大队,对子母梨进行人工授粉,花序坐果率提高67%以上。1975年3月地革委林业局召开了黄梨人工授粉经验交流会推广黄梨人工授粉。平邑县农业局夏成光、李强(1988)试验:子母梨的适宜授粉品种有青、黄皮槎梨和肠山酥梨,坐果率89%以上。平邑县天宝山镇1994年给子母梨普遍授粉后,梨果产量比未普遍授粉的1993年翻了一番,增产1000万kg。其授粉技术包括采集异品种花,两花对搓收取花粉并摊晾半天至一天制取花粉,用鸡毛制成山楂大小的绒球当授粉器点授梨花柱头,该种授粉器松软、蘸粉多,每蘸一下,授50一60朵花。最佳授粉时间为授刚开花或开放两天以内的花,坐果率最高。
  天宝梨农对梨树疏果(俗称剔梨)是从50年代初期开始的,老农认为梨树挂果过多,易伤枝子或累死树,当地一般坐果多时在麦收后梨果长到红子(山楂)大小时开始剔梨,长到核桃大小时再剔一次,最后单个果台留2一3个果。60年代后期费县下杨湾梨农杨德元发现子母梨结果多果个就小,结果稀果个就大的现象,开始做子母梨的疏花疏果试验,并总结出子母梨叶果比控制在30~40:1,可使子母梨果实达到250g以上的结论。此期梨树疏果的数量主要根据花量多少而定,一般花多时隔台留果,花少时留双果,但不台台留果。1980年以后盛果期梨园一般采用疏花芽、疏花序和疏果三步走的技术措施,冬剪花芽20%,春疏花序20%、疏花朵25%,留果40%~50%,然后早疏果、早定果。1992年平邑天宝山果树站廉宝提出天宝香梨疏果需在5月底前完成,一般中长枝每隔15一20cm留1个果,壮短枝留双果,短枝均留单果,平均单果重可以达到250~300g。费县果业局(1998)调查:丰水梨叶果比在20~30:1时,平均单果重191g,40~50:l时,平均单果重229.7g,60~70:1时平均单果重325g。
  梨果套袋是60年代初期开始个别梨农为防止梨小食心虫、蝽象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当梨果如山楂大小时套上纸袋,每果1袋。纸袋用报纸糊成,长18cm左右,宽14cm左右。套袋果皮色娇嫩美观,改善了外观质量。但套袋费工费时,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1995年起丰水梨在费县大量结果以后,为适应外销要求,开始在丰水梨上套专用梨袋,以150mmx195mm的双层遮光袋效果良好,特别是黄金梨套袋果呈半透明水晶状,果面细腻光洁,商品价值倍增。套袋前喷1遍杀菌剂,谢花后30天必须套完。果实采收前不必除袋,连同果实一起采收。临沂1995年至2000年梨果实套袋总数超过2亿个,套袋对梨果实病虫发生有较大影响,陈修会(1999)调查梨套袋后轮纹病、黑星病、茶翅蝽象、梨小食心虫明显减轻,但黄粉虫等喜暗微型害虫有所加重,在黄粉虫若虫盛发期需注意防治。
  沂南县林业局李玉荣等(1997)对宝山酥梨在花后15天剪掐果顶,可使果形圆满美观,并显著提高果肉硬度及含糖量。
  六、病虫害及其防治
  20~50年代,境内梨区病虫害主要有黑星病(雾病)、褐腐病、轮纹病、赤星病,梨大食心虫(吊死鬼)、梨小食心虫(黑膏药)、桃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梨象鼻虫(梨狗子)、草履蚧、梨蝽象、梨实蜂、梨星毛虫(果囊虫)、梨茎蜂、潜叶壁虱等。过去对病害多无防治措施,任其危害,往往流行成灾。1950年平邑县两泉乡的梨树受赤星病危害达80%以上,减产150to当时梨果虫害也十分严重,有“没有虫眼不算个梨”之说,许多梨因虫害只能切梨干卖。对多数虫害是靠其天敌自然控制,有的对害虫也仅仅采用人工捕捉等形式防治,如有的果农在落花后用手掐萼片(梨帽子),可免除梨实蜂危害。50年代初期天宝山区梨农对梨星毛虫是用一长杆,上装一把弯刀,将被星毛虫包卷的梨叶割下,然后集中烧除。1952年平邑县闸口区仅捕打梨星毛虫就用工一万多个。当时一些果农还用烟秸秆熬水喷洒梨树,防治蚜虫、梨木虱等害虫。1954年平邑县苗庄乡用六六六防治梨象鼻虫、梨蜻象、星毛虫。50年代后期有些梨区用DDT防治害虫,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防治病害。1957年沂水县泉庄公社松柏崖在梨树发芽时,用六六六和DDT各一半混成160倍液防治星毛虫,效果良好。60年代中期开始费县下杨湾梨农杨德元、驻平邑县天宝梨区衣振东对当地梨区数十种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详细观察,之后临沭县石门农场、时宅子园艺场、苍山县塔子山园艺场、费县许家崖林业站等先后对巴梨腐烂病、梨小食心虫、草履蚧、梨木虱、梨花蕾蛆等梨树重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査研究和防治试验。如费县下杨湾1968年观察梨树花期受害是梨花蕾蛆为害的结果,否定了风、冻害的错误认识。平邑县辛庄作为地区的果树病虫测报点,由廉宝、廉士斌采取饲养观察,系统掌握了桃小食心虫、红蜘蛛、梨茎蜂等梨树主要病虫害的生活史及防治方法。各地梨园通过连续采取人工和农药相结合的防治措施,收到较好效果。人工防治如冬季刮除粗翘皮,即“要收梨,刮树皮”。临沭县石门农场1970年提出了对梨小食心虫要采取“成虫、卵和小幼虫兼治”的防治策略。到1975年前后,梨赤星病、梨圆吻、梨星毛虫、梨大食心虫等曾猖獗发生的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一些小型刺吸式害虫如梨木虱、梨黄粉虫等由于抗药性增加,虫口仍呈上升趋势,果实轮纹病危害也有所加重,梨小食心虫由于发生世代多,寄主复杂,仍造成较重危害,成为生产上防治的主要对象。在药剂使用上,1980年以前以有机氯(如DDT)及有机磷(如1605、氧化乐果)杀虫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杀虫剂逐渐应用了菊酯类(如速灭杀丁、来福灵)、氨基甲酸酯类(如辟蚜雾)以及一些复配杀虫剂(如辛硫灭扫利、桃小灵),杀菌剂应用了取代苯类(如五氯酚钠)、有机硫类(如代森锰锌)、有机磷类(如乙磷铝)、有机砷类(如福美砷)、有机杂环类(如多菌灵、粉锈宁、扑海因)、混合杀菌剂(如双效灵、退菌特、炭疽福美等)。在药剂使用技术上也有所改进,陈修会、廉宝等(1987)在40年生油绵梨上用40%多菌灵4倍液加2%平平加主干涂环,防治轮纹病、白粉病效果明显。此期许多梨园还应用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杀成虫并测报其发生动态,临沭石门园林场连续9年(1982一1990)用72个性诱芯共诱杀梨小食心虫雄蛾52120头,单芯日诱6.43头。蒙阴县园艺场、临沭石门园林场(1994)利用赤眼蜂防治梨小食心虫,防效79.51%。此后临沂梨树病虫害防治开始逐步向低残留、无公害方向发展,2002年临沂市果茶中心制定了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提出在农业和物理防治的基础上,选择应用苦参碱、呲虫啉、福星、万灵、安打、猛杀生、多氧霉素、杀铃脲、烟碱等适于绿色食品生产的农药,在萌芽期、花期前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等按经济阈值进行科学防治。
  七、贮藏和加工
  《齐民要术》中关于梨的贮藏指出:初霜后即收,霜多即不得经夏也。平邑子母梨产量大,采收晚(寒露左右),且刚采下的梨果呈黄绿色,肉硬、质粗、味淡,消费者不甚喜欢,所以采收后一般不立即出售,待贮藏到翌年3~4月份,才开囤(堆)出售。在50年代以前,主要是室内囤藏,即用芦席围成直径1.5~2.0m的囤,每囤可贮藏1000~1500kg。先将梨在室外预冷,小雪后移入囤内,在囤的中心竖直放一直径10cm的高粱秸把,以利通气,上面只盖一层麻袋片即可。囤贮的缺点是梨果易失水,中下层果挤压伤多,也不便大量贮藏。60年代初开始逐步改为树下“梨躺”贮藏,大体分四步:第一步是挖沟凉躺,即于寒露左右,在梨园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的树荫下挖沟,沟深20一40cm,宽100一150cm,长度以贮果多少而定,沿沟四周起埂,筑成“梨躺”后,凉躺1~2天,沟底铺一层席,以备使用。第二步是堆放预冷,在躺内堆放梨50~70cm高,上盖一层炕席,初期白天盖席,夜间揭开,以充分预冷,待霜降过后,用土将席四周压严。第三步是加席保温,小雪后再加一层席,并在两席之间加厚约10cm梨叶。第四步是退草防热,3月中旬后,当气温稳定在以上,除去外面一层席和梨叶,以防梨堆“伤热”。此后宜到4月份都可随时开堆出售。据测定,贮藏到4月中旬的子母梨果实硬度仍达11.9kg/c㎡,梨果面金黄,非常新鲜。
  《农圃便览》详细记载了梨酒、梨膏、梨干的加工制作工艺。如梨酒“用好熟梨,连皮核切大片,排罐内令满,灌以上好火酒,封口,土埋三月取用。”梨膏“将梨捣乱,扭汁入沙锅或铜锅内,文火熬至滴水成珠。凡酸梨,换水煮熟则甜美。”梨干“甜梨去皮,切厚片,火焙干,允为佳果。”临沂民间煮梨工艺考究,风味佳良,有数百年历史的琅琊轩王氏熟梨1997年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吃。民国31年(1942)华北实业总署统计费县有100t黄梨用于制作罐头。50年代后,梨的加工品不断增多,如梨干、梨汁、梨果罐头等,1960年前后临沂梨干出口量较大。70年代临沭产巴梨罐头出口香港、西欧。临沂罐头厂飞轮牌糖水阳梨罐头主要销往英国、西德等西欧国家,1985年获省轻工厅优质产品奖。
  第三节临沂梨属资源
  沂蒙山区梨属资源丰富,临沂境内有山东原产的全部6个种,另外引进1种,共7个种。其中栽培最广泛的是白梨,野生分布较多的是杜梨。
  一、种类介绍
  1.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境内梨树的栽培品种大多属于此种,品种类型近100个。
  乔木,植株一般高6~9m,树冠开张。果实倒卵形或长圆形,间为卵形;梗洼凸起或极浅;果梗长;萼片多数脱落;果型较大,果皮黄绿乃至黄色,果点细密;果心4~5室;果肉细脆多汁,味甜,多较淡,石细胞少,香味较少,不需后熟即可食用。
  2.沙梨(Pyruspyrifolia Nakai.)
  乔木,一般树高5~8m,树姿直立。果实大多为长圆形、圆形或扁圆形;果梗中等长;果皮黄褐色,少数黄绿色;萼片大多脱落,间或宿存;果实不经后熟即可食用,为脆肉种,质细脆汁多,石细胞中多,少香味;贮藏能力不如白梨。
  3.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
  秋子梨多为野生,是梨属植物中最抗寒的种。
  乔木,一般栽培的秋子梨高5~7m,树冠宽阔。果实大多较小,近球形或扁球形;黄色;宿萼、萼常向外卷;果梗较短;心室5;果实需经后熟方可食用,为软肉质,质粗,石细胞多,香味较浓。对黑星病抗性强。
  4.洋梨(Pyrus communis L.)
  为引入种。小乔木,树高4~5m。果实多数瓢形,少数近圆形;黄色或黄绿色,少数阳面有紫红晕;果梗粗短;萼宿存;果实需经后熟变软才可食用,肉质细,软溶质,味甜,并具芳香,但不耐贮藏。
  5.褐梨(Pyrus phaeocarpa Rehd.)
  又名棠梨、面棠梨,多为野生。
  乔木,高5~7m。果球形或椭圆形,褐色至黄褐色,果径一般仅2.0~2.5cm;心室3~4个,4室居多;种子较大,长而钩尖,紫红褐色。
  褐梨主要做砧木用,接后树势较旺,结果稍迟。
  6.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ge.)
  又名毛杜梨、刺杜梨、灰丁子,呈半野生自然分布(图3-21)。
  小乔木或灌丛,树姿开张。枝条上有刺,短枝常呈刺状枝。果实小,一般直径0.5~1.0cm, 扁圆至近球形;褐色,有淡色斑点;萼片脱落;果梗常具毛;2~3心室;果实可经冬不落。
  杜梨植株根系发达,富有须根,耐涝耐旱。利用杜梨嫁接梨树生长强健,结果早,丰产,寿命长。
  7.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
  又名明杜梨、鹿梨、鼠梨。
  小乔木或灌丛。果实球形、褐色,甚小,直径约1cm;果柄长3~4cm;萼片窄狭,稍短于萼筒,成熟后脱落;心室2,稀为3;种子小,有棱角。
  豆梨根系入土甚深,高抗腐烂病,为梨树优良砧木。二、品种群划分
  根据梨树品种系统分类标准,按照临沂境内梨各个品种的特征特性,可分为几个性状相似的品种群。
  1.白梨系统
  白梨品种可分为5个品种群。
  (1)茌梨品种群
  包括平邑的槎子梨、临沂甜槎梨等,其与莱阳茌梨等应属于同源营养系。本品种群果实大型,倒卵形或纺锤形,梗洼狭而浅;果皮为黄绿色,果点大而突起;果柄粗而斜生,基部略膨大;萼洼狭而中深,周有5个肋状突起。
  (2)鸭梨品种群
  包括原产临沂的黄皮坠子梨、大金坠子及引进的鸭梨等。本品种群果实通常为倒卵形;果梗顶部常有鹅头突起,向一方偏斜,果梗肉质化,近果柄处果面有较大的不规则锈斑。
  (3)秋白梨品种群
  包括原产平邑的子母梨、粗皮甜梨、黄皮池梨、青皮池梨、油绵梨、绵梨,临沂的秋白梨、香梨、斤梨、蜜梨、早梨,鄰城的花梨、青梨及莒南的大酸梨等。本品种群果实倒卵形或椭圆形,单果重一般150~300g;果柄直生或略倾斜;果肉白色,石细胞多;成熟晚,耐贮运。
  (4)大梨品种群
  这是白梨系统中果型最大的一群,是按果实大小归群,不属血缘演化群类。属于本群的有原产莒南的谢花甜梨,费县的多答梨,平邑的天宝斤梨,郑城的木梨、斤梨以及引进的雪花梨等。本品种群的显著特点是果型大,长卵形或椭圆形;成熟时绿色,充分成熟后绿黄色;熟期稍晚,甚耐贮运。
  (5)红消梨品种群
  本品种群为白梨系统中典型的山地生态型。果实较大,通常为卵圆形或近圆形;果皮较粗糙,熟期为黄色,阳面具有显著的艳丽红霞。分布于费县、苍山的红消梨、霜梨以及莒县的桑皮梨、日照的平婆梨等都属于本品种群。
  2.秋子梨系统
  秋子梨系统的梨品种起源于野生秋子梨。其主要特征是:果实萼片宿存,采收时果皮绿色,肉质坚硬,味酸涩,需后熟增进风味、皮色转黄、肉质变软。原产于临沂的涩梨、莒南的红砂梨属于秋子梨系统。
  3.沙梨系统
  沙梨系统的品种果皮褐色或黄色,多数肉质较粗。沙梨系统的品种以其性状可分为2个品种群。
  (1)酥梨品种群
  果实通常为卵形至椭圆形,果皮具大片褐色斑,果点明显。蒙山、尼山一带的紫酥梨、红雪花梨以及引进的砀山酥梨等属于酥梨品种群。
  (2)日本梨品种群
  临沂已引进的品种中,褐皮品种有长十郎、明月、晚三吉、丰水梨、爱宕梨等,黄皮品种有二十世纪、菊水以及近年引进的新世纪、黄金梨、大果水晶等。
  第四节品种描述
  临沂梨树品种众多,原有品种及砧木63个,其中白梨系统51个,秋子梨和沙梨系统各2个,褐梨等砧木8个;引进品种51个,其中国内品种18个,国外品种33个。目前临沂梨树品种114个,现将其品种特征描述或列表介绍如下。
  1.绵梨
  原产平邑天宝山区,属古老地方品种,明末清初为天宝山一带主栽品种,1958年由中国果树研究所编人《中国果树品种名录》,邹城、滕州筹梨区均有栽培。
  本品种属白梨系统秋白梨品种群。果实圆球形,单果重130~140g;果皮厚,初釆时浅绿色,贮后为黄色,微具光泽;果点土黄色,小而密;果梗长,中粗,无梗洼;萼洼浅而广;果肉白色,质地较粗,汁少,味甜,品质中下。10月中下旬成熟。
  由于长期栽培,绵梨有虎头绵梨和子母鸡子绵梨2个类型:其中虎头绵梨属大型果,单果重230g左右,近圆形或纺锤形;果皮粗糙,梗洼狭中深,具2~3道浅沟;宿萼,萼片闭合;果肉乳白色,质粗,汁中多,味甜,芳香,耐贮藏。
  2.平邑子母梨
  二百余年前由平邑天宝山叮铛泉山崖上一自然实生树(后称子母祖)嫁接繁殖而得,当时由于品质较绵梨好,抗旱耐瘠薄能力也较绵梨强,因此迅速繁殖成为天宝梨区的主栽品种。1958年编入《中国果树品种名录》,邹城、滕州、山亭、费县等梨区均有栽培。
  子母梨属白梨系统秋白梨品种群。果实有卵圆形和纺锤形两种,纺锤形果实果顶有缢腰,俗称尖顶子母梨,大小不整齐,单果重200~500g;果皮厚而粗糙,浅黄绿色,具光泽;果点棕黄色,圆形或多角形,突生;梗洼常见放射状锈,果肩一侧稍大;萼洼深且广,洼周围有2~3个突起,脱萼;果肉乳白色,质地中粗,较脆,果汁多,石细胞中多,味甜酸适中,卵圆形果实品质较好。10月上中旬成熟,极耐贮藏(图2.1)。
  子母梨自花授粉率低,当地以槎子梨和池梨、坠子梨为授粉树。用黄县长巴梨、栖霞大香水或砀山酥梨等品种授粉效果也较好。
  3.巴梨
  原产英国,1770年由韦勒发现,系自然实生苗。光绪二十二年(1896)德国传教士华德胜带入费县栽培。I960年以后临沭、鄰城、莒南等县栽培较多。
  巴梨属洋梨系统。果实粗颈葫芦形,一般重200~250g;果皮黄绿色,阳面多具红晕,果面稍不平;果点小而细密,黄褐色,似有绿色晕;宿萼,闭合,萼洼浅,多皱褶或有小瘤状突起;果肉乳白色,采收后经7~10天后成熟,石细胞很少,肉质细软,且具芳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2.6%一15.8%,品质上等。果实8月中下旬成熟。
  巴梨是本地引进时间最早、栽培面积最大、综合性状优良的西洋梨品种。其以豆梨、褐梨为砧木较好,授粉树以三季梨、伏茄梨适宜。
  4.槎子梨
  原产于平邑县天宝山区,是鲁中南梨区的地方良种,国家果树种质梨圃保存。据平邑县天宝山果农传说,可能是由莱阳茌梨的槎子经嫁接变异而来,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槎子梨属白梨系统茌梨品种群,依其果实形状的差异,一般分为青皮槎、黄皮槎、酸皮槎和子母槎4个品系。其中青皮槎品质最佳,果实中等大,单果重平均200~220g;多呈倒卵形,果皮极薄、绿色经贮藏转为黄色;果点棕色、大;果梗粗短,斜生,基部稍膨大;萼洼浅广;果肉淡绿白色,细嫩酥脆,汁多味甜;果心甚小,石细胞少,含可溶性固形物12.5%~13.0%,品质上等。其清甜、嫩脆为莱阳衽梨所不及。果实8月上旬成熟(图2.2)。
  槎子梨适于山地生长,其短果枝、腋花芽结果均好,稳产性强。果实受食心虫为害较轻,黑星病较重。
  5.天宝香梨
  别称子母槎梨,1984年发现于平邑县天宝山乡辛庄。山东农业大学辛培刚(1987)采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认为天宝香梨亲本一是槎子梨,另一极可能是绵梨。1991年山东省农业厅将其列为名优农产品,《山东果树志》(1996年版)将其列为国内选育的优良新品种,已入选国家果树种质梨圃。
  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纵径7.5cm,横径7.09cm,平均单果重201.9g,最大400g;果皮绿黄色,果点褐色,略大而稀,果皮薄而光滑;梗洼明显,其边缘多具瘤状突起,萼洼浅广,萼片多脱落;果肉白色,果心较小,石细胞少,肉质细嫩,汁多味甜,化渣,含可溶性固形物12.8%~13.5%,总糖8.32%,总酸0.059%,果肉去皮硬度9.6切6?,品质上等。10月中旬成熟,贮后月余,有浓郁的苹果香气,故而得名。耐贮藏(图4-20)o
  以短果枝及短果枝群结果为主,坐果率高。耐运输,摩擦后果皮不易变黑。
  6.宝山酥梨
  1988年平邑县天宝山乡果树站廉宝发现的晚熟梨优良实生单株,母树位于该乡宝山庄。199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已入选国家果树种质梨圃。
  果实近似纺锤形,单果重350g,最大重630g;果皮薄,蜡黄色,阳面红晕;果点小,褐色,较稀;梗洼浅狭,果肩较斜;果肉白色,质地酥脆,细嫩无渣,石细胞极少,含可溶性固形物13.5%,品质上等。9月下旬成熟。耐贮运,可贮至次年4月份(图4-21)。
  该品种抗病力强,其果梗柔韧,无采前落果现象。7.雪花梨
  民国初期引自河北省赵县,平邑、苍山等县栽培较多。
  雪花梨属白梨系统大梨品种群。果实卵圆形或长圆形,一般果重260~350g,大者1000g左右;果皮中厚,黄绿色,果面稍粗,果点小,贮后果皮金黄色;梗洼中广,周缘常有棱脊和锈斑;果肉乳白色,质脆稍粗多汁,甘甜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2%,含糖9.1%,含酸0.1%,品质上等。9月上中旬成熟,耐贮运(图2.3)。
  雪花梨自花不实,多与鸭梨相互授粉。槎子梨、香水梨、锦丰梨也可做授粉树。
  8.丰水
  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用菊水与八云杂交育成,在日本“三水梨”(指新水、幸水、丰水)中综合性状最好。80年代中期引入临沂,是目前临沂主栽的褐色沙梨优良品种和主要外销品种。
  果实近圆形,褐色,阳面微有红晕,单果重200一250g,大果700g;果肉白色,细嫩,特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14.2%,品质上等。果实8月下旬成熟。釆后果酥脆,贮藏期半个月.贮后半溶质(图2.4)。
  丰水梨树冠开张,枝条细软,较耐瘠薄,早期丰产性好,3年生666.7㎡产500kg,4年生666.7㎡产1800kg,以短果枝群结果为主,并有中长果枝及腋花芽。抗黑星病比长十郎强,但贮期易患糖蜜病。
  9.黄金梨
  韩国园艺试验场罗州支场用新高与二十世纪杂交育成,1984年命名,临沂90年代中期引进,是目前发展较快的黄色沙梨优良品种。
  果实扁圆至圆形,果形端正,果肩平.果形指数0.9,单果重300g,最大520g;果皮薄,黄绿色,贮后黄金色,果点大而稀;嫩而多汁.石细胞极少,果心小,可食率95%,可溶性固形物14.9%,清甜具香气,品质优异:9月上旬成熟,常溫下可贮藏30天(图2.5)。
  生长势强,叶片大而厚,叶缘锯齿锐而密,嫩梢叶片黄绿色,这是其重要标志。易形成短果枝,结果早,甩放1年生枝的叶芽,大部分可转化为花芽。授粉与新高梨花粉亲和力强。
  10.香梨王
  1986年平邑县天宝山乡果树站廉宝在该乡辛庄村槎子梨园内挖出千余株梨实生幼苗栽植,有意识地进行选株,19%年选定其中最优良单株而成。山西、辽宁、河北等地引种栽培,已入选国家果树种质梨圃。
  果实近圆形,单果重250~300g,大者600g左右;果皮绿黄色,果点略大而稀,贮后果皮金黄色;果梗柔韧,梗洼浅,周围有少量褐斑,萼洼浅广,脱萼;果肉乳白色,细嫩无渣,甘甜清香,微酸,含可溶性固形物13.1%,品质上等;9月中旬成熟,适当晚采可挂树贮藏20天左右,耐贮运(图4-22)。
  在山地瘠薄地或沙滩地均易丰产,抗风、无采前落果,采收期可从8月中旬延至10月上旬,上市期长。贮藏后香味愈浓。

知识出处

临沂果茶志

《临沂果茶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主要内容有大事记、总述、树种专章及附录。由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临沂市经济林管理站、临沂师范学院农林学院以及各县区果茶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组成《临 沂果茶志》编写组,陈修会担任组长。编写组实行了篇章主笔人员责任制:申为宝“苹果”, 陈修会“大事记”、“总述”、“梨”、“山楂”,徐兴东“木瓜”,刘相东“桃”,高金富“杏”,赵锦彪 “李”,管恩桦“樱桃”、“枣”,张雷“葡萄”,孙会兵“柿”,赵志昆“石榴”,朱飞“草莓”,宋学智 “板栗”,闫洪楚“核桃”,牛天印“银杏”,郭存善“茶”,陈修会、马红梅、王辉霞“附录”。 本志作为市地级综合性果茶志书,目前国内尚缺先例可循。加之限于篇幅和时间、以 及编纂者的见闻,因此,本志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愿本志提供的临沂果茶的纲目,能够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本志资料征集、编纂期间,承蒙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全国农 技中心园艺处、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分馆、山东省农业厅、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 所、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烟台市果树工作站和临沂有关部门以及诸多领导专家的支持、 帮助,临沂许多老一代果茶科技工作者为本志的编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一并致以诚 挚的谢意。

阅读